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貼]誰是韓戰最大的輸家

(2009-10-03 20:29:09) 下一個
[轉貼]誰是韓戰最大的輸家

5月27日克拉克致信金日成、彭德懷:“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要無休止地與毫無結果地重複各自的觀點。對於這一點,我認為兩位將軍不是不清楚的。我們真誠地希望,貴方對我方代表就有關停戰協議所涉及的上述問題提出的建議迅速做出認真的考慮。如果貴方確有停戰的希望,我奉勸兩位將軍不要坐失目前之良機。”這封明有顯威脅口氣的信件是我們的朝戰專家們不希望提起的。

中國輸了韓戰,輸得很慘。

從戰果來看,韓戰始於北韓金偽軍隊越過三八線侵略韓國,戰爭行動終於《朝鮮停戰協定》簽字,中國軍隊又回到了三八線,韓國甚至還占領了一些戰前北韓金偽統治的地區。在韓戰之初,北韓金偽軍隊一路南下,勢如破竹,奪取漢城(今首爾),直指釜山。也就是說,中國和北韓金偽軍隊被美軍(聯合國軍的主體)和韓軍從韓國境內徹底趕出,領土上沒有占到絲毫便宜,反倒丟掉了一些領地(停戰時,韓國收複了大約3880平方公裏的土地)。這有什麽勝利可言?而美軍在仁川登陸前不占寸土,沒有立錐之地,終戰時卻解放了整個韓國,這才是真正的勝利。

在零戰果的情況下,中國軍隊的傷亡人數卻讓人大吃一驚。根據《解放軍報》報道,據不完全統計,韓戰期間誌願軍共傷亡36萬餘人,陣亡171,687人[注二]。官方《中國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戰史》(1988年版)中記載,中國軍隊在韓戰中人員損失為:陣亡和事故死亡11.14萬人、傷重不治3.46萬人(死亡合計14.6萬人),負傷23.00萬人、生病 43.70萬人、被俘2.17萬人、失蹤4000人,傷亡總計38.2萬人。以上數字隻能算是最保守的估計。美軍對中國軍隊的傷亡人數的估計在100萬人左右。韓軍的傷亡約在30萬-40萬之間。

聯合國軍方麵,1953年10月25日美聯社發布的聯合國軍傷亡總數估計為147萬餘人;韓國國防部編寫的《韓國戰爭史》和日本《軍事史雜誌》公布的傷亡總數為116萬餘人。中國公布的統計認為中朝軍隊共殲敵109萬餘人(含朝鮮人民軍獨立作戰殲敵13.6萬餘人),其中美軍 39萬餘人,韓軍66萬餘人,“其他仆從軍”(聯合國軍)2萬餘人。但後來,這些數字被證明嚴重誇大。美國國防部從1954年到1960年代的統計數字是陣亡33,629人。根據2000年的最新統計數字,美軍實際陣亡人數為36,570人[注三],不足中國公布數字的1/10。

如果隻比較陣亡人數的話,中國軍隊是美國軍隊的將近4倍。也就是說,中國軍隊多犧牲了10多萬人,換來了一個零戰果,甚至是負戰果!如果把北韓金偽軍隊的傷亡計入的話,這個差距將會更大。這是哪門子勝利?根本就是巨大的失敗。

中國人民更是大輸家,朝鮮半島的人民也輸了。

韓戰爆發時,中國仍處於內戰後元氣大傷的階段。中國非但沒有把有限的力量用於建設,反而把大量金錢投入到韓戰中。1950年中國預算中,軍費占41.1%,建設費占25.5%。1951年,軍費達52.64億元,占總支出的43%,建設費用隻占28.7%。1952年軍費比率略有下降,占32.9%, 1953年占34.2%,但其絕對數量都大於1951年[注四]。蘇聯居心叵測,一方麵支持中國出兵朝鮮,讓中國火中取栗,希望中國和美國人打下去,另一方麵卻把質次價高的軍火賣給中國。中國1950年後借了蘇聯34.85億盧布,其中多數用於購買韓戰軍用物資。直到1965年,中國才還清蘇聯債務的61.4%[注五]。在1959-61年三年“人禍”中,估計有4000-6000萬中國人餓死。但是,滿載中國糧食和物資的火車仍不斷開往蘇聯。慈禧太後因講過“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話就被批倒批臭,被視為賣國罪人,然而當年的慈禧太後僅僅是說說而已,毛澤東才是“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真正實踐者。從這個角度講,韓戰給中國和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誰是韓戰最大的贏家

有輸家,就必然有贏家。誰贏得了韓戰?

美國否認贏得韓戰,其實也贏得了韓戰。說沒有贏,是因為其卷入戰爭的時的最初目標-解放全部朝鮮半島-沒有實現;說贏得了韓戰,是因為完成了戰爭後期美國修正的目標-解放韓國。技術上說,韓戰隻是停戰而已,並沒有結束,北朝鮮和韓國還處於戰爭狀態。如果美國完成這一戰爭,就會獲得完勝。為了韓戰,美國付出了830億美元的軍費,36,570人陣亡。因此美國不是大贏家,而更像見義勇為者。韓國雖然最終光複,但是畢竟全境沐浴戰火,戰後仍然保留了獨裁統治,因此也不是大贏家。

一個沒有參戰的國家成為韓戰的最大贏家。這個國家沒費一槍一彈,未派一兵一卒,卻從經濟上贏得了韓戰。這個國家就是日本。

二戰甫一結束,戰敗國日本經濟即陷入大蕭條,其規模和烈度把1929-1933年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危機遠遠拋在腦後。明治維新以來的現代化成果仿佛一夜蒸發。戰後日本政府的第一部《經濟白皮書》寫道:“政府、企業、家庭皆有虧損”。為了擺脫困境,日本政府曾絞盡腦汁消除通貨膨脹,但沒有任何效果。1948年,美國開始扶植日本恢複經濟。不但一再削減日本對美國的戰爭賠償,到1954年全部免除。美國還將已沒收的日本工業設備發還日本,並提供給日本製造業恢複生產所急需的資金。

韓戰爆發後,由於日本和韓國近在咫尺,日本理所當然地成為美軍的大後方和生產基地。結果,在極短的時間內,日本自1949年以來積壓的近1500億日元貨物很快銷售一空,而諸如紡織、鋼鐵、機械、造船、水泥等行業,也因為得到大量訂貨迅速恢複元氣。比如豐田汽車公司,三菱重工等日本企業當時幾乎倒閉。但因為美軍訂單紛至遝來,豐田公司在1951年就恢複到二戰前的生產水平。另外,由於韓戰帶動了整個西方的製造業發展,需求勁揚,日本的機械和電子產品首次走向了世界。據日本經濟企劃廳的統計,在韓戰期間,日本在軍用物資方麵的收入累計高達10億美元,如算上其他方麵的韓戰相關收入達36億美元。在1950年至1960年十年間,這種收入累計額達到了610.7億美元。在當時,這是一個巨大的天文數字。在二戰僅10年後,日本便走出了經濟困境。1956年日本政府《經濟白皮書》宣告:“現在已不再是‘戰後’,我們現在麵臨著一個完全不同於過去的局麵,在恢複中求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日本的經濟開始起飛[注六]。中國當時在幹什麽?“陽謀”將要出籠,“反右”準備開始!

如果當年沒有中國介入,北韓金偽軍隊根本不是美軍的對手,韓戰會很快結束,軍需采購不可能給日本製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但正是因為中國的加入,戰局幾度膠著,反複拉鋸,使得戰爭時間大大延長。這是由於這個原因,日本的製造業終於從二戰後的衰退中恢複過來,不但重新站穩了腳跟,並為日後大舉占領世界市場鋪平了道路。中國的“憤怒青年”們也許沒有想到,日本在戰後撅到的第一桶金竟然是毛澤東源源不斷提供中國炮灰造成的。二戰中中國受日本侵略,破財死人,戰後毛澤東卻迫不及待地給日本輸血,後來又免除全部戰爭賠款。

一九五一年一月十三日,即中國軍隊取得第三次戰役的勝利以後,聯大政治委員會討論並通過了“朝鮮問題三人委員會”在十三國提案基礎上提出的關於解決朝鮮問題基本原則的“補充報告”。該報告建議,立即實現停火;舉行一次政治會議以恢複和平;外國部隊分階段撤出,並安排朝鮮人民進行選舉;為統一並管理朝鮮作出安排;停火之後召開一次由英、美、蘇和共產黨中國參加的會議,以解決遠東的問題,其中包括台灣的地位和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

這個事先幾個小時才通知美國政府的新議案使白宮陷入了進退維穀的境地。正如國務卿艾奇遜指出的,同意這個議案,將“失去朝鮮人的信任,並引起國會和輿論的憤怒”;不同意則會“失去我們在聯合國中的多數支持”。美國國務院最後決定支持這一議案,用艾奇遜的話說是“熱切地希望並相信,中國人會拒絕這個決議”。

對於中國來說,這的確是一次停戰的好機會。如果中國軍隊屯兵三八線附近,接受聯合國的條件,開始停戰談判,那麽無論在政治、外交還是軍事上,可以說是有理、有利、有節。

然而,正象艾奇遜期望的那樣,中國拒絕了聯合國議案。這時的中國外交聽命於斯大林。斯大林決心要在朝鮮繼續打下去(一九五0年十二月七日葛羅米柯給蘇聯駐聯合國大使維辛斯基的電報,轉達政治局的指令:“我們認為,在這種形勢下,您關於停止朝鮮軍事行動的建議是不正確的。”)英國、瑞典、印度等十三國提案(特別是補充意見)本來是對中國持同情立場,聯合國能通過這個提案也表明了多數國家對中國的友好態度及要求和平的願望。一月十七日周恩來宣布中國拒絕停火議案,而且還指責其為美國的陰謀,結果傷害了許多國家的感情。當中國表示拒絕聯合國提案後,一切都變了。一月三十日聯大政治委員會以44票對7票(7票棄權)通過了美國提出的控訴中國為“侵略者”的提案。盡管其中不乏受美國操縱的因素,但也表明了聯合國多數國家對中國的失望。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問題從此被長期擱置起來。

遵照斯大林的指示,由彭德懷統一指揮的中朝聯軍又發起了第四、第五次戰役,雙方不斷增兵,戰爭規模越打越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