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尋寶趣事(1)

(2010-03-04 00:50:31) 下一個

       在北京的西南,出和平門不遠有一條東西向的街,這街算不得大,卻也寬敞。一條馬路把這街分成東西兩半,街兩旁一律是灰磚灰瓦的店鋪,飛簷鬥拱,裝飾得古色古香。 這一家家店鋪的柱子和鬥拱大多是紅色,間雜著幾家黑色的,梁柱上的紋飾用金色勾勒,畫著藍底兒的畫棟;經營的多是古玩字畫,文房四寶,舊書籍和善本古籍。街麵是石板鋪就,1972年尼克鬆訪華時曾來過這裏,大概就是從那時起,這裏就改成步行街了。走在街上,如果不看行人的穿著打扮,讓人有種回到一兩百年前的感覺。這就是遠近聞名的琉璃廠文化街。
       多年沒來了,這次隻是走走看看,如果有什麽好玩兒的物件兒順便收上幾件。和當年比起來,路邊的店鋪都已粉刷一新,多了一份熱鬧,也少了一分滄桑。來到街口,先奔東街的中國書店。這家店可和一般的書店不一樣,前麵的門市買的是市上發行的各類書畫,碑帖,古籍,後麵是個四合院,這院子裏當年是賣舊書的。這舊書是不分類的,一堆堆的擺在屋中的大桌子上,書脊向上。裏麵熙熙攘攘的,人人都眼盯著桌上的書堆,不時有人抽出一本翻看。大部分舊書是滯銷的書籍,記得最多見的是《紅岩》,經年累月地戳在桌上無人問津。如果你的運氣好,可能淘到一本稀有的珍本, 找到的人會興高采烈,旁邊的也跟著興奮起來,一陣小的騷動後,屋子裏又靜下來。時過境遷,那院子已經變成了古玩市場了。
       出了中國書店,手中多了一本新買的黃庭堅《諸上座帖》。雖然自出國以來連毛筆也不曾碰過,但那豪放不羈的狂草還是讓我心動。

       在街上走著,寶古齋,墨緣閣,慶雲堂,汲古閣,萃珍齋, 這些熟悉的店鋪一家家走過,其中有的已把櫃台出租,不知來曆的商家在櫃上賣著各種仿製品,從手工,古瓷,煙壺到仿啟功等近代書家的字畫應有盡有,質量參差不齊,多是些賺遊人錢的。
       轉眼來到一家店前,這店門臉兒寬大,兩層樓漆得流光溢彩,不看店名以為是西門大官人遇見武二郎的獅子樓,門上方是郭沫若題寫的匾額,“榮寶齋”三個大字,黑匾金字,氣勢不凡。這榮寶齋與全聚德,長城一起號稱京城三絕,從它的前身“鬆竹齋”算已經有三百多年了。印象中我在這裏,除了大學時買過幾支筆,還曾花了一百多塊買過一方硯台。這兒的字畫價格不菲,卻是個看名家真跡的好去處。進得店來,把那些名家作品一一看過,發現和多年前的區別隻是在那些字畫的標價上多出了幾個“0”。
       走出榮寶齋,看到街上冒出幾個賣古玩兒的三輪車。於是,就隨便走到一輛三輪前,和那小販搭訕著,小販先是帶些戒備的看著我,等到戒備解除,便開始推銷起車上的東西。看看那車上除了老式的玉製煙袋嘴兒,繡花鞋,就是幾個仿製的香爐和雕工粗劣的菩薩,彌勒,正轉身要走,被小販一把拉住,悄聲道:“跟我來。”隻見他隨手從車上的櫃子裏拿出個報紙包起的物件兒,連拉帶拽地把我帶到路旁的小巷,神秘兮兮地打開那一層層的報紙。我正待要看他報紙裏包的是什麽,巷外傳來一聲低吼“工商局的來了”,聲音不大,卻很清晰。那小販急忙包起紙包拔腿就跑。待我走出小巷,街上的三輪兒一輛也不見了蹤影。我正在發愣,有人從背後拍了我一下“大哥,你要買東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