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形勢懷感(《一葉知秋》作者:楊偉名) 農民遠見卓識的文章震怒毛澤東
(2010-03-10 09:02:27)
下一個
當前形勢懷感(《一葉知秋》作者:楊偉名)
《戶縣縣誌》按:《當前形勢懷感》也叫《一葉知秋》,是1962年5月10日,戶縣
城關鎮七一大隊楊偉名、賈生財、趙振離三名黨員寫給鎮和鎮以上各級黨組織的意見和
建議材料,當時曾受到毛主席的批評,並在縣內多次受到批判。“文化大革命”中,執
筆者楊偉名受整含冤身亡。1979年4月27日,按照中共戶縣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
城關公社黨委主持召開群眾大會,給楊偉名平了反。
作者按:《一葉知秋》是一篇奇文。當時被認為是“集中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
義建設以來黨內機會主義的觀點和主張,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恢複資本主義的資產階級的
政治綱領”,在鹹陽和陝西引起很大震動。這篇文章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寫出來,並散
發給各級領導機關,其見解,其勇氣,都令人驚歎。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執筆者楊偉名
堪稱農民思想家和憂國憂民的誌士仁人。
現將《當前形勢懷感》全文輯錄於後:
一、前言
參加農村基層上作,已八年有餘,俯首回顧,百感交集,尤其在當前困外形勢下,
其所見所聞,勢如洶湧狂濤,衝擊心膛。每於激動之餘,口述筆道.常至情不自禁。
這篇“懷感”不是向上級領導“報喜”,而是“報憂”。但就目前形勢而言,“報
憂”重於“報喜”。因之“懷感”所及,似頗多“苦口之藥”與“逆耳之言”。
這篇“懷感”於各節申述中,不少雷同重疊之處,所以然者,皆在不同角度,用不
同比喻,反複說明問題。
這篇“懷感”屬個人見解,或為“一葉知秋,異地皆然”。或為“坐井觀天”而流
於管窺之謬。而其所道所說係實踐事實與親身體驗,真實程度,頗堪自信。
這篇“懷感”因限於個人水平,僅止“感情”認識的匯集,未“理性”台階的推理,
又因閱讀不多而引證絕少。
這篇“懷感”,除“如實反映情況”並表達個人見解外,諸如鍛煉、習寫,亦在
“原旨”之數。
這篇“懷感”擬郵寄有關領導單位及個人,作為研究參考之用,並望賜複指正是幸。
隻將“懷感”所及,分別記述如後:
二、憶“撤退延安”
1947年4月間,我黨中央決定“主動撤離延安”。以後形勢的發展說明這一步驟是
極其英明而果斷的。當行將“主動撤離延安”的時候,有些同誌思想搞不通,認為延安
為黨中央所在地,……一旦“撤守”,無論國際視聽,人心士氣都將影響很大,必須盡
全力保衛才好。當時果真按照這樣觀點去作,不但保衛不住延安,並將於“被動撤離”
之後,欲自圖收複,誠為難矣。
目前我們已經承認“困難是十分嚴重的”。而“嚴重”的程度究竟如何呢?就農村
而言,如果拿合作化前和現在比,使人感到民怨沸騰代替了遍野歌頌,生產凋零代替了
五穀豐登,饑餓代替了豐衣足食。瀕於破產的農村經濟麵貌,代替了昔日的景象繁榮。
同是在黨和人民政府英明領導之下,河今暗而昨明?這種情況,已經是一望而知的事實,
用不著連篇累牘的再行分析了。
看來形勢是逼人的。不過困難的克服,倒是很易的,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把當年主動
撤離延安的果斷精神,盡速的應用於當前形勢,諸如一類物資自由市場的開放,中小型
工商業以“節製”代替“改造”,農業方麵采取“集體”與“單幹”聽憑群眾自願等,
都是可以大膽考慮的?見以下各節。關於“關於一類物資自由市場開放”問題前曾寫有
專題。
幾年來,我們是朝著退的方向做的,並且收到效果。不過還未到家,應進一步就整
個國民經濟的政策方針作全麵徹底的調整,直到困難克服而後止。
三、處方
醫生對病者的診斷過程:始則“望、聞、問、切”,進而分析研究對病情作出判斷,
然後開“處方”以治之。在處方將用未用之前,處方的效果,尚屬醫生估計分析的可能
性階段;而處方之真正有效與否,需以病患者服藥之後,病情如何以為斷。處方未用前,
僅屬可能性的效果,過早的當成現實的效果,則是不妥當的,病患者病情的好轉與痊愈,
才是處方有效的驗證,反之則反矣。
當患者服藥之後,病情未見好轉,或僅有好轉而遲遲不能痊愈時,可盡快的重新調
整處方,直至病情痊愈而後止。
同理,為了克服當前的困難,我們已經采取了不少措施,並且估計所采取的措施對
於當前克服困難會收到效果。而我們不能認為困難已經得到克服,我們必須密切注視措
施應用的效果,發現不能解決困難時,就得及時的考慮改用新的方法,於是我們克服困
難的措施的應用和調整,則要到困難得到徹底克服而後止。目前我們已經采取的步驟
“三大政策”……等,不能認為是克服當前困難應用措施的最後一步。
四、腰帶
一個人勒條“腰帶”,走起路來會感到緊湊輕便,不然就會覺渙散無力。看來勒條
腰帶倒是十分有用的。不過所謂有用也隻僅是一條而已;如三條五條的把渾身都捆起來,
那即使是一個走起路來健步如飛的人,也動彈不得。
再者,腰帶的有用除了僅有一條而外,而纏在腰裏的腰帶,一定要鬆、緊適度,過
於鬆了固然不行,而過於緊了,倒會令人氣喘。
目前我們國家的整個國民經濟形勢,是否有氣喘的象征?是否存在著渾身捆著腰帶,
動彈不得的意味?果有之,隻有解帶鬆腰才能氣和神安;隻有腰間僅纏一帶其餘皆盡解,
才能手動腳靈。
按國民經濟形似人身,中、小型工商業自由生產,農村包幹任務外的自由貿易,則
為人身的手足。無人身,手足無依附,無手足,人身失所能,兩者相依相成,關聯互賴。
理由明顯,毋容贅述。
五“改造”與“節製”
幾年來,尤其是近兩年來,市場供應情況,顯得特別緊張。回顧一下這種緊張情況,
是發生在1954年開始私人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以後。改造開頭兩年,還不太看出,這是
因為原來社會商品有儲存,繼續維係著市場的供應的結果。而緊張程度的與年俱增,應
看作是原有儲存逐年消耗然(這與在農業合作化開頭幾年用單幹時土地遺留下來的肥力
長了幾年好莊稼,以後則每況愈下的情形是十分相象的)。雖然說市場緊張程度的與年
俱增,不盡屬於此,但屬其中主要因素之一,則是可以肯定的。
按說私營工商業經過社會主義改造以後,生產力得到解放,產品逐年增多,從而市
場供應亦當臼漸充盈,但其結果,卻正相反,對此我們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麵追求所以致
此原因:首先改造的麵過廣,把還不適於“改造”的中、小型工商業都統統改造了。這
樣舊的生產關係破壞了,新的生產關係因受客觀條件的限製遲遲不能形成(或是形成了
而生產效率反不如從前),從而出現工、農業脫節現象。農業生產遲遲不前,不能給工
業提供足夠的原料,關於第二個問題屬“外在”問題,第一個問題則是“工商業改造”
本身問題,就我國整個國民經濟基礎看,除了較大的私人工商業可以采取改造的步驟外,
一般中、小型工商業,隻宜采取“節製”的方法(按即孫中山先生的“節製資本”),
節製其使之不足以操縱國計民生,僅取其合法利潤,這與“恢複單幹”一節中土地到戶,
權歸集體,既能促進生產,又可堵塞階級兩極分化是一樣的。於是我們目前的工商業政
策,應在一定程度上,用溫和的“節製”方法代替“改造”的手段。
六、“恢複單幹”
近來農村中不斷有“恢複單幹”的傳說,這種傳說我們不能認為是“別有用心”者
的造謠,說它是目前農民群眾單幹思想傾向的反映,則是比較妥當的。如果目前農村群
眾在思想上有的存在著恢複單幹的願望,那麽他所希望恢複單幹是否就是合作化前那樣
的單幹呢?就目前群眾的認識水平和交談情況來看,多半數“是”,少半數“不是”;
屬於是者,這裏且不必說,屬於不是者,卻有必要提出討論。
目前有不少的人在認識上覺得現在再要恢複單幹,就不必恢複合作化前那樣的單幹,
而是以新的社會主義性質的單幹形式出現。這種單幹,其所以有別於合作化前的那種單
幹,正是因為:土地雖分到戶,而地權仍歸集體所有,牲曰農具可以私有,但不能買賣,
也不能出租,勞動致富,生產發家,剝削行為概不能有。
就目前農村客觀形勢來看,社員集體觀念太差,近兩年來,更是這樣。農村基層幹
部尤其是生產隊一級幹部領導水平過低,遠不能適應生產隊工作需要,任務過重,力氣
過怯。
按:社員集體觀念太差,幹部領導水平低,看來是個教育鍛煉問題,而鍛煉和教育,
則是長期的,而當前存在的問題,卻要求“立竿見影”。
按:新的單千形式,既能適應當前客觀條件,又符合按勞分配杜絕剝削的社會主義
原則,堵塞了農村階級的兩極分化。至於將來如何適應機耕問題,他們認為不必采取酒
席擺好,還沒有客的等待辦法(土地老早就連了片遲遲不見機耕來)。領導集體生產的
基層幹部等條件都具備了,然後根據群眾自願,因勢利導的朝著集體促進。
按:“分田到戶”,不是要求一律單幹,而是願意單幹者,可以允許,願集體者可
以另行自願結合,這樣集體與單幹兩種形式,同時並存。估計這樣因皆出於個人自願,
生產是會搞好的。如在合作化時雖說“人社自願”,實際多為“大勢所趨”,現在采取
自願,正是補救了過去的不自願。農業合作化以來,生產所以停滯不前,在一定程度上,
與當初多數不是出於真正自願有關。
有人慮及分田到戶於國際視聽有礙。其實人民公社依舊保留,分田到戶仍歸公社領
導,為公社社員。至於集體與單幹之間的領導關係——單幹到戶,歸隊領導,還是歸公
社直接領導,可以另行研究。
*.*.*.* 2009-7-10 17:38:37
悄悄話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複 本主題下所有發言 第 5 樓
文章提交者:雲之揚 加帖在 史海鉤沉 【凱迪網絡】 http://www.kdnet.net
七 “過”與“退”
據醫生朋友們談:人所患病症中,有所謂“並發症”,即如患麻疹引起肺炎,患“急性高熱”引起腦症狀——昏迷、抽風等,以上兩點皆為“並發症”,又據談前者病之“本”,後者病之“標”,治療之道以治本為主,標則兼而治之。把這與克服當前革命工作中的困難比較,道理也是一樣的。目前我們工作中存在的困難是很“嚴重”的,而這“嚴重”困難的造成,自有其根本的淵源——“病之本”。而目前存在諸如糧食困難,市場供應緊張,並由此產生的走後門、投機倒把、盜竊事故、逃荒遷移,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意誌消沉,喪失信心,怨聲一片,不安心工作,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誼情寡淡等不正常的精神表現,統屬於“病之標”。對於這些存在的問題如何設法消除,則屬於兼而治之的事;要希望問題能夠盡快的獲得根本的解決,那就隻能是探索淵源而治其本了。
現在進一步我們要問:目前嚴重困難產生的淵源是什麽?而克服的根本辦法又是什麽?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必多所引證,隻就“過”與“退”二字略作申述。
所謂“過”與“退”者,如某甲赴某村,距十裏,行之十五裏過五裏,退三裏,猶過二裏,退十裏,複又不及五裏,終退五裏始抵村境而止。想來我們目前嚴重困難產生的淵源是走“過”五裏路的問題,因之克服困難的根本辦法,也就隻是退五裏的問題了,幾年來,總的形勢我們是在退。至於迄今為止,我們已經退了幾裏?還需再退幾裏?這是我們所要提出進一步共同討論的問題。
我自己認為,我們的國家是個“一窮二白”的國家,在這個既窮又白的薄弱基礎上,由1949年解放起到1955年合作化為止,僅隻六年左右的時間,我們的新民主主義建設任務,就真的完成了嗎?答複是否定的。並且要在短短的六年時間內,把一個具有六億人的落後的農業國家,建設成新民主主義的強大的工業國家,無論如何是不能想象的事。
有人曾經說過: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要當兩步走(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那麽如果說,我們第一步沒有走好,第二步怎麽會走好呢?
按說新民主主義建設需要二三十年,由新民主主義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是一個長期的轉化過程,又需要二三十年,由此看來,像我們過去所做的顯然是拔苗助長,違犯了客觀規律。
從上述情況看來,回答我們需要再退幾裏的問題,是很簡單的。工商業政策方麵,大體遵循孫中山先生“節製私人資本,發展國家資本”的原則。農業方麵,按照集體、單幹,聽憑群眾自願的原則。這是養雞取蛋,有別於殺雞取蛋,這是釜底抽薪,有別於揚湯止沸,這是根本之道,有別於治標之法,這是我們要退的終點。
八 “走後門”
“走後門”這句話是什麽意思?人人都很明白,就不再說了。走後門這回事是什麽時候才有的?大家都還記得,是從1958年開始露頭。從這以後,逐年顯著,到目前為止,已經成為普遍的事實了
因為“走後門”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前次在工商企業中還大力地反過一次。從這以後,走後門的事,比起從前少了些,不過采取這種反的辦法要收到絕對的堵塞後門的效果是不可能的,至於如何徹底消滅走後門的問題,下麵好來說它。
近來自行車標價六百餘元,大量出售,顧者雖亦不少,而排隊爭購之局,已見斂跡。何以至此?緣自用者購之,欲之漁利者卻步使然。
“高價”自行車的出售情況,給我們提示走後門這件事的根源,以及消滅走後門的根本辦法,這就是:①牌價與黑市價格差距過遠,暴利過大,把這與目前群眾覺悟水平結合起來,有如“風流少女”與“貪花浪子”,欲求不玷汙,是不可能的;②凡出售給農村的一切工業產品,皆以高價出售,農產品及原料收購以高價付之,統購派購的農產品任務,以滿足農業以外靠工資吃飯(設目前工資不變)的各行業人口的生活需要為度。
這樣以來,黑市不存在了,走後門的路徹底根斷了,投機倒把的事情隨著相應減少,以致消失。至於因各地區之間的物價參差,而進行販賣從中漁利者,我們應從積極方麵把它看成是促進物資交流的正當行為,不能與走後門式的投機倒把相提並論。
九 市場管理
按國家統購政策,一類物資是不許上市的。但就目前形勢看,一類物資自由交易的行為,巳成為普遍存在的事實,並已成為公開的秘密。這對一些領導同誌來說,也是很清楚的。
可以設想,如果我們對一類物資采取嚴格控製、堅決取締的辦法,不但得不到什麽好處,反而會使糧、棉、油等物資供應情況更加緊張。尤其春荒時期,糧食的困難程度更為加深。也正因為如此,所謂不合法的一類物資自由交易行為,才能以公開的秘密形式,普遍的出現,並一直存在著。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有關市場管理問題如饃、飯、蛋、肉、蓮藕等自由交易,就無必要再加禁止了。
按目前國營、集體經營的食堂等行業的供應情況,遠不能滿足群眾的需要,因此可以借助自由交易的支援,共同滿足群眾的要求。這難道還有什麽害處嗎?有的同誌認為,這樣會助長投機倒把。其實這是見木不見林的辦法。我認為投機倒把是興大利中的小弊,就像因為抱小雞才發生鷂子抓雞的事,我們能因怕鷂子抓雞就不抱小雞了?看來真正的鷂子要防,而雞終是要抱的。
入春以來,戶縣市場管理工作中,曾有過幾次大收,包括饃、肉、蛋等。其結果,除了引起群眾一片怨聲,進一步加劇了市場供應緊張情況外,看不出有什麽好處;並且在所收東西(饃、蛋、肉)的處理上引起群眾的種種懷疑和不滿。
一0 煩瑣的哲學
據說毛澤東主席把“農業社”(後改為隊)每年製定的“三包方案”稱之為“煩瑣的哲學”,也正因為這部哲學過於煩瑣,現在已決定不再采用它了。然而放眼看來,我們工作的各項措施和方法,可稱之為煩瑣哲學的,倒不僅限於三包方案。這裏試舉一、二件小事談起。
今年二月間,給我隊的雞蛋派購任務是十八斤,所轄生產隊九個,每隊平均二斤,將任務落實。為了完成這項任務所做具體手續如下:①供銷社同誌送來紅糖九斤,②大隊向各隊下達派購雞蛋任務,並通知把蛋送到大隊。③因蛋價低,社員售蛋不踴躍,組織幹部做思想動員工作。④大隊幹部稱收各隊交來的雞蛋,並按規定,每斤蛋付紅糖半斤。⑤供銷社按每斤蛋獎售半斤糧的規定,又送來包穀9斤,並叮嚀發給各隊。⑥按糖、糧、蛋各自計價,並向隊找補價款。⑦大隊通知各生產隊領取獎售糧——包穀一市斤——又領找價九角八。⑧各隊原來所交雞蛋,有的來自社員各戶,各戶所得糧為幾兩幾錢,款為幾角幾分,逐戶稱糧點款。⑨大隊分糧、糖中或多或少總有損耗,書寫證明財務隊長簽字,再作帳務處理。⑩完成任務過程中,無論蛋的交納,糖、糧款的領取,須催逼再三,令人大害頭痛。
以上收購十八斤雞蛋的手續,看來是夠煩瑣的了!而目前這種煩瑣並不限於我隊,也不限於雞蛋收購一項。
另外,在“計劃供應”中,有過這樣一回事:供銷社給我大隊配套了帶堿煮青顏料六包計六市斤。全大隊二百八十六戶,每戶平均二分多些,如何分配呢?十分作難,誰家需要就給誰家吧,其實誰家都需要。既想不出妥當辦法,又不敢叫群眾知道,伯鬧出糾紛,隻好暗裏一戶一包分配給認為“需要”的個別戶(其實這是不合理的,但又無法合理)。
關於雞蛋收購問題,我曾向供銷社收購蛋的一位同誌說過,你們門市部如果用自由市場或稍高於自由市場的價格收購雞蛋,不但手續簡便,而且收購率將會數倍提高。如果認為高價賠本,何不高售、高購?這樣以高對高,雖高何妨?這位同誌答:有理。
關於以高對高的辦法,其好處還不僅止此而已,內中還包含著通過價值法則,鼓勵養雞取蛋的積極作用。而所出售的東西,又會為最需要者購之。以上所舉僅一、二例,然而“一葉知秋,異地皆然。”
一一 雙程軌道
雙程軌道,車可對開,東來西往,互無妨礙。如雙軌變疊,則相與衝突而互為路障,甚或撞擊而兩車俱傷。再者,車之交替往來,如環之周而複始,循環無息,設無東來之車,西來之車可盡;無西往之車,東來之車可竭。
借用上述比喻,說明民主集中製中,集中上去與貫徹下來,兩者之間的關係問題是頗為適宜。按:廣大群眾的意誌是通過集中那條軌道集中上去的。集中上去的意誌,經過加工整理,作出決議,又通過統一領導的那條軌道貫徹下來。這個一上一下,有如兩套列車沿著各自軌道,相對而開,而互無妨礙。當群眾意誌與現行政策哪怕是當時正在特別強調執行的政策發生矛盾時,必須保證群眾意誌盡快的向上集中,從而讓現行政策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及時得到糾正。同時現行政策未經上級指示,不能任意改變違犯統一領導的原則,不然現行政策壓住群眾意誌,不能舒暢的向上集中,群眾意誌頂住現行政策,使之不能正確及時的向下貫徹,這就成為雙軌重疊,兩車對開,中途相遇不避,兩撞俱傷了。如果群眾意誌,能夠廣泛及時而正確的集中上去,進而才能有及時的切合實際的政策貫徹下來,更能不斷的集中上去,又不斷貫徹下來,那就形似對開之車,交替往來,如環之周而複始,回轉不息。進而言之,群眾的意誌如果停於下,則作為製定國家政策的泉源,就會竭於上,故曰:無西車之來,東來之車可盡,無東來之車,西去之車可竭。此為因果交應,互為淵源。
從以上情況看來,群眾意誌能否廣泛、正確而及時的集中上去,是能否正確製定與貫徹政策的唯一關鍵。於是廣開思路,調查研究,重視群眾反映,虛心聽取群眾意見,就顯得萬分重要了。
以下再就一部分人對民主集中製的社會問題,簡單的談談。聽到有些人說,我們是民主的,也是集中的。又有人說,我們不能光講民主,民主還有個集中製呢!從字麵上講,他們倒像沒有說錯,但從他們對民主集中製的真正領會程序方麵去了解,就會覺得他們的認識是很錯誤的,他們把民主與集中兩個概念對立起來看待,認為民主與集中,就是一半民主,一半集中(意為集中就是專製——不民主),或群眾作一半主,幹部作一半主,或者既不是百分之百的民主,也不是百分之百的集中(即專製)、而是民主與集中(專製)簡單結合,或折衷並容。顯然這種認識,是十分謬誤的!應該知道,我們是人民民主的國家,就人民民主而言,我們的民主是百分之百的不折不扣的民主。我們的民主是通過高度民意集中,體現出真正的民主,因之民主與集中,兩者是互相關聯表裏為一的,不能當成兩個對立的東西去看待它!
一二 提建議有感
兩三年來,先後提書麵建議多次。建議內容,有為國家政策,有為情況反映。發送單位十六(各級黨委),份數計三十一,園(圓)滿作複者五,泛泛回複者六,餘皆掛號回執而已。
對此雖然遺憾,然一轉念間,亦不甚介意,而最可令人深思者,信之不複,封群眾建議之口,複之潦草,冷人民熱愛集體之心,何言密切黨群關係,對此之作豈可得乎!又次,氣可鼓而不可泄。實泄也,非鼓也!按調查研究,旨在材料匯集,借作政策研究之依據,今材料送上門來,而又漠漠然置若罔聞,忙乎?重視不夠乎?究何屬!不得而知!僅此提出,引起注意是幸!
後記
“前言”一節,尚有餘意未盡,茲隨釋於後:
(一)新民主主義建設任務,有的同誌說:三座大山推倒,革命政權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建設任務就算完成了,從此以後,就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了,我覺得這中間並不存在什麽問題,就以第七節中所提的把新民主主義建設任務說成是社會主義初期建設任務,也是可以的。
(二)第二節中,“瀕於破產的農村經濟麵貌”數語,是否有分量過重之處,經考慮再三,確認無偏誤,不欲掩耳盜鈴,欺人自欺,終於如實表述如上。
(三)第六節中,勞動致富、生產發家兩句話是解放後合作化前,我們所提出的,但就目前農業生產水平看,“老話重提”,還是很適用的。
陝西省戶縣城關鎮七一大隊
黨員楊偉名 賈生財 趙振離
1962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