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北洋時期的“五..毛..黨”zt

(2009-09-07 19:51:24) 下一個
北洋時期的“五..毛黨”

--------------------------------------------------------------------------------
2009/07/21

邵建

  陳獨秀主辦的《新青年》認為北洋政治是“專製”和“政黨政治”,故主張以全民性的“國民政治”取代之,因為後者能夠體現國民意誌而前者不可以。陳獨秀文人出身,從知識結構上看,長於文史而不擅法政。他不知道,就現代政製而言,隻要是議會框架中兩黨互為反對的政黨政治,就不可能形成專製。相反,倒是陳偏好的那種廣場式的國民政治,看似民主,倒有可能通向專製,甚至極權。

  《新青年》創辦時期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7年,為中國是否參與歐戰,國務總理段祺瑞和總統黎元洪意見相左。段本人是主戰派,但他的主張必須通過黎,也必須在議會中通過。就段的個性言,他並非不專製或不想專製,但是,那個分權的製度框架限製了他。當時段的陸軍次長這樣慫恿:沒什麽大不了的,總統不蓋印就驅逐總統,國會不通過就解散國會。武夫當國,習慣用槍杆子說話。但,段氏權衡利弊,還是不敢在製度上冒天下之大不韙,因而采納文人的主張:“按軌道辦事”。段本是北洋軍頭中最專製的一個,但,隻要製度不專製,就能對專製的個人形成遏製。

  民初議會由兩黨構成,國民黨和進步黨。段氏參戰,本來就是進步黨(時改稱研究係)的主張;但問題是國民黨反對,它同時又是議會中的第一大黨,擁有最多議席。段祺瑞既繞不開國會,又誌在必得,於是就玩起了所謂國民意誌的把戲,企圖以“民意”來逼議員主要是國民黨的議員。國會表決前一兩天,北京突然出現了什麽“五族公民”“北京學界”“北京市民”之類的請願隊伍,拿著小旗在國會附近聚集。到5月10號正式表決那天下午,這些公民團體大約有數千人將國會團團包圍。看見議員進場,他們就強行塞上他們的請願書和警告信。如果有議員不接受,拉下車就打。他們不但向議長要求列席旁聽,遭拒絕後,還直接威脅國會,必須當場通過對德宣戰案,否則就不準議員離院。

  這些“公民團”到底都是些什麽人呢,除了一些穿便衣的軍人和警察外,大都是從各處召聚而來的乞丐、杠夫和遊民。他們在國會門前形成了一個聲勢浩大的廣場,一會兒大聲叫罵,一會兒拍手狂歡,場麵亂成一片。顯然,這是一種被權力操縱的民意,不過民意本身就往往容易被操縱、煽動和代表。像對德宣戰這類問題,因其專業性,本當由職業性的議員辯論定奪。訴諸民意,直接搞國民政治,即使沒有操縱,此案設若擺在一個杠夫麵前,他又會有什麽負責任的成見。但,這次議員顯然被段祺瑞激怒了,他們一致決定不解決這個突發事件,就不討論宣戰問題。他們同時要求國務總理段祺瑞到場,接受議員問責:北京秩序是否還能維持。

  僵持到晚上7點多鍾,段祺瑞才不得已姍姍而來。麵對議員,他的解釋是:人民到國會來進行和平請願,不應當以武力強迫解散,這樣會引發軍民衝突和流血。問題是這根本就不是什麽和平請願,而是暴力脅迫。且不說進門前已有議員被打,此刻已是晚上9點多,議員堅持不投票,因此外麵的公民團不斷向院內投擲磚瓦,用以形成威懾。警察雖然在場,卻逍遙袖手作壁上觀。雙方就這樣僵持著,最後,由於一塊飛石砸中了到會采訪的日本記者,段怕引發外交事端,才下令用騎兵將公民團驅散。此刻,被解圍了的議員已經身心俱疲,再也不肯討論宣戰問題。結果,當天會議會而不議,便宣告結束。段祺瑞終於沒有在議會裏達到他的目的。

  非常喜劇的一幕是,不日,北京《醒華報》登出一封“公民”來信,披露那天幕後的一些情形。這位署名來信者,自稱從安徽到北京,一直謀差未成。閑無事,便由同鄉的陸軍部秘書介紹加入公民團。說好那天中午12點去包圍國會,按鍾點給錢。每小時大洋五,毛,散時即付。該人那天準時到場,直到晚上八點半離開。他算了一下,一共八個半小時,計價應為四塊兩毛五。但,那天散夥時他沒拿到錢,第二天上門去要,那位陸軍部同鄉不但“吝而不予”、“避而不見”,還派人出來對他“大言恐嚇”(主要是怕事情泄露)。此人越想越氣,索性登報揭發。於是,天下人都知道那天的公民團原來是被收買了的“五,毛黨”。

  “五.,毛黨”之被揭露,蓋在於由《新青年》視為專製的北洋,其實是一個新聞自由的時代。1921年,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在北京很羨慕地對胡適說:中國作家享受的言論自由要比日本人大得多。胡適回答:“他們……沒有膽子與能力可幹涉我們”。其實,這不在於作為統治者的“他們”,關鍵在於當時那一套政黨政治、司法獨立和言論自由的製度。不過,一心想終結北洋專製的《新青年》,從鼓動民意的角度,呼喚國民運動乃至國民革命。於是,伴隨北洋的終結,“政黨政治”亦隨之終結,代之而起的,才真正是製度性專製的國民黨“黨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