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趙畯田教授口述曆史 (一)

(2005-01-20 14:53:41) 下一個

1. 我的家世

我的祖籍是河南省溫縣,屬懷慶府。我祖輩務農,父親兄弟二人。父親年輕時離開河南老家去安徽闖世界,在蚌埠做生意,1946年年初過世,享年69歲。

我於1918年農曆7月23日在安徽省蚌埠市出生。我上麵有兩個姐姐,都居住在安徽,一個哥哥,作煙草生意,他們都活到80餘歲,分別在幾年前去世。

我高中時才開始學習英文語法和寫作,教員為國內外文係的畢業生,為後來赴美留學打下了基礎。我是在安慶念的高中,當時許多中學包括高中和初中,隻有安慶高中是獨立的,也是安徽有名的學校,校長是孫聞園,為有名的教育家(可能是安慶第一中學--筆者注)。

1938年我考取已搬遷到四川重慶的中央大學農業化學係,是中大入川後的第一屆。班上10個人,三個專業,分別為農業化學、生物化學、發酵化學,隻有兩個半是學土壤化學的,後來一個轉行搞樹木,一個搞生化,堅持到最後的隻是我一個,應用化學的基本知識到地質領域內的勘探地球化學。

1942年我在南京的中央大學畢業。1942-1944年我先在昆明雲南大學農學院當2年助教,負責土壤肥料和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後來我到在重慶北培的中央農業實驗所工作。

張乃鳳先生是中央農業實驗所的土壤肥料係係主任,他當時不在國內,而在華府商洽美援事宜。我是於1945年在美國才有機會見到他。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前,中美兩國按租借方案進行訓練技術人員以備接收之需要。重慶國民政府擬選派各類科學技術人員共約600人赴美國,由各科分批報送。農、林科在一起,共計近100人。

因我剛去中央農業試驗所才2個月,本來不會有機會。但中央考試院爭取了40個名額,經考試而擇優錄取土壤肥料專業唯一名額。作物方麵好像是浙江大學的馬逢周。

土壤肥料的其餘13人均為農林部保送,包括宋達泉、胡濟生、史瑞和、張守敬、吳誌華、黃希素、孫渠、屠啟澍、冷福田、金繼漢、裴保義、陳祥、徐叔華等(這14人裏麵有三人在國外發展,一人早喪,二人成就非凡。國內的11人中有5人入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第一輯 - 筆者注)。

1945年我們經重慶坐飛機穿越駝峰到印度,再經孟買搭美國軍艦到美國,在東岸Virginia州Norfork登陸。

1945年中國政府公派的14名留美學者 (土壤肥料)(從左到右) : 徐叔華、史瑞和、陳祥、張守敬、吳誌華、金繼漢、裴保義、冷福田、屠啟澍、趙畯田、胡濟生、孫渠、黃希素、宋達泉


附注:

1. 土壤肥料學家張乃鳳(1904— )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浙江湖州人。1926年畢業後升入聖約翰大學。1927年秋自費去美國康奈爾大學農學院留學,1930年畢業。隨後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生院土壤係攻讀碩士,翌年獲碩士學位。1931年學成回國,受聘於金陵大學, 致力於化學肥料試驗研究工作60餘年,組織了我國曆史上首次地力測定和全國化肥試驗網,為我國化學肥料的使用、推廣和科學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

1944—1945年,張乃鳳赴美國協助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編製中國戰後善後救濟用化肥計劃。1946年回國後,兼任農林部農業複興委員會上海辦事處的工作,負責善後救濟用化肥的接收和分配。


--- 摘自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


2. 土壤學家 - 宋達泉(1912-1988)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原籍浙江紹興,出生在遼寧省沈陽市。中國科學院林業土壤研究所(現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的主要創建人之一。前期從事土壤及自然資源調查和研究工作。早期在浙江、福建、雲南等地進行土壤調查和考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主持了東北地區土壤資源及全國海岸帶和海塗資源的係統調查和研究工作,為開發利用國土資源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5年,宋達泉通過農林部公費赴美實習考試。在美國先到田納西州學習應用航空照片測繪土壤詳圖方法,秋季到康奈爾大學研習土壤化學、土壤物理和森林土壤學。第二年春,參加在俄亥俄州召開的美國土壤學年會,繼而去美國農部土壤局學習土壤膠體研究方法,去威斯康星州水土保持學校學習6周,再到米蘇裏大學師從馬歇爾教授學習土壤礦物學,並與美國土壤學家梭頗等人一起考察了美國中西部各州土壤。1946年7月宋達泉回國,在南京地質所土壤室工作,並兼任中央大學農化係土壤學教授。

--- 摘自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


3. 土壤肥料學家 - 史瑞和(1917-)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江蘇溧陽人。1941年畢業於中央大學農業化學係後留校任助教。1945年被農業部選派赴美實習一年,1946年回國,任中央大學農化係講師。1948年再度出國深造。1949年先在美國佛羅裏達大學獲碩士學位,1950年入俄勒岡州立大學土壤係深造,1952年獲博士學位。1952-1954年在美國農業部北大平原試驗站工作2年,由於成績卓著,被美國農業部授予"土壤化學家"稱號。

1954年9月回國,在南京農業大學土壤化學係任副教授、教授,並任研究生部副主任,還在1988-1989年當選江蘇省土壤學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長,他是我國首批博士生導師之一。

長期從事土壤、植物營養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對土壤磷素的化學形態等進行較多的研究。對發展我國土壤分析、植物營養和施肥學科作出了貢獻。

--- 摘自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


4. 土壤肥料學家 - 裴保義(1914-1983)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湖北漢口人。1934年考入金陵大學, 1938年畢業後留校任農經係助教,曾參加四川省的土壤調查和農村經濟狀況調查。1942年應黃瑞采教授的邀請轉入農藝係任講師,從事土壤肥力和肥料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1945年,中國土壤學會成立,裴保義是學會的首批會員之一。同年,他赴美深造,先後在康奈爾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進修和實習。1946年回國,任金陵大學農藝係副教授、教授。

--- 摘自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


5. 耕作學家 - 孫渠 (1911-1975)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山東濰縣人。1936年1月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畢業後,先後在中央農業實驗所土壤肥料係和山東省立高級農業學校農科任職。1940年他前往重慶,並於1941年受聘於設在重慶歇馬場的鄉村建設學院,任副教授兼農專科副主任,講授土壤學和肥料學。1945年,他獲得以實習技術員身份去美國進修機會,先後訪問了俄亥俄、康乃爾和加州大學。一年後,他回到重慶鄉建學院繼續任教,並升任教授。1948年,他離開動亂的重慶,再次來到加州大學進修。1950年3月回國,到北京大學任教。

孫渠是中國耕作學科主要奠基人。他汲取國外土壤肥力和耕作理論,結合我國實際,率先提出用地養地相結合是耕作製度改革的核心,並以此為指導開設耕作學課程,創建耕作學教研組,主持編寫第一部耕作學教科書,為我國耕作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 摘自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