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網友留言:“人家打你的左臉,還要將右臉伸過去讓他打嗎?”,我想,我才不幹呢。就在前一陣,我忽然明白了一個理兒:一個平和的人,他的平和點低,(容易在平和的狀態中);一個幸福的人,他的幸福點低,(容易在幸福的狀態中);以此類推:焦慮的人焦慮點低,煩躁的人煩躁點低,憤怒的人憤怒點低······ 如果一個愛打人家臉的人,一定打人臉的點也低。
有個故事說起來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大體是這樣的:二戰時期,有個猶太人父親告訴兩個準備避難的兒子說,你們可以去找 A,他是曾經幫助過父親的。這兩個兒子在半道上,小兒子想到還有一位父親曾經幫助過的朋友 B ,他的家就在附近,小兒子就到了B家,而大兒子堅持到了 A 家,結果小兒子被 B 供出去了,而大兒子受到了保護。
從這個故事裏,我們看到一個樂意幫助人的人會願意站在幫助他人的位置上,而一個受幫助的人就不一定會幫助他人。(當然不包括思想改變後行為的改變)其實,隻需看看我們周圍的人,不難看到這些。而且,幸福點低的人自己活在幸福中,也容易傳播幸福的氛圍;平和點低的人自己活在平和中,也容易傳播平和的氛圍;以此類推,煩惱點低的人自己活在煩惱中,憤怒點低的人自己活在憤怒中,這大概就是種瓜得瓜的奧妙吧?
“人家打你的左臉,將右臉伸過去讓他打”好像是聖經中的,我不清楚。我想聖人一定有此境界的,或許還有其他咱還不明白的道理,咱雖也在修心試圖跟著聖人走,但現在還達不到。既然人家打人臉的點低,咱還是盡量不要參合的好。在咱還沒有學會以德報怨時,咱就先學學以直報怨吧。
學習以直報怨,不必太理會他人的憤怒,降低自己的幸福點。人家打咱的左臉,咱懷恨在心,那這一巴掌就真的紮紮實實的打到了,懷恨越長,這一巴掌的效應越大。咱還不懂“將右臉伸過去讓他打”的意義,就不那樣做了吧。但是,咱可以把這一巴掌化去,以直報怨,盡快從這個巴掌效應中跳出來,進入自己的幸福氛圍,以自己的幸福化去“外界所給的”不平,化去“外界所給的”怨恨,(此處用引號是因為外界是不會給我們不平和怨恨的,我們以為是外界給的),幸福的過咱自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