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亂彈孔孟之道的時效性(2)

(2010-11-19 14:57:59) 下一個

儒家,道家成了正宗的主流文化,人的道德觀也隨之改變。您別說,到了西漢末年,還真出了一位儒家道德的模範人物,這個漢代“雷鋒”就是大家都知道,誰也不愛提的王莽。這一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因為兒子打死了家奴,逼兒子自殺,整個一個聖人。等他篡了天下,著實讓人大吃一驚,才知道什麽是成大事兒的主兒。要說人壞的話,教他什麽也沒用,這王莽就是個例子。


這王莽還真的打算複周禮,按周朝那樣搞井田,奴隸啥的,隻是,已經過了那個村,沒了那個店了,沒成功,還把百姓逼翻了。一時間,赤眉,綠林,銅馬,各路人馬都朝著王莽來了。那會兒,對君權神授不大在意,大家都幹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勾當, 啥盆子,碗兒的都被拎出來當個皇帝。最後,還是騎著牛出來混的劉秀一統了天下。


結果,東漢一直到末年,大家也都是唱著“良禽擇木而棲”的調調兒。忠基本體現在對主公的忠誠上。滑頭點兒的像劉備,就換個帖,拜個把子;曹操那樣比較有實力的,常常是演那個“翻身下馬,親解其縛”再把身上的大氅脫下來給披上的戲,這位馬上就肝腦塗地在所不辭了。不過,也有那種給輛寶馬就姓了董,再來個美人兒又姓了王的主兒,教育不夠啊。


話說回來,那年月,能把位子坐穩已經不易,還顧不上教育人民大眾去忠君。另外,剛上台的主兒,要是拚命教育別人忠君,整出個把文天祥,陸秀夫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嗎?所以從東漢到唐朝,忠君一直都不大被提倡。孝道雖然也講,也不宜太強調,因為連年戰亂,大家都來個“父母在,不遠遊”,上哪裏征兵去?兵荒馬亂,講的是強權政治,儒學再次走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