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貼]毛主席遺體保存過程與現狀大揭密ZT

(2010-01-03 01:39:37) 下一個
[轉貼]毛主席遺體保存過程與現狀大揭密ZT

  毛主席遺體的最初處理
  1976年9月9日淩晨,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和導師毛澤東離開了人世,毛澤東時代也隨之畫上了句號。毛的禦林軍中央警衛團的番號為8341,恰與毛澤東在世83年,掌握中國共**大權41年暗合。
  這年春天,吉林下了場特大隕石雨。7月,河北省唐山又發生特大地震,24萬人死於頃刻。中國共**黨內地位僅次於毛的老資格領導人周恩來和朱德,也在毛之前相繼去世。按照中國傳統說法,上述在在都是不利於帝王的凶兆。論者可以說凡此種種純屬巧合,然而這多的巧合竟集中在毛澤東身上,也實屬罕見。
  毛去世當晚,中國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緊急會議,決定要保護遺體,以供吊唁和瞻仰,時間定為15天。毛的保健醫生李誌綏說,保存半個月容易做到,隻需進行一般性的遺體處理。於是,毛在中南海的住室兼病室,改作了臨時太平間。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的幾位解剖學和組織學專家,被連夜召來。他們從毛的股動脈向遺體內灌注了兩升福爾馬林,以防腐爛。
  遺體保存15天,意味著追悼活動結束後,毛的遺體將被火化。中國共**政治局這個決定,應該說是符合毛的意願的。毛生前號召火葬,1956年他帶頭,在關於領導人死後遺體火化的文件上簽了字。然而,僅僅過了不到一天,中國共**政治局又改變決定,要對毛主席遺體作永久性的保存,並建立毛主席紀念堂,以供「子孫萬代永遠瞻仰」。當時的中國共**政治局,包括了華國鋒、葉劍英,也包括了江青四人幫,這班人究竟為何朝令夕改,內情尚待披露。
  搞政治的人改變主意容易,卻給醫務人員出了個天大的難題。李誌綏當即表示,遺體永久保存根本就辦不到。1957年,他隨同毛去莫斯科,瞻仰過列寧和斯大林的遺體。兩具遺體看起來很乾癟,列寧的鼻子和耳朵都腐爛了,隻好用蠟來代替,斯大林的胡須也脫落了。蘇聯的防腐技術先進況且如此,毛的遺體又如何能保存呢?他對當時任中國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汪東興說:「連鋼鐵和木材都要生鏽腐爛,何況人體?怎麽能不腐壞?科學發展到現在還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幾位解剖學和組織學專家聽到中國共**政治局改了主意,也都怔住了,紛紛說:「這不可能辦到,而且也不知道用什麽方法。」李誌綏說:「現在沒有法子也得幹,可以先查查有沒有這方麵的文獻。」結果,隻查到一篇論述較長時間保存遺體的文獻。其要點是,在死亡後四到八小時內,往遺體內灌注福爾馬林,按體重不同,用量大約為12升到16升,灌到肢體末端摸上去飽滿就可以了。但是專家們對此沒有把握,李誌綏請示華國鋒,華說:「政治局現在不能馬上開會,就是開會也沒有用,大家都不懂。你們就這樣做吧,沒有別的方法。」
  於是,專家們給毛的遺體繼續灌注,為了確保不腐爛,一共用了22升福爾馬林。結果毛澤東的臉腫得像個大球,脖子跟頭一樣粗,表皮光亮。防腐液從毛孔中滲出,像是出汗,兩個耳朵也翹起來,模樣古怪,完全不像他本人的樣子了。
  毛的服務人員們看到毛的外形大變,十分不滿。毛的貼身秘書張玉鳳指責說:「你們把主席搞成這個樣子,中央能同意嗎?」麵對巨大的壓力,有的專家嚇得幾乎虛脫。李誌綏忙說:「身軀和四肢腫脹沒有關係,可以用衣服遮住,主要是臉和脖子要想辦法。」於是,專家們用毛巾墊上棉花揉擠毛的臉和脖子,試圖將液體擠到深部和胸腔裏去。有個年輕醫務人員用力稍大,把毛右麵頰的表皮擦掉了一小塊,嚇得混身發抖。多虧了有經驗的專家,用棉花棒沾上凡士林和黃色顏料,塗在破處,總算看不出來了。
  經過揉擠,毛的麵部腫脹消下去不少,兩耳外翹也不明顯了,但頸部還是很粗。毛的服務人員又來看,認為還腫,但也將就可供瞻仰了。
  古今遺體保存
  人都是要死的。古往今來對遺體的處理,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包括了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葬法雖然迥異,但共同點是不保存遺體。另一類是保存遺體。在古代,埃及有木乃伊,中國有新疆樓蘭女屍和湖南馬王堆漢墓女屍。在現代,醫學院廣泛采用福爾馬林來保存屍體和標本。此外還有用液態氮在攝氏零下270度來保存遺體的。保存屍體已有成熟的科學方法,可以做到長期不腐爛。
  但是,上述林林總總的遺體保存方法,竟沒有一種能用於毛澤東的。因為供瞻仰的遺體,不僅不能腐爛,而且麵部的容貌,神態和顏色都要栩栩如生,還要能耐受光的照射。
  曆史上首例可供瞻仰遺體,當數前蘇聯的創始人列寧。1924年列寧去世,遺體就保存在莫斯科紅場的水晶棺內,棺內保持攝氏16度恒溫,由中央控製係統的儀器監控。每隔18個月,要把列寧的遺體放到一個池子裏,用專門的藥液侵泡兩個星期。藥液是由蘇聯著名生物化學家茲巴爾斯基研製的。然後,人們再給列寧換衣服和化妝,把遺體安放呈「安睡」狀態。一切整理就緒,遺體再運回瞻仰廳。
  有一段時間,外界盛傳列寧遺體是假的,是蠟做的模型。茲巴爾斯基教授當著美國記者的麵,將水晶棺打開,親手觸摸到列寧的鼻子,並晃動其頭部,以此證明躺著的不是蠟像,確是列寧的真身。
  死於1953年的斯大林,是第二個「享受」這種特殊待遇的人。不過隻有十年光景,斯大林的遺體就被赫魯曉夫抬出去火葬了。下麵一位,是越南領導人胡誌明。他於1969年去世後,蘇聯把遺體保存技術傳授給越南,使胡的遺體得以保存。再接下去,就是中國的毛澤東了。1994年,北朝鮮 領導人金日成去世,他的兒子金正日有樣學樣,把金日成的遺體也保存了起來,不過老金的遺體尚未開放瞻仰。從列寧到金日成,世界上迄今為止僅有過五具可供瞻仰的遺體。
  向越南討教
  在遺體瞻仰期間,成立了遺體保護小組,由黃樹則、吳階平、林鈞才、李誌綏、徐靜等醫務人員組成。他們意識到這項「政治任務」隻許成功不許失敗,且耽誤不起,沒時間來從容討論和試驗。因此,他們決定立即采用國外經驗,對毛主席遺體作緊急處理。
  按說遺體保存技術是應當向蘇聯討教的,蘇聯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又有保存列寧遺體半個世紀之久的經驗。然而當時的中國與蘇聯,如同水與火一般格格不入。毛生前最痛恨蘇聯「修正主義」,他寧肯同「美帝國主義」打交道,也不與蘇聯來往。毛去世前幾年,中蘇兩國還在烏蘇裏江的珍寶島打了一仗。在這種情況下,從蘇聯得到遺體保存技術是不可能的,隻有轉而向越南求教。
  此時的越南,剛攻占了南越,正在誌驕意滿之中。對於中蘇的長期爭鬥,越南的態度一向騎牆,兩麵不得罪,有時還充當和事佬,目的是同時得到中蘇兩國的援助。打勝了越戰之後,越南便逐漸暴露出親蘇反中的真麵目。到了1978年,中越兩國終於出動數十萬人馬,大打了一場,不過這是後話。1976年毛去世時,兩國還沒有最終翻臉,越南對於中國共**仍然虛與委蛇。中國共**提出討教遺體保存技術,越南礙於長期受毛恩惠的情麵,隻得答應傳授。於是,毛去世的第三天,北京醫院院長林均才等六位專家就飛赴越南,學習遺體保存技術。
  蘇聯的遺體保存技術,分早期、中期和長期三個階段,各期都要作不同的處理。越南傳授給中國共**的隻是早期技術,對中期和長期技術則秘而不宣。越南此舉,既算報答了毛的多年援助,又不至於被莫斯科指責,實在是煞費苦心。
  解剖毛主席遺體
  毛的追悼會結束後,他的遺體轉移到一個代號「769」的地下室。1969年中蘇交戰後,毛發出「深挖洞」的指示,全國大挖防空洞。北京城下也挖了一條溝通天安門、人民大會堂、中南海的秘密通道,一直通到西山,林彪生前居住的毛家灣也有一個入口。9月20日淩晨,華國鋒、汪東興及遺 體保存小組的醫務人員,護送著毛的遺體,從林彪家的入口,進入這個地下世界。
  時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的泌尿科專家吳階平,參加過毛主席遺體的保存。他回憶道,汽車在大鐵門前停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荷槍實彈的共軍。步行進入地道後,吳階平發現裏麵十分寬闊,足以容納四輛汽車並排通過。地道裏黴味很重,顯然通風不良。又走了100多米, 才來到遺體保護室。
  遺體保護室原來是共軍301醫院的地下手術室,設備完善。按照遺體保護的要求,又進行了改造,使其密封,隔氧和低溫。在保護室中央,放著個巨大的金屬鈦容器,裏麵盛滿了防腐液,毛的遺體就被浸泡在裏麵。
  從1976年9月到1977年8月,專家們在此地下室工作了整整一年,執行這代號為「一號工程」的天字第一號任務。首先是解剖毛的遺體,專家們取出了毛的心髒、肺、胃、腎、腸、肝、胰、膀胱、膽囊和脾髒,把這些內髒分罐浸泡在福爾馬林液中。軀幹的空腔則塞滿浸泡過福爾馬林的棉花。毛的腦子沒有被取出,因為專家們不想剖開毛的頭顱。
  依*臭老九既然越南不肯傳授中長期保存技術,就隻能自力更生了。不過這次所依*的,不是衝衝殺殺的***造反派,而是被貶成「臭老九」的知識份子。當時,經過十年***的摧殘,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已是凋敝不堪,處於癱瘓或半癱瘓狀態。大批科學家被投入「五七幹校」變相勞動改造,儀器設備更是陳舊不堪。要人沒人,要儀器沒儀器,怎能擔當此重任?
  好在毛主席遺體保存是天字第一號工程,一切都要服從其需要。高層一聲令下,立即從各地解放了一批有真才實學的專家。有的科學家上午還在「五七幹校」勞動,下午就被緊急送上飛機,到了北京才知道是幹什麽來的。
  在被召到北京的專家中,有一些具有保存古屍的經驗。七十年代初,在湖南長沙近郊的馬王堆,發掘了一座西漢古墓。驚人的是經曆了兩千多年,女墓主的屍體竟沒有腐爛。但屍體暴露於空氣之後,很快就開始腐爛。當時的總理周恩來指示:「古屍至少要保護200年,要讓後人也看一 看,不然無法向子孫交代。」為此組成了專門班子,研究出含有福爾馬林、酒精和甘油的配方,成功地保存了馬王堆女屍。這批專家當然被召來參加毛遺體的保存。
  人有了,下一個問題是儀器。當時,中國用於科研的外匯少得可憐,即使是中國科學院這樣的「國家隊」,科研設備也是嚴重老化,隻能看著國外先進儀器設備的照片興歎。
  有鑒於此,汪東興說:「需要任何用具和設備,你們提出來,中央給辦。」這對於科學家們真是天賜良機。於是,他們把多年來不可望不可及的西方先進科研儀器,隻要說得出同一號工程有點關係的,悉數報了上去,其中當然不乏有「搭便車」的。高層自然是大開綠燈,一律照準。其實,又有誰膽敢不照準呢?
  科學家們*了這批先進儀器,除了完成一號工程,還在各自的領域內取得了許多成果。毛死後對科學的發展做了這件好事,恐怕是他生前始料未及的。
  毛主席遺體長期保存
  解剖了毛的遺體,專家們得以喘一口氣,來討論中長期的保存方案。遺體保存技術極為複雜,為此,遺體保護組請來了數十位北京、上海、天津和廣州等地的專家,既涵蓋了解剖、病理、生物化學等醫學專業,也包括了光學、真空、空氣調節,建築等專業。
  遺體保護涉及許多問題,最重要的就是防腐。為了製定保存方案,科學家們研究了許多次,常常是通宵達旦地討論。
  北京的專家們先提出液相保存方案。這是當今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把遺體浸泡在高濃度的防腐液中,再加上適當的環境條件。醫學院保存屍體就是用液相保存,這雖然不是最高水平的方法,但在當今的技術條件下,卻是最可*最穩妥的方法。然而,上海的專家提出異議。他們說,毛主席的遺體是供瞻仰的,液相保存會使人覺得像泡在水中的標本,心理上難以接受。
  於是有人提出氣相保存方案。氣相保存的遺體給人的感覺自然,栩栩如生。但缺點是遺體會變乾、變形和變色。因此,防乾保水就成了氣相保存的最大難點。
  一位上海專家提出了固相保存的獨特方案,就是把毛的遺體做成一塊大琥珀,毛的遺體就能像琥珀中的小昆蟲那樣,千年萬代的保存下去。這個大膽方案使其他科學家大吃一驚:盡管固相保存在理論上可行,可迄今所有的琥珀標本,體積都很校把整個人體用固相方法來保存,還難以想像。更重要的是,把毛主席遺體用固相法保存,萬一失敗了,連一絲一毫補救的辦法都沒有。
  觀點一個個提出來,又一個個被否定。每個方案都有缺點,但又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而每一個缺點都可能造成遺體保存從根本上失敗。經過長時間討論,最後與會者商定采取液相和氣相相結合的方案,以後再從長計議。所謂液相和氣相相結合,是指把頭部和兩隻手保存在氣態中,而其他部份則保存在液態中。
  接下去,科學家們又討論遺體隔氧問題。為防止遺體腐爛,氣相保存部份必須隔絕氧氣。把氧氣從水晶棺中100%地排除是不可能的,通常最高能達到99.99%。但為了長久保存毛主席遺體,專家們硬是製定了更高的標準。這項工程主要由清華大學負責。
  專家們緊接著討論氣相保存該用哪種惰性氣體。一開始大家提到氮氣,從惰性程度和相關指標來看,氮氣是理想的。可是一位專家卻提出用氦氣。氦氣的惰性比氮氣更強,這當然好,可價格卻高得驚人,一般情況下無人敢問津。但既然有人提出用氦氣,就沒有人再敢堅持用氮氣。為了保護毛的遺體,錢是不能作為考慮因素的,一切都必須用最好的。
  毛的遺體不僅不能腐爛,還要能供瞻仰,因此要特別注意毛的遺容和神態。毛的臉部不能化妝,因為任何化妝品都會損害皮膚,隻能將柔和略帶紅色的光照射到麵部。有的專家主張顏色要鮮豔一些,顯得毛很健康。可有的專家提出異議,說人已去世了,弄得太紅與事實不符。經過反覆討論,才定下一種比較滿意的顏色
引用內容:


  毛主席遺體每天每時都在發生變化,科學家的任務就是要把變化減到最小最慢。因此,要經常對毛的遺體進行多方麵的監測。不過,有的指標是很難監測的,例如麵部的膚色,是深了還是淺了?深了多少淺了多少?這即使使用現代科技也難以定量。科學家們絞盡腦汁,決定采用「郵票法」。
  他們找來「郵票法」標準顏色簿,上麵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每種顏色又由淺到深逐漸遞進,相互間差別很細微。工作人員用這個顏色簿來核對毛的膚色,看同哪個顏色最接近。一個月後看看有什麽變化;三個月後再看看有什麽變化,依此類推。盡管這是個原始的辦法,要*肉眼來判斷,但也沒有比這更行之有效的辦法了。
  紀念堂裏的毛主席遺體
  1977年8月20日,位於天安門廣場的紀念堂完工,毛的遺體及幾罐浸泡在福爾馬林裏的內髒,被轉運到紀念堂內。經過適應性處理後,遺體被移入水晶棺內。
  毛的遺體保存在紀念堂地下室一間無菌、無塵、恒溫的密室內。盛放毛主席遺體的水晶棺其實是一個水晶罩。當毛的遺體供瞻仰時,就用電動升降機將其從地下室升上來。遺體在水晶棺內采取氣液相結合的保存方法,毛遺體的衣服裏包著液體,隻有麵部處於氣態環境中。瞻仰結束後,遺體降到地下室一個密閉的容器內。毛的頸部插了一根管子,以便向毛的遺體灌注福爾馬林液。
  每年毛的生日即12月26日後,毛的遺體都要停止瞻仰一段時間,作年度性的保護。這段期間,工作人員把毛的頭部和雙手也浸到液體中去,以補足水份。
  人們大都以為紀念堂裏隻供奉著毛的遺體,殊不知還有另一位男性死者陪著毛。這位死者姓甚名誰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他的年齡、體重、體型及死因,都同毛相近。除了不供人瞻仰,這位死者享受著與毛幾乎一樣的待遇。這位死者在生前,做夢也不會想到有幸為毛伴駕。凡是準備在毛遺體上施用的保存技術,都要先在這位伴駕身上施用,成功了再用於毛身上。每隔一段時間,就從毛和伴駕身上分別取下若幹小顆粒,送到相關研究機構去,檢查遺體組織結構的保存情況。
  負責檢驗的科學家隻知道小顆粒的編號,卻不知道哪些取自毛身上,哪些取自伴駕身上。檢驗結果送給另一批科學家,由他們來解讀,決定下一步的保存措施。
  和毛主席遺體同在地下室的,除了那位伴駕,還有一具毛的蠟像。中國共**政治局決定永久保存毛主席遺體後,時任政治局常委的葉劍英,就指示北京工藝美術學院「製作一個毛主席的蠟像,要做得完全和真的一樣,等以後必要的時候可以代用。」為此,兩位研究員專程前往英國蠟像館,學習蠟像製作。後來,他們的水平大大超過英國,製作的毛蠟像栩栩如生,看上去活像毛澤東本人。
  毛主席遺體被運進紀念堂供瞻仰,至今已有23年。毛主席遺體的保存工作並未結束,隻是轉入了長期階段。為此,專門成立了「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由參加過遺體保護的組織學專家徐靜出任局長。遺體保護的具體技術已逐漸規範,科研工作也在繼續進行,每年年終還要舉行學術討論會。
  遺體保存符合毛的意願嗎?
  1976年,中國的國民經濟已到了「崩潰的邊緣」(中國共**11屆6中全會決議語)。在這樣嚴重的形勢下,為了永久保存毛的遺體,居然還大興土木建造毛的紀念堂,耗用了達到天文數字的老百姓的血汗錢。人們不禁要問,遺體永久保存符合毛澤東的個人意願嗎?
  眾所周知,1956年,毛曾帶頭在中國共**政治局關於遺體火化的決議上簽了字。由於華國鋒等人的一念之差,毛由帶頭讚成變成了帶頭違反。
  其實,毛澤東對於身後事的看法相當豁達。1960年5月27日,他對英國的蒙哥馬利元帥說:「人總是要死的,我也不會例外。我想我會怎麽死呢?無非是這五種情況,一是有人用槍把我打死,二是飛機掉下來摔死,三是被火車撞死,四是遊泳被淹死,五是害病被細菌殺死。我死了身體火化,骨灰丟到海裏喂魚。」
  毛對其護士長吳旭君說得更加瀟灑豁達。他說:「我在世時吃魚較多。我死後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長江裏喂魚。你就對魚說:『魚兒呀,毛澤東給你們賠不是來了。他生前吃了你們,現在你們吃他吧,你們吃肥了好去為人民服務。』這叫物質不滅定律。」
  有理由認為,把遺體永久保存,並非毛對其身後事的本意。人們不禁要問,既然毛幾次三番地交待死後要火化,那為什麽還非要永久保存他的遺體呢?這不是對毛澤東***的侵犯嗎?在一個極權社會裏,不但廣大民眾的***橫遭踐踏,就連極權者本人的***最終也得不到保障,這不能不說是毛澤東的一大悲劇。
  毛主席遺體能永久保存嗎?
  毛澤東遺體的保存,至今已24年了。人們要問,毛的遺體能千秋萬代保存下去嗎?這個問題可以從政治和技術兩個層麵來探討。
  在政治層麵上,我們不妨看一下列寧遺體的處境。近年來,列寧遺體的命運,在俄國掀起了一陣陣政治波瀾。著名導演劄赫羅夫於1989年就提出,應將列寧遺體異地安葬。此後,評論家卡裏亞金在前蘇聯人民代表大會上說,列寧希望同自己的母親一起安葬在彼得堡的沃爾科夫墓地。
  1997年4月,在列寧誕生日前後,圍繞著他遺體的問題又發生了激烈爭論。民主派主張將遺體移出紅常左派則強調列寧墓是克裏姆林宮的一部份,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不得隨意變動。現在,列寧墓周圍經常有一些非參觀者的人在走動,據說這是俄國共**的自願者。他們輪流為列寧墓放哨,以防不測事件發生。
  俄羅斯政府雖然沒有正式表態,卻來了個釜底抽薪:停止為護理列寧遺體撥款。現在,列寧墓實驗室已改名為生物結構研究中心,完全是自費對遺體進行護理。該中心領導人表示,如果經濟上維持不下去,可能不得不出賣防腐秘方來擺脫困境。但是,防腐秘方是國家級尖端科技產品,不可能輕易獲得批準出售。
  一句話,隨著前蘇聯的土崩瓦解,其創始人列寧的遺體的命運,順理成章地處在了在風雨飄搖之中。比起列寧的遺體來,毛澤東的遺體,到目前為止還是安穩的。
  在技術層麵上,也不妨回顧一下列寧遺體的保存。事實上,列寧去世才一個月,遺體便開始腐爛。著名的生物化學家茲巴爾斯基用獨創的防腐液,暫時遏製住了腐爛。此後,腐爛仍一再發生。1930年、1934年、1938年列寧墓都曾長期關閉。官方說是「對列寧遺體進行護理」,但內行的人都知道,列寧遺體在腐爛。
  在30年代的一次防腐處理中,列寧遺體三分之一的皮膚,全部毛發和雙手的指骨都進行了置換,但是普通參觀者是看不出破綻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寧遺體的保存經受了嚴峻考驗。1941年6月底,盛放列寧遺體的水晶棺,在嚴密警衛下用火車運往丘明,放在一所中學的二樓會議廳內。由於不可能按要求保持低溫,1943年底,遺體又開始腐爛。人們隻能把遺體放到地下室,在其四周放上冰塊。但這不能完全阻止腐爛,於是遺體的一條腿和部份左臂又被截去,並換上假肢。1945年戰爭結束,列寧遺體從丘明運回莫斯科。
  1961年,列寧的遺體又開始腐爛。此時,為列寧遺體專職服務了近四十年的茲巴爾斯基教授已去世,他的接班人在遺體緊急防腐處理方麵的經驗不足,因而束手無策。於是,赫魯曉夫同醫務人員商定,把暫時未腐爛的頭部同軀幹分開。列寧的軀幹被火化,而頭部則被安裝到人造軀幹模型上。「手術」相當成功,參觀者絲毫也沒有察覺。
  由此可見,可供瞻仰的遺體的永久保存,是一個巨大的科學難題,迄今還沒有成熟的方法。為了遺體長久保存,在死後兩小時就要進行解剖,取出內髒,用衝洗液把全身血管,包括最細微的小血管衝淨,然後注入福爾馬林和凝固劑。毛去世後,對毛的遺體最初隻進行了一般性處理,血液沒有及時放掉。以後再想按部就班去做,已經不可能了。這就給遺體的長期保存留下了難以克服的隱患。由此看來,毛主席遺體的保存可以說是「先天不足」。
  毛的水晶棺雖說是密封的,但工作人員不時需要將手伸進去替毛的遺體整理衣服,因此難免有細菌滲入。加上遺體長期暴露在氣態中,更會加速細菌的汙染。據參加過毛主席遺體保存的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朱培康透露,1999年,毛的遺體曾經差點腐敗變質,紀念堂因此暫停開放。經過全力搶救及修補,毛主席遺體總算恢複了原來的模樣。
  毛主席遺體的保存,實質上是專家們同細菌和氧氣的長期鬥爭。細菌和氧氣無時無處不在,又無孔不入;而專家們隻能處於被動防守的地位。套用句辯證法的術語,遺體的保存是相對的,而遺體的腐爛則是絕對的。因此,毛的遺體不可能千秋萬代地保存下去,保存技術再先進再完善,也隻是延緩遺體的腐敗而已。朱培康認為,按照中國現有的技術,可以將毛的遺體保存50年。
  從上述政治和技術兩個層麵來看,現在還不是重新決定毛主席遺體命運的時候。毛澤東的遺體,擺在北京的中心已經二十多年,且讓它擺在那裏,以後再說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