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倍兒)
美國布萊恩?哈登著文,描述日本一項新的離婚法律規定於2007年4月生效之後日本男人的反響,激烈而喪氣。此項離婚法律規定,如果妻子申請離婚,法律可允許女方獲得男方達一半之多的退休養老金。
日本男人年輕時一般工作及其努力,退休時養老金大大的多。於是新法規一出台,日本全國的離婚案迅速增加了6.1%,正合了法規實行之前專家們的預測:“日本可能會暴發離婚潮”。果不出所料,而且95%是由女方提出――到底熬了這麽多年,多少的寂寞,萬般的隱忍。今朝終得以翻身雪恨,狠狠分掉丈夫一輩子的辛苦儲蓄之大半。
與此同時,還有更多的長期受丈夫冷落的女人,手裏正執著計算機,細算著離婚後可從男方手中究竟能獲得多少財產。
於是日本男人害怕了,恐懼彷徨了。他們成立了專門協會,聚集成千上萬會員,學習如何愛妻子,聽從妻子,如何愛家庭,以致如何燒水煮麵條和煎雞蛋。因為,事實是:這些即將退休的日本男子,一旦離婚即會損失這許多財產,那離婚就意味著判他們的死刑。“因為他們退休後既不會照顧自己的生活,還要失去一大半的財產”,布萊恩?哈登在文章裏這樣說道。
在婚姻財產的分割方麵,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先進文明程度和民主程度。西方國家做得相當好,可以說甚至有點過,有過分維護婦孺之嫌。有些是妻子外遇後提出離婚,並席卷丈夫的辛苦勞動所得與情夫揚長而去。
雖倍兒亦屬婦孺之列,我想說
五年前,香港婦女無論丈夫的生意做得多大,一旦提出離婚,妻子僅能得到的是她當下銀行帳戶裏的存款。其餘的如孩子還有生意,不動產,股票等都歸丈夫所有,根本沒有任何婦女地位可言。鄰居老婆婆有位香港的侄女,過慣太太生活的她,三十五歲,當丈夫去徐州做生意沉湎聲色,拋棄她時,她的銀行帳戶裏隻有不到1000港幣的存款,連件像樣的衣服都買不起。而美麗的她自大學畢業後就一直是全職太太,離婚發生時她早已喪失工作技能,之後終日以淚洗麵。
如此看來,男女不僅是冤家,有些更象仇家。日本男人也是不願意損失金錢,和見到家庭長期保姆――妻子攜款離去,想到自己晚年悲涼的下場,於是猛烈補課,補愛妻子愛家庭與妻子說話交流的課。看來婚姻這“墳墓”自是有它甜蜜溫馨之處,否則為何不願離開色衰嘮叨的老妻呢?
我們也不要妄談什麽男女平等了,離開必要的經濟基礎,愛情和婚姻都會變質。
國外離婚為何沒有中國這般泛濫?因離婚費用太高,有些甚至能將男人辛苦一生所得大部分歸給妻子,兒女也歸妻子。所以不管出差時候星級賓館裏有多少價廉年輕女子陪床,不管婚外戀多麽俯地可拾,男人不管成功與否都不敢亂來。
No way it's over 50%. Even the 70's/80's generation in Chinese cities have a lower divorce rate than 50%. Did half of your classmates get divorced? Not mentioning the older generations, single digit for them.
This is how an article loses credibility when throwing numbers around carelessly.
你說的有些部分是真實的,不過你可能沒留意到:城市和農村的分別。
事實上:總體的離婚率是美國高,不過如果中國的離婚率排除了農村,離婚率就比美國高多了。中國的離婚率在農村比較低,而農民的人口占了中國人口的很大一部分。
離婚時女人吃虧完全是因為母愛深厚的緣故,為了小孩的幸福媽媽們甘願在離婚時
為了小孩而利益上吃虧。假設國內一對夫婦離婚時媽媽不愛小孩而爸爸深愛小孩,
那吃虧的自然是這男人了。但事實上大部分中國家庭是母愛比父愛深厚N十倍,那愛
孩子的一方自然就吃虧了。在國內離婚時愛孩子的感情成了被法律拿捏的軟助。
Are you serious? US has a much higher divorce rate than China: 50% percent of first marriages, 67% of second and 74% of third marriages end in divo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