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貼]中 蘇 朝:一場戰爭與三角同盟---重看中俄解密檔案

(2009-09-22 11:55:10) 下一個
[轉貼]中 蘇 朝:一場戰爭與三角同盟---重看中俄解密檔案

  此文完整版的原文載於廣東政協主辦的《同舟共進》雜誌,四川日報 報業集團主辦的《文摘周報》對原文進行了摘錄、節選,我在這裏所貼出的是9月11日的《文摘周報》第6版上的節選版:
  http://epaper.scol.com.cn/wzzb/20090911/


  隨著俄國檔案的解密,蘇美兩國空軍曾在朝鮮戰爭中對陣廝殺的問題,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在半個多世紀的冷戰曆史中,這是美蘇之間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麵對麵的戰爭行為,盡管雙方都心照不宣地把這一事實隱瞞了40多年。而蘇聯空軍的出動,則與中國的出兵決策有著直接的因果關係。

  【金日成一度表示不需要中國的援助】

  1950年1月底斯大林決定同意金日成對朝鮮南方采取軍事行動的計劃,並召他來莫斯科密談。在4月的會談中,斯大林最終批準了金日成發動戰爭的計劃,前提是他相信了金日成的估計:美國不會或來不及對戰爭進行幹預。不過,斯大林反複向金日成強調了兩點:第一,這個計劃必須征求毛澤東的意見,必須得到中共的同意才可以實施;第二,萬一美國進行幹預,蘇聯是不會出麵幫助朝鮮的。出於革命的理念,毛澤東在原則上並不反對金日成采取軍事手段統一朝鮮半島。但毛希望朝鮮不要急於發動進攻,而應該等到中國完成統一大業後再采取行動,以便能夠得到中國的軍事援助。然而此時的金日成已躊躇滿誌,自認為不再需要中國的援助,“因為他的一切要求在莫斯科已經得到了滿足”。

  5月13日,金日成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前往北京征求毛澤東的意見。毛澤東對莫斯科已經為朝鮮開放綠燈的說法表示懷疑,當即中斷會談,派周恩來連夜召見蘇聯大使羅申,要求斯大林本人給予證明。第二天,斯大林回電說,他已經同意了金日成的計劃,但如果中國不同意,這個問題可以重新討論。接到斯大林的電報後,毛澤東隻得表示同意莫斯科和平壤的共同意見。

  【斯大林對中國作過什麽承諾?】

  朝鮮戰爭爆發後,令斯大林和金日成意外的是,美國立即采取了幹涉政策,並首先投入了空軍和海軍部隊。

  美國參戰引起了中國領導人的關注。7月2日周恩來召見蘇聯大使羅申,要求向蘇聯政府通報中國領導人對朝鮮形勢的判斷。周恩來強調,如果美國人越過三八線,那麽中國軍隊將以誌願軍的方式並穿著朝鮮人民軍的製服與美軍作戰。最後,周恩來詢問蘇聯空軍能否確保對這些部隊的空中掩護。

  斯大林對此立即作出了反應。7月5日斯大林回電:“我們將盡力為這些部隊提供空中掩護。”

  文件顯示,為了催促中國下決心並盡快做好出兵朝鮮的準備,斯大林當時明確承諾,蘇聯除願意幫助中國培訓空軍並提供空軍裝備外,也將為“進入北朝鮮作戰”的中國部隊提供空中掩護。

  【莫斯科因何不急於讓中國出兵?】

  美國空軍的轟炸使得平壤陷入緊急狀態。斯大林把注意力轉向了中國,他在7月8日的電報中指示羅申,請毛澤東盡快派出代表與朝鮮聯係。

  實際上,鴨綠江這邊的中國此時正在進行積極的準備。7月12(或13)日,周恩來告訴金日成,中國不會容忍美國對朝鮮的幹涉。金日成及時地向蘇聯大使報告了這個情況,並提出,“既然美國等國家已站在李承晚一邊參加了戰爭,那麽,民主國家如捷克斯洛伐克、中國等也就可以用自己的軍隊來幫助朝鮮”。但什特科夫有意回避了這個問題。

  蘇聯大使在電報中要求莫斯科盡快提出對中國出兵問題的看法,以便日後答複金日成。斯大林對此一直沒有回答。看起來,不到危急時刻,莫斯科並不想讓中國軍隊介入戰爭。

  7月18日莫斯科收到蘇聯使館關於朝鮮局勢的長篇綜合報告,中心意思是朝鮮領導人和居民已擺脫了最初的恐慌情緒,並恢複了勝利的信心。顯然,鑒於對戰局發展的樂觀估計,斯大林決定暫不需要中國出兵。另一方麵,毛澤東表現出來的出兵朝鮮的急切心情,很可能也引起了斯大林的疑慮——中國出兵會擴大在朝鮮的地位和影響。

  8月中旬以後,人民軍的進攻在洛東江一線受阻,金日成再次表現出焦急和失望情緒。斯大林無法再置之不理了,但他否決了金日成要求提供國際援助的要求,隻是說“如果需要,我們可以再向朝鮮空軍提供強擊機和殲擊機”。直接聽到斯大林的意見後,金日成“感到非常高興,多次表示感謝”。完全領會了斯大林的主張後,金日成便不再考慮請中國提供援助,而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莫斯科身上。

  然而,斯大林不僅沒有及時向朝鮮提供空軍援助,就連原來已經確定的為中國軍隊提供掩護的任務也停止執行了。

  【莫斯科終於為中國軍隊開了綠燈】

  從9月 14日到 18日,斯大林不斷接到戰報:美國軍隊在仁川登陸,朝鮮局勢發生重大變化。

  對於朝鮮局勢的突然變化,中國領導人立即作出了反應。9月18日,周恩來召見了羅申和軍事顧問科托夫、孔諾夫。周恩來不滿地指出,朝鮮很少在軍事問題上向中國提供情報。

  在向莫斯科提出援朝問題的同時,周恩來也詢問了朝鮮的意見。9月19日,周恩來召見朝鮮駐華大使李周淵,向他講述了前一天與羅申談話的同樣內容,並進一步問,美軍在仁川登陸以後,“朝鮮政府下一步對中國政府有什麽要求”。金日成建議:“暫且不要通過關於請求中國政府提供援助的決議,而是先給斯大林同誌寫封信,就是否請求中國軍隊援助的問題谘詢一下他的意見。”金日成已是完全看斯大林的臉色行事(李承晚是美國的傀儡,金日成是蘇聯的傀儡?——樓主評點)。

  9月30日莫斯科收到什特科夫的報告:漢城可能已經陷落。麵對如此緊急的情況,10月1日斯大林致電毛澤東,要求中國軍隊以誌願軍的方式入朝參戰,在三八線以北地區組織防禦。

  毛澤東接到電報後,迫不及待地在第二天淩晨便起草了同意出兵的回電。但是,這一主張在中共領導層的會議上受到質疑。(這些擔心和質疑是有道理的:入朝作戰的良機已不複存在,且中國軍隊最大的弱點就在於武器裝備落後和沒有空軍支援。)毛澤東不得不答複莫斯科:中國暫不出兵,有關問題將再行討論。

  但隨後在毛澤東和彭德懷的極力主張下,10月5日下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作出了派兵入朝作戰的決議。

  中國部隊大約在10月15日開始入朝,中國終於決定出兵了,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斯大林的托詞與毛澤東的最終決斷】

  10月11日,周恩來等人飛抵高加索黑海邊斯大林的休養地。周恩來說明中國出兵將麵臨巨大的實際困難,強調需要蘇聯提供武器裝備和空軍支援。斯大林指出:蘇聯空軍尚未準備好,須在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內才能出動。反複討論以後,雙方認為,既然大家都未做好準備,隻好放棄朝鮮,及早通知金日成安排撤退。會後,斯大林、周恩來聯名致電毛澤東:如在一個月內不用相當數量、裝備精良的部隊提供直接援助,那麽由於三八線以北的朝鮮軍隊無力支撐,朝鮮將被美國人侵占。因執行掩護任務的空軍至少兩個月後才能到位,裝備和培訓中國部隊至少需要6個月,而那時援助朝鮮已無意義,故決定中國不再出兵。電報最後說,等待毛澤東作出決定。

  斯大林說蘇聯空軍沒有做好準備明顯是一種托詞,真正原因分析起來大概有三點:第一,斯大林一向嚴禁蘇軍在前線與美軍發生直接衝突。第二,斯大林對於中國出兵作戰的決心及取得勝利的前景持懷疑態度。第三,斯大林還寄希望於通過秘密外交渠道和平解決問題。

  毛澤東陷入了極度思考之中。10月13日21時毛召見羅申,宣布:中共中央經過再次討論決定,“我們應當幫助朝鮮人”。14日21時,毛澤東電告周恩來,並要周立即通知斯大林。他一再指出,這裏的核心問題仍然是蘇聯空軍的出動。中國人的立場和要求迫使斯大林不得不明確表態了。

  周恩來轉告了毛澤東的意見,斯大林卻明確表示,蘇聯空軍即使出動也隻能到鴨綠江邊,不能配合誌願軍入朝作戰——這不啻往中國領導人頭上澆了一盆冷水。毛澤東17日急電彭德懷、高崗進京議事,並將出兵日期推遲。經過18日會議的討論,中國決定,仍於19日出兵朝鮮。

  其實,莫斯科並沒有袖手旁觀,斯大林在任何時候都做好了兩手準備。

  駐華軍事顧問科拉特科夫後來接受采訪時的說法是可信的:斯大林對毛澤東還是不放心,他一直拖延給空軍部隊下達作戰命令,就是要等到中國軍隊真正開始戰鬥。直到10月25日誌願軍與聯合國軍的遭遇戰開始後,斯大林才相信,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民族主義者,不是“親美分子”。

  【中、蘇、朝三角同盟與遠東冷戰格局】

  不難看出,朝鮮戰爭是莫斯科點燃的 “一把火”,斯大林想在緊要關頭讓別人為他 “火中取栗”,並承諾出動蘇聯空軍給予援助。出於對毛澤東和中共的疑慮,斯大林在“聯合國軍”沒有突破三八線時,不願讓中國插手朝鮮事務,以免損害蘇聯經過戰爭控製朝鮮半島的戰略目標;而在危機真正來臨的時候又背棄承諾。朝鮮在危機時刻能夠指望的隻有來自中國的援助,但金日成既不完全信任毛澤東,又擔心斯大林的猜忌。沒有莫斯科的首肯,他甚至不敢答應中國一再提出的出兵要求,從而錯過了取得戰爭勝利的最佳時機。

  如果毛澤東同意了黑海會談的決定(不再出兵朝鮮),那麽不僅朝鮮將被美軍占領,使中國安全麵臨威脅,中蘇同盟亦將名存實亡。考慮到中國當時所處的惡劣環境及在社會主義陣營中的地位和責任,毛澤東決心孤注一擲,最終使中、蘇、朝重新聯手抗敵。

  這場戰爭也使三國之間複雜而微妙的同盟關係顯露無遺——既相互依賴、利益相關,又互不信任、心存疑慮。

  中國參戰後不再是美蘇冷戰的中間地帶,於是台灣地區和日本的戰略地位便凸顯出來——蘇聯聯合了中國和朝鮮,建立了社會主義陣營的東方戰線,而美國則把韓國、日本和台灣地區糾集在一起,構築了東亞地區的共同防禦體係。遠東冷戰的格局從此定型(中國參戰後不再是美蘇冷戰的中間地帶,但到了70年代中美建交後,在中國放棄了一邊倒、倒向蘇聯的政策後,獨立自主的中國又重新成了美蘇間的中間地帶。——樓主評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