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恒均 中國的GDP超過日本,中國人卻跑不過泥石流
(2010-08-19 12:56:30)
下一個
中國的GDP超過日本,中國人卻跑不過泥石流
8月15日,全國為舟曲泥石流遇難的同胞默哀。從電視上看到天安門廣場下半旗時,一些年輕人手舉“風雨同‘舟’,威武不‘曲’”、“舟曲加油,中國加油”的牌子,令人頓生感歎……
8月15日,也是中國人經過八年艱苦抗戰,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的65周年紀念日……這一天,經濟學家們弄出了一個數據:中國已經“打敗”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
8月16日,這個數字公布出來的時候,正值中國七夕“情人節”,我們看到情人節溫情脈脈的問候壓過了“中國第二”的激動,不覺再次令人感歎:今夕何夕。想一想三十年前,僅僅一個“趕美超英”的政治口號就把我們整個民族煽動得如癡如醉,激動得自行殘殺……今天,我們終於“打敗”日本,把英國,甚至整個歐洲都拋到後麵了,據說離美國也隻有十幾年的距離,可是,我們在中國人臉上卻看不到多少高興、興奮的表情。
這,都是些什麽日子呢?怎麽都擠在一起啊?歲月仿佛都被壓縮了似的……前不久,中國在世界各地尤其是非洲開發能源展開合作並不順利的消息屢屢傳回國內,美韓黃海軍演故意懸而未決,南海風波又起,連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幾天前也傳出了反對黨承諾當選後就要扶持印度、遏製中國的信號……
這樣的日子,即便中國已經“世界第二”了,可中國人依然有理由不高興的。更何況,這個“全球第二”的稱號來得並不容易,我們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了。就在我們已經把英國、德國和日本都拋在後麵的時候,我們舟曲的同胞卻跑不過一場最古老的災難:泥石流。
泥石流畢竟不是像地震一樣無法避免的天災(地震這樣的天災也可以用牢固的建築來對抗),隻要先期投入維護到位,泥石流是可以避免的,不要說世界各國的經驗,就拿依山而建的香港島,以前也常有山體滑坡發生,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用來改善民眾生活的措施就會逐步到位,這種可以勘探與預防的災難也就減少到最低限度。
大家不妨看一下,世界上排在我們後麵的一百多位國家,以前大多有過這種災難,可如今,還有幾個發生過如此規模的災難?倒是我們,經濟都成世界第二大了,而天災人禍的規模呢,估計也成為世界第一了。經濟強國讓我們高興,但世界災難大國,卻讓我們高興不起來……
中國什麽時候能夠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經濟大國?現在好像隻是專家學者們才對這個話題感興趣,而更多普通的中國人,已經失去了感覺,更不用說激情。這讓我想起2008年的奧運會:1984年,我們才突破奧運金牌零的突破,而彈指一揮間,我們卻“打敗”美國和全世界,成為奧運金牌第一的超級大國。但是中國人興奮激動了多久呢?還有多少中國人記得奧運會金牌第一的榮光?普通人更關心的是孩子們學校的體育設備,中國人體育活動空間是否增加了……與這些切身利益攸關的事相比,奧運金牌世界第一的稱號顯得遙遠和不實際。
我們不能重蹈覆轍,不能用舉國體製,用剝奪更多中國人賴以生存的資源而養活少數為國家“搶金奪銀”的運動員的方式來搞經濟建設,用犧牲普通民眾的利益,來讓國家變成世界強國,這個路走不通了,要“以人為本”才行。知道了這個道理,也許我們的專家學者就不再問“中國什麽時候超過美國”,而是問:我們還會遇到什麽樣的艱難險阻?我們還要付出多大的代價?還可以這樣問:我們還付得起如此巨大的代價嗎?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虎視眈眈,連中國傳統的“盟友”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也對我們疑心重重,更不用說周邊國家對我們的說三道四——如果說這些隻是“外患”,隻要我們認準目標,團結一致,實在不足為慮,那麽,“內憂”卻顯得無法克服,因為正是“內憂”讓我們既看不清目標,也無法團結一致。
如果說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造成的貧富差距、“靠山吃山因地製宜”對環境的破壞、製度滯後帶來的社會不公等等是我們三十年經濟高速發展不能不付出的代價,那麽,當這種代價大到無法付出,卻又不改變觀念、改弦易轍的時候,我們最後會不會付出我們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楊恒均 2010-8-17 原載:天大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