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花正果滿人間

【瓦解共產極權從破除謊言開始 】共產政體有兩大支柱,一個是暴力,一個是謊言,就是槍杆子和筆杆子,謊言的作用遠比暴力要大數倍
正文

從思想層麵論民國史

(2009-03-16 06:17:13) 下一個

第二節 從思想層麵論民國史

  民前一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政府,建立了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主共和政體。從此,社會主義
思潮在中國的傳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民國元年(
一九一二)十月十一日至十三日,孫中山先生在上
海演講「社會主義之派別及方法」,詳細說到﹕


    嚐考社會主義之派別為共產社會主義、集產
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與無政府社會主義。所謂
  社會主義,僅可區分為二派﹕一為集產社會主義
,二為共產社會主義。夫所謂集產雲者,凡生利各
  事業,若土地、鐵路、郵政、電氣、礦產、森林
,皆為國有。共產雲者,即人在社會之中,各盡所
  能、各取所需,如父子昆弟同處一家,各盡其生
利之能,各取其衣食所需,不相妨害,不相競爭。
  郅治之極,政府遂處於無為之地位,而歸於消滅
之一途。(註九)

應如何改良民國之社會?中山先生有如下的意見﹕

    集產社會主義,實為今日唯一之要圖。凡屬
於生利之土地、鐵路收歸國有,不為一二資本家所
  壟斷漁利;而失業小民,務使各得其所,自食其
力。既可補救天演之缺憾,又深合於公理之平允;
  斯則社會主義之精神,而和平解決貧富之激戰矣
。(註一○)

中山先生所提倡的集產社會主義,實際上乃是一種國
家社會主義。早在民國元年九月四日,中山先生在
北京共和黨本部歡迎會上發表演講時就公開提倡國家
社會主義,他說﹕「中國十年以後,必至有十萬人
以上之大資本家,此時杜漸防微,惟有提倡國家社會
主義。」


  又說﹕「兄弟欲辦鐵路,每主張鐵路國有,是國
家社會主義,為民國富強之基。」(註一一)中山
先生此時所提倡的國家社會主義與他後來在民生主義
中所說的發展國家資本和獨佔性企業國營之意相符

  與此同時,對社會主義的宣傳出力甚大的還有一
位,即中國社會黨領導人汪亢虎。中國社會黨是辛
亥革命後中國第一個宣佈自己為社會主義的政黨,它
的前身是民前一年(一九一一)七月十日在上海成

立的「社會主義研究會」。中國社會黨正式成立於武
昌起義後上海響應宣佈獨立的第二天,即十一月五
日。(註一二)出版中國社會黨月刊及日刊,作為宣
傳社會主義的機關刊物。此外,中國社會黨各地支
部也有自己的機關刊物,廣為宣傳社會主義,如紹興支
部的『新世界』,南京支部的『南京人報』等。(註
一三)

  中國社會黨的主張,詳見於該黨的「規章」及「
綱領」,該黨的宗旨為「於不妨害國家存立範圍內
主張純粹社會主義」。其黨綱有以下八條﹕

    讚同共和;融化種界;改良法律;
破除世襲遺產製度;組織公共機關,普及平民教
  育;振興直接生利之事業,獎勵勞動家;專
征地稅,罷免一切稅;限製軍備,並力軍備以外
  之競爭。(註一四)

此外,中國社會黨紹興支部的機關刊物~~『新世界
』於民國元年六月出版的第二期上,刊登了一篇題為
「社會主義大家馬兒克之學說」的譯文,這是中國第
一篇把馬克思(即該文所譯「馬兒克」)學說作為
社會主義理論主要代表的譯文,(註一五)對馬克思
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發生了一定程度的作為。

  另一個標榜宣傳「社會主義」的團體是民國元年
五月劉師複成立的「晦鳴學舍」。劉師複及晦鳴學
舍的成員都是一些無政府主義者。民國二年八月,晦
鳴學社在廣州創辦『晦鳴錄』(又名「平民之聲」)
作為宣傳社會主義(主要為無政府主義)的機關刊物


  『晦鳴錄』以「倡導社會革命,促進世界大同」
為宗旨。(註一六)依劉師複所撰「晦鳴錄編輯緒言
」,該刊所記載的綱要為﹕「共產主義、反對軍國主
義、工團主義、反對宗教主義,反對家族主義、素


食主義、語言統一、萬國大同」,以及「一切新發明
之科學」。(註一七)從民國二年八月二十日出版
的『晦鳴錄』第一期到民國十年(一九二一)七月十五
日出版的『民聲』最後一期,即三十三期止,幾乎每
一期都有無政府共產主義理論的介紹,及社會黨、共
產黨和無政府黨活動的報導,對於無政府主義在中
國的傳播發生了極大的作用。


  民國六年(一九一七)俄國「十月革命」後,中
國第一個接受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是李大釗,從民
國七年(一九一八)七月到同年十一月,李大釗先後
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和
「Bolshevism的勝利」等三篇重要的文章,介紹和宣
傳俄國的「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

  民國八年(一九一九)五月,李大釗編輯出版了
『新青年』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六卷五號)
,其中載有﹕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上)」
、顧兆熊的「馬克思學說」、淩霜的「馬克思學說
批評」、陳啟修的「馬克思的唯物史觀與貞操問題」
、淵泉的「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和「馬克思奮鬥的
生涯」、劉秉麟的「馬克思傳略」,以及克水的「巴
枯寧傳略」等。這個「專號」對於馬克思主義在中
國的傳播,起了大的作用。


  「十月革命」及「五四運動」之後,在中國宣傳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人,除李大釗外,還有一位重要
人物,即中共早期的著名理論家李達。從民國七年到
八年,他翻譯了「唯物史觀」、「社會問題總覽」
、「馬克思經濟學說」等書,在國內陸續出版,比較
係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各個組成部分。因此,
中共的史學工作者說﹕「李達是『我國傳播馬克思主
義的先驅者之一』,五四運動爆發後,他一方麵積極
向國內報刊投稿、宣傳社會主義,另一方麵,努力翻
譯馬克思主義的書籍。」(註一八)


  民國八年六月,李達在上海『民國日報』副刊~
~「覺悟」上署名「鶴」發表「什麼叫社會主義?」
和「社會主義的目的」兩篇重要文章,詳述社會主義
的意義及其目的,並比較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與無
政府主義三者的不同。他說﹕「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無政府主義各有各的主張,不能籠統說的。」他
認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不同點在於前者主張「
共同的生活及支配」,後者主張「共同的生活」;
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的不同點在於前者「也是要組
織一種社會主義的政府」,而後者則「根本打破政
府組織」。(註一九)


  在李大釗、李達等人的推動下,各地的新文化刊
物發表了大量的介紹和宣傳社會主義的文章。先從
報紙方麵來說,上海的『民國日報』副刊「覺悟」、『
時事新報』副刊「學燈」和北京的『晨報』副刊都刊登
了許多討論社會主義、介紹俄國「十月革命」的文章
和譯文。例如,北京『晨報』副刊在李大釗的主持下
,於民國八年五月開闢了「馬克思研究」專欄。從五
月五日起至八日止,為紀念馬克思一百零一年誕辰
,連續譯載了『馬克思的唯物史觀』(日本河上肇著
,淵泉譯)一文,文中摘譯了「共產黨宣言」第一章
和「『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有關歷史唯物主義
的論述,並對後者中難懂的詞句,如「社會生產」、
「社會意識形態」、「社會革命」、「社會存在決定
人們的意識」等作了注釋。

  從刊物方麵來說,北京的『新青年』、『每週評論』
、『國民』雜誌,上海的『建設』雜誌等也刊登了不少
社會主義方麵的文章。例如,北京的『國民』雜誌第
二卷第一號到第四號連續刊載了介紹馬克思主義和蘇
聯新製度的文章;民國八年十一月出版的二卷一號有
李澤彰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第一章
)、周炳琳譯的「鮑爾錫維克主義底研究」(作者
Henry C. Emery);民國九年六月、十月出版的二

卷二號、三號有常乃德譯的「馬克思歷史的唯物主義
」(作者 W. Paschal Larkin)、費覺天譯的「馬
克思資本論自敘」;民國十年五月出版的二卷四號有
陳國矩著的「蘇維埃俄國底新農製度」。(註二○


  『建設』雜誌在民國八年九年間出版的一卷四、
五、六號和二卷二、三、五號連載了考茨基著「馬克
思資本論解說」的譯文(戴季陶重譯);二卷一至六
號載有林雲孩著的「社會主義國家之建設概略」、
「社會主義與社會改良之現形」、「近代社會主義之
思潮」、「近代社會主義進行之動機」、「勞力與
資本之關係」、「階級鬥爭之研究」等六篇重要的文
章;此外,在二卷六號上還載有河上肇著、蘇中譯
的「見於資本論的唯物史觀」一文。(註二一)『每
週評論』在民國八年三月三十日及四月六日出版的第
十五號和十六號上的「名著」專欄中登載了署名「舍
」摘譯的「近代社會主義與烏托邦社會主義的區別
」和「共產黨的宣言」第二章「無產者和共產黨人」
最後關於綱領的一段。尤其是後者譯出了「共產黨
宣言」中最重要的十條政綱,並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
重要觀點~~階級鬥爭與無產階級專政。譯者在譯文
前麵還加了一段按語說﹕「這個宣言是 Marx 和 Engels
最先、最重大的意見。……其要旨在主張階級
戰爭,要求各地勞工的聯合,是表示新時代的文書。
」(註二二)該篇譯文藉著『每週評論』的發行,對
於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起了大的作用。


  由於社會主義思潮傳入中國後,激起了中國思想
界的波浪,而且相互衝擊,導致民國八年「五四運
動」以後,中國思想界先後發生數起影響深遠的思想
論戰,如民國九年至十一年的中國社會主義論戰,
民國十二至十三年的科學與人生觀的論戰、民國十七
至二十年的中國社會性質論戰、民國二十至二十二


年的中國社會史的論戰、民國二十三至二十四年的農
村社會性質的論戰。其中以中國社會史論戰所涉及
的問題最廣也最複雜,參與論戰的人數也最多、影響
也最深遠。不但加深了知識份子對馬克思主義的瞭
解,而且間接地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當時參與
論戰者的動機是為了探討中國何去何從的問題,時
至今日,中國前途應何去何從的問題並未完全解決,
擺在我們麵前的情勢仍然是兩種思想~~三民主義
和共產主義的對立、民主與獨裁、進步與落後的對立


  其次,社會主義思潮的傳入中國,也影響到民國
以來的史學思想與派別,大致上民國以來史學有三
大派別﹕疑古派,以胡適、錢玄同、顧頡剛為代表
;考古派,以王國維、李濟、夏鼐為代表;釋
古派,則以郭沫若為代表。(註二三)而釋古派,注
重社會史的研究,惟其自身的論爭非常激烈,且已
超出學術研究範圍之外。比較中肯的批評,要算馮友
蘭為馬乘風『中國經濟史』所撰寫的序文中所說﹕

    釋古派之史學多有兩個缺陷﹕第一種是往往
缺乏疑古的精神。往往對於史料,毫不審查,見有
  一種材料,與其先入之見解相合者,即無條件採
用。第二種缺陷是,往往談理論太多,感覺他是談
  哲學,不是講歷史,我們應當以事實解釋證明理
論,而不可以事實遷就理論。(註二四)


  國學大師錢賓四先生以較沉痛的語調在『國史大
綱』的「引言」裏說﹕

    革新派之於史,急於求智識,而怠於問材料
。其於史既不能如記誦派所知之廣,亦不能如考訂
  派所獲之精。彼之把握全史,特把握其胸中所臆
測之全史。其綜合歷史於現實也,特借歷史口號為
  其宣傳改革現實之工具。彼非能真切沉浸於以往
之歷史智識中,而透露出改革現實之方案。彼等乃
  急於事功而偽造智識者。(註二五)


總之,自命為釋古派者,往往感情重於理智,政治趣
味過於學術修養,偏於社會學的一般性而忽略歷史
學的特殊性,結果流於比附、武斷。自中國大陸赤化
以後,馬列史觀由星星之火而燎原。隨著政治形勢
之發展,更隻講理論,不顧史實;先設有框框,而後
奴役史料。例如,郭沫若在社會史論戰中所提出的
秦始皇為完成中國封建製度的元勳的提法,成為大陸
學者解釋秦以後中國史的指導綱領。這些例子足以
說明,中共史觀源自中國社會史論戰,中共中央幹部
派在社會史所提出的觀點影響民國史學及民國三十
八年後中共史學的發展,從而影響其編寫「中華民國
史」的觀點。

  國民黨自建黨(一八九四年)到現在,已有九十
多年的歷史,在外強環伺、內部動亂的環境中,始
終堅持三民主義,與帝製、軍閥、日寇、共黨等勢力
,不斷的奮鬥,歷經挫折,不屈不撓。過去的三位
黨領袖﹕孫總理、蔣總裁、蔣主席,都已作了最大的
貢獻,使國民黨成為民國史的主流。


  首先黨領袖孫總理以赤手空拳,負開創之業,任
務最艱钜。創立興中會香港總會時,正當中日甲午
戰爭,中國戰敗;成立興中會香港總會時,適當中日
馬關條約開始談判,台澎行將割讓,所以他在香港
興中會宣言中﹕「蠶食鯨吞,已效尤於踵接;瓜分豆
剖,實堪慮於目前。嗚呼危哉!有心人不禁大聲疾
呼。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庶我子子孫
孫,或免奴隸於他族。」(註二六)這幾句話,正
[395]
是說明他建黨的起因。

  其次蔣總裁在建黨六十週年為台北國父史蹟紀念
館碑文題字的兩句話是﹕「匡複中華的起點,重建
民國的基地」,這是國民黨與台灣關係最恰當的形容
。從台灣的割讓而光複而建設,也足以反映歷史的
因果關係﹕即孫總理因甲午戰爭台灣割讓而建黨與開
始革命;蔣總裁在對日抗戰初期於國民黨臨時全國
代表大會中提出光複台灣。迨抗戰勝利,光複了失陷
五十年的台灣。蔣主席經國先生自民國六十一年就
任行政院長而至六十七年就任總統以來,突破重重難
關,大力推行經濟建設和民主憲政,使台灣走上繁
榮與民主的境界。(註二七)




  如就國民黨及三位黨領袖對中國的成就和影響來
看,在中國歷史上已是不同凡響。過去九十多年固
與中國命運相關;今後這種相關命運仍將持續下去。
它的關係,可引 國父孫中山先生在民國七年八月
間的一段話說﹕

    伏念文行年五十有二,奔走國事者垂三十年
,無非欲奠定邦家,使臻強富。此心此誌,為公為
  私,當為吾黨所共喻。近雖屢遭挫敗,而得百折
不撓者,此非盡文一手一足之烈,純恃吾黨諸君子
  竭力相維。故文深信吾黨實繫於中國之存亡。使
吾黨弛而不張。則中國或幾乎息。是斷不能蹶躓而
  磨滅其誌,猶之操舟逆流,須策群力以相搘柱。
文深有望諸君子之同喻斯首也。(註二八)


國民黨與中國之存亡命運,何以息息相關,成為民國
史主流?除了上述歷史、主義、領袖三個條件之外
,還有就是人才。孫中山先生在「孫文學說」中寫到

    及乙巳(一九○五年)之秋,集合全國之英
俊而成立革命同盟會(由興中會改組而來)於東京

  之日,吾始信革命大業可及身而成矣。於是乃敢
定立中華民國之名稱,而公布於黨員,使之各回本
  省,鼓吹革命主義,而傳中華民國之思想焉。(
註二九)


同盟會成立時,沒有基地,沒有金錢,隻有流亡海外
的人才。如「孫文學說」中所雲﹕

    開第一次會於北京,加盟者三十餘人;開第
二次會於柏林,加盟者二十餘人;開第三次會於巴
  黎,加盟者亦十餘人;開第四會於東京,加盟者
數百人,中國十七省之人皆與焉。(註三○)


破除省界,規模宏遠,故在同盟會成立六年以後,便
推翻了滿清,建立中華民國。民國十三年,國民黨
改組,在廣州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代表一
百六十五人,來自全國二十二省,五特別市,二地
方,二十餘處海外華僑地區。大會選出的執、監委員
亦包括全國各省、市及海內外地區。黃埔軍校召生
,也是分省定額。這都是打破省界,以全國及海外為
著眼。所以不到四年,便以廣州一隅之地,統一了
全國。


  反觀醜化國民黨最兄,而又處心積慮要消滅國民
黨的中共,亦無法否定國民黨的主流地位,蓋中共
之興起,卻兩度依靠國民黨。它依靠國民黨的原因,
即是認定國民黨的歷史、主義、領袖的條件,如中
共領導人之一李大釗於民國十三年一月二十八日在國
民黨一全大會的聲明中說﹕

    我們環顧國中,有歷史、有主義、有領袖的
革命黨,隻有國民黨;隻有國民黨可以造成一個偉
  大而普遍的國民革命,能負解放民族、恢複民權
、奠定民生的重任,所以毅然加入本(國民)黨來
  。(註三一)


可惜中共羽毛未豐,便要對國民黨進行反噬。儘管當
年中共一再否認有此意圖,但現在大陸中共已不諱
言有取而代之的打算。他們說﹕「在國民黨內合作,
便於改造國民黨,也便於國民黨內部實現共產黨的
領導作用,爭取革命的領導權。」(註三二)既然如
此,中共為何不自己去幹,而偏要利用國民黨的招
牌呢?他們又說﹕


    孫中山的國民黨,在中共成立之前,就領導
了著名的辛亥革命,有幾十年奮鬥歷史,在群眾中
  留下了革命的影響,是一麵現存的通俗的革命旗
幟。運用這麵旗幟,容易為群眾所了解,便於團結
  廣大群眾。(註三三)

難道國民黨真正是中共想像的那樣窩囊而任其為所欲
為嗎?也不盡然。依研究共產黨史的史家鄭學稼所
指出的﹕


    有鬥爭經驗的老國民黨員,都明白容共是危
險的。可是,握有最後決定權的總理,他任何時候
  都可以用黨紀來製裁跨黨的共產黨員,必要時解
散共產黨所控製的黨組織。因此,中共預定在國民
  黨內的陰謀,都無法施展;縱能施展,也難收到
預期的實效。總之,國民黨的黨章,注定中共在國
  民黨內奪取黨權,是要失敗的。(註三四)

  中共以笑臉的方式,既不能消滅國民黨,乃使用
兄狠的暴力方式,即所謂「暴動政策」。但其遭遇
的打擊則是更嚴重的。於是再改取笑臉攻勢,那就是
抗戰初期的四項諾言。例如第一即雲﹕「孫中山先
生的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必需,本(中共)黨願為
其徹底的實現而奮鬥。」在抗戰漫長歲月中,中共
一麵偽裝抗日,同時運用共產國際的宣傳機構,來醜
化國民黨,以貶抑國民黨的主流角色,進而奪取領
導權。


  總之,任何團體不能完美無缺。民國以來,大小
政黨,不下千百,起伏無常,隨時代而淹沒者,不
可勝計。國民黨歷經時代的考驗,完成多次的時代任
務,是中國最大的政治資源。歷經風霜之餘,也要
不斷滋養更新,才能綿遠長久,今日中共修撰「中華
民國史」,其目的是要宣傳,而非「修史」,主要
是要宣告中華民國國祚已亡,以便取而代之,這一點
深值吾人注意。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