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筆會

這是立足於加拿大溫哥華的文學社團“大華筆會”的文學創作園地,將定期發表來自加拿大本土、歐、美和中國大陸的會員及其他作者的原創文章
正文

《作家文苑》總第一百一十二期

(2011-01-09 16:58:05) 下一個

司馬其人(代序)

微言(大華筆會會員)
/ 溫哥華

 

司馬策風要出版文集了---他的第一本文集,寫信來囑我為序。

 

其實我自忖不是寫序的合適人選。不過我和司馬確有文字上的切磋,詩詞上的唱和,現在他的文集即將問世,寫點什麽表示祝賀還是“要得的”。於是有了這篇文字。

 

司馬姓劉,常用筆名“司馬策風”。用他自己的話說,這個圈子裏知道他的真實姓名的不多,而我有幸是這“不多”之中的一員。

 

我的“初識”司馬,是通過我們共同的朋友顧亞星。當時顧先生任職於《大華商報》。有一天他打電話給我說他為一位作者開了一個詩文賞析的專欄,讓我留意看一下,給點意見。這位作者就是司馬策風。而後來陸續發表的專欄內容就是收在本書中的“文學作品賞析比較”諸文。

 

讀他的該專欄,我的第一印象,是“這個人夠狂的,李白、徐誌摩他也敢比”。不過又不能不欽佩他對所比較的文章的解讀和賞析。後來有了實際的接觸之後,逐漸發現,這個人其實是“狂而不傲”,待人相當真誠。顧亞星曾給我講過司馬如何為不誤和他的約會搭計程車前往(約會地點)的事情。這個故事司馬自己在紀念老顧的文章中(見本書《我所認識的顧亞星先生》)也提到過。人們都說移民到加拿大後不知不覺變得“小氣”了,遇到要花錢的事常常算過來、算過去,錙銖必較。出門不坐公車打出租,對新移民來講,絕對是個相當奢侈的事情。由此可見司馬待人的誌誠。也難怪老顧要三番五次地和朋友們提及此事了。

 

還有一次,大華筆會和大華商報準備共同舉行周年紀念慶祝活動。大華筆會決定組織會員出一個集體詩朗誦。開始時,筆會找到另一位在這個圈子中也頗有名氣的詩人,請他創作一首適合這個場合的詩歌。誰知那位詩人硬要把他之前已寫好但內容並不合用的詩歌塞給筆會。筆會委婉地說明情況,希望他另寫一首,那個人竟大發“名士”脾氣,聲言要從此與筆會斷絕來往。情急之下,筆會的秘書長輾轉找到了當時並不在溫哥華的司馬策風。

 

司馬一口應承下來,並連夜趕寫到淩晨兩點多,一首男女生分部、有領有合的朗誦詩就完成了。這就是收在本書中的《心中的彩虹》。我在聽說這件事之後,除了感歎他的“急公好義”,也對他的文思敏捷,下筆千言、“倚馬可待”印象深刻。

 

我第一次和司馬麵對麵的交流、晤談是在06-07年間(具體時間記不太清楚了)筆會舉行的“顧亞星編輯思想研討會”上。會後我們又一同驅車去老顧家探望。司馬的文章中說他曾參加04年大華商報在列治文逸閣舉行的作者餐會,其實那次我也在場。不過我這人不善交際,當時關注的焦點又主要在時事方麵,對詩文並未涉足,所以和司馬失之交臂。

 

在去老顧家的路上,我們談起詩歌創作。司馬當時的詩名已經是名聞遐邇了,我則是個初學者,所以心中還真是不免有幾分忐忑。不過如我前麵所說,司馬是個外觀狂放、內心真誠的詩人。外觀狂放,是詩人對詩歌創作熱情、執著和自信的自然流露,猶如“李白鬥酒詩百篇......天子呼來不下船”;內心真誠,則如司馬自己在《萬字情書》中所說,是詩人“本我”的真實反映。所以他對我的幾首古詩習作都給予了很中肯的批評,使我獲得了很大的信心。

 

其後,我們有了比較經常的交流、探討。不過,我必須得說,我們的交流是“不對稱”的:我從他那裏獲益較多。因為他對我的詩的批評常常恰中要害,令我不得不懷疑:難道他真的知道我此刻心裏在想什麽嗎?當然,這就是他的“功力”之所在。反之,我對他詩中奇思異想的比喻,天馬行空的跌宕,縱橫捭闔的誇張,則常常感到難以駕馭,不免生“力有不逮”之歎。

 

確實,司馬在詩歌創作上的眼界是闊大的,即使在描寫以愛情為主題的詩歌裏也常常會自覺不自覺地將目光轉向(人類的)曆史(進程)。如他的《昨夜,第一次》,聯想之豐富,比喻之誇張,令唐元稹同樣主題的《會真詩》也不免相形見絀。更重要的,是元稹的《會真詩》隻局限在張生和鶯鶯的卿卿我我,而司馬的視野則放大到整個人類。

 

是的,愛是人類永恒的主題。這個世界上,自從有了人,也就有了愛。人類的全部文明史,極而言之,無非是愛恨情仇的曆史。但是伴隨著恨的,往往是毀滅;而隻有愛,才具有永不止息的創造力,才能“將數千年生生不息的曆史,鍛打成閃光奪目的文明長卷”(同上引文)。司馬準確地抓住了這個關節點,從而使他的愛情詩產生更大的張力。

 

司馬的思維是富於哲理的,這正如他自己所說:詩人就是文學家中的哲學家(《淺談“詩”和“詩味”》)。在他的愛情詩裏,他通過對愛情的探究體悟人生:你追求著幸福,卻飽嚐著痛苦……你若不懼怕,你的心就不夠真;你若不慌亂,你的情就不夠純;你若不焦慮,你的意就不夠切;你若不孤獨,你的愛就不夠深;你若不升華,你就不能了悟人生(《生命,因愛而燦爛》)。這些蘊涵深意睿思的語句,讀來字字珠璣,令人回味無窮。 他描摹的是愛情,也是在寫意人生。在他的其他詩歌以及散文隨筆中,這種思辨的精神隨處可見。

 

司馬的想象是浪漫而豐富的,這一點前文已經談到。在詩中,他的思緒開合飛揚,他的比喻恣意汪洋,如同過山車一樣,往往在出人意表處,“用青銅閃發激光”, 牽引著讀者自由地翱翔,讓人“從心底濺出,海嘯的驚歎”(《愛的琥珀》)。這種誇張與浪漫,頗有李白“白發三千丈”的豪氣和意蘊。

 

司馬對於古典詩詞的修養是深厚的。這也使得他在現代詩中的鍛字造句上更具美感和意像。比如古人在描寫情思的時候,常常用蓮藕作為意象,取藕絲連綿之意。歐陽修《蝶戀花》寫越女采蓮,看到水中自己美麗的影子,想到自己的青春,於是“芳心隻共絲爭亂”。這個“絲”,就是以藕絲為意象。司馬則不僅抓住了“藕絲”這個意象來表達愛意(即使在分手後)的連綿,更運用充分的想象,將其與結繭的蠶絲聯係起來,“織成了通宵不眠的眼中,朝霞噴薄的紅豔” (《愛到盡頭》)。而蠶絲也因為李商隱那首著名的《無題》詩早已是至死不渝的愛的意象。

 

司馬傳承了中國文人自古以來以天下為己任的優良傳統,在他的詩詞歌賦(散文)中,時常流露出感時憂國的“孤憤”(如《沁園春·麗江抒懷》,《端午,拜屈原》,《隨談如何愛國》等等)。他的這種特質,不是自在的,而是自為的。因為他把創作(包括寫詩撰文)看作一種使命(參見《也談詩歌的語言》),這與中國傳統的“文以載道”的思想是相當契合的。

 

作為詩人,尤其是一個好的詩人,最主要的是要有一顆赤子之心,也就是說,要說真話。不說真話的人當然也可以寫詩,但寫不出感人肺腑的好詩。王國維認為宋詩不如宋詞,理由就是宋詩不如宋詞之“真”。以我觀之,司馬的詩都是他內心世界的真情流露,的是好詩。現在他把它們整理出版,作為朋友,我由衷地為他高興,並願以此與之共勉。

 

生命,因愛而燦爛               

司馬策風(大華筆會會員)/ 溫哥華

 

    題記:我的一位朋友,是出色的舞蹈家,在溫哥華愛上了某位不該愛的先生。這令她欲罷不忍,欲進不能——我不由感概萬端...... 

有哲人說,如果沒有經曆一次深刻的戀愛,人生就等於虛度。我深深感到:生命因愛而燦爛,愛因付出更浩瀚。 

你若不懼怕,你的心就不夠真;你若不慌亂,你的情就不夠純;你若不焦慮,你的意就不夠切;你若不孤獨,你的愛就不夠深;你若不升華,你就不能了悟人生。 

也許並不年少的你,心卻那麽純。就因為那麽真,你才無怨無悔的揮灑出一道繽紛天空的虹;隻因為那麽深,你婉若一隻受傷的仙鶴,葦叢中掩藏著自己的傷痕。 

你的情太濃,已經快要將你窒息;你的情太傻,總怕自己不夠魅力;你的情太孤傲,獨思著這難以破解的霧中之迷;你寧可頭頂陰雲密布,卻並不奢望著天降恩雨。 

你晶瑩如一滴晨露,你豐富融百川為伍。你何以如此敏感,常夢醒於千裏之外繡花針的落地;你何以如此理智,不期你在覆水難收時卻悄然而止。我看到你風轉葉旋處的困惑與徘徊,我聽到你雨滴花落時的歎息與獨白...... 

你追求著幸福,卻飽受著痛苦。默默的,你傾吐著愛的蠶絲;冷冷的,你難逃夜半的孤獨。你在愛的大海裏任潮起潮落,你在愛的鎖鏈中浪漫著你的飛天舞。 

你把往日串為風幹的山楂,一任陽光從頭到尾的梳理。你品嚐著它的香與甜,也咀嚼著它的苦與酸。你把苦痛熬成了滋補人生的濃湯,慢慢的滋養著你的心脾,靜靜的充填你的靈魂。 

我讀過你那腳印的深深淺淺,也讀過你那清風掠過湖麵的雙眼。你走過了鮮花簇擁的綠洲,也走過了風沙彌漫的荒漠,你的夢舟永遠愛停泊在陽光普照的桃花園。你踏碎了坎坷,也融化了霜雪,你的心泉裏,依然不絕的流淌著溫暖不變的甘甜。

(選自司馬策風詩文集《陽光下的翅膀》)

 

短信時代

楊光(大華筆會會員)/ 銀川

(七十五)

 

D知道文G忙賀孔卓詩結婚的事,心下難免有些顧影自憐。人家成雙入對、洞房花燭,自己卻獨處一隅,形單影隻;觸景生情,不禁倍感淒涼。“念去去千裏煙波,霧靄沉沉楚天闊”(宋·柳詠)!我三D何時何地才能安居樂業?他在床上叉腿伸臂,放開聲長長地“啊——”了一聲。

大學時,舞文弄墨,敢為天下之先,“……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毛澤東)!而今融進社會,身曆百味,方知當學生的思想和看問題的方法是怎樣的可笑幼稚!如同城市人拿麥苗當韭菜,隻講菜道,不論類性,妄說橫評,還自以為聰明。

D反躬自省,深究自責,越發感到做人一生該要多麽艱辛!以前認為寒窗就讀,苦不堪言,誰知現在回過頭去看那一段日子,卻是充滿了太多太多的幸福:父母操心,朋友關照,思想中隻有一個目標,學習好,就一俊遮了百醜。走出校門,亦算是飽腹經綸、羽翼豐滿了,從此離家出巢,既要覓食、營造新窩,又要對付四麵八方襲來的“江湖腥風”,說不準哪天就會被暗箭中傷,功虧一簣。在你舔膚療傷的時候,你才會腦際突然一亮:“原來這樣”!這叫“吃一塹長一智”,經驗就是這麽來的。有智慧的人不犯第二次,且能舉一反三。

D想到了他受罰的事。

在三D受罰之後,他作了一個決定,把握機會盡快考上政府公務員,以展鴻鵠之誌。他為自己那個決定而鼓舞,繼之而準備。他要創建自己的“基業”,蓄勢待發,一蹴而就。

這會兒看著別人結婚,想想自己的處境,心頭又是一番別樣的淒涼。“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三D腦海中又跳出一個新的閃念,遂成為一個堅定的決斷。這個決斷,是要丟了飯碗,背水一戰!

……倏忽間,三D想到應該向賀孔卓詩祝賀新婚之喜。他要為她創作一個新穎別致的短信。她是文G的朋友、同事,雖然文G沒說這樣做,但他不能不這樣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