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貼]將軍後代合唱團:元勳後代稱高幹子女要夾尾做人

(2010-02-05 23:35:23) 下一個
[轉貼]將軍後代合唱團:元勳後代稱高幹子女要夾尾做人

核心提示:近200位開國元勳的後代組成的“將軍後代合唱團”唱紅歌巡演全國。多名將軍後代表示,沒有享受過多少特權,作為高幹子女要夾尾巴做人。很高興唱紅歌能感動“90後”。

50年前,在新中國成立10周年之際,由200多位共和國開國將軍組成的“將軍合唱團”,唱響嘹亮歌聲。50年後,近200位開國元勳的後代組成的“將軍後代合唱團”,繼承傳統,巡演全國。

今晚,“將軍後代合唱團”將走進湖北劇院,舉行“唱響中國――走進湖北”專場演出。昨晚,這支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隊伍,不顧旅途勞頓進行彩排。記者見縫插針,傾聽部分將軍後代回憶父輩故事。

一曲紅歌頌軍魂

陳賡將軍之女陳知進:父親從沒對我發過火

在大多數人眼裏,陳賡大將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將軍,但在女兒陳知進眼裏,他就是一位和藹可親的父親。昨日,陳賡將軍之女陳知進接受記者專訪,追憶父親點滴。

陳賡是黃埔一期學員,“黃埔三傑”之一,“陳賡救蔣”的經曆無人不曉,讓這位大將頗具傳奇色彩。但在陳知進眼裏,陳賡就是一位慈父。1961年,陳賡逝世時,陳知進還不到11歲。在她的印象裏,父親“特別和藹可親,從來沒有對我發過火”。陳知進說,父親總愛跟他們講故事,父親走到哪裏,哪裏就有歡樂。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年齡的增長,陳知進不斷地聽到長輩講父親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了他生活的那個年代。父親的形象,反倒越來越清晰了。陳知進越發覺得父親忠於理想、忠於信仰的精神十分了不起,對父親的理解更為深刻了。

現在,陳知進是解放軍總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她總是盡量參加“將軍後代合唱團”的活動,到各地演出,“希望能做些對社會有益的事情,弘揚革命傳統。”

據了解,陳知進的母親傅涯上月因病逝世,享年92歲。傅涯兄弟姐妹10人,有6人生活在台灣。2009年台灣遭遇洪水災害後,傅涯還特意為台灣捐款。

王宗槐將軍之女王亞利:把父輩優良傳統世代相傳

50年前,王宗槐將軍創辦了全世界唯一的“將軍合唱團”;50年後,王宗槐的6個子女裏,5個都是“將軍後代合唱團成員”。昨日,王宗槐將軍之女王亞利接受本報采訪稱,將把父親一輩的優良革命傳統世代相傳。

1955年授銜時,王宗槐被授予中將軍銜,那年他隻有40歲,是共和國屈指可數的年輕將軍。1959年,為了向共和國10周歲生日獻禮,王宗槐發起成立由200多名開國將軍組成的“將軍合唱團”,並擔任合唱團政委,合唱團的成員平均年齡50多歲。當年,將軍合唱團在人民大會堂演出,引起世界矚目。

2008年,將軍後代合唱團成立,團員平均年齡60多歲。王宗槐的6個子女裏,5人都是合唱團成員,創下團內最高紀錄。王亞利說,當年父親的“將軍合唱團”將解放軍革命傳統傳播到全國,今天,他們子承父誌,加入合唱團,就是要歌唱祖國、歌唱人民、歌唱偉大的共產黨、歌唱英雄、歌唱父輩。“我們就是一個宣傳隊、一個播種機,到處去傳播革命傳統。”

在王亞利眼裏,一生做政工工作的父親就是一個好人,正直、謙虛、光明磊落。王亞利在家裏排行老二,出生後被父母寄養在晉察冀一戶老鄉家裏。因為生活條件有限,到了2歲還沒長牙,不會坐、不會爬。父親把王亞利接走的時候,年幼的她根本不認識父親,一直喊“叔叔”。

王亞利說,合唱團的很多團員都曾被寄養在老鄉家中,是人民群眾養活了他們。在演出節目裏,有一個配樂詩朗誦《奶娘》,就是專門歌頌這些老區群眾的。

陳再道將軍之女陳江平:高幹子女更要“夾著尾巴做人”

陳再道,共和國十大司令員之一,因屢建戰功,陳毅元帥稱之為“再道之勇”。

昨日,陳再道上將之女陳江平在合唱團演出前接受記者采訪,對能回湖北為家鄉父老演出感到十分高興。回憶起父親時,她說,在她的印象中,父親一生心係群眾,光明磊落,嚴格要求子女,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委屈,都始終堅定自己的革命信仰。

陳江平告訴記者,1983年,陳再道不顧年老體弱,多次深入工廠、農村調研。一次,他到革命老區湖南的桑植縣視察,提出要去看一個最窮的村子。那天,秋雨綿綿,年近八旬的陳再道踏著泥濘,來到鬆柏埡村。當他看到一些農民房子透風漏雨時,心情十分沉重。回到北京,他馬上向中央寫報告,建議高度重視革命老區建設,盡快幫助老區人民脫貧致富。

從士兵到開國上將,陳再道有著太多英雄故事。可當孩子們請他講打仗的故事時,他卻總是不提自己,歎惜地說:“那麽多年輕的戰友犧牲了,他們如果活著,本來是可以大有作為的。”陳江平說,父親出版回憶錄,數十萬字都是部隊、戰友、百姓,對自己的功績講得很少,“以至於我們對父親叱吒風雲的傳奇故事竟然是那麽陌生。”

在陳江平眼中,父親是個性格鮮明的真正軍人,嫉惡如仇。1958年,中央八屆六中全會在武漢召開,針對大家頭腦發熱的情況,陳再道在發言時說:“我是農民出身,知道莊稼是怎麽長的!報紙上說‘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簡直是胡吹!”這些意見被寫進了會議簡報。

談到父親對自己的影響,陳江平用了“潛移默化”4個字:“父親對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一貫要求很嚴,不準任何人搞特殊。他有專車,但絕不讓孩子乘車辦私事。父親常叮囑我們,作為高級幹部的孩子,更要夾著尾巴做人,不要脫離群眾。”

陳士榘將軍之子陳華憶父親:毛澤東見到的“第一個兵”記者

到武漢演出,陳華算是“回老家”,因為他父親陳士榘出生在湖北荊門。打開回憶,陳華說,父親可以說是毛澤東見到的“第一個兵”。

1927年“四一二”事變後,陳士榘在武漢進入董必武領導的湖北學生軍事訓練班學習,並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7月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麵軍總指揮部警衛團。隨後,陳士榘隨部隊從湖北南下,準備參加南昌起義。誰知走到半路,南昌起義已經打響,部隊接到命令,就地待命。

在部隊駐紮之地,陳士榘負責在村頭站崗。一天,來了一位穿長袍的人,要見部隊首長。陳士榘一聽口氣挺大,語氣生硬地詢問來者姓甚名誰,來做什麽。後來知道是毛澤東,他心裏很有些不安。陳華說,在毛澤東領導武裝起義前,可以說父親是他見到的“第一個兵”。

也許這次見麵,陳士榘恰恰給毛澤東留下印象。接著,他跟隨毛澤東參加了著名的秋收起義。然後,又到井岡山,並且成為毛澤東上井岡山後首批入黨的6個人之一。

陳華還介紹,父親對家鄉情深誼厚。大躍進時期,荊門修建漳河水庫。當時,大多靠鍬鏟和肩挑。父親時任工程兵司令員,知道情況後,在得到中央領導批準前提下,帶著一個工程營回來參加水庫建設。有汽車、機械幫忙,速度快多了。目前,漳河水庫成了荊門重要旅遊景點。

“父親公私分明。他不會讓子女沾他的光。”陳華還介紹,上世紀80年代後期,軍隊曾經對高級幹部家庭摸底調查子女經商的情況,父親坦然地說:“我除去兩個兒子還沒有工作,其他都是正式單位的職工。我已經沒有權力可用,有權力也不會給他們用。”

1995年,陳士榘過86歲生日,工作人員打算辦隆重點。可將軍隻讓大家端來了一壇清水。“他說,清水是人最需要的,也最便宜。為官更要像水一樣清白!”這是將軍最後一個生日,也是留在陳華心中永遠的紀念。

“獨臂將軍”賀炳炎之女賀北生:回老家了,我替父親好好唱

出生在湖北宜都的賀炳炎,是我軍赫赫有名的“獨臂將軍”。他的女兒賀北生,眉眼和父親十分相似。63歲的她,是“將軍後代合唱團”的發起人之一:“我爸爸當年沒有參加‘將軍合唱團’的演出,但歌中的歲月是他和先輩們的共同經曆。我們今天在一起唱紅歌,是為了更好地向今天的人們和後代們傳揚他們的革命精神。”

為裝暖氣媽媽挨罵

賀北生回憶,父親一生戎馬倥傯,負傷多達16處,每到陰雨天,根本沒辦法起床。“那時候我們住在成都軍區,房子很舊。軍區曾撥款想給爸爸建新房,可爸爸用這筆錢蓋了軍官宿舍。後來軍區趁爸爸外出開會,偷偷地給家裏裝了暖氣片,他回來跟媽媽大發一頓脾氣。”

在賀北生的記憶中,時任成都軍區司令員的父親愛穿便裝出去溜達,和理發店、小賣部的人聊天。有一次毛主席到成都,賀將軍隨意乘坐了一輛舊吉普車去見毛主席,在門口被攔了下來。看到賀將軍從車上下來,警衛不敢相信:“軍區司令員隻坐吉普車?”

隻坐過一次爸爸的車

雖然家裏有勤務員和保姆,但賀北生和弟弟從小學開始就被送去住讀。“我上一年級就學會洗襪子,洗小衣服,自己安排學習和生活。”每個周末,賀將軍都會在家等孩子們吃晚飯,卻很少派車去接。“有一次天特別冷,媽媽怕父親等得太久,就偷偷派車把我們接回來,隻敢讓車停到軍區門口,讓我們再跑回家。記憶中我放學就坐過一次爸爸的車。”

後來,賀將軍還在院裏開了一塊菜地,教孩子們種菜。“弟弟京生力氣太小,鋤頭舉不起來,一下子挖在我的屁股上,爸爸又是心疼又是好笑。”吃不完的菜,賀將軍喂了一頭豬,殺豬後隻留下豬頭和豬肝,別的肉都送到了警衛排和招待所。

令賀北生記憶最深刻的是,那時父親常去北京開會,從來沒有帶孩子去過。“他常說,你們想去北京,長大了靠自己的本事去。”

唱紅歌感動“90後”

作為合唱團發起人之一,賀北生特別留意觀眾的反應。“在南昌演出時,台下全是80後、90後的大學生,我心裏直打鼓,他們能喜歡這些歌嗎?”沒想到的是,大學生們從頭跟著唱到尾。後來,她得知不少學生都自發尋找資料,去了解先輩們的經曆,讓她覺得演出意義非凡。

今晚,賀北生將和團員們一起,在大合唱中亮相。她說自己回湖北的機會不多,“現在家鄉建起了父親的博物館,還有‘賀炳炎紅軍小學’,這次回家演出,我要替父親好好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