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從小曆史看周恩來zt

(2009-10-09 11:17:07) 下一個
從小曆史看周恩來

看毛澤東,必須從大曆史的角度才看得清,但看周恩來,則不用,一是周的格局沒有毛那麽大,他在曆史上的作用基本上是輔佐毛的,因此,論毛可以不必論周,但論周則必須論毛。也就是你談周的話,你必須從毛周的關係談起,搞不清毛周的關係,則無法談周。這是論毛與論周的不同。這也就是所謂的從小曆史看周恩來。

周恩來當然也是非常複雜的。很長一段時間,大家談周不太好意思談他的不好的一麵,這主要是因為周的個人操守無懈可擊,為尊者諱也好,給人家留麵子也好,但這裏有一個問題沒搞清,就是將個人的品德操守和政治操守混為一談。周畢竟是政治人物,談政治人物必須談他的政治操守和政治品格。毛的個人品格不太好,但這並不影響他可能有一個好的政治品格與政治操守。你的個人品格很好,但政治搞得一團糟,那你的政治品格就不行。這一點好像朱鎔基到現在還沒有搞清楚,朱在很多場合上還常說,他個人清廉,是一清官。其實,在中國與在歐美不同,政治家的政治品格是第一位的,個人品格是第二位的。

大奸似忠這個詞在中國曆史上一般會給二個人,一個是漢代的王莽,另一個是清代的袁世凱。所以筆者請大家小心使用這個詞。

那麽毛周的關係在曆史上是如何的呢?

這要分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井岡山時期。這段時期,毛是受到周的壓迫的。毛終其一生,都沒有完全原諒周的這個壓迫,這在後來毛去蘇聯見斯大林,還要舊事重提,以及在文革後期還要提武豪事件來壓周便可以看出來。



周在上井岡山以前,一直是中央的領導,位子在毛上麵。而且,周有黃埔軍校的底子和龐大的關係網,又有上海三次武裝起義及八一南昌起義的資本,當然不會把毛放在眼裏。周唯一的缺點是沒有軍事經驗,因為周在黃埔軍校一直在做政治工作,是政治部主任,軍事上懂一些,但比毛和朱德這些一線的指揮員來說,肯定是要差很多的。



但周又很自負,很想在中央蘇區露一手。可心裏還是沒底,因此,一到中央蘇區,就與博古、李德搞在一起。在軍事上完全聽德國人李德的。這個李德在德國隻是個下級軍官,大概是團一級的,軍事經驗隻有搞過城市的巷戰。共產黨中央的軍事集團,二十幾萬大軍,居然要聽一個團級幹部,還是外國人的李德來指揮,焉能不敗。



周在軍事上的不自信也由此而知。周得罪毛,一個是解除了毛在紅四軍的軍權,隻落個閑置,蘇維埃主席。另外又將毛派的幾個人物,包括鄧小平下放。所以,周與鄧的關係,其實不好,鄧從來都是毛的人。很多人搞錯了。





這個時候,劉伯承與陳毅都站在周一邊,因為他們都是海歸派嘛。中國的海歸派和本土派的鬥爭就從這裏開始。而毛是睚眥必報的人,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後來在解放戰爭時期,毛以陳毅打仗不行為由,撤了陳華東野戰軍司令的職務,隻是由於粟裕不幹,才由粟裕代司令。而劉伯承,一建國,就打發到南京軍事學院當院長去了。



周的三人團大權在握,可是靠李德的軍事指揮,最後隻好長征,就是逃之夭夭。海歸派被證明完全不行。周在這一時期的責任是很大的,因此他也要為共產黨的失敗負責。



說周有政治智慧,或曰有政治權謀的,也可以,因為周居然能逃脫這個如此之大的罪責。因為周從來都是位於第三位。博古、李德、周恩來,周在第三;後來在延安,是張聞天、毛、周恩來。解放後又是毛、劉少奇、周恩來,周仍是第三。再後來是毛、林彪、周恩來,周還是第三。這個第三是奧妙無窮的。因為從來沒有說,第一和第二聯手,搞掉第三的,從來都是第一與第三聯手搞掉第二或第二與第三聯手搞掉第一。因此,這第三位是最安全的,是人家必須借助的力量。周深諳此道。

因此,林彪一倒,周就變成第二,很危險,成為四人幫的攻擊對象,周立即就抬出鄧來當這個第二,化險為夷了。這是後話。



毛周關係的第二階段,是長征。在長征路上,將領們要清算三人團的罪責,周就開始倒向毛。當然,最後,周的人品起了作用,何況他有黃埔及南昌起義的資曆,還有海外的資曆。想象一下,朱德是周介紹入黨的,劉伯承是海歸,參加南昌起義的大部分將領都會原諒周。聶榮臻、林彪都是黃埔的,也不會難為周。至於張聞天、王稼祥他們都是海歸,都要靠周的幫助。周的海外留學資本,黃埔軍校資本,南昌起義資本基本就保證了周的不倒翁地位。毛隻有井岡山的資本,再就是建黨時是一大代表的資本,比周差遠了。十大元帥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事或朋友或部下。毛也必須利用和借重周。



長征路上,周化險為夷,抬出了毛,但周並不太服氣。這就到了毛周關係的第三階段,延安時期。



延安時期,達成與國民黨的統一戰線,這時候,那個王明回國了。周立即跑到王明一邊,大捧王明。後來,毛開始反擊,靠整風搞掉王明,周也被發配到重慶搞外交去了。周後來洗心革麵,痛改前非,在整風中又過了關。這時候,周才徹底服了毛。國共開打之後,毛從重慶調周回到總部,讓周當毛的總參謀長。



建國後,周雖很忠心,毛還是不太信任他。很快調東北的高崗,以及所謂的五馬進京,其中包括鄧小平。鄧為書記處書記,周要定期向鄧匯報工作。隻是後來高崗倒了。





後來,劉少奇倒了,再後來,林彪倒了。周安然無恙。有人說,周是毛的幫凶。這也對。用好一點的詞是周是毛必須借重的對象。這也與周的性格有關。周在井岡山的時候,也想當一把手,可是他的魄力不大,性格也軟,根本不適合當一把手。估計周很快也發現了這一點,所以他也就開始順其自然,調整自己隻當輔佐的周相。





我想,周在延安整風後看清了一點,就是必須跟著毛,否則,沒有好下場。曆史也證明,周是對的。果然,凡跟毛作對的,無論是蔣委員長,還是博古、李德、張國燾、項英、彭德懷、劉少奇、林彪,都玩完了。



當然,周最後也沒有好下場,據說,周死後,毛破例在中南海放了鞭炮。



還回到品格與操守上來。周的個人品格無懈可擊,當然也有人說,周在重慶時與某某如何如何,但證據不太足。而周的政治品格與毛的政治品格是連在一起的。周的悲哀之處也許在於,他不是當一把手的料,因此他必須跟定一個人,而曆史讓他隻有選擇毛。周的事業跟毛的事業息息相關。毛有功時,周就有功,毛有過時,周就有過。所以,談周,必談毛。周的功過,離不開毛。周在政治上沒有很強的獨立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