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葛劍雄:印刷術難以“證明”是中國的 實物在韓國zt

(2009-07-04 12:17:16) 下一個
葛劍雄:印刷術難以“證明”是中國的 實物在韓國

  中華元素華麗轉身

  在更加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將中華元素與現代風格華麗混搭,漂亮轉身?這是擺在藝術家麵前的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

  撰稿·何映宇(記者)

  6月13日,在第四個文化遺產日來臨之際,一場名為2009上海文化論壇“中華元素:詮釋、演繹和現代表達”的研討會正在熱火朝天地探討著中華元素在未來的可能性。

    什麽是中國風格?

  要探討中華元素新的可能,首先當然要厘清中國風格的核心定義:什麽是中國風格?

  中華元素經曆了五千多年的時空變遷,其麵貌多少有些模棱兩可模糊不清。漢字、中國結、水墨畫、印章、功夫……太多的中國傳統可以和時尚結合,從曆史的塵埃中開出一朵朵嬌豔新鮮的花朵。

  作為知名的曆史學教授,複旦大學的葛劍雄先生關注的就是中華元素在時間、空間上的變化,試圖在一個更複雜的維度上探討這個問題:“有些地方比如新疆,是我們中國的沒有錯,但是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新疆曾經是漢朝有效統治的地方,但在外來文化侵入之後,從主要信仰佛教變為主要信仰伊斯蘭教,而到近代——特別是清朝以後——隨著中原的文化傳入的增加,傳統文化又有相當大程度的突破。與新疆類似,中華文化中間,能夠體現我們中華文化基本元素的事物中間同樣也包含了外來的因素,中國的文化,一直是開放的,比如上海,現在引為自豪的石庫門就絕非原創,實際上英國人說過,英國的建築在上海被本土化了。”

  葛劍雄還提到了漢字的問題。馬英九的“識繁書簡論”在海峽兩岸都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年初,兩會委員潘慶林就提出“恢複繁體字”。事實上,在漢字的問題上,同樣有一個外來文化的問題。現代漢語中許多人文社會科學方麵的詞匯都來自日本,那麽我們又如何保持漢語的純潔性?說這些漢語就是本土的中華元素?

  葛劍雄進而尖銳地指出,中國人賴以自豪的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現在難以“證明”是中國原創的,他說:“金屬活字印刷,能夠發現的實物,不是在中國本土,而是在韓國。”由於年代久遠,活字印刷的古老實物在中國難以尋覓,這使得韓國在這一領域的申遺中占據了一個比較有利的位置。對此,葛劍雄希望大家能夠以一種寬容的心態對待這樣的文化事件,不要受到中國文化影響的周邊國家一申遺就觸動中國人的民族神經:“所以我一直認為韓國申報遺產應該感到光榮,這是中國文化傳播的證據,因為它用了基本的活字印刷技術,它上麵全部是漢字,內容都是漢傳佛教的內容。”

  葛劍雄否認“軟實力”的存在,在他看來,“軟實力”一定是“硬實力”在文化上的體現。中國風格是在中國土地的環境中產生的獨特風格,這種風格和中國人的生產、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中國風格同樣如此,當然也會隨著時空的變遷而發生巨大的變化。

  對於“中國風格”這樣一個籠統的概念,葛劍雄教授似乎並不十分認同,他強調的是一種變化中的中國精神,而複旦大學的思想史專家葛兆光教授則試圖對中國風格做出一些有效的概括:

  1、漢字的表達和漢字的思維。

  2、中國的家族倫理和在家族倫理裏發展出來的儒家,以及儒家的一整套政治設計。

  3、三教合一的宗教世界。

  4、以陰陽五行的思維框架來理解世界和詮釋發展出的一整套思想和技術,這技術裏包括中醫,也包含風水。

  5、中國人非常特殊的天下觀念,以及從天下觀念裏發展出的一整套對待世界的方式。

  2008年8月,當葛兆光在電視機前觀看張藝謀任總導演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後,有媒體采訪他,他說:“這叫老虎吃天,什麽都想裝進去。”口氣中流露出些許的不滿。

  奧運會上的中國元素大放異彩,但是在葛兆光看來,這樣浮華的一勺燴多少有一些流於表麵。薩義德曾經在《東方主義》中分析過西方對東方的想象以及東方對西方的迎合——按照西方人的口味來包裝出一個給他們看的東方,這也成為葛兆光思考的對象:“如果我們把一些中國的象征都隻是當作元素,我們感覺有一點像食品添加劑——現在好像不太主張用食品添加劑吧?如果把這些東西變成小掛件,當做一些裝飾性的小東西擱在上麵的話,有可能就像人家形容宋詞時講的,拆碎下來不成片斷,所以我始終覺得,中國象征也好,中國元素也好,更重要的是背後有更長的曆史精神貫穿,沒有這個精神貫穿,表麵上樣樣都是中國,內涵恰恰不是中國。 ”葛兆光嚴肅地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