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管理谘詢課上的反駁

(2009-07-06 02:25:44) 下一個
    上周選修管理谘詢課,白發蒼蒼的教授別的都還好,學識淵博,經驗較豐富。就可惜,他的課件都影射評論各種文化,似乎隻有這樣才能吸引足夠的注意力和表達自己的“學術抨擊力”。
 
­    不知來自各國的國際學生對此感受如何,很多次都令我心中隱隱不快。
­
    比如,他說中國的谘詢業麵對很多困難,因為中國的企業需要的是“doctor-patient”模式的谘詢,說他們“隻需要答案”,不需要學習解決問題的思路--而這是“adult”應該具備的素質,暗示中國公司像“孩子”一樣的等待直接答案,否則便認為谘詢沒有“value”。班裏很多同學都在笑。
 
        雖然之前我也聽說過這樣論點,但是作為唯一坐在這個課堂的中國學生,我不能不反駁--禮貌的。我舉起手說,教授,我曾經在IBM工作,也參與過在中國的谘詢工作,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麽?教授說sure.

    於是我說,我們當時給中國電信做中國北方九省的業務重組的架構谘詢,我們自認為有先進的管理經驗可以完全推銷給中國客戶,可是在合作過程中,我們發現我們並不比客戶更了解他們的係統,於是,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派自己的人去現場與中國客戶學習和合作,共同尋求解決辦法。期間,我們也明白了,中國客戶確實想要學習歐美得先進經驗--但是,絕不是隻要答案,更不是照搬!而是,了解一些西方的方法,然後研究出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

     為了更有說服力,我接著說,我們可以想象,中國是一個多麽巨大的市場,即使全歐洲的客戶加起來也不可能比中國的電信客戶多。因此,直接要答案式的“醫生-病人”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

     最後,為了給教授點麵子,我總結說,當然,我說的是我的親身經曆和電信行業的情況。也許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客戶由於情況不同,會有不同要求。但是,我能夠理解客戶想要有“價值“谘詢的心情。這一點,可能在全球哪裏都是一樣的。

     全班默然。

     我不知道是否全班都聽懂了我的故事,我也不知道是否有人會想,中國人這麽愛國 (此前有印度同學說過這話),不能容忍批評。

 
    但是,之後發生的兩件事我不知道是不是與我曾經勇於反駁教授有關。一件事是,我們要做case presentation,各組在演講完後的答疑中,互相批駁的體無完膚,隻有我們的組,大家說講的很好,沒有什麽質疑。教授之後隻好自己問了兩個問題。
 
    另一件事是,課程結束後,有人提議大家合影留念,不知道為什麽很多同學都在集體合影後專門走過來和我握手,要跟我單獨合影,還說分開後一定要保持聯係。
 
    從這次經曆中,我在想,做為中國人,如果你麵對一個攻擊中國或者帶著偏見的論點時毫無反應,在西方人眼中,並不能反映你的勇於“自我批評”精神,而是表示你的懦弱和你的國家確實有問題。
 
    因此,請記住,我們傳統的美德--“反省”或“自我批評”並不適合任何場合--尤其在別的國家都在忽視自己的問題,強調別國的問題的時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