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家書 - 寫在之前的話

(2012-06-15 12:26:26) 下一個

昨天整理家中雜物。有一隻放在角落的紙箱子引起我的注意。我拖過來準備扔東西。打開一看,裏麵除了有開文上幼稚園讀的書、畫的畫,然後就是四封家信。信封上是父親的筆跡。我拿出信。每一封信都是三張紙。信紙早已經泛黃、發出脆繃繃的聲音,圓珠筆的字跡也模糊不清。

 

  夜深人靜。我獨自坐在燈下,一字一句地讀著父親寫給我的家書。輕輕撫摸父親蒼勁有力的字跡,我好像與病重的父親麵對麵坐著,雖無語,但淚長流。

 

  父親,您是否正在大海的那邊默念著女兒,期盼我回去看望您?要不然,為何在父親節來臨的今天,您讓我用這種獨特的方式與您見麵, 懷念您, 想念您。此時此刻,淚水好似決堤的水,沾濕了每一頁紙片。

 

  四封信讀完, 我已淚流滿麵。

 

  父親的這四封信, 分別寫於1994年的4月至9月間。信中雖然是敘述普普通通的家事,卻從中反映出父親當年背負的艱難和壓力,以及對遠在大洋彼岸的我們,寄予了多麽高的期望和信心。

 

  順便交待一下。1994年, 我們全家已經從紐約州的奧爾巴尼市搬來加州矽穀的桑尼維爾鎮。孩子他爹剛剛進入英特爾公司,拿著非常低的薪水。公公婆婆來美國探親,與我們住在一起。那 時,開文隻有幾個月大,我正懷著愛美麗。一切都處在百廢待興的打拚階段。我們一家五口人(不算我肚子裏的女兒的話)住在一所兩室一廳的公寓內,全部收入全 靠孩子他爹一個人的微薄工資。

 

  當然,從離開親人出國留學的那天起,我們就不約而同地養成了“撒謊”的習慣:永遠報喜不報憂。

 

  我知道父母的家底。自我有記憶以來,家裏的經濟就處在拮據中,從未翻身過。1994年前後那幾年, 更是父母親最艱難的幾年。

 

  那時, 他們剛從新疆調回江蘇老家沒幾年, 為了調動花光了所有積蓄;住房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全家人隻能擠住在父親工作的城西小學一所小屋內;兩個弟弟漸漸長大, 分別進入了適婚年齡,直接麵臨結婚、工作、住房等頭等大事;媽媽得病需要開刀動手術;外婆患子宮癌已經臥床不起。上有老下有小,每件事都需要花錢。父親是一所小學校長,媽媽調回江蘇前,因為怕和父親同在教育戰線“清貧”,則改行進了一家利潤不錯的企業在工會工作(後來,教師的待遇提高了,母親相當懊悔沒有看清形勢,走錯了一步棋。果然,沒幾年, 母親工作的單位終於倒閉關門)。

 

  那時國際長途相當貴, 我們一直保持與家人通信的習慣. 父母親每次收到我從美國寫給他們的“報喜”信,深感欣慰和盼望。他們總認為我們在美國生活特別富有,經濟寬裕。於是,寫信的最終目的,是希望我們能“量力而行”,在金錢上給予娘家足夠的支援。

 

  殊不知,每次接到父親隱含在問候背後的“催錢”信,我都無奈又為難。我們當時的生活隻在起步階段, 怎麽可能還有餘錢讚助家裏?連著收到家父的信後,丈夫為了不讓我太為難,還是決定從“牙縫”裏擠出錢來寄給家裏,以解急需。父親收到錢後,在後來的一封信 中,表達了對我們的感謝之意。

 

  1995年5月,我的父母親終於如願以償地來到美國,與我們一起生活。那時,他們才真正了解到我們的真實生活狀況,體會到了在美國生活的艱辛。這裏,我要 感謝兩家的父母,是你們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跋山涉水來到美國,為我拉扯帶大了兩個孩子,陪伴我們度過最艱難的時光。我們今天擁有的幸福生活,都有你們付 出的感情和辛勞。

 

  十八年之後,當我們終於在美國站穩了腳跟,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之後,今天,我再讀這四封十八年前的家信,怎麽不讓我心如刀絞,倍感痛心之痛? 我很恨自己的無能,不能在父母家人最需要的時候,及時伸出手幫助他們。雖然我們現在有能力按時給父母寄錢,但是,對比十八年前他們急火攻心、四處借錢幾乎求告無門的窘迫處境,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多麽需要那時的我, 能像及時雨一樣,為他們“雪中送炭”啊?

 

“我總想,年輕時為工作、為子女操心勞累,那時盼著子女長大了便是出頭之日,如今子女都已經成家立業,而我負載更重了,不是悲觀厭世,我恐怕一輩子也出不了債巢了。。。”

 

                                                            ---- 摘自父親信中的一段話

 

家書 <wbr>- <wbr>寫在之前的話

1995年7月,全家去17 Miles海灘時,父母個抱著開文和愛美麗
 
 
 
 
1995年父母來美國探親。那時,父親已經患有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三年了。
 
當見到父親之後, 我才知道他的病情是多麽嚴重,他飽嚐著怎樣的病痛之苦。
 
因為分別,因為彼此相愛,我們都互相隱瞞著許多東西。直到真正生活在一起,才深深體會各自的艱辛。
 
 在美國的一年時間,父親病情得到穩定控製,精神狀態也非常好,先前消瘦的身體,變得胖了許多。
 
爸爸說:“和女兒在一起,我是最滿足的。”
 
謝謝父親!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