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孩子是怎樣學會善良的?

(2009-04-07 08:17:33) 下一個
懷孕其間讀了不少育兒雜誌和書籍, 其中有一本"父母"(Parent)雜誌裏, 有篇文章是"孩子是怎樣學會善良的?" (How kids learn to be kind?). 大意是, 在物質空前豐富的今天, 人們卻更容易變得自私, 不願意分享. 那麽, 如何讓孩子從小學會關心別人, 將來成為善良的人呢? 文章有很多實際的建議, 比如帶孩子去養老院獻愛心, 去海邊撿垃圾, 把節省下的零用錢捐給孤兒院, 等等.

我想到了自己和兩個妹妹. 盡管我們三人有截然不同的性格, 各種毛病都不少, 尤其是我. 然而真要說優點的話, 這"善良"二字卻是大家基本公認, 我們也覺得無愧於心的品質. 那麽, 我們是怎樣學來的呢?

認真回想起來, 生命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人, 就是我的媽媽. 善良的品德, 應該就是從她那裏耳濡目染, 根深蒂固的植入內心的, 這是媽媽給我最大的一筆財富.

都說孩子的眼睛是最晶瑩剔透的, 能一眼看穿偽裝和謊言, 大人們對人是真好, 還是假客氣, 小孩子清楚得很, 事後講多少冠冕堂皇的大道理都沒有用. 那麽在"善良"這一點上, 媽媽是絕對經得起考驗的, 因為自我有記憶開始, 從未見媽媽傷害過任何人, 不論是口頭上還是行動上, 不論是當麵還是背麵. 仿佛在她的世界裏, 隻有愛, 沒有恨, 因而她是快樂的. 有人對我們好, 哪怕是一個無關緊要的舉動, 媽媽都會真誠的感激對方, 有機會就報答對方, 所以媽媽與朋友的情誼常常能保持幾十年之久.

直到現在, 媽媽一有機會就提醒我, 在外婆家最困難的時候, 沒錢讓媽媽上學, 是鄉下的表舅給她送來了課本; 她和爸爸結婚時一無所有, 是徐姨奶奶幫她一針一線的縫被麵; 當年她工作忙碌, 回家來不及做飯, 是鄰居肖奶奶每天過來幫她生煤爐子; 在我一歲多哭鬧得最厲害的時候, 姨媽在地裏幹活一整天, 回來沒歇口氣就抱起我哄我 ... 總之, 她生命中出現過的任何人, 她都有故事可講, 而且都是溫馨美好的故事. 奇怪的是, 即使是最沒有耐心的小孩, 對媽媽的這些事我卻百聽不厭. 也許, 人心都是向善的, 感恩的心態, 善良的話語, 天生就有種魔力, 讓人願意去聽, 去感受, 去分享. 在這樣反複的絮絮叨叨中, 與人為善的理念, 就象春風細雨一樣, 潤物無聲的滋潤著孩子的心田.

多年來我親眼目睹媽媽的經曆, 她憑自身的才華和努力, 加上好的機遇, 從一個農村出來的沒任何背景的小丫頭, 一步步奮鬥成了大型國企的省級領導, 算是成功人士, 更是他們老三屆中的佼佼者, 但這沒有改變她的善良本性. 當然, 混跡官場多年, 作為旁觀者, 我也能感覺到她的變化. 然而, 她跟別人有根本的不同: 她可以世故, 但從不勢利; 她可以圓滑, 但從不虛偽; 她可以熱情, 但從不讒媚; 她可以嚴厲, 但從不刻薄; 她可以進取, 但從不貪婪. 她不會因人混得不如意, 或地位微不足道, 就看不起對方; 同樣, 她不會因對方官高位重, 就刻意的巴結對方. 對她來說, 隻要有共同興趣和話題, 或對方有值得欣賞的地方, 就是值得一交的朋友.

媽媽對三個女兒深感驕傲, 很樂意在她朋友麵前展示她的三朵金花. 小時候家裏雖然又擠又破, 卻經常高朋滿座, 後來大了些, 她也一有機會就帶我們出去同朋友們來往.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 媽媽的朋友遍布社會各個階層, 有多年共處的同事, 有從小玩大的同學; 有部級省級領導, 也有下崗工人; 有大學教授, 也有普通的小司機; 有上門給人做衣服謀生的裁縫師傅, 也有院子裏看門的大爺. 媽媽對人的態度是不分對象, 不分貴賤的. 不論對方是領導還是下屬, 是多年的熟人還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 她的一言一行都是發自內心, 毫不做作的. 在極端注重等級的中國, 在越來越唯利是圖的社會, 這性格多麽難得! 今天, 我們三個能長成有尊嚴的, 不卑不亢的成年人, 我覺得是同媽媽的影響分不開的.

媽媽的性格樂觀豁達, 即使再窮的時候, 也覺得"錢是能賺來的", 為了我們, 她可能會擔心, 會操勞, 但她在精神上不會受折磨. 真正讓她輾轉反側, 夜不成寐的, 隻有一種情緒, 那就是內疚. 她是那種一定要盡其所有幫助別人才會快樂的人. 記得前幾年媽媽因病住院的時候, 同病房的是一個年輕的鄉下女人, 她的丈夫是在城裏打工的民工, 他們雖然貧窮, 卻淳樸大方, 言語得體, 看得出很有尊嚴, 而且夫妻間非常恩愛, 這讓媽媽十分欣賞, 幾天下來和他們相處得很愉快. 有天他們突然告別說要出院了, 媽媽敏感的看出有點不對, 猜他們遇到了困難, 但他們怎麽也不肯說, 還很樂觀的要同媽媽放心. 後來, 媽媽還是千方百計的從醫生那裏打聽到, 這夫妻倆手頭拮據, 不得不提前出院, 於是主動幫他們負擔了一部分醫療費用, 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媽媽把這件事告訴我的時候, 沒有絲毫的誇耀, 隻是跟我分享她內心的快樂, 因為她有能力幫助這些有需要的人, 讓她覺得生命更有意義.

我把雜誌放在一邊, 心想, 讓孩子學會善良, 我不需要這些專家的建議, 因為最好的專家就是養育我的媽媽. 雖然她沒讀過任何育兒書籍, 也沒講過任何大道理, 然而, 言傳身教四個字, 卻是世界上最樸素, 也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如果我能象媽媽一樣, 在孩子天真銳利的目光考驗下, 始終表裏如一的做到善良和真誠, 那麽, 我應該會是個成功的母親; 如果我到了六十歲, 還能有她那麽清澈而快樂的眼神, 那麽, 我應該會是個幸福的女人.

謝謝你, 媽媽!

======================
這是舊作, 寫於去年懷孕其間. 馬上要回國探親了, 歸心似箭, 所以翻出此文寄托對媽媽的想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paperfish 回複 悄悄話 看了你的短文讓我想到我的媽媽. 很久沒有這麽看媽媽了. 媽媽也是個樂於助人心地善良的女人. 但是嘴硬的象把刀. 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