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1958年毛澤東奪國務院的決策權
(2009-10-08 19:35:46)
下一個
[轉貼]1958年毛澤東奪國務院的決策權
1958年毛澤東奪國務院的決策權
一九五七年周恩來主持國務院時製定的一九五八年經濟計劃,其主要經濟指標是:
鋼:六百二十四萬八千噸
糧食:三千九百二十億斤
棉花:三千五百萬擔
八大二次會議以後到周恩來靠邊站,毛澤東親臨第一線主持黨政合一的“政治設計院”,經過兩本賬的戲法,製訂了一九五八年的躍進指標:
鋼:一千零七十萬噸
糧食:六千——七千億斤
棉花:七千萬擔
鋼產量一九五七年是五百三十五萬噸,一九五八年指標為一千零七十萬噸,恰好是翻了一番。
從決策翻一番的經過可以看出,毛澤東治國如小孩做遊戲。據陳雲回憶:“六月十九號晚上開各大協作區主任會議以前,主席在北京遊泳池召集中央一些同誌,王鶴壽(注:冶金部部長)也參加了。主席問他,去年是五百三,今年可不可以翻一番?王鶴壽說,好吧!布置一下看。第二天他就布置了。所以,是六月十九號才決定搞一千一。”最後敲定一九五八年鋼產量的這次會議,沒有通知周恩來參加;王鶴壽關於鋼產量的一些報告,也都是繞過周恩來,直送毛澤東或經劉少奇轉。
追蹤這個熱昏的決策,又追蹤到了那個正為當總理創造業績的柯慶施。他是上海第一書記,還是華東協作區主任。據他在五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說,華東五省市(注:福建、浙江、江蘇、安徽、上海)鋼的生產能力可以達到八百萬噸。柯慶施送來的“好”消息成了毛澤東的第三本賬,既然華東可以搞到八百萬噸,其他地方還不能搞三百萬噸嗎?!翻一番的指標是毛澤東的第四本賬了。我們可以說,柯慶施誤導了毛澤東,但是,難道不正是毛澤東誤導了柯慶施嗎?
吳王好劍術,百姓多瘡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毛澤東好什麽呢?他好的是高速度、大躍進、一年趕上英國。下麵各級幹部在升官的巨大誘惑和保官的巨大壓力下,采取各種正常的和非正常的手段去創造奇跡,實在創造不出來,也得把奇跡編造出來,既然不能說辦不到,就隻好不講“良心”說謊造假。
不整人無以立威,不提人沒有幹將。也是在八大二次會議和緊接著的八屆五中全會上,柯慶施、李井泉、譚震林等被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李富春等被增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 ;王任重等被增選為中央候補委員。此後一段時間,地方主管柯慶施、王任重、陶鑄、李井泉、曾希聖、吳芝圃等捷報頻傳;中央部門李富春、譚震林、羅瑞卿(廬山會議後他榮升總參謀長)也相當積極。
為了把右傾保守(即堅持實事求是)的幹部打下去,毛澤東在八大二次會議上多次談到要準備黨內分裂,多次提到全國一半省市自治區發生分裂和權力鬥爭,一種是右派反黨,一種是右傾機會主義。這是告訴大家要從組織上準備和調整大躍進的各級領導班子。毛澤東點了河南省委第一書記潘複生,浙江省委常委、省長沙文漢,安徽省委書記處書記、副省長李世農,廣西省委常委、副省長孫作賓,廣東省委書記處書記古大存,山東惠民地委第一書記李峰等,這些人大多都受到了撤職和開除黨籍的處分。這對省、地兩級班子都是一個很大的震懾。
打擊有不同看法的人,提拔信用支持者,大躍進就是在這種壓力與動力的支持下步步走向高潮的。
毛澤東提議成立財經、政法、外事、科學文教五個小組,財經小組十二人,陳雲任組長,譚震林任副組長;政法小組五人,彭真任組長;外事小組六人,陳毅任組長;科學小組六人聶榮臻任組長;文教小組十人,陸定一任組長。六月十日,專門發了一個中共中央文件通告各省市自治區,毛澤東在文件中明確規定:
黨中央決定成立財經、政法、外事、科學、文教各小組。這些小組是黨中央的,直隸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向它們直接作報告。大政方針在政治局,具體部署在書記處。隻有一個“政治設計院”,沒有兩個“政治設計院”。大政方針和具體部署都是一元化,黨政不分,具體執行和細節決策屬政府機構及其黨組。對大政方針和具體部署,政府機構及其黨組有建議之權,但決定權在黨中央。政府機構及其黨組和黨中央一同有檢查之權。
毛澤東在寫完這段話,又寫了一批辦便箋:“即送劉、林彪、小平、彭真、周、陳、朱、彭閱,小平辦。”毛改變了政治局常委毛、劉、周、朱、陳、林、鄧的排名,把周恩來排在了彭真後麵。彭真不是常委,協助鄧小平管書記處,是個沒有名分的副總書記。這個名單排列表明,周恩來降格了。
這樣一來,國務院成了有名無實的“影子內閣”,周恩來成了影子總理,隻做一些送往迎來跑龍套的事情,被剝奪了對國家政務特別是經濟建設的領導權和決策權。毛澤東親臨第一線直接指揮那五個小組,組成了“政治設計院”自兼“院長”,領導國家經濟建設,發動大躍進和公社化運動,果然得心應手,沒有任何製約,毛澤東想怎樣幹就怎樣幹,隻要他一句話,各小組和省市自治區就聞風而動幹起來。這就是大躍進的領導體製和指揮班子。
毛澤東在《工作方法六十條》第九條發明了“生產計劃兩本賬”的躍進工作法。“中央兩本賬,一是必成的計劃,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計劃,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兩本賬。地方的第一本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評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賬為標準。”這“地方”當然是指省市自治區一級,地、縣、鄉三級怎麽辦呢?按照這個模式來套,計劃就浮誇得沒有邊了。
對於兩本賬工作法,中央財政部黨組一九五八年五月一日寫給毛澤東的一份報告是這樣理解和貫徹執行的:“這種方法就是先定第一本賬,組織一次平衡,同時放手發動群眾,挖掘潛力,突破第一本賬的收支指標,打破第一次平衡,編製第二本賬,組織第二次平衡。這種計劃方法是黨中央和毛主席總結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所提出來的,它是我國計劃上的一次革命。”所謂“放手發動群眾,挖掘潛力8226;8226;8226;8226;8226;8226;組織第二次平衡”,實際上是不顧財力、物力的條件,留下很大的缺口,硬幹,硬上,幹成什麽樣算什麽樣。兩本賬工作法是給浮誇、虛報、造假披上了計劃革命的外衣,使各級幹部可以臉不變色心不跳的吹牛撒謊。
根據兩本賬工作法,毛澤東親自掛帥的“政治設計院”運作起來了。
六月中旬,李富春提出《第二個五年計劃的要點》。關於第二個五年計劃(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二年)的鋼產量,周恩來二月十八日在誌願軍幹部大會上的報告中說是達到一千五百萬噸,如今李富春提出的指標是六千萬噸,翻了四倍。他還說:“第二個五年計劃的任務就是:提前完成全國農業計劃發展綱要;建成基本上基本上完整的工業體係,五年超過英國,十年趕上美國。”毛澤東閱後批示:“很好一個文件,值得認真讀一讀,可以打開眼界。”
六月十六日,李先念送上了關於第二個五年計劃財政收支的預算。第二個五年的財政收入,初步框算為四千億元,每年平均遞增為百分之三十三點八。支出的初步框算,為四千三百四十億元,與收入之差三百四十億元,可以在動用預算外收入和仔細核算過程中解決。支出中,基建投資為三千零五十億元,占全部支出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毛澤東批示:“此件很好。”
六月十七日,薄一波向毛澤東送上了《兩年超過英國》的報告。說一九五八年的國民經濟,從上半年看全年,第二本賬肯定可以超額完成,這就使一九五九年我國的國民經濟可能有一個比今年更大的躍進。這樣經過三年苦戰,我國就可以在鋼鐵及其它主要產品產量方麵趕上和超過英國8226;8226;8226;8226;8226;8226;對一九五九年工業生產,估算工業總產值將比上年增長百分之六十至七十,鋼達到二千五百萬噸。毛澤東閱後批示:“超過英國,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隻需要兩到三年,兩年是可能的。這裏主要是鋼。隻要一九五九年達到二千五百萬噸,我們就在鋼的產量上超過英國了。”
農業部也不敢落後,六月中旬送上了報告,說“二五”期間農業方麵的第二本賬是:一九六二年糧食產量八千五百億斤,按七億人口計,每人一千二百斤,糧食作物總平均單位麵積產量超過資本主義國家;棉花產量八千萬擔,平均每人十一點五斤,棉花單產超過資本主義國家。大家畜計劃發展到一點五億頭,豬五億頭到七億頭,羊二點五億到三億隻。居然把第二本賬毫無根據的空想當成了馬上就要實現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