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花正果滿人間

【瓦解共產極權從破除謊言開始 】共產政體有兩大支柱,一個是暴力,一個是謊言,就是槍杆子和筆杆子,謊言的作用遠比暴力要大數倍
正文

從歷史層麵論民國史

(2009-03-16 06:12:30) 下一個

第一節 從歷史層麵論民國史

  中華民國建立,已邁入第八十年。回顧前此七十
九年的歷史,恰巧可以中間點分成兩個時期﹕民國
元年到三十八年是第一個時期,民國三十九年到八十
年是第二個時期。兩個時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
國家常處在分裂狀態。第一個時期在不安定中分裂,
真正統一的時間不到五年;第二個時期在較安定的
狀況下分裂,彼此的互動關係不如第一個時期。從歷
史看來,兩個時期有極大的不同。

  從民國元年到三十八年,歷史的特徵和重要變點
,在北京政府時期的有五﹕


  民國元年,一個專製的、異族的滿清王朝崩潰
,一個在製度上民主的、民族的共和國建立。新建
立的民主共和國,有民選的參眾兩院國會,有經國會
選出的總統,有經總統提名、國會同意的內閣,有
自由組織、自由參選,活動於國會內外的各種民主政
黨。
\

  民國二年,上述西方式的民主政治試行失敗,
政治開始回流,此後迄於民國五、六年間,大總統
[382]
袁世凱圖恢複帝製,部分軍人政客圖擁清廢帝重建王
朝,皆歸失敗;而民國十六、七年以後,國民黨以
一黨領政,卻頗成功。

  民國五、六年到民國十五、六年間,國家無法
建立強有力的領導中心,軍閥、政客與帝國主義相
結,各擁勢力,使國家分崩離析。

  孫中山所領導的國民革命運動,自民國六年侷
促於廣州一隅,履為軍閥、政客所破壞,但終能日
益壯大,而於民國十四、五、六、七年間,建立國民
政府,完成北伐。

  在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中共,一度投入國民
革命運動,但在北伐中途,即因擅自擴張勢力,為
國民黨所逐,自是中共即以國民政府為革命對象。(
註一)
 
  在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中共,一度投入國民
革命運動,但在北伐中途,即因擅自擴張勢力,為
國民黨所逐,自是中共即以國民政府為革命對象。
◎ 
◎ 「因(中共)擅自擴張勢力,為國民黨所逐」?
◎ 不十分中肯!
◎ 
◎ 若有本於愛國精神的華夏黨、中華黨等政黨要擴
◎ 充勢力,不會有人驅逐他們!!
◎ 
◎ 國父決定容納共產黨,是希望
◎ 以三民主義的精神、
◎ 以中國傳統美德的力量
◎ 感化那些投向奪取我國大片江山侵略者的共產黨
◎ 人。
◎ 
◎ 但是!!
◎ 經過民國十三年至十六年的中共行為舉止,很明
◎ 顯的看出﹕中共堅持在我國社會分化階級、製造
◎ 中國人與中國人之間的仇恨與暴力鬥爭,以
◎ 破壞我國的社會秩序!!
◎ 並達到侵略者希望中國陷入大動亂的陰謀!!
◎ 
◎ 為了維護國家民族利益!
◎ 為了保持中國社會的安寧!
◎ 為了避免中國被侵略者滅亡!!
◎ 
◎ 中國國民黨決定
◎ 驅逐侵略者安置在國民黨內部的代理人!!
◎ 
◎ 這才是精確的「清共」理由。

  在國民政府時期者,除前述者外,有五﹕

  民國十八年,開始依照 孫中山所製定的建國
程序,實行訓政,原定六年,嗣以內亂外患不已,
至民國三十六年始結束訓政,實行憲政,行憲不到兩
年,大陸沉淪。

  在北伐前後編組而成的國民革命軍,因內部派
係紛爭,動亂時起,抗日戰爭時期稍能團結,戰後
派係主義複盛,中共乃得以因利乘便。


  在北伐途中正式與國民黨決裂的中共勢力,於
民國二十年在江西自建政權,因受國軍圍攻,於民
國二十四年輾轉移往陝北,民國二十六年日本對中國
發動全麵侵略後,中共發表共赴國難宣言,願在國
民政府節度下,共同抗日,實際上共軍主要在敵後發
展勢力,且自成指揮係統。


  民國二十年,日本發動潘陽事變,佔有中國東
北,並扶植清廢帝在東北建立滿洲國。接著日軍又

進兵長城,搞華北自治運動,謀兵不血刃而佔有華北
,因為受到國民政府的抵製,乃又於民國二十六年
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麵對中國侵略,由於沿海各
省很快淪陷,先後在北平、南京等出現傀儡政權。
加上陝北的中共政權、東北的滿洲國,國家真是四分
五裂(當時國民政府已由南京經漢口移重慶)。抗
日勝利後,各地傀儡政權雖然消滅,中共政權續與國
民政府對抗。



「抗日勝利後,各地傀儡政權雖然消滅,
 中共政權續與國民政府對抗。」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
日本是戰敗國,投日的傀儡政權被消滅,
俄國是戰勝國,投俄的傀儡政權不消滅。

戰勝國俄國可以在戰勝國中國國內樹立傀儡政權,但是!
戰勝國中國不能在戰勝國俄國國內樹立傀儡政權,
因為俄國國力強大於中國國力。
「落後就要挨打」?不完全!
 落後就要挨傀 !
利用傀儡執行打擊比謀略國直接打擊更為凶猛
更為隱蔽,還可以撈到「爺爺、老大哥」尊榮


  抗日戰爭期間,由於中國與美、英等國並肩作
戰,各國自動放棄鴉片戰爭以來所訂的不平等條約
,抗戰勝利後,中國並獲得世界五強之一的地位,在
聯合國中,與美、蘇、英、法四國,同享有否決權
。(註二)



  綜觀民國元年到三十八年的歷史,僅就上麵所舉
的十點來說,國家在動盪中追求統一,在動盪中爭
取國際地位,所獲成果雖然有如曇花一現,但全中國
人的努力,在歷史上是活生生地存在的。

  從民國三十九年到八十年,歷史的特徵和重要變
點,在中國大陸者有五﹕



  中共在北平建立政權,統治著中國大陸地區,
不管是省市,還是自治區,都在中共政權的嚴密管
轄下,既不許有區域主義,也不許有小民族主義。

  中共初實行土地改革,將地主的土地轉入農民
之手;繼實行人民公社,將全國人民納入生產組織

  中共在外交上初以反帝國主義、反霸權為策略
,故曾先後與美、俄交惡,對一般資本主義國家也
懷有敵意,此不僅使中國大陸陷入孤立、鎖國之境,
對經濟、文化、科技的發展也產生極大的阻力。近
年為推展現代化,不僅大量引進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
與科技,且大量派留學生赴各國留學。


  中共對台灣的態度,最初謀取軍事佔領,繼則
欲以講和的方式達到統一的目的,終則兩無所成,
且不斷吸取台灣經驗,以改善其經濟狀況。

  中共統治大陸四十年,承襲了抗戰勝利以後中
國所獲的強國地位,軍事科技方麵略有成就,民生
經濟始終在困境之中,因此已有馬列主義不能救中國
的覺悟,暗自放棄教條,向資本主義國家學習。(
註三)


  中華民國在台灣者有五﹕

  政府在台灣地區建立複興基地,先謀求三民主
義在台灣實現,再謀求以三民主義救整個中國。但
近年以來,以民族主義有利於中共統戰,民權主義有
利於台獨自覺,民生主義不利於與資本主義國家自
由競爭,國家發展的方策亦多所調整。

  政府在大陸與中共鬥爭失敗,轉來台灣力謀複
興;行憲政府在大陸時期建立,因國土淪亡,不得
已隻能在台灣施行憲政;而執政的國民黨,自一八九
四年孫中山組織興中會,倡導革命以來,即以拯救
全中國自任。此一歷史傳統,支配著執政黨的施政方
針。


  作為複興基地,台灣有其優點亦有其弱點。優
點是有台灣海峽與大陸隔絕,又為美國西太平洋防
線所及之地,國防較為安全;而又位居海洋要衝,人
民勤奮而冒險精神,容易與海洋國家結合。缺點是
台灣居於大陸邊緣,對祖先所在的大陸土地影響力弱
;加以大陸處在專製、貧窮之中,更容易使久居此
地的人民離心。能使台灣與大陸建立聯繫的是血脈、
文化和使命感。

  四十年來的台灣建設,初謀國防的鞏固,此在
三軍效命及美國協防下頗為成功;繼謀經濟發展,
[385]

此在政府輔導,全國工商農礦各界努力下,造成世界
奇跡;再謀政治民主開放,初時似較紛亂,將可隨
法製的建立導入正軌。

  政府對大陸的政策,早期標榜軍事反攻,其後
提出政治反攻,或又提出和平競爭,最後的目的是
國家統一。(註四)


  綜觀民國三十九年至八十年的歷史,亦係就上麵
所舉的十點來說,國家在分裂中有不同的發展,台
灣在追求安定、繁榮和民主;安定繁榮已有成就,使
絕大多數的人民得到滿足;民主也已有良好的起步
。大陸則不管其所追求的是什麼,有安定而無繁榮,
有強大而無民主。雙方均明言追求統一,但由於前
此互動較少,統一的基點差距甚大;進一步的統一努
力,必須增加互動。


  麵對新時代,從李登輝總統開始,第二個三十八
年有兩條路可走﹕一條路是走此前三十八年的老路
,與大陸繼續隔絕,繼續向海洋及海外發展,自享民
主與繁榮。一條路是因開放大陸探親而啟動的新路
,進一步擴及經濟來往、文化交流等;並再進一步創
造經濟繁榮的奇跡、政治民主的奇跡,以全力影響
中國大陸改變。對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民來說,什麼教
條都不重要,隻要能提昇人性尊嚴,改善日常生活
。循此方向求變,可能的結果是中國在民主、繁榮之
下統一。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回
顧民國歷史,展望未來,值得國人共同深思此一問題

  另一個我們要指出的一點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道
路,與西方不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產生於
西方,用它來解釋中國歷史(包括古代、現代史),
自然就有削足適履的弊病。

  中國歷史發展的道路何以不同於西方?馬克思認
為,歷史是階梯式的發展,由原始公社製社會進入

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這是一階進入一階的。但
在中國則相反。中國歷史當原人的「共產時代」之
後,不但未出現奴隸社會,而且產生高度文明社會。
中山先生指出﹕


    瞭解中國有史以來,文明發達之跡,其有昭
然若揭也。唐、虞、三代,甫由草昧而入文明;乃
  至成周,則文物已臻盛軌;其時之政治製度、道
德文章、學術工藝,幾與近代之歐美並駕齊驅,其
  進步之速,大非秦漢以後所能望其項背。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