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連載: 老北京的七十二行及其民俗(六)

(2009-01-15 17:45:54) 下一個
賣小鞋:四鄉之人做大小小孩鞋數雙,在花市或土地廟設地攤出售。



賣豆腐



蹬梯子:舊時一種雜耍形式,多為女童表演.表演時下麵的人用腳噔一梯子,女童立於上麵作各種動作。



做潮煙:京中煙鋪交款煙葉製成方塊,用鐵刨子製成絲叫做潮煙。



唱大鼓書:“大鼓書”是過去北方比較常見的一種曲藝形式。清朝末年開始在東北地區流行。民國年間形成了奉天大鼓(也稱奉調大鼓、東北大鼓)、吉林大鼓(也稱東城調,流行於吉林市一帶)、江北大鼓(流行於鬆花江以北地區,又稱“屯大鼓”)等幾個具有地域特色的流派,可見是相當盛行的。

  唱大鼓書的服裝、道具、伴奏都很簡單。一隻扁圓形的木框皮麵鼓,支在幾根竹棍組成的鼓架子上,演員一手擊鼓、一手打板,伴奏有一把三弦即可。還有的甚至不用鼓,一人自彈自唱,用腳打板擊節,類似“單弦”的形式。其實,東北的大鼓書就是由“弦子書”發展而來的,據說還與滿族祭祀時薩滿在三弦伴奏下唱的“神歌” 有著一定的關係。至於演員的服裝,和說評書、相聲一樣,外罩一件長衫即可,早期演出也不用化妝,弦子一響、鼓板一敲就可以開唱。後來雖然有了女演員(俗稱 “女大鼓”),也隻不過略施淡彩,外穿旗袍而已。



賣鞋墊氈墊



練皮條子:用木棍三根綁一架子,上拴皮條兩根,用手拉著表演各種動作。



剃頭放睡:每日將頭剃完,筋骨疼痛者,剃頭的坐於高凳之上,其人躺在剃頭的腿上,令其捶拿,其快活勁兒無比。這就表示了剃頭匠除理發梳辮外,至少要學會按摩。這正像明代吳正倫《養生類要》輯古人對頭發的經驗,提出發多梳,能去風明目的養生之道一樣。而清代北京的剃頭匠除掌握梳、編、剃、刮、剪、剔、染等基本技能外,還會捏、拿、捶、按、掏、接、活、舒、補等醫術,也正是為了使剪理發的內含更加全麵。



鑽火圈



箍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