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貼]鐵血較量——砥平裏戰役:朝鮮戰爭研究

(2009-12-18 22:11:25) 下一個
[轉貼]鐵血較量——砥平裏戰役:朝鮮戰爭研究

李奇微這個人,如果非他來接替因車禍亡命的沃克,朝鮮戰爭的結局可能重寫,而誌願軍的傷亡不會如此之大。幾十萬年輕的華夏兒女不會犧牲在朝鮮;這個人僅僅在前線微弱的瓦斯燈下閱讀了第一和第二次戰役的記錄,竟然揭示了誌願軍的攻勢是“禮拜攻勢”和“月亮攻勢”的實質,然後製定了“磁性戰術”並運用這個戰術一直把誌願軍打回三八線。並使誌願軍無法再發動大的戰役攻勢。並不得不使用實際上隻能防守的“坑道戰”。一直到簽停戰協議。

尤其是他看到誌願軍已經鐵桶般包圍了砥平裏,下令聯合國軍堅守砥平裏,成了熟悉朝鮮戰史人們心中一塊無法抹去的傷痛。那一戰,在那麽短的時間,在那麽狹小的空間,竟然犧牲了那麽多采用人海戰術衝鋒的誌願軍戰士。不能不看出鐵血較量的差距與後果。

砥平裏是一個盆地,在這裏防守的是一個美軍的弗裏曼團外加一個法國營一個炮兵營和一個坦克中隊。總兵力約六千人。防守麵積僅直徑1。5千米。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三裏路。


而我們的攻擊力量是多少呢?是來自三個軍的八個團。這三個軍是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二軍。都是能打的主力軍。看起來,像是一隻熊遇上了一群猛虎。

戰鬥是在1951年的2月13日晚上打響的,主攻的是四十軍119師的357和359兩個團。指揮員是119師徐國夫師長。(後來知道當晚參加攻擊的還有其它幾支部隊,隻是通訊手段落後沒有聯係上)。

戰鬥一開始,我們的戰士就以人海戰術向敵人熾烈的火力撲上去。不懼死亡地頑強突擊,無畏的獻身精神在砥平裏被炮火映紅的夜空裏迸發出耀眼的光芒。(令人歎息的人海戰術)但從黑夜打到天亮。沒有占領一塊敵人的主陣地,部隊傷亡比預想的要大得多。

14日敵軍的飛機鋪天蓋地而來,誌願軍入朝以來,還沒有見過這麽多這麽密集的飛機。敵機在環形防禦陣地周圍整整轟炸了一個上午,下午砥平裏的美軍又兵分5路在坦克的掩護下出來反衝擊。誌願軍的傷亡巨大。

14日晚上,真正的決戰開始了。所有的誌願軍攻擊部隊都已到齊,他們從四麵八方向這個直徑僅1.5千米的環形陣地發起了前赴後繼的攻擊。

——這真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戰鬥。筆者為此實實在在查看了幾本書。有國人的,有老美的,有日本人的,有韓國人的,得出的結論是,炎黃子孫尚武精神和視死如歸的戰鬥意誌發揮到了極致。(我每每看到這裏都要合上書本閉上眼睛默哀幾分鍾)。而美國人的物質效能和科學的綜合指揮水平也發揮到了頂點。這是一場美國人的鋼鐵和中國人的血肉的較量。


摘錄一本中國作者出版的書中的描寫片斷:

“在炮彈和手榴彈連續不斷爆炸的閃光中,美23團各營的前沿陣地同時出現了激戰狀態。中國士兵冒著美軍布置下的一層又一層的攔截火力毫無畏懼的衝鋒,前麵的士兵倒下,後麵的士兵踏著屍體前進。環形陣地內到處是躍動的中國士兵的影子,這些身影因為棉衣的緣故。看上去十分臃腫,但他們滾動前進時瞬間即逝。美軍所有的坦克和火炮用最密集的發射速度向四周噴出火焰,在中國士兵衝擊而來的每一條路上形成一麵麵彈雨之牆。接近午夜時候,激戰到達最高潮,與地麵上流淌的鮮血相呼應的,是戰場上空大約每過五分鍾就升起的一群密集的照明彈,而由幾十條曳光彈組成的光帶,接連不斷地平行或者交叉地穿過照明彈的白光之下。美軍支援而來的夜航飛機投下了由降落傘懸掛著的更為刺眼的照明彈,長時間的如巨大燈籠一般在砥平裏雙方士兵的頭頂搖蕩……”

當然誌願軍的落後的人海戰術並非完全沒有效果。弗裏曼團的G連的陣地失守,環形陣地出現了一個較大的缺口。變成了一個凹形陣地。遺憾的是,天又一次亮了。鋪天蓋地的飛機又籠罩在誌願軍的頭頂。成噸的鋼鐵又朝著華夏戰士的血肉之軀投下……

15日誌願軍的進攻勢頭頓萎。下午,停止了對砥平裏的進攻。

停止對砥平裏的攻擊是在誌願軍基層軍官的堅決要求下決定的。

在解放軍的戰史中,下級指揮員在戰鬥中向上級指揮員提出“不打”的要求。十分罕見,這是為什麽呢?傷亡實在太大了。大到什麽程度呢,參加攻擊的八個團傷亡5000餘人。僅40軍參加攻擊的三個團就傷亡1830人,359團3營的官兵幾乎全部陣亡。營長牛振厚在撤退時怎麽也不肯離開遍布他的士兵屍體的陣地,最後硬被拖下來。357團團長孟灼華在向上級匯報士兵傷亡時,因痛苦萬分而泣不成聲。相對而言,美軍的傷亡小得多,陣亡僅數百人。這就是人海戰術對火海戰術的差距。

誌願軍對砥平裏的攻擊是失敗的。


戰後,誌願軍副司令員鄧華為此做了專門的檢討。此戰役對誌願軍的戰略戰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雙方軍隊指戰員的心理和士氣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這是研究和描寫朝鮮戰爭不可回避的一場戰役。讓我驚訝不已的是,有個叫解力夫的作者寫了本《朝鮮戰爭實錄》的書,把這場戰役輕描淡寫一帶而過。讓人根本無法看到這場戰役。我至今也不理解作者為什麽會這樣。


另外在2月14日當天,攻擊砥平裏東南約35公裏原州的第三十九、四十軍部隊,有一縱隊白天行軍在開闊地被美軍空中觀測機發現,美軍第二師以原州附近炮兵火力集中轟擊這個縱隊達四小時之久。這支縱隊據美方估計約一萬多人,造成傷亡估計數字不一,從3,500人到7,000人都有。


不過這裏說14日聯軍飛機鋪天蓋地轟炸稍有出入。美方資料稱砥平裏附近當天氣候狀況不佳,全天大部分時間都無法用飛機運補或提供轟炸支援,直到下午第23團才得到三次轟炸支援(個人估計一次約四至八架飛機),另有24架C-119來空投補給品。

15日白天砥平裏得到空援優先權,前後有131架次,但不是空中力量決定當天結果。

主要事件發生在下午約四時三十分,美國老兵回憶,當時第一騎兵師第五團前來解圍,把約250名誌願軍士兵逼入第23團的火力網,大部消滅,然後突然之間,誌願軍部隊開始潰退,美第23團第2營營長詹姆斯.愛德華中校稱:“這讓整個中國部隊開始驚慌失措,他們從散兵坑爬起來逃散。我從來沒有看過,也從來沒有預期會看到這種景象。防禦陣線周遭的山丘上都是逃跑的中國士兵!空軍猛炸、炮兵猛轟、防空機炮怒吼、所有的迫炮、無後座力炮、以及步兵都在開火射擊!目標數量遠超過我們武器的數量。真是難以相信的一天!就這麽解圍了。”(Coleman J. D., Wonju: The Gettysburg of the Korean War, Brassey, Inc: Dulles, Virginia, 2000, page 222.)


葉雨蒙《漢江血》提到39軍“116師負責打驪州、原州向砥平裏增援之敵,卻在運動中與美二師在注岩裏遭遇受阻”。乍一看,沒有什麽問題啊。但就是這平淡無奇寥寥數語的背後隱藏的是怎樣的慘狀!今天Light兄披露的珍貴資料告訴了我們。這支部隊“在開闊地被美軍空中觀測機發現,美軍第二師以原州附近炮兵火力集中轟擊這個縱隊達四小時之久。這支縱隊據美方估計約一萬多人,造成傷亡估計數字不一,從3,500人到7,000人都有”。

還談什麽阻擊呢,整個一被屠殺。誌願軍部隊類似這樣的慘景有許許多多,隻要留心閱讀,在很多書籍裏都有記述,被動挨打,傷亡極重。


那是2縱5師 一等一的虎師!遭受這樣的打擊(特別是隻挨打無法還手),不僅是對他們自身是重創,對其他部隊精神上的打擊也極為沉重。

40軍就是原韓先楚的三縱,號稱“旋風部隊”,昔日在國內戰場是所向披靡,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島,如今在砥平裏也一樣的被屠殺。為什麽會這樣?環境與國內戰爭相比不同了,對手也不同了。朝鮮半島的拉鋸戰,基本是在無人區進行的,完全是純粹的部隊拚部隊,雙方部隊質的差別就出來了。勇敢不怕死不能左右戰爭;而且遭受這樣沉重的打擊,部隊士氣打擊也是很大的。特別是第五次戰役後,誌願軍部隊普遍認為再打下去也無法取勝。


自1951年1月25日李奇微發動“屠夫行動”以後,直至1953年7月27日停戰,聯合國軍無論在戰略戰術上都占據主動。


--------------------------------------------------------------------------------


參考1:朝鮮戰爭爆發初期,今日成軍隊消滅部分美軍24師。

當時今日成軍隊幾乎占領南朝鮮全境,隻剩下釜山港口,美24師是最先到達朝鮮的美國部隊,但沒被全殲,隻是有2個團遭重創,迪安少將在擊毀一輛T34坦克後被俘虜。24師殘部和隨後趕來的騎一師等部共同防守釜山防禦圈。


中國軍隊的重大犧牲全是跨過“三八線”以後付出的!此前犧牲的團以上幹部28人,其中師級以上僅58師參謀長胡乾秀一人。此後犧牲團以上幹部187人,師以上24人,包括20軍後勤部長喻求清、39軍副軍長吳國璋、後勤部副政委邱世清、67軍代軍長李湘、23軍副軍長饒惠譚、20兵團保衛部長馮建屏、50軍副軍長蔡正國。創下解放軍曆史上最慘痛的戰例。我軍被俘人員80%是在第五次戰役中被俘的。




--------------------------------------------------------------------------------



參考2:
誌願軍陣亡的31位正團職以上指揮員

--------------------------------------------------------------------------------

一)代軍長,副軍長(4名)

李 湘
江西省永新縣人,1913年生,1930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第67軍代軍長,1952年7月8日在朝鮮病故。

吳國璋
安徽省金寨縣人,1919年生,1930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第39軍副軍長,1951年10月犧牲。

饒惠譚
湖北省大冶縣人,1915年生,1930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第23軍副軍長,1953年2月犧牲。

蔡正國
江西省永新縣人,1909年生,1929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第50軍副軍長,1953年4月12日犧牲。


(二)師長(3名),副師長(1名),師參謀長(3名)

羅春生
江西省吉安縣人,1916年生,1930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第40軍第118師師長,1952年5月15日犧牲。

李雪瑞
湖北省茶陵縣人,1914年生,1931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第67軍第200師師長,1951年7月犧牲。

王珩河
北省任丘縣人,1911年生,1938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炮兵第8師師長,1951年7月24日犧牲。

蔡啟榮
河南省商城縣人,1919年生,1932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第12軍第35師副師長,1951年5月17日犧牲。

胡乾秀
湖北省陽新縣人,1916年生,1929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第20軍第58師參謀長,1950年12月犧牲。

薛劍強
江蘇省漣水縣人,1922年生,1940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第39軍第116師參謀長,1951年犧牲。

湯景仲
山東省壽光縣人,1917年生,1937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第40軍第118師參謀長,1952年5月15日犧牲。


(三)團長(20名)

趙鴻濟
山東省掖縣人,1918年生,1938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第20軍第60師第180團團長,1950年12月10日犧牲。

張端勝
山東省博山縣人,1920年生,1939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第26軍第77師第230團團長,1950年12月29日犧牲。

鄭希和
山東省壽光縣人,1919年生,1938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第42軍第126師第378團團長,1950年12月犧牲。  

王德榮
江蘇省人,1901年生,中國共產黨黨員,炮兵第1師第11團團長,1951年2月犧牲。

宋崇魁
山西省和順縣人,1920年生,1938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第12軍第34師第106團團長,1951年4月23日犧牲。

洪定太
湖北省黃岡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第20軍第59師第175團團長,1951年4月27日犧牲。

田潤身
山西省懷仁縣人,1918年生,1937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第65軍第193師第578團團長,1951年4月犧牲。

鄧仕均
四川省蒼溪縣人,1916年生,1932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第63軍第187師第559團團長,1951年5月20日犧牲。

吳彥生
中國共產黨黨員,第12軍第35師第105團團長,1951年5月犧牲。

儲紹孟
河北省博野縣人,1915年生,1937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第65軍第194師炮兵團團長,1951年5月犧牲。

趙大海
山西省人,1923年生,1948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空軍第4師第12團團長,1951年7月9日犧牲。

隗永文
河北省房山縣(今北京市)人,1922年生,1939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第65軍第193師第578團團長,1951年9月犧牲。

盧炳德
安徽省五河縣人,1918年生,1933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誌願軍後勤部第2分部汽車第1團團長,1952年3月13日犧牲。

曹國英
河北省安國縣人,1916年生,1938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第12軍第35師第104團團長,1952年3月22日犧牲。

湯福亭
山東省榮成縣人,1913年生,1940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第31軍第93師第279團團長,1952年8月10日赴朝參觀見學時犧牲。

賈廣和
江蘇省沛縣人,1924年生,1939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空軍第15師第43團團長,1953年2月犧牲。

王憲堂河北省沙河縣人,1918年生,1939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炮兵第33師第407團團長,1953年6月2日犧牲。

樊玉祥
河北省靈壽縣人,1923年生,1938年參加革命,中國員,空軍第15師第45團團長,1953年6月22日犧牲。

康致中
陝西省人,1919年生,1937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第1軍第7師第19團團長,1953年6月26日犧牲。

趙文全
山西省代縣人,1926年生,1940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空軍第6師第16團團長,1953年6月犧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