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蕭克回憶錄 zt
(2010-02-05 21:45:19)
下一個
讀蕭克回憶錄
[史海鉤沉] 共產革命者是沒有獨立於黨的個人利益和思想的。表現形態之一是日記、書信之類也是一種政治材料,毛1929年給林彪的信後來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成為革命可以成功的論證;1966年給江青的信則是林彪後來折戟沉沙的伏筆。另一方麵,從“胡風反黨集團”到彭德懷的“軍事俱樂部”的主要罪證,都是因為他們寫的信。
彭德懷當然是個悲劇人物,他可以抱怨毛的酷虐和黨內鬥爭的無情,但他不會對毛把他的一封信當作罪證而不理解,因為此前一年,蕭也因一封寫給他的信而陷於厄運。
從1951年中央軍委提出“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軍”的口號之後,軍隊告別遊擊傳統、向蘇聯學習,1955年,軍委成立了與總參謀部平行的訓練總監部,1957年蕭任訓總部長。但頑強的經驗主義總是對遊擊隊傳統情有獨鍾,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獨創和偉大也必然要與學習蘇聯發生衝突。1953年12月的全國軍事係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上,已經提出要防止學習中出現的偏差;1956年,訓總副部長張宗遜帶工作組到南京軍事學院調查,認為學院在學習蘇軍的過程中存在某些片麵性,把一些不適用於我軍的東西也學了進來。當時還有“軍事學院是教條主義大本營”、“訓練總監部是教條主義的司令部”的說法。次年2月,彭德懷到南京軍事學院檢查工作,也指出軍事學院存在著教條主義:“在過去幾年的教學中,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教學中的教條主義相當嚴重。最主要的是教學內容和我國我軍當前的實際情況不相適應。”(頁442)
軍事學院與訓練總監部沒有接受彭、張的批評,訓總以蕭為代表。1958年2月,彭起草的一篇講話稿中,有正規化、現代化這兩個口號沒有聯係政治內容、曾經引起一些認識上的偏差的說法,蕭看後給彭寫信,為正規化與現代化辯護。這封信就成了他向彭進攻的“罪證”,被說成“挑刺挑到國防部”。由此導致全軍範圍內的反“教條主義”的鬥爭,並上升為“路線鬥爭”。鬥爭以1959年5月14日中央批轉總政治部《關於以蕭克同誌為首的資產階級軍事路線和反黨宗派活動》的報告、訓總被撤銷、蕭克等人被撤職而告結束。
蕭給彭的信距離彭給毛的信不到一年。因信惹禍外,鬥爭的方式也大同小異,軍委擴大會議上:
南京軍事學院訓練部部長蔡鐵根在會上說共同條令是經彭總修改、軍委例會通過和毛主席批準的,話未說完即被當場摘掉領章帽徽,連轟帶扭,趕出會場,關押起來。後開除軍籍。下放常州。……這是我入黨以來在黨的會議上曾未見過的事,既感到震驚,也感到痛心。(頁452─453)
這一章在單獨發表時還有“而且發生在一千幾百位我軍高級將領參加的會議上”的痛切之語。(9)一年後,也是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彭德懷成了反黨集團的頭目。北京軍區參謀長鍾偉少將,因吳法憲誣諂彭殺害紅一軍團的人起為彭辯護,當場被打成反黨集團的成員之一。
兩次會議唯一的不同是彭德懷代替了蕭克,林彪代替了彭德懷。蕭當然感慨係之: “反教條主義也開了自遵義會議後黨內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的壞頭。1958年軍委擴大後僅一年,主持批鬥我的彭德懷元帥,又成了1959年軍委擴大會議的主要對象,……曆史有著驚人的相似,就像我好意給彭總信,卻成了‘反黨’的把柄一樣;不到一年,彭總好意上書毛主席,也被說成是‘下戰書’。過了一年多,林彪又用同樣的手段整譚政同誌。”(頁457)鬥爭的邏輯一旦形成,整人的機器一經發動就不會停下來,林彪也就必然地與蕭克、彭德懷有同樣的下場。
彭德懷在被罷官以後,體會到因“信”獲罪的荒唐。一方麵,他曾囑托他的侄子彭起超代他向蕭道歉:“1958年的事,讓你們受苦了,對不起同誌們啊!”(頁457)另一方麵1962年給毛寫“八萬言書”時特意聲明:“這次,也許有人對我懷疑,為什麽正在我國麵臨暫時困難的時刻,再次給黨的領導同誌去信,是否意味著‘攻擊黨的領導同誌’和‘反黨陰謀’呢?對這個問題,我著重聲明:我沒有以上那種目的。”(10)彭德懷算是從廬山吸取教訓了,但毛也記得廬山的戰術。“八萬言書”寄出後3個月,主要針對彭德懷的中央審查委員會和彭德懷專案組成立。彭再次因信獲罪。
注:一、題目摘者所加,引文都出自《蕭克回憶錄》。
二、 單世聯,1962年出生於江蘇揚州,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長期從事美學、思想史和文化研究、現代思想研究和文化批評。先後任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兼職教授和特約研究員,2006—2007為英國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訪問學人。1985年以來,發表學術思想論文和社會文化評論400多篇作。讀蕭克回憶錄
[史海鉤沉] 共產革命者是沒有獨立於黨的個人利益和思想的。表現形態之一是日記、書信之類也是一種政治材料,毛1929年給林彪的信後來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成為革命可以成功的論證;1966年給江青的信則是林彪後來折戟沉沙的伏筆。另一方麵,從“胡風反黨集團”到彭德懷的“軍事俱樂部”的主要罪證,都是因為他們寫的信。
彭德懷當然是個悲劇人物,他可以抱怨毛的酷虐和黨內鬥爭的無情,但他不會對毛把他的一封信當作罪證而不理解,因為此前一年,蕭也因一封寫給他的信而陷於厄運。
從1951年中央軍委提出“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軍”的口號之後,軍隊告別遊擊傳統、向蘇聯學習,1955年,軍委成立了與總參謀部平行的訓練總監部,1957年蕭任訓總部長。但頑強的經驗主義總是對遊擊隊傳統情有獨鍾,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獨創和偉大也必然要與學習蘇聯發生衝突。1953年12月的全國軍事係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上,已經提出要防止學習中出現的偏差;1956年,訓總副部長張宗遜帶工作組到南京軍事學院調查,認為學院在學習蘇軍的過程中存在某些片麵性,把一些不適用於我軍的東西也學了進來。當時還有“軍事學院是教條主義大本營”、“訓練總監部是教條主義的司令部”的說法。次年2月,彭德懷到南京軍事學院檢查工作,也指出軍事學院存在著教條主義:“在過去幾年的教學中,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教學中的教條主義相當嚴重。最主要的是教學內容和我國我軍當前的實際情況不相適應。”(頁442)
軍事學院與訓練總監部沒有接受彭、張的批評,訓總以蕭為代表。1958年2月,彭起草的一篇講話稿中,有正規化、現代化這兩個口號沒有聯係政治內容、曾經引起一些認識上的偏差的說法,蕭看後給彭寫信,為正規化與現代化辯護。這封信就成了他向彭進攻的“罪證”,被說成“挑刺挑到國防部”。由此導致全軍範圍內的反“教條主義”的鬥爭,並上升為“路線鬥爭”。鬥爭以1959年5月14日中央批轉總政治部《關於以蕭克同誌為首的資產階級軍事路線和反黨宗派活動》的報告、訓總被撤銷、蕭克等人被撤職而告結束。
蕭給彭的信距離彭給毛的信不到一年。因信惹禍外,鬥爭的方式也大同小異,軍委擴大會議上:
南京軍事學院訓練部部長蔡鐵根在會上說共同條令是經彭總修改、軍委例會通過和毛主席批準的,話未說完即被當場摘掉領章帽徽,連轟帶扭,趕出會場,關押起來。後開除軍籍。下放常州。……這是我入黨以來在黨的會議上曾未見過的事,既感到震驚,也感到痛心。(頁452─453)
這一章在單獨發表時還有“而且發生在一千幾百位我軍高級將領參加的會議上”的痛切之語。(9)一年後,也是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彭德懷成了反黨集團的頭目。北京軍區參謀長鍾偉少將,因吳法憲誣諂彭殺害紅一軍團的人起為彭辯護,當場被打成反黨集團的成員之一。
兩次會議唯一的不同是彭德懷代替了蕭克,林彪代替了彭德懷。蕭當然感慨係之: “反教條主義也開了自遵義會議後黨內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的壞頭。1958年軍委擴大後僅一年,主持批鬥我的彭德懷元帥,又成了1959年軍委擴大會議的主要對象,……曆史有著驚人的相似,就像我好意給彭總信,卻成了‘反黨’的把柄一樣;不到一年,彭總好意上書毛主席,也被說成是‘下戰書’。過了一年多,林彪又用同樣的手段整譚政同誌。”(頁457)鬥爭的邏輯一旦形成,整人的機器一經發動就不會停下來,林彪也就必然地與蕭克、彭德懷有同樣的下場。
彭德懷在被罷官以後,體會到因“信”獲罪的荒唐。一方麵,他曾囑托他的侄子彭起超代他向蕭道歉:“1958年的事,讓你們受苦了,對不起同誌們啊!”(頁457)另一方麵1962年給毛寫“八萬言書”時特意聲明:“這次,也許有人對我懷疑,為什麽正在我國麵臨暫時困難的時刻,再次給黨的領導同誌去信,是否意味著‘攻擊黨的領導同誌’和‘反黨陰謀’呢?對這個問題,我著重聲明:我沒有以上那種目的。”(10)彭德懷算是從廬山吸取教訓了,但毛也記得廬山的戰術。“八萬言書”寄出後3個月,主要針對彭德懷的中央審查委員會和彭德懷專案組成立。彭再次因信獲罪。
注:一、題目摘者所加,引文都出自《蕭克回憶錄》。
二、 單世聯,1962年出生於江蘇揚州,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長期從事美學、思想史和文化研究、現代思想研究和文化批評。先後任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兼職教授和特約研究員,2006—2007為英國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訪問學人。1985年以來,發表學術思想論文和社會文化評論400多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