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貼]毛澤東拒絕精英模式的教育,全民平等

(2010-02-28 17:52:13) 下一個
[轉貼]毛澤東拒絕精英模式的教育,全民平等

說毛澤東主席是偉人,是為普通人民思考和勞碌一生的偉人一點不錯,毛澤東拒絕精英模式的教育,毛澤東的教育思想已經很明確,抵製“精英教育”,強調“平等教育”。導致了中國乃至世界的第一屆工農兵大學生誕生。漢字中的書本上的“工農兵”和“大學生”,這兩個本來沒有必然聯係的詞匯一經結合產生了驚人的“化學反應”,七十年代初開始的一場前所未見的普通大眾接受高等教育模式成為事實。 “工農兵大學生”曆史雖短,但是它卻對經濟發展、教育理念及個人命運等方麵影響深遠。

1957年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毛澤東講到:“我們高校的學生,據北京市的調查,大多數是地主、富農、資產階級以及富裕中農的子弟,工人階級、貧下中農出身的還不到20%。全國恐怕也差不多。這種情況應當改變。”這一時期,毛澤東的教育方針已經明晰:“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服務。” 1958年政府作出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十五年左右普及高等教育。”1958年一年,全國新增普通高校兩百多所,平均每三天就有兩所高校成立。到 1960年,全國高校的數量已經由1957年的229所增加到了1960年的1289所。

 1964年,全民度過了三年自然災害後,國民經濟開始複蘇。這年春節,毛澤東在人民大會堂北京廳召開座談會。座談會上,毛澤東抨擊了當前的教育方法和考試製度。他認為:“我們的教育方針是對的,但是辦法不對。課程太多,壓得太重,是很摧殘人的”,“現在的考試辦法是對付敵人的辦法,而不是對人民的辦法”。此時,毛澤東的教育思想已經很明確,抵製“精英教育”,強調“平等教育”。 1967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聯合發出《關於大、中、小學校複課鬧革命的通知》。這個通知發布後,自11月起,大部分中小學生陸續回到課堂,新生也開始入學。

上海機床廠的培訓經驗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1968年,為了培養工程技術人員,上海機床廠舉辦了一次培訓。1968年7月22日,在毛澤東的指示下,《人民日報》刊載了《從上海機床廠看培養工程技術人員的道路》的調查報告,毛澤東親自寫了一段編者按。他說:“大學還是要辦的,我這裏主要說的是理工科大學還要辦,但學製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走上海機床廠從工人中培養技術人員的道路。要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間選拔學生,到學校學幾年以後,又回到生產實踐中去。”後來人們把毛澤東這段話稱為“七二一指示”。同年9月,為了貫徹“七二一指示”。上海機床廠創辦“七二一工人大學”,學製為兩年,學生畢業後仍回廠工作。此後,“七二一工人大學”的教學模式逐步向上海市以及全國的工廠企業推廣。

“七二一指示”的發表,構成了毛澤東培養大學生的兩個相互結合的方針:一個方針是,高校畢業生到工廠、農村、部隊去參加勞動和軍訓,當普通勞動者或士兵,接受工農兵再教育;一個方針是,從工人、農民、解放軍指戰員中選拔學生,到學校學幾年後再回到生產實踐中去。這種通過相互結合的兩個方針來培養工人、農民、解放軍大學生,或者把大學生改造成為工人、農民、解放軍知識分子的思路,就是毛澤東設想的“教育革命”的方向。為了解決教師問題。毛澤東確立了這樣一個方針:對高校的教師既要進行再教育,又要使用。這種使用,就是使他們與工農相結合。他們與工農相結合了,也就匯入“教育革命”的洪流之中了。時間很快進入到 1970年,大學招生的議論,也成為當時社會日益關注的焦點。5月27日,北大、清華兩所大學提交《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招生(試點)具體意見(修改稿)》。在集中了各大學意見的基礎上,政府也形成了恢複辦大學的思路。這個思路就是:恢複開辦的大專院校,學製要縮短,要從工農兵中選拔、推薦學生。後來人們把這些從工農兵中選拔的學生稱為“工農兵大學生,這批大學生為建設祖國,創造工農業的世界奇跡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