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馬克思在大英圖書館腳印的真相

(2009-10-29 15:20:15) 下一個
馬克思在大英圖書館腳印的真相
網絡轉貼

馬克思在大英圖書館有一個固定的座位,由於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在這個座位上鑽研學習,結果在座位下的水泥地上都磨出了腳印。直到2006年9月23日,中央 電視台的《人物》欄目還在繼續講述著這個故事:“人類的腳負擔著身體的重量,於是在站立和行走中會留下腳印。腳印的深淺取決於承接麵的硬度,鬆軟的雪地顯 然比水泥地更容易留下腳印。不過,馬克思幾十年如一日在大英圖書館學習,終於在水泥地上也留下了腳印,看來,毅力和恒心也能磨出腳印。”

我進了圖書館以後,自然好奇當年馬克思坐在什麽地方。就和圖書管理員問起,馬克思當年坐的那張固定的位置在哪裏,她笑著告訴我,很多中國人都問過 她這個問題,但是,每天來這裏的人這麽多,我們是絕對不會為某一個特定的讀者安排特定的座位的。更何況,他也不可能每天坐在同一個座位上。

我當時很驚訝,繼續追問,得到她非常肯定的回答,她隻告訴我,這是你們中國人的神話故事(fable),馬克思是絕對沒有固定座位的。更不要說什麽天天看書,腳把地上磨出一個坑這麽可笑(funny but impossible)的事情了。

我當時覺得很驚訝,我來這裏的目的不是為了看木乃伊,就是為了看馬克思當年的座位。所以我繼續問了裏麵的更高的主管,他非常耐心地和我解釋,這是 絕對沒有的事情,他們對每一個讀者都一視同仁,至於地板,他風趣地和我說,我們的地毯是經常換的,他估計連地毯都磨不出洞來,別說水泥地了。

清華大學的劉兵在他所寫的《大英博物館點滴》一文中也記述了相同的經曆。他說,“恐怕許多中國人都會熟知馬克思的故事,其中很有名的一段,就是說 馬克思當年在大英圖書館裏寫作《資本論》,固定坐在一個座位上,數年下來,桌子下麵竟然留下了磨出的腳印。當我走進這個閱覽大廳時,頭腦中自然也有這一故 事的背景。按照博物館的介紹,在這座閱覽室裏,150年來,無數的學者、革命家、作家、詩人、音樂家、學生和抄寫員曾來到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在一圈 的說明牌中,果然有一塊牌子是介紹馬克思的。這塊以‘閱覽室與革命’為題的牌子上寫道:這間閱覽室以及在它之前的建築為眾多的政治流亡者和學生提供了避難 所和精神的源泉。最深地植根於這間閱覽室的政治體係是共產主義。卡爾·馬克思在將近30年的時間中每天來到這裏。1850年6月,馬克思最先被舊的閱覽室 接待。從1857 年起,他在這裏從事包括《資本論》在內的數項計劃的研究。很可能,他使用的是離他所需要的參考書不遠處的L、M、N、O、P幾排的座位。

當我與那裏的工作人員交談,問起這塊說明牌的介紹,並講了在國內流傳的說法後,一位工作人員非常認真地回答說,我們經常聽到的那種說法應該是一種 ‘神話式’ 的傳說,馬克思並不是固定地坐在某個訂好的座位上。不過,那位工作人員又說:我告訴你一個故事,某年前蘇聯的戈爾巴喬夫來這裏參觀時,也問過同樣的問題, 出於可以理解的原因,他們隻好告訴戈爾巴喬夫說,馬克思當年就坐在某某排某某號,因為那裏離參考書比較近的一個座位。結果戈爾巴喬夫聽了之後非常高興。不 過,這位工作人員又補充說,在那麽多年裏,至少馬克思應該在那個位置上坐過一次吧,所以他們回答戈爾巴喬夫的話也不能算完全騙人。”

北京大學陳平原教授在一篇文章中也說道:“我這個年紀的中國人,都會記得我們當年讀小學的時候,有課文說馬克思在大英博物館裏麵讀書,然後留下了 很深的腳印。所以我當時想,我將來如果到了倫敦看大英博物館,我肯定會去認一認哪兩個是馬克思的腳印。但後來走的地方多了,我懷疑這個說法,因為博物館、 圖書館你可以去占一個位子,但不止你一個人坐,所以怎麽辨認哪些是馬克思的腳印,是很困難的事情。這不比少林寺裏麵的練拳,可以不斷地跺,最後看得出來哪 些是少林僧人的腳印,這種情況在大英博物館基本上不太可能。後來到了那裏以後,突然就發現這純粹是一個好玩的想像。這些大概隻能說是我們出於對馬克思的崇 敬編出來的,但是這個說法非常流行。”“後來我問到英國人,‘你們知道馬克思的腳印嗎?’他們全都不知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