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無修無不修 悟而無悟無不悟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學為主 博文多數摘自網絡 【明子心路】欄目例外
個人資料
正文

《老子漫遊》第二十四章

(2009-05-18 12:39:38) 下一個
【原文】
跂者不立。
 跨者不行。
 自見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無功。
 自矜者不長。
 其在道也,
  曰:餘食贅行。
  物或惡之,
 故有道者不處。
【譯文】
立起腳尖增加身高而擴大視野,這種費力不平常的站立,不長久。
邁開大步走路,這種急風暴雨式的暫時的行路方法,不能走到遠方。
個人的觀察沒有導航器,容易隻見局部不見整體。
個人的判斷沒有監督,這種判斷不能長久的彰顯。
誇耀個人的功勞,這種功勞遲早會消失。
個人堅持而不知放下自己,堅持的東西不會得到本質的成長。
動比較靜,私比較公,小比較大,局部比較整體,
在靜、公、大、整體的道看來,動、私、小、局部都是多餘的可有可無的。
人有時候都厭惡多私多欲和自高自大的人,
所以有道者處靜公大整體的天道,不處動私小局部的地道。
【要意】
掂起腳尖的站立、邁開大步的行走,是站與走的動態;
平常的站立、平常的行走,是站與走的靜態。
動態短暫,靜態長久。
天地之動的急風暴雨尚且不能長久,何況是人之動呢?
靜天動地,靜久動暫。

個人的觀察,容易進入某一個觀察對象,鑽進牛角尖裏麵出不來。由此而造成了無數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頭痛醫好了卻腳開始痛了、腳痛醫好了卻頭開始痛了,由此造成了這樣的局部專家,這樣的沒有多少整體觀念的專家。這都是因為對自己的觀察,沒有指揮者的結果。指揮者就象一麵鏡子,清醒地旁觀著觀察,當觀察向一個方向走到極點,就會讓觀察走向相反的方向。當橫線走完了就會指揮觀察走豎線,直至觀察成為渾圓的一體。觀察沒有更清醒的指揮者,就是“自見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指見而是不能久顯。自見順流而下即自是,指觀察產生最簡單的肯定判斷。人看見一個東西,產生這東西是什麽的思想,就是自見產生自是,也是直觀產生推理,形象產生語言。“自是者不彰”的自,指的是沒有旁觀者的自我判斷。自我的判斷沒有監督,這種判斷小、不清醒,人不知身在何處,人不知自己的意識進入了哪個層次。往往容易將自己的理論無限放大,不能讓自己的理論消失。不能消失的理論,不會再次出現;不會再次出現,不能久長;能再次出現,名為彰顯。

“自伐者無功”:誇耀自己沒有功勞,是因為沒有看著自己誇耀的旁觀者。佛祖頭上有燃燈,才會沒有自誇。自誇是一種理性的尊嚴在作怪。人的劣根性是認為自己很重要。有些理性為主的人,為了獲得別人稱讚認同,簡直是不惜一切代價,做出種種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們不知卑微做人的道理,不知功成不居的道理。一個人的功勞大了,隻有讓自己的功勞消失,自己才會長久存在。有消失於無,有才會再次生出。個人的功勞隻有與集體的功勞相聯係,個人才會有功勞。無視集體而誇耀個人功勞,必然會受到打壓,這就是自伐者無功。

“自矜者不長”:靜靜地堅持不會長大。與陽性外向的自伐相反,自矜是柔靜的內向執著。一些人在知道自誇不好後,學會了謙虛地做人,以為真理而抓住不放。虛靜走入極端,猶如行屍走肉,實動將不複存在。自矜者不長的長,就是實動的生長。自矜者不長,就是孤陰不長,陰德抹殺了陽德,進入了另一個極端。無論是執著謙虛的人還是以為虛靜是修行極致的人,都犯了這種錯誤,這都是因為沒有旁觀自己正在矜持的結果。

自見自是、自伐自矜是地是二,旁觀地二的是天是一。在天一看來,地二是可有可無的。地二可無,是名餘食贅行。有道者以長久為標準,不處地二的短暫,地二是餘食贅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