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奧巴馬的阿富汗戰爭和諾貝爾和平獎

(2009-12-11 10:29:35) 下一個

奧巴馬10日在奧斯陸發表諾貝爾和平獎獲獎演說,以他一貫不同凡響的辯才,為美國的“正義戰爭”做努力辯護。奧巴馬說,他有義務保衛自己的國家,他認為如果戰爭是正義的,表明戰爭是合理的,如果它是作為最後手段或進行自我防衛,特別是在人道主義的立場上的話。例如向基地組織開戰,他說:非暴力無以阻止希特勒的鐵騎,談判不能讓基地組織放下武器。我們說武力是必須的,這不是在狡辯而是在以史為鑒。

 

在人類史上,戰爭與和平是一個古老的,充滿矛盾的話題,可以說文明的發展總是伴隨著戰爭的。這方麵,人們可以舉出許許多多的例子,最有說服力的就是關於打敗希特勒的例子。人們也許會注意到,小布什和奧巴馬都不約而同地使用這個例子。

 

小布什喜歡把防恐戰爭類比為當年美國對納粹德國的戰爭。小布什在第二次就職演說時說過:“我們土地上自由的存亡日益取決於他人土地上自由的成敗。”因此,發動防恐戰爭就是為了美國的自由。這是小布什發動先發製人戰爭,或者說是預防性戰爭的依據。過去,關於小布什演說的那句話,奧巴馬也有類似的提法,奧巴馬曾說:“每個美國人的安全和幸福取決於國境之外每個人的安全和幸福。” 現在,人們看到奧巴馬也使用納粹的例子為阿富汗戰爭進行辯解。

 

很多人尤其是很多歐洲人認為奧巴馬在國家安全方麵對前總統小布什做出了“改變”。認為把諾貝爾和平獎授給奧巴馬是對小布什的一種否定。實際上這很難說是事實。奧巴馬和小布什比起來,奧巴馬懂得服從現實主義,懂得使用謙遜,這兩項恰恰是被批評為狂妄自大的小布什所不具有的。但是在美國國家安全意識形態方麵,兩人其實沒有多少不同。這種國家安全意識形態包括有:人類永遠向往自由;美國永遠是自由的典範和領導者;上天號召並確保美國獲得最終勝利;最後一個是,隻有自由在所有的地方實現,美國的安全和繁榮才有真正的保障。這些內容,我們在奧巴馬的演講中都可以感受到。

 

實際上戰後每位美國總統都將這種國家安全意識形態作為權威的源泉之一。小布什不過是做了繼承和發展,而且更極端,更狂熱而已。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盡管有種種不同的理念,但是在國家安全意識上,兩黨自戰後以來,就一直保持著共識。奧巴馬也不會有例外。

 

盡管奧巴馬的演講沒有具體提到往阿富汗增兵的事情,但是人們都能感受奧巴馬對這一問題承受的壓力。裏根總統曾經花費幾十個億幫助阿富汗“自由戰士”打敗前蘇聯的軍隊,現在美國繼續花費巨資和那些多半是“自由戰士”的後代作戰。無論是反恐的需要還是地緣政治的需要,戰爭在繼續,和平仿佛遙遙無期。雖然奧巴馬果斷地在增兵的時候做出了未來撤軍的決定,但是那不過是開始撤軍的日期。究竟怎樣才能徹底摧毀基地組織,訓練好阿富汗軍隊以便能承擔保護人民生命和現政權的責任,以及幫助建立一個廉潔的有效率的阿富汗政權,然後體麵地把腳拔出泥沼?麵對綜錯複雜的阿富汗局麵,奧巴馬也不能給出清晰地回答。

 

奧巴馬在阿富汗別無選擇,不管諾貝爾獎委員會處於什麽樣的理由授予奧巴馬和平獎,奧巴馬首先是美國總統,他有義務“保衛自己的國家”的和平,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保衛“每個美國人的安全和幸福”,他隻能繼續做“戰時總統”,當然是為了和平的“正義戰爭”的“戰時總統”。因此,根據奧巴馬的演講,戰爭與和平,或者說阿富汗戰爭和諾貝爾和平獎就這樣在奧巴馬身上得到了統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