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席琳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原創】師母口述:我的父親母親

(2004-06-19 19:22:45) 下一個
[筆者按:古人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我的老師於去年的二月份去世,已一年有餘。最近有機會和師母閑談。先將談話內容整理出一些片斷。以示對老師的紀念。] 我的祖父,山東省青島市蓬萊縣人。祖父少年時闖關東,逃荒到遼寧省大連市,靠挑擔和賣鹽為生。祖父不到20歲結婚,妻子是當地鎮子上的人。祖父白天自己去海濱劃船到島上買鹽,然後再挑擔去賣。三十幾歲那年祖父又去海裏買鹽,去時風平浪靜,回來時起風暴,便從此葬身大海。家人在岸上為祖父做了個墳,放些衣服什麽的,是個空穴。祖父留下兩個兒子,長子守仁,便是我的父親。次子殘疾,是我的叔叔。叔叔身上長了個大駝背,生了五、六個小孩。活下來二兒一女,都沒有上大學。 父親沒有念幾年書,17歲便開始到賣布店裏當小夥計。首先是離境背鄉到哈爾濱,負責給幾家店送貨和挑布。幹了三年,20歲時回大連結婚。然後父親自己買了幾匹布,挑貨郎到鄉下賣,賺了些錢,蓋了五間房子,木板地。五間房子都帶偏房,算是十間。後麵有一個院子和三間地窖子,一間作磨坊,另外兩間冬天儲藏蔬菜和水果。地上的五間偏房開手工店,織襪子賣。請了兩個人幫忙,管吃和住。織出來的襪子十二雙一打,長短中襪都有。成品讓駝背的叔叔到鎮子上去賣,多數成品由父親帶到大連市推銷。掙了錢的一部分就想擴大再生產。現在想起來,父親當時的創業是頂不容易的。 父親沒有多少知識,投資時的眼光就受局限。在1939-1940年那陣,父親準備開一家照相館,原因是同村有一個人會照相,想進大連市,就對父親說,“大哥,照相賺錢,你投資,我技術入股”。你說照相能有多大市場呢?如果是開一家飯館或者商店,肯定能賺不少錢。於是父親就動了心,又找了兩個合夥人一起投資。由於父親的資金最多,就當了掌櫃的。他們買了照相器材,搭起了架子。並在大連市西港區租了個門麵,頂大的,樓上樓下。一樓是門庭和廚房,門庭的牆上掛很多照片。樓上鋪紅地毯,是照相室,還有暗室,照相師傅也住樓上。除了沒有雇會計外,他們還雇一個小夥計和一個做飯的。 母親當時帶著八個孩子(大哥、大姐、我、老四、老五、老六、老七、和老八)在大連市甘井子區大興寨子鎮住。大姐在城裏上中學,我七、八歲,在大連市郊區周水子小學念書。我畢業時父親帶著照相館的人來周水子小學給學校照畢業照。因此我記憶很深刻。 父親沒有幹幾年照相館的業務。1945年8月15號日本投降,蘇聯小兵入住和接管大連。當時大連既不歸共產黨管,也不歸國民黨管。成立了一個管委會,實際上是共產黨掌權,書記叫石和宜。蘇聯小兵很壞,見到女的就找你麻煩,還動不動就到處放槍。沒有人來照相,照相館就停業了。於是父親就回家和叔叔分家。當時奶奶還活著。家裏的五間正房、五間偏房和一間石磨房都全部交給叔叔經營,另外兩間地下室租了出去。父親率全家老小搬到城裏的照相館住。從此縮小門麵,以出售照相器材為生。 期間有一插曲。有一天在照相館開業時,有一個小夥子跑到照相館來。小夥子找接待的夥計,說要照一張快像。夥計說不能給照,一般要等一天才能取。那小夥子一定要照,就待著不走。夥計說我們掌櫃的在樓上,或許你可找他說說看。襯巧父親從樓上下來,小夥子就對父親說:“大爺,我有東西丟了,一定要照張像才能證明”。父親就對夥計說:“那就給照一張吧”。這一照不打緊,父親為此背了一輩子的“特嫌”。下麵的幾個孩子入黨和工作都受影響。 50年代公私合營後,父親一家老小就靠發工資過活,當時父親工資一個月50多塊,錢不夠花。大哥在沈陽工作,大哥的小孩也和我們在一起。父親就在樓上用木板搭了一個炕。還買了一個日本人撤退時留下的雙人鐵架子, 放在樓下睡。母親在樓下做飯。後來,大姐和我相繼工作後就不斷寄錢接濟他們。母親就幫我帶小孩。 父親於1990年去世,享年91歲。母親活到81歲,1994年去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