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袁任遠: 從百色到湘贛

(2005-01-11 05:56:21) 下一個

鄧小平、張雲逸、李明瑞、俞作豫等同誌在1929年12月、1930年2月領導的廣西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是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之後,一次規模較大的城市起義。這次起義,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第八軍和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在廣西西部地區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1930年秋,紅七軍離開右江革命根據地,轉戰桂黔粵湘等省,曆時9個月,行程12000多裏,最後進入江西,實現了與中央紅軍的匯合,成為中央紅軍的一部分。

鄧小平同誌到廣西

 

    蔣介石叛變革命後,在中國建立了新軍閥的統治,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實現了統一。但是,蔣桂馮閻四大軍閥聯合戰勝張作霖之後不久,這種統一就公開破裂了,形成了新軍閥混戰的局麵。1929年3月,蔣介石集團與桂係集團為了爭奪兩湖地盤,首先爆發了戰爭。在蔣桂戰爭中,桂係將領李明瑞、楊騰輝倒戈擁蔣,桂係失敗,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被迫下野。蔣介石任命李明瑞為廣西省綏靖司令,楊騰輝為副司令,俞作柏為廣西省主席。

 

  

6月間,李明瑞、揚騰輝的部隊離開湖北由陸路返回廣西,李明瑞本人則由水路經上海、香港返回南寧。俞作柏、李明瑞過去曾受我黨的影響,同情革命。他們主政廣西後,表示願與中國共產黨合作,要求我黨派幹部到他們的部隊工作。黨中央決定利用這個機會派遣一部分同誌進入廣西,到李明瑞的部隊工作,為建立我們自己的武裝力量和進行武裝起義作準備。中央派鄧小平(化名鄧斌)同誌為中央代表來廣西負責領導,派張雲逸、陳豪人(即陳明)、龔鶴村(即龔楚)來廣西協助鄧小平同誌工作。另外,從中央和廣東省委還陸續派了幾十位同誌到廣西工作,我現在尚能記得名字的有葉季壯、許進(原名許蘇魂)、李謙(李立三同誌的弟弟,原名李龍光)、沈靜齋、符斌、馮達飛、李樸、許卓(原名許崇清)、李幹輝、閻伯衡、吳霖、黃一平、章健、王展、張翼、何莽、何畏、雲廣英、楊茂、楊成之、何世昌、袁振武(即袁也烈)、宛旦平等同誌。

    我是通過李明瑞的秘書薑組武的關係到廣西工作的。這次李明瑞倒戈擁蔣,薑起了一定的作用,為李所器重。蔣桂戰爭結束後,薑隨李明瑞由湖北返回南寧路經上海時,曾來找我,約我去廣西工作。當時我已在上海赤色總工會工作,於是將上述情況向黨中央作了報告。不久,中央軍委的領導同誌找我談話,認為這是開展兵運工作的好機會,同意我去廣西李明瑞部進行工作,並發給50元路費。我回機關向上海“赤總”的領導阿炳同誌作了匯報,辭去了總工會的工作。經過幾天的準備,就乘船去香港,到廣東省委轉組織關係。當時廣西還是特委,屬廣東省委領導。

    我到香港找到省委,換了介紹信,然後經梧州到了南寧,在李明瑞的督辦署找到了薑組武,我就暫住在督辦署。經薑組武的介紹,我認識了李明瑞。李是北伐名將,在北伐中立過戰功,對下級能以禮相待,不擺架子,沒有軍閥習氣。兩天以後,我按照省委的指示,到教導總隊找到了石澄洪隊長,把省委的介紹信交給他,接上了組織關係。不久,陳豪人找我談話,將我分配到教導總隊,任政治教官。當時,黨組織還是秘密的,黨員之間不發生橫的關係。我到教導總隊後,受陳豪人單線領導,直到百色起義時,黨組織才公開。

    教導總隊是我們黨通過俞作豫(共產黨員,俞作柏的弟弟,李明瑞的表弟)向李明瑞建議而開辦的,其任務是為李明瑞的部隊培訓初級軍官。學員主要是從李明瑞部隊中抽來的班、排幹部,也有一部分是比較優秀的士兵和地方黨組織選送來的工人和青年學生。他們經過幾個月的教育、訓練後,到部隊擔任基層工作。我們黨對教導總隊的工作是很重視的,經過黨的活動,張雲逸同誌擔任了教導總隊的負責人。為了加強黨的領導力量,從中央和廣東省委派到廣西來工作的同誌,大部分分配到教導總隊,有的擔任教官,有的擔任連隊的領導。教導總隊共有3個營9個連,1000多人。當時,連一級幹部都是共產黨員,排長也是挑選思想比較進步的人來擔任。我們在連隊還建立了黨的秘密組織,發展黨員,僅兩個月的時間,就發展了300多名新黨員。我們重視對學員的教育工作。因教導總隊成立不久,還沒有統一的教材,除了對學員進行基本的軍事知識教育外,著重進行階級教育,提高學員的政治覺悟。這樣,他們返回部隊後,可以發揮作用,成為骨幹力量。

    李明瑞到廣西後,為了擴充實力,收編了一些土匪、民團和散兵遊勇,組成了幾個警備大隊。警備大隊的成分很複雜,紀律很壞,沒有戰鬥力,李明瑞遂請張雲逸同誌幫助改造警備第四大隊。張雲逸同誌接受了李明瑞的邀請,並提議由李謙同誌任副大隊長。張兼任警備第四大隊的大隊長後,首先在組織上對第四大隊進行了初步整頓。對一些反動軍官,有的撤換,有的調離,又從教導總隊調去100多名黨員和幹部,並在連隊建立了黨的秘密組織,有的黨員還擔任了連、排幹部。在部隊的成分上也進行了初步改造,從工人、農民、青年學生中招收了1000多人,充實了部隊,為部隊增加了新鮮血液,使第四大隊由1000多人發展到2000多人。經過初步整頓和改造,我們基本上掌握了這支部隊。

鄧小平同誌到廣西後,一方麵積極開展兵運工作,另一方麵利用半合法的地位,積極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各地的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也更加活躍起來了。

百色起義

 

    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廣西後,在我黨的推動下,采取了一些比較進步的措施。釋放了在“清黨”中被關押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開放了工農運動。如果俞、李政權能夠延續一個時期,對我們進一步開展工農運動,逐步爭取、改造李明瑞的舊部隊,建立我們自己的武裝力量都是有利的。但是,9月間,俞、李決定與張發奎聯合,共同反蔣。我黨清醒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時機不成熟。李明瑞隻有3個主力師,兵力不足,而且來廣西的時間不長,立足未穩,內部意見又不一致。成功的把握不大。我黨曾勸說俞、李不要上當。但是,俞、李決心已定,沒有采納我黨的意見。在這種情況下,我黨遂向俞、李提出:警備第四、第五大隊和教導總隊沒有訓練好,不能配合作戰,建議留在南寧擔任守護後方的任務,由張雲逸擔任南寧警備司令。李明瑞同意了。我們利用南寧警備司令的名義接管了省軍械庫等機關。軍械庫裏存有五六幹支步槍,以及機槍、迫擊炮、山炮、電台等,還有很多彈藥。

    9月底,俞、李通電反蔣,並在南寧召開了討蔣誓師大會。這個通電是餘惠同誌(即佘愛生)幫助起草的。李明瑞審閱電稿時,隻將曆數蔣介石罪狀中的一條“把北伐的勝利果實歸之於已”,改用了“貪天之功以為己功”的成語,並將“天”字改為“人”字。10月初,俞、李出兵廣東,進攻陳濟棠。

    俞、李的部隊出發後,我黨立即決定由警備第四大隊派一個營去右江地區,警備第五大隊派一個營去左江地區,協同當地黨組織,為建立革命根據地作準備。右江地區西北毗連雲南、貴州,南麵與左江各縣相連。這裏人煙稀少,漢瑤雜居,反動統治力量較弱。大革命時期,韋拔群同誌從廣東農民運動講習所畢業後,回到東蘭、鳳山,領導農民運動,組織農會,建立農軍,反抗豪紳地主,進行武裝鬥爭。大革命失敗後,廣西各地的農民運動相繼失敗,右江的農民運動雖然也遭到了嚴重摧殘,但農民組織的基礎仍然保存下來了。1929年李明瑞來廣西後,農民運動又得到了開展,並建立了幾百人的武裝,這就為我黨在右江地區發動武裝起義,建立紅軍和革命根據地準備了有利的條件。同時,我們還準備了10多條汽船和民船停在邕江待用,一旦時局有變,立即把軍械庫的武器;彈藥裝上船隻,運往右江。

俞、李的討蔣部隊剛到桂平,還沒走出廣西的大門,他的3個師全部叛變。俞、李的失敗比我們預料的還要快,前後隻有十幾天,就徹底失敗了。俞、李隻帶幾個隨從倉皇逃回南寧,然後隨俞作豫同誌率領警備第五大隊到了龍州。接著,俞作柏經越南跑到香港去了,李明瑞則留在龍州,準備繼續與我黨合作。

    俞、李反蔣失敗的消息傳來後,我們按照預定的計劃,將軍械庫的武器、彈藥等物資裝上船隻,由鄧小平同誌指揮軍械船和警衛部隊溯右江而上,駛往百色;教導總隊和警備第四大隊則由張雲逸同誌指揮由陸路開赴右江。有一部分幹部乘船從水路去百色,很巧,我和小平同誌同乘一條汽船,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小平同誌。第一次見麵就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他平易近人,沒有架子,很健談,有時也很詼諧。

    我們到百色後,根據小平同誌的指示和部署,積極開展工作。

    首先,在部隊和群眾中宣傳我黨的主張,發動群眾。

    第二,把政權掌握過來,在我們力量所及的地方,撤換一些反動的縣長,換上我們的幹部。

    第三,整頓部隊,擴大武裝。我們的部隊是從李明瑞的舊部隊拉過來的,成分複雜,過去雖然經過初步整頓,由於當時的條件限製和許多複雜的原因,整頓得很不徹底。為了把這支舊軍隊改造成為革命的軍隊,我們在部隊中進行了民主改革,建立政治工作製度,實行官兵在政治上、生活上一律平等,經濟公開,禁止打罵士兵。還在營連建立士兵委員會,受政治委員與政治部的領導。在民主改革中,充分發動群眾,對克扣軍餉、打罵士兵的反動軍官進行了清洗。對他們不抓、不殺,發經路費,“禮送出境”。同時,對右江地區各縣的警備隊也進行了整頓和改造,建立了各縣的地方武裝。

    第四,建立和發展黨的組織。當時,部隊中黨的力量很弱,有些單位黨員很少,有的單位連一個黨員也沒有。我們派黨員幹部下去建黨,分單位負責“包幹”。如衛生部的建黨工作,就是我負責的,衛生部部長就是第一批發展的。

    第五,加強幹部的教育工作。小平同誌對幹部的培訓工作非常重視,親自給幹部講課,黨的“六大”決議,蘇維埃政權等問題,就是他講的。他講課理論聯係實際,很受歡迎。除了政治教育外,我們還進行軍事知識的教育。當時許多幹部是工農出身或知識分子出身,沒有經過軍事學校的訓練,也沒有打過仗,不懂軍事。我們請軍事教官給幹部講軍事課,講戰略戰;忙,講遊擊戰,特別是給幹部講授了毛澤東同誌在井岡山總結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訣。此外,還講射擊要領,教幹部怎麽打槍,進行實彈演習,還教幹部學習騎馬,準備將來打遊擊。

    當我們在右江積極準備武裝起義時,當地的土豪劣紳勾結警備第三大隊,妄圖消滅我們。熊鎬的警備第三大隊原係廣西、雲南邊界的土匪,被俞、李收編,他們有100舊多人駐在田陽一帶,與右江各縣警備隊勾結,欺壓群眾,是安在根據地內的一顆釘子,對我們威脅很大。不消滅這股反動勢力。不僅影響起義計劃的落實,而且影響根據地的建設和群眾運動的開展。經研究,決定采取智擒的辦法。10月28日張雲逸同誌在百色活捉了熊鎬;與此同時,我恩隆、奉儀、思林的農軍采取突然襲擊的辦法,消滅了熊的都隊,俘虜敵人1000多人,繳槍700多支。我們消滅了警備第三大隊後,敵人的反動氣焰才有所收斂。

    11月初,我們派到上海向黨中央請示工作的龔飲冰同誌回到了百色,傳達了中央的指示。中央同意在左、右江地區舉行武裝起義,建立革命根據地和創建紅軍,並頒發了紅七軍、紅八軍的番號。委任張雲逸同誌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長,315小平同誌為政委:俞作豫同誌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軍長,鄧小平同誌兼政委。中央要求我們盡快舉行起義。

    小平同誌把右江的起義工作部署好以後,帶領我和佘惠同誌到左、C地區布置檢查工作,為龍州起義和成立紅八軍作準備。我們第一天到了田陽,第二天在路上碰到了李明瑞和許進同誌。許進同誌原名許蘇魂,我們在南洋時認識,我1925年初回國,他1926年回國出席國民黨“二大”,並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我們在仰光分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麵。這次久別重逢,非常高興,彼此緊緊握著手,隻是問好,誰也不敢叫名字,因為我們都知道對方可能改了名字。待小平同誌和李明瑞去單獨談話時,他告訴我,他已改名叫許進。我也告訴他,我改名為袁任遠(原名袁明濂)。小平同誌和李明瑞兩人淡了一會,便決定一同返回百色,這次龍州之行沒能實現。在百色,經小平、雲逸同誌做工作,李明瑞參加了革命,隨即轉回龍州。以後卜李明瑞同誌擔任了紅七軍、紅八軍的總指揮。12月初,小平同誌又率何世昌等同誌去龍州,部署龍州起義,然後由龍州經越南去上海,向中央匯報工作。

    這時,起義的準備工作加緊了。首先是改編部隊,整個部隊編為三個縱隊:原警備第四大隊編為一縱隊,縱隊司令李謙,政治部主任沈靜齋;原機關槍營、特務營和黃治峰、阮殿煊同誌領導的思林、奉儀、恩隆等縣的地方武裝編為二縱隊,縱隊司令符斌,後為馮達飛,政治部主任袁任遠;原韋拔群同誌領導的東蘭、鳳山一帶地方武裝編為三縱隊,縱隊司令韋拔群,政治部主任李樸。教導總隊的幹部和學員都分配到三個縱隊,有的擔任基層領導。這個決定,當時沒有公開宣布。其次,有關起義的一些具體工作,也在加緊進行。我和佘惠同寇參加政治工作方麵的準備工作,主要是起草起義的布告、告群眾書和標語口號等。我記得還發了一個起義宣言,通電全國。此外,我們還翻印了黨的“六大”的政治決議案等文件。這些準備工作是在非常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隻有少數幾個人參加。由於人少,我們親自抄寫。翻印的“六大”政治決議案,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我抄寫的。為了嚴守秘密,我們找了一家印刷鋪,將石印機搬到政治部來印刷,幾名工人也暫時住在機關宿舍裏。軍事方麵的準備工作,由另外幾個同誌負責,主要是準備軍旗、軍服,刻製各種印章以及胸章、臂章等。這些具體工作完成後,在起義前幾天,我們就廣泛開展起義的宣傳工作和組織工作,並對部隊進行有關起義的教育。

    起義的前一天晚上,在百色,我們將警備第五大隊第五營(該營在右江)營長扣留,將縣長、禁煙局長也監禁起來。向商會宣布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11日成立,要他們轉告商人不要驚慌,照常營業,並繳出槍支。商會存槍60支立即交出了,各商號的私槍也交出20餘支,縣公署、禁煙局、公安局也交出百餘支槍。

    12月11日,正是廣州起義兩周年的日子,我們正式宣布起義,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和右江工農民主政府。大家戴著紅五星的帽子,頸上係著紅布領帶來參加慶祝大會,情緒十分熱烈。慶祝大會分兩地召開,一部分在百色,一部分在乎馬。在百色,由參謀長龔鶴村主持大會,到會的群眾有3000多人。會上宣布了紅七軍的政綱以及紅七軍領導機構的組成:紅七軍軍長張雲逸,政治委員鄧小平,參謀長龔鶴村;政治部主任陳豪人。會畢,在城內遊行一周,沿途高呼口號,有的同誌嗓子都喊得嘶啞了。同一天,在平馬召開右江工農兵代表會議,張雲逸同誌專程由百色趕到平馬參加大會。會議選舉成立了右江工農民主政府,由雷經天同誌任主席。

    紅七軍成立後,總的領導機關是紅七軍前敵委員會,中央指定鄧小平、陳豪人、張雲逸、李謙、韋拔群、雷經天、何世昌七人為前委委員,鄧小平為書記,鄧小平、陳豪人、張雲逸三人為黨委,各縱隊的黨委書記由政治部主任擔任。軍中各連均有黨的支部。

1930年2月1日,又在龍州宣布起義,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俞作豫同誌任軍長,鄧小平同誌兼政委,何世昌同誌任政治部主任。紅八軍轄兩個縱隊,一縱隊司令何家榮,政治部主任潘恩文;二縱隊司令宛旦平。全軍約2000多人。

百色保衛戰

 

    百色的革命風暴,席卷了右江地區,嚴重地威脅著南寧,敵人惶恐不安,千方百計要消滅我們。當時,擺在紅七軍和右江工農民主政府麵前的迫切任務是:深入發動群眾,開展土地革命,肅清根據地周圍的地主武裝,建立地方各級政權,鞏固革命根據地。由於小平同誌已去上海向中央匯報工作,前委的工作便由陳豪人負責。這時,前委對建設根據地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把中心工作放在深入發動群眾、開展土地革命上麵。

    百色起義後不久,適粵桂戰爭爆發,李宗仁、黃紹蛇、白崇禧與張發奎聯合攻粵,桂係主力全部開赴前線,隻有呂煥炎部留守廣西玉林、貴縣至南寧一線,南寧空虛,前委認為攻打南寧是極有把握的,遂決定攻打南寧。陳豪人和張雲逸同誌率我軍主力集結在平馬(現名田東)、田陽一帶,準備在紅八軍成立後,會師進攻南寧,當時百色隻有軍部和軍直屬隊留守,有教導隊、特務連、重機槍營(有幾十挺重機槍,正在修理)、炮兵連,共約500人。

    這時,百色西部地區的幾股地主武裝,約2000人,乘我紅七軍主力不在,百色空虛,一天拂曉突然襲擊百色。敵人分三路進犯,已臨近城邊時,我們才發現。由於敵人多是本地人,道路熟悉,有一股敵人已攻進東關,在街上大肆搶劫。我們發現後,倉促應戰。為了保衛軍部,保衛百色,我們把司令部、政治部的幹部集中起來,幹部帶頭上陣,堅決打退敵人的進犯。龔鶴村帶領一部分幹部和戰士負責打東路敵人,我負責西路,羅小彥負責北路,還有一部分同誌在城內搜索敵人。我帶領政治部的十幾名幹部和一個排,直奔西門。當時,敵人已逼近城邊,我們立即縱身從城牆上跳下去(因女兒牆已倒塌,城牆不高),向敵人猛衝,很快將敵人打垮。我們又追了四五裏,因沿途沒有搜索,怕有埋伏,就撤回城裏。這次戰鬥,三路全勝,我軍傷亡很小,隻羅小彥同誌負輕傷。敵人退過河以後,就不再退了,伺機反撲。於是我們就用大炮轟擊,迫使敵人逃到山裏。百色一仗,敵眾我寡,我們所以能以少勝多,因為敵人是烏合之眾,他們入城後,到處搶劫,隊伍散亂;而我們的隊伍是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特別是黨員幹部帶頭上陣,真正做到了衝鋒在前,發揮了模範作用。百色戰鬥後,龔鶴村去平馬,準備攻打南寧。軍部估計敵人還會卷土重來,遂從二縱隊調來一個營,駐守百色,準備打擊來犯之敵,保衛根據地。  

 

    1930年1月,紅七軍主力開始向右江下遊的果德(現改為平剽、隆安一帶移動。這時,桂係軍閥已得知我軍準備攻打南寧,遂從前線開回四個團的兵力向右江進犯。2月初,我軍在隆安與桂軍接觸,我先頭部隊隻有一個營,寡不敵眾。以後主力趕到,在隆安外圍與敵展開猛烈戰鬥。經過3天的激戰,敵人的傷亡雖然比我們大,我們的傷亡也不小,沈靜齋同誌犧牲了,李謙、閻伯衡、王展、何莽等同誌負傷。我軍遂撤出隆安,退向平馬。敵軍一路尾追,我軍又放棄平馬,在亭泗與敵接觸,雙方均有損失,我軍遂退到東蘭。

當時我們留守百色,經常和軍部保持聯係。後來,一連幾天電話不通,了解不到前線的情況,我們十分焦急。曾派偵察人員前去探聽消息,因田陽一帶被土匪占領,不能通過。我們分析主力部隊可能已經撤出平馬,但撤到哪裏不清楚。如撤向百色,我們固守百色就沒有問題;如撤向東蘭、鳳山,我們隻有一個營的兵力,敵人來犯,部隊可以衝出去,但物資會全部損失。在這緊要關頭,需要我們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采取果斷的措施。由於其他領導同誌都不在,隻有我和符斌同誌負責,深感責任重大。我們經過反複分析研究,為了保證全軍的軍需物資不受損失,決定放棄百色。我們連夜動員,做好撤出百色的準備工作。第二天,我們雇用了50多匹騾子,帶著全部物資,安全撤出百色。在我們撤出的當天下午,敵人就進城了。我們經過淩雲、風山到達東蘭的武篆。軍部已先我數日到達,我們勝利會師了。由於我們采取了果斷的行動,及時撤出百色,保住了輜重,使部隊得到補充。我們還帶來10萬小洋(約合七八萬銀元),解決了部隊的經費,全軍上下都非常高興。

在苗山播下革命火種

 

    我們到武篆與主力會合後,休整了十餘日。但是,大批人馬常駐根據地,給養問題解決不了,再回右江已不可能,隻有向外發展才能解決困難。當時,東北方向敵人力量薄弱。因此,前委決定紅七軍主力向黔桂邊界發展,開展遊擊戰爭;第三縱隊仍留在東蘭、鳳山,堅持根據地的鬥爭。

    1930年3月,軍部率一、二縱隊東渡紅河,向河池進軍。河池隻有少數地方武裝駐守,敵人聽說我主力部隊到達,不戰而逃。我軍占領河池後,廣泛發動群眾,開展宣傳工作。4月初,我軍從河池出發,占領了懷遠,籌到幾萬銀元,隨即向思恩(今環江縣)進發。途中遭到桂軍截擊,分成兩路。兩天後,到了貴州的荔波,我軍才又匯合。

這時,部隊已進入黔桂交界的苗山,這裏是苗族聚居的區域。由於封建軍閥和國民黨的長期壓榨、歧視,苗族同胞過著極其落後貧困的生活。這也造成了苗、漢之間的嚴重對立。當我軍進入苗山時,苗族同胞緊閉寨門,不準我們進寨。他們對紅軍不了解,以為漢人的軍隊都是壓迫他們的。我們向他們宣傳,他們也不聽。張雲逸同誌親自去叫寨門,仍不開。後來軍部給苗族頭人送了幾支步槍,又經過耐心地工作,苗族同胞才打開寨門。部隊進寨後,通過會講苗語的人宣傳我們的主張,宣傳紅軍是勞動人民的隊伍,是打國民黨反動派的。另外,我們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不歧視少數民族,遵守紅軍的紀律,以自己的模範行動,贏得了苗族同胞的信任。他們看到紅軍確實和國民黨軍隊不同以後,我們通過苗族區域就很順利了,有苗族同胞給我們帶路,每到一個寨子,為我們叫寨門,替我們作宣傳。這次進軍苗山,擴大了紅軍的影響,在苗山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榕江大捷

 

四月底,我軍走出苗山,直奔榕江(古州)。榕江是黔東南一個比較大的城市,有2萬人口,商業也比較發達。城裏貯存著許多武器、彈藥以及軍需物資,這裏是軍閥王家烈的後方供應地。當時,貴州軍閥與湖南軍閥為了爭奪地盤正在湘黔邊境混戰,王家烈把全部兵力都開到前線去了,榕江空虛,隻有黔軍第二師副師長史勳遠帶領五六百人和數百名地方保安隊守備。我們得到這一消息後,前委決定出敵不意,突然襲擊榕江,我先頭部隊到達榕江城外便向敵人猛撲過去,城外守敵猝不及防,退到城裏。我軍乘敵不備,向城裏敵軍發起猛攻,傍晚我軍占領榕江。這次戰鬥消滅敵軍大部,繳獲步槍600支,子彈十餘萬發以及其它軍需物資,還繳獲了幾門大炮和一座無線電台。這是我們第一次繳獲電台。此外,我們在榕江還籌集了10萬元的經費。這次戰鬥的勝利,解決了我軍物資上的許多困難,使部隊在武器裝備上得到了補充;同時也鍛煉了部隊,振奮了鬥誌。對俘虜,我們實行優待政策。經教育後,願意留下當紅軍的,我們歡迎,不願意留下的,我們也不勉強。由於我們對俘虜實行了正確的政策,對貴州的敵軍影響很大,敵軍中不少下級軍官對進攻紅軍表示動搖。後來,聽說王家烈始終不願意和我軍接觸,這也是原因之一。

我們攻占榕江城的第二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軍政治部在一個小學的操場上召開了紀念“五·一”的群眾大會。到會的群眾很多。我們向到會群眾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宣傳中國無產階級要與農民聯合起來進行革命鬥爭,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工農民主政府。到會的群眾第一次聽到這些革命道理。

    王家烈在前方聽說榕江失守,急如星火,連夜從湖南調軍隊回援;這時,我軍在榕江已經休整了3天。5月4日,前委決定分水、陸兩路撤出榕江,經從江到達廣西邊界的富祿鎮。這時得知王家烈的4個團由北麵追來,我軍遂連夜渡過都江,經羅城又回到了河池。

回師右江

 

鄧小平同誌到中央匯報工作後,於1930年2月7日回到龍州。根據中央的指示。他立即通知紅七軍停止進攻南寧。但是,很快就得到消息說,紅七軍在隆安戰鬥失利,已退出右江,且桂軍將以重兵進犯龍州。根據龍州的形勢和敵我力量對比,紅八軍難以固守,敵來必退。小平同誌遂決定紅八軍適當安排龍州附近的群眾工作後,速向右江轉移,與紅七軍會合。為了與紅七軍取得聯絡,小平同誌率紅八軍一縱隊向靖西進攻,準備在這個地區建立根據地。但打了數日,未能攻克,遂帶一個連改道到達右江。因紅七軍主力此時已離開右江,去黔桂邊界開展遊擊戰爭去了,右江沿岸已被敵人占領,小平同誌遂又轉向東蘭的武篆。在東蘭,他與韋拔群等同誌一起進行了土地革命的調查和試點工作。1930年5月,以右江工農民主政府名義,頒布了《土地法暫行條例》和《共耕條例》兩個重要文件。

我紅七軍一、二縱隊回到河池時,小平同誌到東蘭已一個多月了。當他得知我們到達河池妁消息後,立即趕來與我們匯合。小平同誌到河池後,召集了一個黨員大會,傳達了中央的指示,並討論了今後的行動方向問題。根據中央的指示和紅七軍所麵臨的形勢,會議認為:關於紅七軍向湘粵邊界發展與朱毛紅軍匯合問題,因湖南有敵重兵駐守,不易通過。暫不宜東進;右江群眾自紅七軍離開後,有失敗情緒,為了鞏固和發展右江革命根據地,需要紅七軍返回一個時期;紅七軍返回右江後,人員可以得到補充,同時可以解決經濟問題和服裝問題。

    這時,蔣桂矛盾日益加劇,粵軍餘漢謀部沿西江向南寧進逼,雲南的滇軍也向廣西出兵,桂係駐守右江的主力部隊遂撤回南寧,右江空虛。我們得到這一消息後,馬上回師右江,打百色,攻平馬。在百色戰鬥中消滅敵軍五六百人。到1930年6月,我們又恢複了右江根據地。

    我們收複百色僅十日,適滇軍一個師經右江攻南寧,要假道百色、平馬。滇軍攻桂,是軍閥之間的混戰,對我們在右江的發展是有利的,我軍遂退出百色等地,到平馬附近。這是完全正確的。但在滇軍通過後,我軍決定打其後衛,攔截輜重,結果滇軍調回頭來在果化與我激戰5日之久。敵軍損失很大,團長死、傷2人,士兵傷亡五六百人,我軍傷亡也不小,最後,雙方都撤出了戰鬥。

滇軍主力開走後,仍留下一部分兵力繼續占領百色。保護他們的交通線,我軍遂在平馬、田州、思林一帶開展工作。根據小平同誌的指示,一方麵整訓部隊,建立地方武裝,組織縣、區遊擊隊;另一方麵,開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小平同誌親自到平馬、田州一帶做地方工作。我們這次回到右江三個半月之久,右江革命根據地又得到了恢複,紅軍也得了休整和補充。

河池整編

 

    我們返回右江後,原計劃停留一個短時期,然後迅速向外發展。但因經濟問題未解決,同時秋收快到了,如果紅七軍馬上離開,農民分得的土地以及快要成熟的莊稼必然被地主搶去,影響農民的積極性。為了維護群眾的利益,保護秋收,紅七軍決定在1930年11月出發。但在出發出前一日,南方區代表鄧拔奇(即鄧崗)趕到平馬,傳達中央的指示。10月2日召開前委會議,鄧拔奇傳達了6月1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決議和中央對紅七軍的指示。中央指示紅七軍離開右江地區,向東發展,打下柳州、桂林,在小北江建立根據地,阻止兩廣軍閥不得有一兵一卒向北增援,保證以武漢為中心的一省和幾省的首先勝利,最後打下廣州,完成南中國的革命。當時我已調政治部總務科工作。中央的這個指示是用藥水密寫在一塊白布上,是我用藥水洗出來的。這個指示是立三路線統治中央時給紅七軍的。雖然在1930年9月下旬中央召開的六屆三中全會上,就已經糾正了立三路線,並停止執行全國總起義和集中各地紅軍進攻中心城市的冒險計劃,但由於當時黨中央尚在上海,白色恐怖嚴重,中央與各地的交通聯絡十分困難,文件不能及時下達,所以,我們還不知道六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前委根據中央六月指示的精神,決定整編部隊,並把縣、區的地方武裝編入主力紅軍。同時,對部隊中的女同誌進行疏散,本地人由當地組織進行安置;外省來的不好在當地安置,就介紹到香港或到上海去找中央。除此之外,我們還做了一些長途行軍的準備工作。

10月上旬,紅七軍在向河池進軍途中,與紅八軍的第一縱隊會合。第一縱隊在龍州起義後,曾隨小平同誌去攻打靖西,後來根據小平同誌的指示又回援龍州,但龍州已失守,紅八軍受挫。第一縱隊餘部在袁振武同誌率領下,艱苦奮戰,經雲、貴邊境到達廣西淩雲縣的向陽。這時,才與我紅七軍會合,遂編入紅七軍。我們到達河池後,召開了紅七軍第一次黨代表大會。會議傳達了中央六月指示,改選了前委。前委委員有:鄧小平、陳豪人、張雲逸、李謙、袁振武、許進、李朝綱、黃一平。候補委員有:龔鶴村、胡鶴林、楊英。陳豪人任書記。會後,前委即著手整編部隊,取消了縱隊,改為3個師,幹部也作了調整:紅七軍總指揮李明瑞,軍長張雲逸,政治委員鄧小平,政治部主任陳豪人,參謀長龔鶴村,經理處長葉季壯,政治部總務處長袁任遠,教導大隊隊長閻伯衡,政委袁任遠(兼)。十九師師長龔鶴村(兼),政委鄧小平(兼),政治部主任許進,轄五十五團、五十六團。二十師師長李謙,政委陳豪人(兼),政治部主任李樸,轄五十八團、五十九團。二十一師師長韋拔群,政委陳洪濤,該師留在右江,堅持鬥爭。經過整編,全軍(不包括二十一師)共7000多人。整編大會後,軍首長檢閱了部隊。隨後,即在部隊中進行北上的動員,口號是:“打到柳州去!”“打到桂林去!”“打到廣州去!”

轉戰桂黔湘

 

    部隊整編後即從河池出發,準備經慶遠向柳州前進。到懷遠時和敵人有一個小的接觸,即占領了懷遠。後發現慶遠有敵重兵防堵,我軍立即改道,從羅城北麵走。在羅城附近的四把,同廣西軍隊遭遇,打了一個惡仗。10月下旬,我軍到達長安(現名融安)。長安是融江上遊的一個商業中心,是一個大鎮,有三四萬人口。我軍決定打長安,籌點款。其時,長安已有敵重兵駐守,白崇禧又從柳州率一個師來增援,斬斷浮橋,背水死守。我軍打了5天沒有攻下,遂向北撤退,到富祿渡江,向古宜前進。原擬經古宜到桂林,後因古宜有敵軍教導師駐守。無法過河,乃改經湖南的綏寧。11月初,我軍占領了綏寧。由於敵人的威逼和反動宣傳,老百姓全跑了,綏寧變成了一座空城,我們隻住了一夜,便向武崗進軍。

    11月7日到達武崗城下。·我們原來不打算攻城,後聽說武崗隻有一個保安團駐守,僅六七百人,為了解決經濟和服裝問題,乃決定攻城。武崗縣的城牆完好,又有堅固工事,我們連攻4個日夜,未能破城,而且傷亡幾百人,五十五團團長何莽同誌在攻城時犧牲。第5天,湖南軍閥何鍵急調5個團來增援,我軍遂放棄圍攻,以急行軍轉向南進,經新寧,過資源,突然襲擊桂北的全州。敵人沒有料到我軍來得這麽快,毫無防備,連城門都未關,我們很順利地進了城。

紅七軍自從離開根據地後,由於長期行軍和頻繁的戰鬥(幾乎天天有戰鬥,沒有3天以上的休息),戰士頗感疲勞,遂決定在全州休息3天。在全州開會時,廣大幹部、戰士意見很大,議論紛紛。這時,鄧拔奇和陳豪人借口向中央匯報工作,離開了紅七軍。陳豪人走後,由鄧小平同誌任前委書記,主持前委的工作。前委為了提高部隊的戰鬥力,將4個團改為3個團,並盡可能把非戰鬥人員變為戰鬥人員,以充實下層。同時,;對傷兵也作了適當安置。我們在全州籌集了幾萬塊錢,但是衣服、布匹始終沒有得到補充和解決。;不久,白崇禧親自率一個師由桂林向全州進攻,我軍遂撤出全州,向東南方向進發,經永安關到達湖南的道縣。道縣除少數貧民沒有逃跑外,商人都跑光了,無法籌款。我軍在道縣住了兩天,就向江華進軍。

布防在曲江、英德一帶,故決定向北江、湖南宜章一帶發展。這一帶多是山地,過去毛澤東同誌領導的紅四軍二十九團曾在這裏活動過,有群眾基礎。龔鶴村原在紅四軍工作,據他說,二十九團失敗時,散失在這裏的紅軍士兵不少,我們到這裏,部隊可以得到補充。故決定不打連州,繼續東進。行至星子圩(連州的一個較大的市鎮,離連州80裏),據偵探報告,湘軍兩個團昨晚到達黃沙埠(距星子圩20裏),我軍遂又決定轉向連州。我軍到達連州,敵人撤進城裏,我們占領了城外的街道,采取圍而不打的辦法。後來,連州商會答應籌款3萬元,我們也就解圍了。因籌款問題在連州逗留了幾天,隨即向乳源的梅花村進發。

梅花村是一個山區,四麵高山,地形險要。我們到達後,曾在這一帶發動群眾,開展土地革命鬥爭,建立工農民主政權,組織遊擊隊。幾天的時間就武裝了十幾個農民。這時,粵軍鄧揮率部追來。據偵察員報告,敵人隻有一個團。我們決定,消滅鄧揮的部隊。戰鬥一開始就很激烈,從中午一直打到傍晚。後來我們發現敵人不是一個團,還有湘軍一個團、警衛隊一個團,共3個團。敵眾我寡,敵人火力也比我們強,我軍傷亡很大,於是,不得不撤出戰鬥。這次戰鬥,很多重要幹部傷亡,對紅七軍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損失。李謙、章健兩同誌犧牲,龔鶴村、袁振武、李顯同誌負傷。我所在的這個營,營長犧牲了,4個連長犧牲了兩個、負傷兩個,其中有一個還是重傷,排長傷亡2/3,戰士死傷一半。我們撤出梅花村時,敵3個團一直尾追我們。我們決心甩掉敵人,到中央革命根據地,與毛澤東、朱德同誌領導的中央紅軍匯合。

進軍湘贛

 

    我軍退至樂昌後,決定從城南20裏的地方過樂昌河(即北江的上遊)。本宜拂曉過河,因為剛剛撤出戰鬥,人困馬乏,未能實現。到上午10時,前衛團才到達河邊,軍部在兩小時後才到。由於船隻少,部隊渡河的速度很慢。小平和李明瑞同誌率五十五團先過河,我們一營是在二營之後過河的。待後衛部隊渡河時,粵軍從樂昌、韶關兩處乘汽車趕到,占領了渡口,我後衛團隻過了一個連,就被截斷了。張雲逸同誌率領軍直屬隊和五十八團未能過河,與我們失去了聯係。

    五十五團渡樂昌河後,經仁化到達江西的崇義。在崇義,我們一麵休整,一麵開展群眾工作,並派人出去打聽五十八團的消息。不久,我們就和贛南行委一路分委取得了聯係。得知在離崇義70裏的傑壩有一支百餘人的遊擊隊,並建立了根據地,我們遂把傷病員安置到傑壩休養。當時,我們曾企圖以崇義為中心建立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創建工農民主政權。我們做了20多天的工作,發現這裏黨和群眾工作的基礎太差,幹部又缺乏,僅建立了幾個區、鄉的政權。根據崇義的情況,如果敵人重兵來犯,紅七軍隻有一個團,很難堅持。後來得到消息,敵人準備進攻,我們遂研究了下一步行動方案。據贛南行委同誌介紹,紅三十五軍曾在信豐建立過工農民主政權,紅三十五軍走後,根據地遭到破壞。如果紅七軍去信豐,那裏有群眾基礎,可以使當地的政權得到鞏固,並且可以和中央革命根據地聯係起來。但是,崇義東麵的上猶縣,敵人駐有一個師的兵力,不易通過,而且贛江上遊一帶,敵人防範較嚴,渡江有困難,隻有北上井崗山,沿途敵人力量薄弱,較易通過。

    我們到崇義後,即取消了前委,改為團委,小平同誌任書記,受贛南特委領導。小平同誌在崇義把工作安排好後,經團委決定,去中央匯報工作,並了解“富田事變”的情況。春節前,他帶幾個同誌到傑壩與贛南特委開會,研究開展地方工作的問題,同時慰勞紅七軍的傷病員。隨後,即去中央。小平同誌走後,由佘惠同誌任書記,成員有許卓、李明瑞、袁任遠和張翼,我們把它叫作小前委。

    2月中旬,敵人從三麵向崇義進攻,我們遂按原定計劃向北撤到營前,然後到達遂川的大汾。這時,我們得知永新是湘贛根據地的中心,遂向永新前進。

    張雲逸同誌率領五十八團擺脫敵人後,沿河北上,避開樂昌縣,到達坪石。在坪石渡過樂昌河,經汝城、桂東,於3月中旬在湖南酃縣的十都圩附近與王震同誌率領的湘贛獨立第一師的第三團會合了。然後兩支部隊南下資興、汝城,尋找五十五團。由於敵人向湘贛進攻,兩支部隊遂北上。在茶陵打了一個勝仗,殲敵300多人,還活捉了敵人的一個團長。以後就轉到永新的天河,進行休整。

我們沿途打聽五十八團的消息。當我們路經泰和縣境時,聽說天河來了紅軍,遂向天河前進。1931年3月下旬,五十五團與五十八團終於在天河會合了。經過整訓,部隊士氣大振,在地方上又補充了一部分新戰士,然後又回到永新。4月底在永新召開了紅七軍第二次黨代表大會,總結了轉戰桂黔粵湘等省的經驗教訓。這次大會又選舉了新的前委,前委成員有張雲逸、李明瑞、許卓、許進、葉季壯、佘惠、袁任遠等。

三軍聯全殲敵

 

    1931年4月,蔣介石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二次反革命“圍剿”。總前委決定成立河西總指揮部,統一指揮紅七軍、紅二十軍、湘贛獨立一師的行動。其時,滕代遠同誌正率新兵數百人由湘鄂贛返回中央革命根據地,途經永新,由於蔣介石調集了20萬軍隊進攻中央革命根據地,一時無法返回,遂參加了河西總指揮部的領導。李明瑞同誌任總指揮,滕代遠同誌任政委。河西紅軍的任務是牽製敵人,配合中央革命根據地反“圍剿”的鬥爭。

    根據總指揮部的決定,我軍集中力量攻打安福之敵。適駐守安福的敵軍韓德勤五十二師的一個旅向我進攻,在廖塘橋與我軍遭遇。紅七軍打右翼,獨立一師打左翼,紅二十軍為總預備隊。這是三軍會合後,第一次聯合作戰,士氣很高。戰鬥打響後,我軍動作快,衝得猛,敵人的追擊炮還未架好,我軍就衝上去了,敵軍大敗。這一仗,消滅韓德勤一個團,俘敵數百人,繳槍約幹支。敵軍殘部逃回安福。這是三軍會合後的第一個大勝仗。安福大捷後,接著打宜春,由於敵人設防嚴密,城牆堅固,不易攻占,我軍遂經蓮花,攻打茶陵、攸縣、安仁、酃縣,以後又打下遂川。我軍連克5縣,所向無敵,軍威大振,給敵人很大震動。

    蔣介石在第二次反革命“圍剿”被粉碎之後,僅僅隔了一個月的時間,7月又發動了第三次反革命“圍剿”。為了粉碎敵人的這次反革命“圍剿”,中央決定將紅七軍、紅二十軍調往中央革命根據地。從此以後,紅七軍就與中央紅軍會合,編入紅三軍團,成為中央紅軍的一部分。紅七軍是一支英勇善戰的部隊,在湘贛根據地三個多月,行動積極,英勇頑強,對保衛湘贛根據地及配合中央紅軍作戰,都起了積極的作用。

    我因病未能隨紅七軍去中央革命根據地,留在大汾、草汾、井岡山的大院一帶休養。病愈後,就參加了湘贛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