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開國上將與普通士兵的患難之交 (圖)

(2010-01-03 00:40:44) 下一個

開國上將與普通士兵的患難之交 (圖)
\\
來源:解放軍報 
在江蘇省海安縣角斜鎮,有一位退伍老兵趙保群。他的家中保存著張愛萍、李又蘭夫婦寫給他的20封書信。在張愛萍將軍誕辰100周年之際,這位與共和國同齡的老兵接受本報記者專訪,道出了一段感天動地的故事。



趙保群(中)和張愛萍夫婦在一起。

張愛萍夫婦給趙保群的部分信件。

“您過去在那種情況下能不畏權勢,不隨波逐流,精心照顧受‘四人幫’殘害的同誌是難能可貴的。”----摘自張愛萍、李又蘭夫婦寫給趙保群的信

與共和國同齡的趙保群出生在江蘇省海安縣角斜鎮,聞名全國的“角斜紅旗民兵團”就誕生在這裏。戰爭時期,張愛萍上將曾在此從事革命鬥爭10多年。

趙保群家簡陋的書櫃裏,珍藏著張愛萍夫婦寫給他的20封信。

“您過去在那種情況下能不畏權勢,不隨波逐流,精心照顧受‘四人幫’殘害的同誌是難能可貴的……”1987年5月19日,趙保群接到張愛萍的第一封信。

一個是共和國的赫赫上將,一個是退伍回鄉的普通士兵,是什麽事情將他們聯係在一起?這要緣於“文革歲月”趙保群執行的一次“監護”任務。

1972年的5月7日,北京衛戍區某團11連指導員信明顯找一班長趙保群談話:“你提幹的政審已經過了,現在上級臨時抽你執行任務,這也是個考驗。”當天上午,趙保群帶5個戰士去301醫院監護“張緒”。上崗前,“專案組”交待:不準讓病人與外人接觸,不準家屬單獨探視,不準在生活上給予任何方便……

“張緒”臉上浮腫、胡子老長老長的,左腿斷了,不能動。就這樣一個老人,“專案組”人員對他百般刁難,瘋狂大罵,勒令交代問題。

趙保群想:我們過去對俘虜還要優待,這個老人都已經病到這個程度了,怎麽還那麽整他?

後來的兩件事讓趙保群對“張緒”很敬佩:趙保群的腳疼,走路一拐一拐的,“張緒”找護士給他要藥;“張緒”將吃剩的饅頭放到床頭櫃上,下次接著吃。護士要清掃,說有細菌要染病的。“張緒”說,染病也是我染,硬是不讓收。

這兩個細節讓趙保群認定:這個“老黑”是個好人。

接下來的日子,趙保群悄悄地給“張緒”方便。給他洗頭、理發、刮胡子;他大小便不能下床,趙保群不厭其煩地用便盆端來端去;他不能坐著吃飯,趙保群一勺一勺地喂……”

7月28日晚8點,趙保群正休息,突然接到電話:“張緒”不行了!等他趕過去時,看到“張緒”已經臉色鐵青,口吐白沫。“怎麽回事?”趙保群急紅了眼,大聲責問。值班戰士報告說:“十幾分鍾前,‘張緒’喝下中藥後先是嘔吐,後又抽筋,很快就成了這個樣子。”
趙保群立即跑步奔向1公裏外找主治醫生宋藍發,對“張緒”全力搶救。在48小時的搶救中,趙保群寸步不離守護在張緒的身邊,任何人都不允許靠近,“張緒”終於告別死神。

事後,趙保群把“張緒”用過的藥渣帶回去和宋醫生進行檢查分析,發現藥渣內多了一味處方上沒有的中藥。趙保群找到院方非要搞清怎麽回事。這時,“張緒”反倒安慰說:“算啦!你是查不出來的。我既然投身革命,就隨時準備付出一切!我估計因為我這件事,你在部隊也待不住了。如果他們讓你退伍,你一定要找我!”

果然,11月6日下午,趙保群及其他5名警衛戰士被告知當日下午3時前務必離開醫院,不得再與病人接觸。

回到連隊的趙保群悄悄地去了一趟醫院,買了一包紅糖看望“張緒”。直到此時,趙保群才知道自己“監護”了6個月的“張緒”原來是張愛萍。

因在“監護”“張緒”期間給予其特殊照顧,趙保群不但沒有提幹,反而被提前退伍。

“多年來我們一直在打聽您的消息,不知道您離開部隊回到家鄉後的情況怎樣?”----摘自張愛萍、李又蘭夫婦寫給趙保群的信

趙保群返鄉以後,張愛萍一直在尋找他。將軍曾多次寫信、打電話去衛戍區部隊,得到的答複是:該團已解散編入武警序列,趙保群早已退伍。

將軍隻記得監護自己的班長是江蘇泰興、如皋、海安一帶人。他1974年秋經過南京時,特地找在江蘇人民廣播電台工作的吳邦義記者,請他幫助尋找。吳邦義曾做過將軍的秘書,他數十次尋找,未果。

1985年春節。在親人團聚的宴席上,張愛萍茶飯不香,他對李又蘭說:“保群不知在哪裏,他現在坐在我身邊該多好啊!”李又蘭撂下飯碗說,“我這就給南京的老吳打電話,請他多想想辦法。”然而,還是未能如願……

後來,吳邦義終於在海安縣廣播站的同誌協助下,打聽到了趙保群的下落,並立即告訴張愛萍。

1986年5月,趙保群收到張愛萍、李又蘭夫婦寫來的信及100元匯款。那時,他家裏很窮,接到將軍的信和匯款後,他心情十分激動,但覺得這個錢自己不能用。怎麽辦?他把這筆特殊的匯款捐給了自己擔任校外輔導員的五坊小學,為孩子們購買了一架風琴。

事後,學校老師以“紅領巾”的名義給張愛萍將軍寫去一封感謝信。

將軍夫婦收到信後,被趙保群的義舉再次感動,立即給他回信。信中寫道:“寶群二字,有意寫成保群,似乎更有意義,這樣高尚的品德應代代相傳”。同時,將軍還為趙保群題詞:“破世俗一塵不染,立高潔兩袖清風。保群同誌紀念。”

“望你永遠做個具有正直正派正氣的明辨是非的真正的人,做個稱職的國家工作人員!”----摘自張愛萍、李又蘭夫婦寫給趙保群的信

趙保群與張愛萍將軍的傳奇故事傳開後,當地政府十分關心他的處境,安排他到鎮供銷社搞外聯工作。

“搞外聯就是對外協調,一些人想利用我與張愛萍將軍的這層關係為家鄉多批點條子,這有悖於我做人的原則。”趙保群對記者說。

實在沒辦法,趙保群給張愛萍將軍寫了一封信,訴說心中的苦悶。張愛萍回信,勉勵他“永遠做個正直正派正氣的明辨是非的真正的人,做個稱職的國家工作人員!”還贈他兩句座右銘:“勿逐名利自蒙恥,要辨偽真羞奴顏。”
1987年11月13日,趙保群與張愛萍將軍終於見麵了。將軍寓所的大門平常是不開的。那天,將軍寓所的大門開了,大門和客廳之間是一條走廊,有30米長,將軍聲音顫抖地喊了起來:“保群,你來啦!”說完以後,兩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許久許久……

當晚,張愛萍夫婦設家宴款待他,並特意把兒子和兒媳叫回來陪客。將軍興致很高,每喝一口啤酒都要與趙保群碰一下杯。

在張愛萍夫婦再三挽留下,趙保群在北京逗留了一周,並在秘書的陪同下遊覽了長城、十三陵等名勝風景。

趙保群要走了,張愛萍將一個包裹遞到他的手裏說:“這裏麵是隻和平鴿,是老山前線的戰士用炮彈殼精製而成的,我請你把它轉贈給五坊小學的孩子們,希望愛國主義精神能在孩子們的心中紮下根!”李又蘭也拎來一個包裹:“兩塊布料帶給你父母,一件羊毛衫給你愛人,10本美術書籍和幾支畫筆帶給喜歡畫畫的孩子,兩套軍裝留著你穿……”

之後,趙保群每年都要利用出差機會去北京,向將軍匯報家鄉和個人的情況。談完事情,張愛萍都要留他在家中吃飯,並叮囑家人:如果不是這位警衛班長的保護,我早就不在人世了。你們要永遠記住他。

2003年7月5日,一代名將張愛萍因病去世。聞此噩耗,趙保群失聲痛哭。7月12日上午,八寶山革命公墓莊嚴肅穆。上午9時,胡錦濤、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緩步來到張愛萍同誌遺體前肅立默哀,三鞠躬,並最後送別。從角斜鎮趕來想再見將軍一麵的趙保群早已泣不成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