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豈有此理的改革: 賣完國企又來賣醫院?

(2009-04-07 10:52:12) 下一個
豈有此理的改革: 賣完國企又來賣醫院?

今天,《經濟觀察報》發表了一篇關於“新醫改方案”的新聞,近來有多篇關於這個問題的新聞,在“新醫改方案”正式公布之前,出現這些新聞,要麽是記者見到了正式的稿件,要麽是所謂“業內人士”在放風,草民不知道這些東西是否屬實。但是,今天的新聞用了一個比較“新鮮”一點的標題“新醫改方案近日公布 部分公立醫院將轉民營”,之所以“新鮮”,是因為這裏添加了一個前些天的新聞中所沒有強調的內容“部分公立醫院將轉民營”。

  看來,是不是經過前一階段的“向社會廣泛公開谘詢”,“方案”們胸有成竹了,“一部分公立醫院”非“轉製”不可,不“轉製”不足以推動新醫改的 “成功”。但是,起碼在網絡平台上,這種轉製的思路,並未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草民在新浪網此條新聞的網民評論中,大多數網友對此條表示強烈的質疑或者是反對,一位IP為:113.7.179.*的網友留言說:“我有同事在民營醫院 其實根本不在看病 就是在騙 怎麽賣藥 怎麽開單做檢查工資跟業務收入掛鉤 嗬嗬 老百姓又該受苦了 ”。

  這實在是道出了醫院“民營化”之後的實際效果,在任何情況下,隻要是以逐利為目的的資本投入,就一定要追求回報,而且是最大的回報,除非是“散財童子”下凡。人家出來“民營”,一個“營”字就道出了實質,“營”就是經營,就是要賺錢,資本不賺錢,跑來“營”什麽?如果以盈利為主要目的,那病人的需求如何解決呢?

  在新聞中說“作為新醫改最艱難的一環,公立醫院改革將先試點積累經驗然後推行。目前試點的內容已經明晰,轉製部分公立醫院為民營醫院,支持民營資本辦醫、政府購買醫療服務等舉措,將和管辦分離等爭議不大的內容,共同出現在方案中。”

  由此,草民以為,“民營資本辦醫、政府購買醫療服務”一般是對於非公立醫院而言的,那麽,為什麽還要把全社會民眾的多年血汗積累支持起來的公立醫院“轉製”呢?是不是因為醫院“太多”,不裁掉“部分”不足以心安呢?草民以為否也,如果要加大公益性服務的力度,公立醫院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那麽,是不是“轉製”了部分公立醫院,醫改的終極目標——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就能夠得到緩解呢?有先例:

  在以“賣光”式醫改聞名的江蘇省宿遷市,當地的報告說,成功“降低”了醫療費用,然而,2006年6月,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醫療衛生改革課題組負責人李玲教授親赴宿遷調研,寫出了一個調研報告,結論是:第一、醫療設備盲目向高端發展的現象非常嚴重;第二、醫生誘導病人多做檢查和手術;第三、當地衛生局的解釋驗證了調研情況和分析;第四、醫院的“紅包”和“回扣”現象以其他方式表現出來;第五、老百姓的感受——“在醫院錢就像紙一樣”。草民以為,這是符合市場規律的,羊毛出在羊身上,醫院的利潤,必定要由消費者來承擔。

  宿遷市人民醫院2004年收入9000多萬元,而2005年上半年,醫院的收入就達到6500萬元;“沭陽縣人民醫院……光是一個骨科的進賬,就從180萬元增長到720萬元”;仁慈醫院的一位科主任也告訴我們,蓋新大樓的3000萬元貸款,3年時間就掙了回來。而且,直到目前為止,新的醫院還在宿遷不斷地落戶,如果沒有較高的利潤率,不可能出現這樣的趨勢。而且,宿遷地處蘇北,相對封閉,人口規模相對穩定,外來就診人數不是很多,醫療需求不可能如此持續大規模地增加。醫療費用到底是貴了還是便宜了?(李玲調研報告)

  新華網2005年7月播發的“國務院研究機構對中國醫改的評價與建議(要點)”中明確指出過“盡管商業化、市場化的醫療衛生服務體製改革已經帶來了極為嚴重的社會後果,但至今國內學術界對此不願意進行認真的反思,商業化、市場化的輿論和呼聲依舊很高。很多地方政府在醫療衛生領域實際推行的改革措施依然是進一步商業化、市場化。除鼓勵競爭、放開價格,以及在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進一步引入企業管理模式外,不少地方還套用國有企業改革的做法,通過股份製改造、整體出售、授權經營等多種方式將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民營化。如果這種傾向得不到有效遏製,後果將不堪設想。”

  所謂“轉製”,說白了就是“賣”,賣國有資產,事實證明,在國有資產“轉製”的過程中,流失現象是嚴重的,有的地方還極其嚴重,,而且,這種“ 買賣”造成的後遺症影響深遠,有的案例已經引發了群體事件。既然國務院研究機構在2005年就已經痛陳“不少地方還套用國有企業改革的做法,通過股份製改造、整體出售、授權經營等多種方式將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民營化。如果這種傾向得不到有效遏製,後果將不堪設想。”,現在傳出的“新醫改方案”為什麽還在把這種“賣”的方式作為顯著的舉措列在其中。

  2007年9月7日,山東菏澤市最大的三等甲級綜合醫院,菏澤市立醫院,在被強行“轉製”後,兩次倒手,終於又回到原點,這所當地最大的綜合性醫院在改製一年後,將重新收歸國有。這所國有醫院的重新收歸國有,現場情景令人感慨,“記者在現場看到,醫院門口兩條彩幅高高飄揚,上麵分別寫著:感謝市政府收回市立醫院,熱烈慶祝市立醫院收歸國有。昨天,得到消息的醫院職工自發到醫院門口燃放鞭炮,慶賀醫院回歸,一些老職工甚至激動得眼含熱淚”(《齊魯晚報》),“一些老專家自己湊錢去買煙火,賣煙火的人聽說市立醫院收回後,就把3000元的鞭炮以400元的價格賣給他們,說是為了慶祝市立醫院的回收。門口的兩個氣球,是別人免費讓我們掛一天,原先一個氣球掛一天收費400元呢。”(《第一財經日報》)

  可以看出,菏澤市市立醫院的醫護人員、老百姓把已經被賣出去的公立醫院再收回來這件事情,當成了一件“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事情來慶祝的。為什麽呢,菏澤市市立醫院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第一家買主上海道勤集團公司2004年9月6日“入主”醫院,屁股還沒有坐熱。2005年7月3日,上海道勤集團公司把自己持有菏澤市立醫院80%的股份,又以3200萬元的價格賣給了深圳寶福公司。這一賣加二賣,受損失最大的是醫院的各種有形、無形資產和職工的利益,“醫院醫托、藥托成風,就連一些設備壞了也不修。醫院的財務也不公開,說這是‘商業機密’!”醫院病房一位大夫說。最為嚴重的是,一年來,菏澤市一所醫學院校集體撤走了30多位臨床教師,醫院的十多名業務骨幹也被別人挖走。

  草民以為,民營資本要辦醫院,完全可以憑借自身的實力投資嘛,為什麽非要把公立醫院賣給私人來體現“民營”?民營資本完全應該“自力更生”,政府給予比較低的地價土地,蓋醫院大樓,購買各種各樣的高精尖醫療儀器,從醫學院招收畢業生培養成骨幹,講信譽,講服務,低價格,一步步地做大做強嘛,幹嘛老把貪婪的眼睛盯在公立醫院多年來積累起來的硬件、軟件,特別是品牌、高年資醫生這些無法計價的軟價值上,企圖低價、甚至零代價搞到手,自己賺大錢?豈有此理。

  國務院研究機構強烈質疑公立醫院的“賣”,已經被“賣”過醫院的醫生、百姓都不待見又改回來,怎麽“新方案”又要“堅定不移”地賣下去?除了賣,能不能幹點別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