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陳希周(1907-1940)

(2004-10-27 12:28:33) 下一個

問過很多人,沒有人知道誰是陳希周。

陳希周,大概是陳希同的哥哥吧?一個朋友這樣回答。

先別笑,1995年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曆史資料叢書-新四軍圖片》還真的就把陳希周寫成了陳希同!

嗬嗬,看起來,陳希周這個名字,在黨史和軍史上,基本上是被淹沒了。

幾處可以看到陳希周的名字的地方,一是在廣西悟州市蒼梧縣料神村李濟深故居,介紹抗日戰爭時期李濟深聯絡國共兩黨及文化界人士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朱蘊山、梅龔彬、陳希周、宣俠父、李新俊等在這裏商討敵後抗日事宜。二是《賴傳珠日記》,記載1937年12月26日賴傳珠帶領從八路軍調來的軍政人員從延安到漢口太和街26號新四軍軍部時,“開始和軍長秘書陳希周結識”。這兩處,僅僅是一帶而過,既沒有任何注釋,也沒有進一步的介紹。

因此,沒有人知道陳希周是誰。

另外就是在國民黨起義將領、七十軍軍長李覺中將和部曲們的回憶錄中對陳希周在七十軍培訓抗日幹部和協助武漢會戰有較詳細的記錄。在民主人士馬子穀的傳記中也稍有涉及。介紹了陳希周經潘漢年、郭沫若、和葉挺軍長的安排,率許德瑗、朱江戶、和馬子穀等人到當時在上海抗戰的第七十軍作抗日統一戰線工作,得到李覺的充分信任。

民主人士管長墉的傳記中說陳希周就是陳昭禮,是陳希周介紹管長墉到七十軍任軍法處長的。因為管長墉是陳希周在日本留學時的福建同學。

嗬嗬,陳希周原名陳昭禮。陳昭禮在早期中共福建黨史上, 曾是一個赫赫有名、擲地有聲的關鍵人物!

陳昭禮中學時是鄧拓的父親鄧儀中的高足。1924年陳昭禮考入上海複旦大學,不久入黨,任中共複旦大學第一任學生黨支部書記。他發動帶領進步同學參加“五卅運動”,支援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裝起義。

1926年冬天,陳昭禮受中央政治局常委王荷波派遣,隨北伐軍南下福建,重建了福建黨組織。陳昭禮任中共福州地委書記。

1927年4月,英俊而年輕的陳昭禮參加中共“五大”,受到中共總書記陳獨秀的賞識,會後便留在中央,和瞿秋白的弟弟瞿景白、和黃文容一起擔任中央政治局的秘書(就是後來由鄧小平負責的那個中央秘書處),秘書處的負責人, 是任弼時的哥哥任作民。

大革命失敗後,福建黨組織慘遭破壞。陳昭禮臨危受命,再度前往閩北重建黨組織,任中央直屬閩北臨時特委書記,部署閩北農民暴動。閩北農民失敗後,陳希周及時總結了經驗教訓,指導崇安上梅組織農民暴動,取得成功。

陳昭禮曆任中共福建省臨委常委兼組織部長、福建省委委員、常委兼宣傳部主任。後因省委書記羅明(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羅明路線的那個羅明)患病,陳昭禮任代理福建省委書記。

1929年6月,長相英俊、漂亮, 為人謙和、老成,性格內向、沉穩, 思維慎密、周到, 辦事幹練、有魄力的陳昭禮,被黨中央第一個派往廣西,從事百色起義的領導工作。

嗬嗬,這時的陳昭禮,化名叫陳豪人(黨內則稱陳導民)。

據說陳昭禮化名陳豪人,是取“好人”的諧音。他不搶功,不諉過,勇於任事,善於合作。

陳豪人以省政府秘書長(鄧小平是秘書)的身份,在桂係反蔣將領中, 協助後來的鄧小平開展統戰工作,並積極發展革命力量,組織領導並參加了著名的“百色起義”,是參加百色起義的中共黨的第一號領導人(前委書記)。

百色起義的結果,是創建了紅七軍!

前委書記陳豪人不僅宣布了紅七軍的成立,而且在張雲逸帶兵外出的情況下指揮了百色指揮戰!

陳豪人也是紅七軍的政治部主任和兵委書記兼20師政委。紅七軍軍長張雲逸是後來的人民共和國十大將之一,政治委員鄧小平則是威加海內的中共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厲害吧!

當時的鄧小平是25歲,張雲逸37歲,陳豪人則年僅22歲!

1931年2月,陳豪人受鄧小平的委托,到上海向黨中央匯報紅七軍工作。回到上海的陳豪人,曾經和負責中央的王明吵了一架。

原因是王明看了陳豪人寫的《七軍總報告》,指責紅七軍的領導人是“右傾”。後來鄧毛毛也寫了關於紅七軍的書,說陳豪人的這個報告是左傾。

嗬嗬,不知道誰說的對。

這個陳豪人,就是在《百色起義》和《鄧小平在1929》中那個帶著眼鏡的凡事附和的書呆子(指出一點就足夠了,真實的陳豪人是不帶眼鏡的)。這個陳豪人,也是老和左傾冒險主義代表人物鄧崗和叛徒龔楚在一起,妄圖攥黨奪權的野心家!

不久,顧順章叛變,中央特科重組,由潘漢年負全責。陳昭禮受命參加左聯。因為在複旦大學時,陳昭禮是後來的知名作家邵荃麟的入黨介紹人。

這時的陳昭禮,化名叫做陳希周。

1933年,福建事變前夕,陳希周受潘漢年命秘密潛回福州老家。從事十九路軍國民黨上層統戰工作

在福州,陳希周利用家庭和朋友的關係,在十九路軍陳銘樞府幕內秘密掩護潘漢年。共產黨員梅龔彬則以生產人民黨的身份公開出麵。

1934年,福建事變失敗後,陳希周隨陳銘樞和李濟深撤到香港。在九龍,陳希周和葉挺比鄰而居,葉挺當時不勝苦悶,經常談心。由於陳希周等人的工作,使葉挺堅定了組軍抗日的決心。後來中國民族抗日同盟成立,葉挺任軍委委員,陳希周任群運部長。

1937年,葉挺受命在漢口組建新四軍,出任軍長。葉挺力邀陳希周,任軍長秘書。不久,新四軍軍部遷江西南昌,陳希周留守漢口,任新四軍駐漢辦事處主任。

後來武漢新四軍和八路軍辦事處聯合辦公,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周恩來、郭沫若和董必武(董必武為八辦主任)也都在漢口,大家都很熟。由於陳希周長相酷似周恩來,朋友圈子裏都稱陳希周為“小周”(恩來)。

七十軍的軍長李覺,是湘軍何健的女婿。通過國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廳的郭沫若,向共產黨要幹部。在潘漢年和郭沫若的安排下,李覺軍長和陳希周談後大喜,立即任命陳希周為七十軍的上校參議,兼戰時步兵訓練班主任。

1938年至1940年5月,陳希周在七十軍發展了大批學生黨員。李覺回憶說,當時部隊在元氣未恢複的情況下輾轉作戰,全賴陳希周帶的新生骨幹從中支撐!但是蔣介石卻發布了“限製異黨活動的指示”,對馬子穀、陳希周、朱江戶等追查甚急。

蔣介石和何應欽曾一天發三電,讓李覺親譯,命令李覺要從速除掉共黨份子陳希周。

在七十軍無法立身的陳希周到重慶。在蔣介石任主任和李濟深任副主任的全國戰地委員會任少將巡視員。

此時,陳希周再化名,叫陳才。

然而這一次,做事認真的陳才, 沒能躲過軍統的密探。

不久,陳才由渝返贛,到第三戰區來視察,留居上饒。時任贛州專員的蔣介石的大公子蔣經國曾專門派人來見,收買陳才不成,才下達刺殺令。

1940年8月13日,陳才在從崇安返回上饒途中,被軍統閩北站站長嚴靈峰(嚴靈峰在台灣,是個學者,也是小蔣總統的第一高參,時稱幕後第一人)安排的三名(一說五名)特務,將陳才和七十軍軍長李覺指派的隨身副官一起,射殺在汽車上。

陳才犧牲時,年僅33歲。

為此,愛國華僑陳嘉庚曾拜訪李濟深。李濟深認為陳才為福建省主席陳儀所暗殺。並感歎說:“陳儀有大座靠山,嬌縱任意,餘所派閩人陳才,往閩北視察,行至崇安界,被陳儀用人暗殺,無可如何。陳才之妻子現尚寄寓此處,以待昭雪”。

李覺軍長則對陳希周的遇害甚為震怒,以至於軍統頭子戴笠,不得不事後親自到福州,深夜造訪時任國民黨第二十五集團軍總司令的李覺中將。李覺後來回憶說,“我的後半生,能走上革命道路,是受到陳希周的革命氣概的感染,這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

解放初,陳希周在百色起義和紅七軍時的老搭檔張雲逸,派人從桂林找到並送陳希周的家屬到北京,安置了陳希周的妻子和子女在北京的工作和學習。

1950年,政務院總理周恩來接見民主黨派時,周恩來問潘漢年和梅龔彬:“哪個叫小周的福建人哪裏去了,怎麽沒看見?”

於是周恩來便特意給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張鼎丞去信,指示要把陳希周的遺骨從福建的崇安遷葬福州,還指示在福州修建了陳希周烈士墓。

然而,1955年,潘漢年案發,生前與潘漢年關係密切的陳希周和梅龔彬都受到了牽連。

陳希周成了第三黨,或者幹脆就說陳希周消極脫黨,從紅七軍直接去了香港,當了可恥的叛徒(這可是紅七軍參謀長龔楚龔鶴村的事呀)。

自然了,陳希周的墓碑被砸,小孩出國和工作也受影響。組建新四軍的軍史中沒有份,百色起義也沒有緣(直到執行李立三錯誤路線的鄧崗到紅七軍後,陳希周才出現。然後陳希周就又在一次戰鬥後,偷偷的溜走了,沒有告訴任何人)!

1983年,潘漢年正式平反。

1985年,福建也舉行了“陳希周骨灰安放儀式”,將陳希周的骨灰遷至福州市文林山烈士陵園。

哎呀,繞了一圈子,原來抗日的英傑陳希周,就是福建建黨的陳昭禮;抗日的英傑陳希周還是百色起義的陳導民;抗日的英傑陳希周也是紅七軍的陳豪人;抗日的英傑陳希周又是倒在軍統槍下的陳才;最後,抗日的英傑陳希周,又連坐成了解放後潘漢年案的冤魂。

嗬嗬,抗日的英傑陳希周,你說你累不累呀?

 
2004-07-29
 
 
附一:可將陳昭禮遺骨遷葬人民公墓——致張鼎丞(一九五二年四月十一日)
 
 

  可將陳昭禮遺骨遷葬人民公墓——致張鼎丞[1]

    (一九五二年四月十一日)

  張鼎丞同誌:

  一九三八年任新四軍駐漢辦事處主任的陳昭禮(希周)同誌,於一九四○年被蔣匪暗殺於崇安。現陳妻潘超人要求將其遷葬福州人民公墓。陳被暗害一節,中央貿易部人事司司長郭超同誌及民革梅龔彬[2]先生均證明是實。請你再向林植夫[3]同誌問明,如屬事實,又無其他政治上不應葬入公墓的情節,則可允其要求,葬入公墓。其原葬地查崇安南門外十八號鄉人天文便知。結果盼告。

  周恩來

  四月十一日

  根據中央檔案館保存的底稿刊印

  【注釋】

  [1]張鼎丞,參見本書第459頁注[1]。

  [2]梅龔彬,參見本212頁注[4]。

  [3]林植夫(一八九一——一九六五),福建閩侯人。曾任新四軍軍部秘書、敵軍工作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政協福建省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福建省支部主任委員。

 

附二、中共閩北臨委書記陳昭禮-載於《建鷗文史》

陳昭禮,字希周,又名豪人、陳才。福州市人。早年就讀於複旦大學,熱心閱讀馬克思主義書籍,參加革命活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末,北伐軍入閩,黨中央派其回福州。1927年1月任中共福州地委書記,大力開展統一戰線、民眾運動和建立黨團組織,以配合北伐軍。同年5月參加在武漢召開的中央第五次代表大會,會後留中央機關。1927年8月,黨中央決定閩省暫時劃分閩南、閩北兩區,並派陳昭禮同誌到閩北。8月中旬,中共閩北臨時委員會在建甌成立,陳昭禮任臨委書記。臨委址設建甌城內序五裏,直屬中央。同時建立中共建甌縣委會。12月4—5日,全省各地負責同誌聯席會議在漳州舉行,會議產生了中共福建臨時省委。陳昭禮當選為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長,閩北、閩南臨委隨即撤消。翌年9月,中共福建省委正式成立,先後任省委委員、常委兼宣傳部主任,代理省委書記。

陳昭禮主持閩北臨委工作期間,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八七”會議精神,把工作中心轉移到宣傳、組織和武裝農民,用暴力方式奪取政權。1940年8月,陳昭禮同誌遭國民黨特務暗殺於吳公嶺。 (陳翰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