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蘇檔案解密: 中方從蘇聯手中收回旅順港始末

(2010-01-18 13:19:22) 下一個
中蘇檔案解密: 中方從蘇聯手中收回旅順港始末

  1954年9月25日晚,也就是代表團出發前兩天,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在看到相關文件後,突然表示反對。赫魯曉夫和米高揚對此十分驚訝,決定第二天上午召開主席團會議。

  

  1955年的元旦剛過,駐紮在中國旅順口的蘇軍向新中國交還旅順海軍基地的序幕就拉開了,到當年5月底蘇軍撤離完畢,旅大地區半個多世紀一直由外國人統治和管轄的曆史終於結束。本文援引近年來解密的中蘇檔案還原了這段曆史。

  新中國領土上最後一個外國軍事基地

  旅順口是舉世聞名的天然良港,清政府於1880年開始建造旅順港,費時10年,耗銀430多萬兩。1895年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割讓了遼東半島,但隨後發生 “三國幹涉還遼”事件,日本被迫讓清政府以3000萬兩白銀的代價將其贖回。然而,沙俄卻乘人之危,借口保護中國,於1897年12月強占了旅順、大連。8年後,沙俄在日俄戰爭中敗北,旅順口又被日軍占領。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前夜,蘇聯以恢複沙俄時期俄國在中國東北的權益為條件,出兵遠東。1945年8月,蘇聯政府與蔣介石政府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條約規定:旅順口作為純粹的海軍基地,僅由中蘇兩國艦船使用,為期30年。

  在蘇軍占領旅大基地的過程中,先行進入東北的中共軍隊始終配合蘇軍行動,以保證旅大地區成為一塊受蘇聯保護的革命根據地。在整個解放戰爭期間,旅大地區為支援全中國的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極大貢獻。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人民政府的領導下,中國廢除了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收回了所有外國列強在中國大陸的租借地,收回旅大基地一事逐漸提上了新政權的議事日程。此時,駐守在旅大地區的蘇軍部隊,總計約30萬人,分別駐紮在旅順、金州等地區。

  1949年底,毛澤東主席出訪蘇聯,要求廢除舊約,簽署新的中蘇條約。最初,斯大林表示反對,認為蘇聯租用旅順口30年“在形式上不能改變”,但可以發表一個蘇聯同意撤軍的聲明。後來,在毛澤東的強烈反對下,斯大林讓步,同意簽訂新的《中蘇同盟條約》。經雙方討論確定:蘇聯政府解除對旅大地區的軍事管製,並將行政權力移交旅大地方政府。同時規定,締結對日合約後,但不遲於1952年底,蘇聯軍隊撤出旅順海軍基地。

  然而,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打斷了蘇中正常的交接旅順基地的進程。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遠東局勢驟然緊張起來。第二年,美國同日本簽署了《和平條約》、《安保條約》,不被西方承認的新中國麵臨著美日同盟的嚴重威脅。在這種情況下,經中方主動提出,中蘇雙方達成了延長蘇聯在旅順駐軍的協定。

  伏羅希洛夫最後時刻反對

  1953年斯大林逝世後,蘇聯黨內圍繞繼承人問題展開了激烈鬥爭。憑借長年積累的政治經驗和權術,赫魯曉夫先後擊敗了貝利亞、馬林科夫等斯大林時代的“老近衛軍”。為了求得中國領導人的理解和支持,赫魯曉夫在蘇共領導層內部主動提出了交還旅順口的問題。

  為參加1954年新中國五周年國慶,蘇聯政府派出了由赫魯曉夫親自率領的龐大代表團。蘇聯代表團訪華決不僅僅是參加慶祝活動,而是進一步改善中蘇關係的重大舉措。作為給中國國慶的一份厚禮,赫魯曉夫在離開蘇聯前多方奔走,促成了大量援華項目。蘇軍提前從旅順撤出也是重要內容之一。

  根據蘇聯解體之後解密的檔案,蘇聯代表團在北京的主要活動之一,就是與中國協商交還旅順基地問題。蘇聯外交部認為,蘇聯軍隊繼續留在中國領土上,留在旅順口地區,“對我們在政治上是不適宜的”,“中國人利用自己的力量是可以保證海軍基地的健全和運轉的”。至於在非常局勢下蘇聯使用旅順港基地的問題,“可以與中國政府就此問題締結單獨的協定”。

  1954年9月25日晚,也就是代表團出發前兩天,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在看到相關文件後,突然表示反對。赫魯曉夫和米高揚對此十分驚訝,決定第二天上午召開主席團會議。

  9月26日上午,蘇共中央主席團全體成員出席了會議。在會上,伏羅希洛夫說:“我們宣布對法西斯德國的盟國日本作戰,目的就是收複旅順口和俄日戰爭期間沙俄喪失的領地,而現在我們又要把它們交出去。或許,應該就這件事問問大家的想法,即使不問,至少也得讓人們對此有所準備。”

  伏羅希洛夫發言後,赫魯曉夫感到在這種原則問題上不能退讓,於是強調,所說的原沙俄領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土地,隻是根據租賃協定,也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利益,由雙方共同使用。“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慶祝自己建國五周年之際請求我們幫助他們改變其幾百年的落後狀態,而我們不能在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發展即將來臨的五年采取最重要的措施,那麽,我們就將失去同中國建立和鞏固友誼的曆史機遇。”赫魯曉夫還表示,如果沒有這些實際內容,蘇聯派如此高級的代表團去北京參加慶典、同毛澤東會談,將變得毫無意義。在赫魯曉夫的帶動下,其他蘇共中央主席團成員發表了大致相同的意見。最後,伏羅希洛夫勉強在文件上簽了字。

  接收工作複雜、浩大

  筆者在近年中國外交部公布的幾萬件建國初期的外交檔案中,查閱到了涉及蘇軍撤離旅順基地的檔案記錄。檔案顯示,當時的蘇聯駐華使館代辦羅邁進向中方提供的計劃書內容包括:自1955年1月1日至1月31日,向中國指揮部代表們介紹遼東半島條約地區的防禦體係,並協助他們組織遼東半島的設防;2月1日至3月31日,將部分中國部隊運達遼東半島條約地區,並訓練他們掌握移交給中國的武器和作戰技術器材;3月15日至5月31日,將中國指揮部拒絕接受的大約150列車的武器和作戰技術器材運輸到蘇聯境內……“中國政府願意接收供中國人民解放軍用的武器、作戰技術器材和軍事物資,均可按下列條件移交:武器和物資,除汽車、運油車和拖拉機以外,均以貨款償付。貸款和利息年利2%,並自1955年起在10年內每年等分償還……”據解密檔案顯示,雙方還就旅大蘇軍撤退完畢後是否發表公告以及旅大基地的物資、營房移交等進行了反複磋商。

  旅大地區的防務由誌願軍第三兵團負責,他們於1955年1月9日奉中央軍委命令從朝鮮東海岸回國。接收軍事設施和裝備的工作,從3月7日開始,至5月16日完成。5月24日,中蘇聯合軍事委員會在旅順蘇軍司令部簽署了最後議定書,確定駐旅順口地區的蘇聯軍隊將在1955年5月31日以前全部撤離。5月25日至27日,蘇聯駐軍指揮機關及陸海空三軍約12萬人分批撤離。旅大地區60年後終於回歸了祖國。

  整個移交工程很浩大,但曆時5個月的交接總體上是很順利的,中蘇友誼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加強。但是,由於蘇聯方麵想在旅大修建紀念日俄戰爭的紀念碑,雖然最終尊重中方意見,不再修建,但也給中方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