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無修無不修 悟而無悟無不悟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學為主 博文多數摘自網絡 【明子心路】欄目例外
個人資料
正文

道德經 第27章

(2010-04-09 13:34:49) 下一個

襲明章
恭聞大方無方   大用無用    大方無方者   不有去來   不有遠近   不局於小大   不囿於境域   有用無用者    遇事致宜    因物處物   不顯其妙    不見其跡    以一身而體天地之道    以一心而備萬物之理    不待操存運用    而開者無所不開   閉者無所不閉   未嚐計較謀為    而結者無所不結  解者無所不解也    此等妙處   推於人而人無不宜   施於物而物無不善   存之治己     即以治人    用之善人 即以善己     故明與明可相襲於無窮   人果能領悟   不溺於人欲之私    亦知大用之無用     堪與大方者    同其大方也
此章經旨    指出襲明五善是救人救物之妙義也

善行無轍跡
天下之車行有轍    人行有跡    是已過而不化者   如人行事    用意作為    不能因物付物    亦是過而不化    非善行也    豈能救人救物乎    惟聖人之行    非車轍足跡之可比    與萬物渾化而相忘   不界藩籬    不分人我    事當行則行    時當行則行    所以行之於家國    而家國不見其行    行之於天下    而天下不知其行     山海不能限    鬼神不能測    不見其始    不知其終    經言善行無轍跡   即是此義

善言無瑕謫
言之及時    言之有本    皆善言也    瑕者瑕疵也    謫者   過謫也    如無稽之說    不根之語    或至亂德     或至敗行     是為有瑕可疵   有過可謫也    惟聖人非道不言     非理不說      言不輕發     言必恰當       可立天下之明法   可為國家之楷模     語簡而物曉    辭約而理盡     雖言滿天下   而無怨無惡    豈非善言乎    經言善言無瑕謫  蓋是此義

善計不用籌策
籌者   籌算也   策者   簡策也   非籌算不能知其數之廣   非簡策不能計其數之多   聖人不然
聖人之道一貫之道也     聖人之心   無為之心也    以一貫之道用之於天下     則萬物之數不計而自知    以無為之心用之於天下    則萬事之理不較而自得   所以聖人之大機大用    有自然之理     有無為之玅      雖是不可窮之數     不能逆之事     亦坐昭無遺    始終畢見    何須籌策    故曰善計不用籌策

奈何世人   過用精神    各出智慮   雖錙誅斤兩    欲盡無遺   卒不能見其始終本末    較之善計者何益乎

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
天地之間   惟眾妙之門     閉之而人不可知    開之而人不可見    是故造化之出入在於此      動靜之闔闢在於此     其閉也    閉不以門     其開也   開不以戶     非至神人    不能出入此眾妙之門     關鍵者櫃門之木也    橫曰關   豎曰鍵     人皆知關鍵可以閉門    不知善閉者雖無關鍵       知進退消長之道     達利害成敗之機    其中密竅      雖鬼神莫可測也    閉之以道    不閉之以門     所以無隙無間     無內無外    求其門戶尚且不得     更從何處下手開之乎   故曰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

修行人果能心不動搖     意不散亂     守真固本      養性忘機      主人公無刻不自在   七情鬼終日罔撩亂      六欲魔每時生覬覦    終不能窺其隙而開我之門     又何須關鍵乎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天下之人空愁妄想      勞役身心     譬如以繩結物一般     枉費精神     終歸幻化     此非善結者也    善結者  雖無繩約之用     聖不可知   神不可測    能結天地之精神   能結理數之造化   能結王道之紀綱    能結聖賢之事業

結天地之精神者  可以修身   可以立命     結理數之造化者    可知凶吉    可知變化    結王道之紀綱者    可明興廢   可辨存亡    結聖賢之事業者     可治家國   可平天下      所以無形之繩約    天地不能改    鬼神不能移     紀綱不能亂    事業不能違    此皆是聖人善結之妙處也   故曰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何奈世人晝結於想    夜結於夢     是非名利之端深鎖於心頭     恩仇好惡之念牢栓於肺腑      前結未解     後結又續     終日竟夜     身心無一時不結     寢食夢寐    自謂無一人可解    至於敗露之日     弄巧成拙    不可解者亦解矣     學道之人可不知乎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   故無棄人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是謂襲明
上文所謂五善之妙    名雖有五     即聖人常善之一道也     此常善在人    為固有之德    在物為當然之理       聖人以常善救人救物者    無非以固有之德救之於人    以當然之理救之於物也      立三綱五常     明天秩天敘    使人人知人欲宜去    天理宜複    不致自底不類    此便是常善救人    故無棄人之妙也     

變理陰陽調和氣數    回天地之災害不生    保寒燠 (燠 yù曖熱)之愆期不作        使萬物各遂其性   各安其生   不致蟲蝗夭折     此便是常善救物    故無棄物之妙也

聖人又不但善能救人救物    又且襲明於天下後世    有無窮之善救者也    聖人不棄於人    不棄於物     在能施五善    使人人相繼    物物相承     先聖之善救    後聖也必善救    先聖之襲明    後聖也必襲明    以明襲明   以善救善     輔翼於萬世   鹹若於萬世      此便是襲明之義也     
襲者     接續不斷之義    細想聖人之心    與天下後世      渾然是止於至善之地     但百姓日用而不知也       世間有為之善     焉能襲明如此乎     故曰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   故無棄人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是謂襲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善人者備茲五善之人也       善於己者   未有不推善於人者也    不善之人     視善人之所善而則效之  則不善者皆可化於善   故言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不善人必是不能備五善  而所行不正不中者     善人視不善者    愈加警惕     愈加黽mǐn勉   唯恐或低於不善    則鑒戒之小心      即為資助之有益    故曰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不貴其師     不愛其資    雖智大迷    是謂要妙

人能貴其師     愛其資   乃為襲明之要妙      倘不能全五善     而所行不足為人法則      為人表帥     是謂不貴其師    不善之行    正可以證我之行    對鏡知惕      即是資我     或以為無足鑒戒     安知我之行      不有類於彼者      是自棄其資也     此真無智之人也 即令有智不貴其師 不愛其資 安得謂之智乎 安得不謂之大迷乎

若是襲明 明於己 而且可以明於人 明與明相襲 悟之者深識其妙 妙為無窮之妙 妙為至善之妙 是謂要妙

此章經旨蓋謂凡有所作為者  皆不可謂善  故上言五善  皆是無為救人救物 為師為資 無往而不護其善者 人人可見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