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到了論文的最後階段,我疲憊的奔命於陳列‘參考資料’。說實話,我並沒打算投機取巧;可是,每每看看自己的文章,再看看導師給的範文--怎麽都覺得天地之差別也。
因為導師的文章全都是這麽寫的:
-- 今天天熱。因為小李說(argued that)‘北京進入橙色預警 (2009, p3)’,小王也說(claimed)‘39度半的橙色預警需要引起大家注意(2009, p8)’。我是不是也可以因此覺得,天確實很熱呢?……
……
-- 參考資料:
小李. R, A,(2009), 《今年為何高溫》,新聞周刊, 2009年8月刊,新華出版社,北京。
小王. W.X, (2008), 《橙色預警的由來》,健康生活,北京出版社,北京。
……
令人鬱悶的是,導師文章裏不但每‘段’文字裏都寫滿了別人的名字和年代以及引用頁數,更讓我不解的是,導師的文章裏,通篇都是別人說了什麽,隻有很少一點點是自己說的--而且自己說的基本都是承上啟下的句子。而自己要想陳述什麽觀點,都得列出別人(很多人)說過什麽什麽,然後自己才能小心謹慎的接一點點下半句話。
不知道是不是西方學者都是這樣寫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