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每天向世界輸送天文數量的產品。這些產品全麵消耗著中國的各種資源,許多資源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礦物能源。幾十年後,至多幾百年,我們將用光需要地球經過4億年才積累起來的化石燃料性資源。世界各地態勢基本相同,隻是中國的消耗的比世界平均水平更快。中國出口的越多,資源枯竭的就越快。一旦中國的資源全麵枯竭,中國將可能很快跌為徹貧。這是極其恐怖的可能性。因為那個時候,各種資源都需要進口,而且價格是現在的幾倍、幾十倍、甚至幾百倍。不少有份量的文章都預測,再過幾年,石油可能漲到每桶300美元。2008年7月石油價格達到147美元,10年前的1998年,油價曾經隻有10美元,1970年還隻有1.39美元。雖然中國擁有大量的機器設備,但未來可能老化、閑置生鏽而不堪再用;雖然中國現在掙了一些錢,但微薄的利潤還根本不足以支付未來的資源價格的飆漲。2008年底的原料價格和石油價格的回落,並不改變資源緊缺和價格持續走高的長期趨勢。
從未來曆史的眼光看中國現在的發展,中國當前的盛世,有可能是短暫的盛世,有可能是泡沫的繁榮,而且是道德有缺陷的繁榮。因為中國正在麵臨資源枯竭。中國人當有非常清醒的認知,中國存在未富先枯竭的可能性。依靠微薄的利潤率,僅僅依靠製造環節的利潤,是很難做到真正富裕的。國外有文章分析中國,認為中國存在未富先老的問題,指的是計劃生育的後果;國內也有文章認為,中國存在未富先貴的問題,因為物價和人工持續高漲。無論如何,當今中國並未富裕,而且富裕的還僅僅隻是少數人。
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製造基地,不僅要全麵消耗自身的各種各樣的資源以供應全世界,包括基本原材料、輔助材料、包裝材料、木材、水、電、油、氣等幾乎是全方位的資源,尤其是那些不可再生的資源,而且不斷透支環境和生態。現在,中國每周新建一座火力發電廠。從GDP角度看,這代表飛快的發展;從資源角度,每一座發電廠,以及相應的龐大產業生態鏈,都代筆煤、水、土地、環境、人力、物力的大量消耗。其中,一些輔料和煤炭資源是不可再生的。中國現在的繁榮,確實存在不可持續的可能性:自然資源枯竭式的不可持續、生態環境資源枯竭式的不可持續、貧富懸殊導致的社會的不可持續、腐敗和不公正導致的政治不可持續性。
中國存在這種前景:現代化之後,接踵而來的可能是徹貧,這個徹貧將是資源枯竭式的徹貧,包括環境生態資源的枯竭,如山西的地陷和煤炭資源趨於枯竭,東北和華北已經屬於資源枯竭地區。這次徹貧,有別於中國以前百年來的徹貧。百年來的徹貧,是由知識貧乏而導致的徹貧。資源枯竭的徹貧,可能比知識貧乏的徹貧,更加難以應對。以上是從經濟角度看。如果從安全角度,那麽也可以認為,在未來的世界上,對於必要的資源,如果中國緊缺而且其它國家也緊缺,那麽,中國還不算危險;但是如果中國沒有而其他國家擁有,那麽,中國就是危險的。現在的GDP掛帥、全麵生產、全麵供應世界、全麵消耗資源、而且沒有麵向未來的適當應對的模式和政策,就有可能置中國於未來國際的不安全境地。中國不能因為對過去徹貧的恐懼,變成對當前繁榮的極端強烈的渴望,以至於達到不顧未來可能再度徹貧的地步。
目前某些對諸如稀土、焦炭和煤炭等資源的出口進口的應對政策,某些不合理的出口退稅、能源補貼、煤價電價限製等政策,實際上成了中國資源消耗的加速器。中國的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是美國的2.5倍、歐盟的5倍和日本的9倍,一噸鋼的水耗是國際先進水平的10-40倍以上;目前中國GDP約占世界的5%,但原煤、鐵礦石、鋼材、氧化鋁、水泥等實物產出分別占世界25%至40%。這些數據不會是偶然的,也不僅僅是技術發展程度的問題,必然和國家政策導向有內在關聯。中國目前擁有了世界上極大比重的紡織廠、鋼鐵廠、化工廠等高能耗高汙染的低端競爭性產業。長期以來,中國走的是一條資源高耗、能源高損、廢棄物高排放、高汙染、先汙染後治理、甚至不治理的路子。當前,很多產業的微薄的利潤率,甚至還不夠治理汙染環境。未來,依然還是很不容樂觀的局麵,因為,社會的觀念依然陳舊,依然是以財富創造為中心,依然是巧取豪奪,依然是以自身的短暫和局部錢財滿足為最高目標。
由於資源意識薄弱,缺乏戰略性的規劃和調控,加上隻盯著稅收增長和GDP數字,曲解出口創匯和招商引資的真實價值,已經使中國礦產資源嚴重透支和嚴重流失。
專家估算中國的金礦還可支撐開采15年,銀礦20年,銅礦31年,鎳礦46年,石油30年,而其餘大部分礦物資源也都在百年以內開采完畢。隻要再二十年,江西的稀土資源礦將消失,世界儲備量最大的鎢礦資源也將消失;再三十年,世界最大的稀土礦的包頭鄂博礦藏將消失。三十年,彈指一揮間!
銦在電子電信、光電領域、航空航太、國防、通訊等領域不可缺或,但全球儲量僅為1.6萬噸。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產銦國和出口國,原生銦產量占全球60%以上。80%都出口給日韓,但是定價權卻在別人手裏。中國稀土產品出口價格也是低廉,從而導致西方國家大量囤積中國稀土,同時卻實行限製或停止開發自己的稀土礦。日本進口的稀土83%來自中國,映射了中國的出口強度。
鎢礦資源是中國的國寶。二戰時期希特勒曾哀歎:“要是再給我一萬噸鎢砂,就可以征服俄羅斯”。全世界消耗的80%至90%的鎢資源,都是來自中國。由於濫采加上管理混亂,中國的鎢礦資源已瀕臨枯竭。業內人士分析,有色金屬總公司直屬的10年以下的大中型礦山有9個,年產鎢精礦1萬噸以上,預計僅僅七八年後都將消失。現有10個大型黑鎢礦山,8個礦山已開采了幾十年進入到中晚期。
50年後,很可能不需要50年,中華子孫拿什麽和別人競爭,如何生存於世?
在宏觀政策引導和允許下,雲南、四川、陝西等重要西部礦業省份,製定了優惠的外商投資勘查開采礦產資源的地方法規。貴州的爛泥溝金礦、遼寧的貓嶺金礦、雲南的播卡金礦,都是探明儲量超百噸,遠景儲量達數倍的“世界級金礦”。但是,這三大金礦分別為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掌控,控股比例高達85%、79%、90%,而且是被外資低價圈占,同時還享受西部免稅等優惠政策。
如果說,用犧牲子孫後代的富足,來換取自己一代的富足,不僅是自私,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犯罪;如果連自己的人民都沒有享受到,隻是出口到國外讓別人享受,則不僅可能是一種犯罪,更是一種愚蠢。
未來的國家競爭,既拚發展速度,也拚資源保持速度。持有資源到最後者,將是笑到最後的。現在的中國,恐怕已經笑不出來了。
美國前國務卿黑格1980年就說了,“資源戰爭的時代已經開始”。中國輸不起的最後戰爭,將是世界戰略資源爭奪戰;中國最不該輸的戰爭,是自己國土之內資源的世界爭奪戰。資源,包括能源,應當成為國策和發展理念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經濟政策最高優先度之一。
2008年12月30日,在紀念有色金屬工業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苗圩強調全麵提升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國際合作的層次、規模和水平。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黨委書記康義也指出,30年來,中國實現了從封閉到全方位的開放。2000年9月28日,國土資源部等六部門頒布指令,進一步開放非油氣資源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允許外商獨資進行勘查,允許外商購買國有企業的探礦權、采礦權。
可以看出,政策的時代敏感性是不足的;甚至,有些和應有的卻是背道而馳。貴州雲南等三大世界級金礦廉價地被人搞走,不是偶然的。政策的錯誤,源於意識的偏差,源於沒有意識到資源對中國長遠發展的關鍵性價值和長遠成本極度高漲的經濟規律。
中國應當及時建立資源的抑出勵進的政策,實施全麵的全球資源戰略。在金銀方麵,目前中國實際上的政策是限製金銀進口,鼓勵金銀出口。進口金銀要有人民銀行的批件,還要收17%的增值稅。進口半製成類黃金,均征收50%的進口關稅。而出口金、銀,卻無任何關稅。中國的黃金國家儲備隻有1000噸,其中600噸,還是李先念總理時代攢下來的。金銀之外的工業資源,更應當實行全麵的抑出勵進政策。
中國的礦務資源,不僅不應當對外資開放,甚至,重要的資源還應該國有化。私人擁有礦田也有財富不公平、以及國家資源安全戰略不利等宏觀弊端。社會暴露出來的某些山西煤老板的行徑,其亂采亂伐的糟蹋資源、奢侈示富的衝擊社會節儉道德、不公暴富的貧富懸殊化,是應當有係統性的糾正舉措了。中國應立即開始嚴格的資源節儉的戰略,不僅僅因為節儉是一個現代社會的重要的道德支持,更由於節儉是中國這種資源貧乏社會的重要支撐。中國不僅要技巧地中止資源對外開放戰略,而且要適時中止資源輸出戰略;還要全麵關注各種資源,而還不僅僅關注稀土、焦炭、煤炭、鎢等重點資源。因為中國已經是世界工廠、製造中心,資源損耗已經極其嚴重,每天的透支巨大,早就是吃不飽了,還要支援別人,既不公平,也不智。
除了自然礦物資源短缺外,中國的生態資源也已經嚴重短缺和透支。中國的酸雨的覆蓋率達到國土的1/3,70%的江河湖泊受到汙染,90%流經城市的河流嚴重汙染,3億多農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億多城市居民呼吸著嚴重汙染的空氣。至1949年的工業化以來,百分之八十的中國江河湖泊斷流或枯竭,三分之二的草原沙化,沙漠化土地每年遞增3400平方公裏,大部分森林消失,近乎百分之百的土壤板結,主要水係的五分之二已成為劣等五類水。環境生態資源,也是到了不能再透支的地步。
中國真正的資源高損耗時期其實是最近60年,尤其是最近30年。幸虧時間還不算是特別、特別長。雖然透支巨大,但還是可以、也應該亡羊補牢。補牢的基本途徑,就是放棄以財富追求為中心的策略,轉以和諧為中心的發展策略。
你說“放棄以財富追求為中心的策略,轉以和諧為中心的發展策略”——我看難。中國的貧民確實貧,他們有權追求財富。但是最糟糕的是,中國最窮的人,都被煽動起無比的物質欲望。也是,官僚吃飽喝足了,確要別人“和諧”,誰願意?這就是中國最糟糕的惡性循環。所有的人,無論貧富,都正在,或希望加入到掠奪資源的隊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