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按:這是日前筆者和網友cccaaa及盛越二先生有關鄧小平在紅七軍和解放戰爭時期軍史交流的部分帖子,涉及軍事和曆史兩方麵的內容。略作文字上的整理,暫時發在這裏,以紀念小平誕辰一○○周年:
(1)
Cccaaa:紅七軍失敗是鄧逃跑造成的, 還是七軍失敗後鄧小平逃跑? / no_text
席琳:鄧小平不是“逃跑”,是匯報工作
首先,鄧小平不是“逃跑”,是中央代表向中央複命,正規說法叫“匯報工作”,而不叫“叛逃”。叛逃的情況也出現過,如林彪,如王明,如張國燾等,屬特殊時期的特殊情況,當事人不得已而為之。之所以是不得已,一是因為當事人在黨內鬥爭失勢,留下來有生命危險,二是走時沒有得到一號領導人的批準。這兩種情況對當時的鄧小平都不適用:鄧小平剛剛把新的中央代表鄧崗排擠走,屬於戰勝派;鄧小平當時擁有中央代表,前委書記,紅七軍政委,和19師政委等多種頭銜,是紅七軍的重要領導人。沒有必要“逃跑”嗎?而且,鄧小平離開紅七軍是絕對的得到紅七軍一號領導人批準了的。至於張雲逸自然不知道,因為他渡樂昌河渡了一半就不渡了,後來據說是被打散了。
其次,鄧小平離開紅七軍以後,紅七軍很快就進入了中央蘇區,馬上就與毛主席會師,是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鄧的離開因此並沒有造成紅七軍的失敗。
第三,鄧小平離開紅七軍之前,紅七軍確實是打了一次敗仗,而且是紅七軍戰史上最丟人的一次,梅花之戰,損失巨大。由於傳達立三路線的中央代表鄧崗和軍政治部主任兼20師政委陳豪人都在全州會議後一起離開紅七軍向中央複命。軍參謀長兼19師的師長龔楚也靠邊站,總指揮李明瑞當時是指而不揮,沒有軍權,所以要不就是鄧小平的錯,要不就是張雲逸無能(寫黨史的人至此非常的為難,解放後紅七軍的一群老同誌絞盡了腦汁也沒有想出個兩全之計。還是靠鄧小平當年的一句“情報不明”,才擱置了爭議,也給張軍長留足了麵子)。
可是呢,這鄧小平前腳剛走,人還沒到中央,當“逃兵”的謠言後腳就到了。
多年以後,鄧小平的女兒鄧毛毛很下功夫采訪了許多人,包括她老爹,數了一大堆的原因,但除了找了兩個死去的人做替罪羊誤導讀者外,什麽是真實的原因到現在也沒有搞清楚。或許真的是有什麽難言之隱,可是侯門深似海,不是我們小老百姓能夠悟得透的。
盛越:七軍不敗,但請別把借口當原因
紅七軍確實並未失敗,她曆經千辛萬苦,絕地奮鬥,艱苦轉戰,勝利到達江西蘇區,鄧小平的劣跡無損紅七軍的光榮。紅七軍主力後來編入紅三軍團,到達陝北後主要是編入紅十三團,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主要在晉察冀作戰,最後編入64軍191師572團,1998年第64集團軍奉命撤銷,191師簡編為旅,改隸遼寧省軍區,2003年調歸第40集團軍。
但你說鄧小平不是逃跑,完全應該等到部隊轉危為安,安定下來,工作落實以後再去。象他那樣,部隊新敗,敵人追得又緊,還被切斷,在那種情況下,用去匯報工作作為借口來離隊是十分可恥和不負責任的行為,何況還是政治委員呢。他跑到上海後,軍委都不見他,他後來居然用“王明”來做擋箭牌,實際上當時誰在中央都一樣,逃兵是不值得歡迎的。
曆史就是曆史,掩飾是沒有用的。
(2)
Cccaaa:鄧在出走前是紅七軍頭號領導人嗎?
另外把鄧說成正常的工作匯報, 是否確實? 鄧自己如何解釋?
席琳:鄧是紅七軍頭號領導人
紅七軍的頭號領導人不是軍長張雲逸,也不是總指揮李明瑞,而是前委書記。鄧小平(當時叫鄧斌)自1930年6月正式掌管紅七軍開始至1931年2月從江西崇義離開紅七軍之前曾身兼數要職,是紅七軍頭號領導人(中央代表鄧崗在時鄧小平依然有決定權)。鄧離開紅七軍時將前委書記一職交給許卓(從此許卓便為紅七軍的頭號領導人的代理),並得到許卓(代理的一號領導人)和李明瑞的同意。此時鄧仍然擔任紅七軍的政委,直到4月份以後中央任命李鵬的父親李碩勳為紅七軍的政委。但鄧小平的這位小同鄉李碩勳未及上任便命喪黃泉,紅七軍政委一職便長期懸空。
Cccaaa:部隊存亡都是問題, 還要去匯報. 匯報什麽?
這"一號"領導人, 嘿嘿, 不提也罷。
看來鄧受刺激了,從此不幹一號了。當年趙會見戈, 順嘴說了一句下麵你要見我們老大, 這全國人民都知道的, 結果成一條罪狀, 出賣組織. 一直想不明白。從你這找到答案了。
本來對鄧總的來講還是佩服, 遠說打開國門就是功德無量, 造福民族。就七軍的事而言, 起碼自己認帳是回事吧。
盛越:鄧是逃兵而不是簡單的離隊
在部隊被敵軍打斷,危在旦夕之刻,作為政治委員,找個借口脫離部隊,這是不是逃兵行為,自有公論。所謂離隊不過是掩飾而已。
張雲逸大將從1952年以後基本都是養病,他的身體不好,年紀比毛主席還大,難道他需要靠吹捧或者貶低鄧小平來往上爬?往哪兒爬呀?至於鄧小平在紅七軍的威信,鄧小平八十年代掌控軍委的時候,隻有韋國清在總政,而且韋國清其實也是不怎麽聽鄧的,至於莫文驊,他在紅大時整四方麵軍幹部差點鬧出禍來,後來在留守兵團跟高崗也是鬧得勢不兩立,在南滿和肖勁光也矛盾不小,文革毛澤東在關於莫文驊問題的批示中指出莫文驊似不是個壞人,隻是不善於處理關係。後來莫文驊出任裝甲兵政委。
席琳:關於張雲逸和莫文驊與鄧小平的關係
看看林彪吧,元帥排第三。文革期間在中央政治局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還進了黨章,人生至此,還複何求?
林彪雖然比張雲逸年輕不少,但身體也是最不好的了吧,不見他一直都在休養嗎,而且還早幾年就夭折了嗎。
為什麽林彪要吹捧毛主席呢?還不是一介私心在作怪嗎。
好在林彪悟出了一句話:政治家沒有誠信可言。也算終於的沒有白活。
(3)
Cccaaa:離隊和叛變是兩個概念。
叛變是徹底完了。劉少奇和鄧的區別就在於有人在嚴審之下說劉判變。當然劉樹大招風, 也容易挑刺。對鄧的追查也是要查清是否叛變。沒有結果。毛在鄧下台時半夜把鄧叫去專門問這事,從事後的情況看是放過鄧了。
但是沒有叛變就沒有事了, 並不是說就可以放光彩了。
離隊的多了。具體到鄧的離隊, 當時是鄧說了不算, 不是決定人物, 甚至受排擠。就是說他離隊無妨大局。但是說滑頭不滑頭的就有點那個了。你說他滑頭, 他沒的爭辯, 隻能說要是你在當時情況下能否牛一把?
比之項英離隊, 放棄領導責任, 部隊沒人指揮要輕的多。
另一個例子是西路軍陳徐在部隊基本打光的情況下, 安排好代替指揮員和分頭逃奔方向, 然後兩人奔延安。徐到延安後毛周康都談過話, 沒有追究責任。
席琳:此論與史實不符,鄧小平不僅是決定人物,而且是紅七軍的黨政一把手
當時鄧小平一九三一年離開部隊到上海匯報工作時是紅七軍黨的最高領導人,前委書記。根據當時的中共中央文件,從紅軍的軍長,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到總指揮均歸前委書記的節度和指揮。鄧小平自1930年5月中旬和張雲逸在河池匯合後一直是紅七軍的前委書記。在此之前(1929年12月-1930年5月),紅七軍的前委書記由紅七軍的政治部主任陳豪人(陳導民)擔任。鄧小平做紅七軍前委書記後的主要貢獻是在百色地區搞土地改革,但是和雷經天搞不來,撤了“表現不好的”(據張雲逸的說法)雷經天的右江根據地蘇維埃主席職務(這事後來被載贓到南方局中央代表鄧崗的頭上)。
1930年3月份以後,鄧小平還是紅七軍和紅八軍的總政委,這都是在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之後的事,而不是在起義之前。原因之一是鄧小平本人沒有參加這兩次起義。之所以有好事者認為鄧小平參加了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是在鄧小平大紅大紫之後杜撰的。包括以前提起過的張雲逸和莫文驊等人。原因之二是廣西紅軍真正實行政治委員製度是在1930年3月2日中央正式下達紅頭文件之後(當然,這紅頭文件沒有現在的正規)。目前官方記錄中有關在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前任命鄧小平是紅七軍和紅八軍的政委一說均是根據這些參加過起義的老同誌們的回憶錄。百色起義前鄧小平的公開頭銜是廣西省政府秘書(秘書長是陳豪人),秘密身份是黨中央派駐廣西的代表,1929年11月鄧小平在中央交通龔飲冰回上海複命後,第一次離開廣西到上海匯報工作,也順便辦了點私事(生小孩)。鄧小平中央代表的使命即告結束。如果當時不離開廣西的話,鄧小平擔任紅七軍的前委書記就應當從1929年12月份算起(見廣東省委給紅七軍前委的指示,1929年12月25日)!
1930年10月李立三通過廣東省委指派的新的中央代表鄧拔奇(鄧崗)不但沒有排擠鄧小平,還讓鄧小平兼任第十九師的政治委員,第十九師的師長是軍參謀長龔楚(就是後來要殺陳毅和項英的那位)。不僅如此,鄧崗還將韋拔群的第21師的精華部分撥給鄧小平指揮。弄的鄧小平特不好意思,以致於很多年以後鄧小平都覺得歉韋拔群不少情。鄧小平三下三上後極力把韋拔群越級提拔為百色起義的領導人,同時為了平衡和補償當年欠雷經天的人情,把雷經天放在了韋拔群的前邊。韋拔群和雷經天又都是廣西人,地方上於是高呼鄧青天,馬上便為李明瑞、韋拔群和雷經天立了碑。
當年的鄧小平在紅七軍可謂是權力大的很,一個人說了算,比在後來“劉鄧大軍”時還風光。因此說鄧小平在紅七軍受排擠是不對的,是惘顧曆史事實的。例子之一是鄧小平的前委書記一職從來都不曾被人在1930年11月7日召開的河池會議上(即鄧崗到七軍後)給奪去,鄧小平一直都是紅七軍的頭號領導人。之所以後來給人以鄧小平受執行立三路線的鄧崗等人排擠這種印象,是中共黨史研究上長期形成的左傾指導思想在作怪。也是紅七軍一些老同誌的私心在作怪。
看一看鄧小平本人1931年4月9日回上海向黨中央是怎麽匯報的:“我相信即使立三路線沒有傳達到七軍來,七軍一路仍是會犯不以群眾為中心二是以軍事為中心的錯誤,這仍然是走到了立三的路線,這也是我感覺到的。”
這也就是鄧小平長期提倡並堅持的實事求是原則。
(4)
Cccaaa:鄧本人對離隊是承認錯誤的
看來鄧本人對離隊是承認錯誤的。別人用不著美化。往往起副作用的就是這些幫倒忙的。比如鄧本人沒有居淮海渡江之功,隻是說過曾寫了一個渡江計劃, 然後和另一閑人陳毅登泰山去了。
席琳:關於鄧小平領導淮海戰役和渡江作戰
軍史稱: 解放戰爭時期,鄧小平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後改稱為中原野戰軍、第二野戰軍)政治委員,晉冀魯豫中央局書記,中原局、華東局第一書記。1945年9月至11月鄧小平同劉伯承一起領導了上黨戰役、邯鄲戰役。1947年夏他們率軍南渡黃河,挺進大別山地區,由此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隊的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在解放戰爭的戰略決戰階段,鄧小平擔任統一指揮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的總前委書記,同兩個野戰軍的領導人劉伯承、陳毅等一起,指揮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攻克了國民黨政府首都南京和上海、蘇、浙、皖、贛等廣大地區, 並向華東、中南、西南各省進軍。
淮海戰役時鄧小平任前敵作戰委員會(鄧小平,劉伯承,陳毅,譚震林,粟裕)的第一書記和中原野戰軍的政委(劉伯承為司令,陳毅為副司令兼山東野戰軍司令和政委)。淮海戰役是中原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聯合辦公,協同作戰,淮海戰役的總結報告就是鄧小平起草的,為何不能說是鄧小平組織和領導了淮海戰役?
你也許會說淮海戰役是戰地指揮官粟裕大將直接指揮的,但須知粟裕正是在毛主席充分授權和前敵委員會的直接指導下指揮作戰的。在中國,至少在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前委第一書記可不是僅僅接一下電話就完事的角色。
渡江作戰,既然渡江計劃都是鄧小平寫的,渡江作戰時鄧小平功居何處已經是一目了然的了嗎。至於鄧小平在渡江前是在爬山還是在打橋牌,不都是把老蔣給趕台灣去了嗎?東晉的宰相謝安在建康保衛站時在飲酒和下棋,後人不也沒有懷疑謝安嗎?就說鄧小平本人,百色起義連參加都沒有,龍州起義更是沒有人影兒,但誰又說鄧小平不是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的領導人呢。
1949年9月,鄧小平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參加了開國大典。10月,鄧小平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隨後鄧小平和劉伯承率部向西南進軍,占領了雲、貴、川、西康諸省,參加領導了進軍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工作,實現中國大陸的完全解放。此間,鄧小平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軍區政治委員。
西南剿匪時,鄧小平是西南局的黨政一把手。西南剿匪的領導人不是鄧小平,難得是高崗不成?
此外, 如果認為隻有戰地指揮官能打勝仗,而打了敗仗則是因為領導決策錯誤,實在是不了解中國革命的精髓,也很難去了解和解釋軍史。否則,連誰應當入選十大元帥就解釋不通。
須知,誰能幹誰不能幹,雄才大略的毛主席心中自有一杆秤,不是寫一篇報告或檢查就可以蒙騙的。
200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