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文章,覺得非常有趣。 全文均為轉載。 --------------------------------------------------- 昨天晚上和一幫金融男女討論結婚這個話題,一個美女姐姐說了一句醍醐灌頂的話: 男人要找從土堆裏爬出來的,女人要找天上掉下來的。這句話看似普通,背後隱藏了非常深刻的含義,我嚐試淺析一下。 先說男人 普通人都會列出如下labels :背景,學曆,工作,職位,身高,體型,收入,不動資產,流動資產,負債。但是如今經曆風雨看透是非的高覺悟女性已經發現(特別是金融業女性),上訴幾項固然重要,但她們在這些東西之上,加入了一個最不可缺少的東西:Long-term potential。這個東西就厲害了,因為它涵蓋了上麵所有的labels。在量化long-term potential的時候,各個lables都作為input放入了future cashflow的計算中,而discount rate的最重要的變量就是這個男人的靠譜程度。 先來看已經成功了的男人(包括家庭背景特別強的人)。當我們除去Robin Li這種真的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好男人外(屬於normal distribtion 的upper 5%),在我力所能及去耳濡目染的範圍內太多太多的背叛和破裂。雖然這些男人從第一天起的cashflow就勢不可擋,但是Beta高得離譜,WACC大得不著邊際,最後PV實在是不堪入目。所以Underweight/Sell。(在此我們不討論Ability to capture這個維度)。 這下子就回到了上麵說到的“從土堆裏爬出來”的男人。這些男人大部分是有著穩定的高收入工作(以大眾市場收入衡量),但是離成功還尚有不小距離的75後。他們的工作和能力讓人可以想象到10年後他們社會精英的模樣,而且讓人無法恰當估算其terminal growth rate。對於這種有significant upside的人群,Beta當然也是不小的。但是大智慧的女生如果們從早期就殺入市場,全盤買進之後,portfolio走勢如何多少可以收到自己控製和影響,這比起那些女人們完全沒有影響力的投資來說當然是更劃算的買賣(risk adjusted). 當然如果是buy-out, 必然需要premium,而leverage-ability則就是每個人自己的修為了。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高成長性的投資更是如此。這其中最為關鍵是要相信你自己的investment theme,擁有long investment horizon,而不是做個trader,mind-set比較短期. 至於降低風險,風投可以通過diversification來分散風險,10個裏麵砸中一個就賺了,可惜這種策略在婚姻的市場不太容易實施,因為培養潛力股需要太多精力。所以這就要求女性們要做好前期的Due D。 再說女人 為什麽說女人要找從天上掉下來的呢?這個可以從幾個月前流傳的Craig's list那篇經典的文章說起。看過的人都知道,文章說女人是depreciating asset, 而且還是accelerating。所以問題就來了,怎麽才能保持這個資產的長期價值呢。辦法有兩個:第一,今天這個資產的價值就特別高;第二,也是更為重要的,這個資產折舊的年限特別長,或者說每年折舊比例小。所以就算到20年後,residual value還是可觀。天上掉下來的女人具有這兩個labels。我們來具體說說。 沿用女人是加速折舊資產這個概念,如果我們看看這張balance sheet 的資產項,天上掉下來的女人在current asset這個類別裏麵具有相貌,身材等等很容易隨著年齡而消失的東西。但是這不代表它們不重要,這個東西提供liquidity,可以被迅速monetize。男人是愛麵子的動物,喜歡顯擺,而顯擺的sources就是由這些current asset提供(特別對於年輕男人)。婚姻的investor更重要則是看non-current asset裏麵有什麽可以被長期amortize的東西。這個bucket裏麵我們看到了:教育,性格,家庭狀況。前麵兩個好說,很多女生都有,而天上掉下來的女人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家庭背景牛x。家庭背景這個東西可以像Goodwill一直在balance sheet 上,好好使用可以變成income generating asset, offsetting depreciation. 以前論過是找個有錢的還是有權的,這個問題放在當下這個模型裏,其實代表著gearing。家裏有權的leverage/gearing 更高,好處是increase equity return,而downside是default risk比較大,而且一點被foreclose, 還會wipe out the whole equity。換個角度,權力是option是warrant,可以四兩撥千斤,而錢財是stock本身,很大程度取決於underline asset performance, driven by fundamentals。如何評估兩者價值,就看男生是什麽類別的投資者和風險偏好程度了。 我不得不感慨時代變了。10年前還在說嫁個有錢人,現在capable的女生已經堅決地說no了。曾經血氣方剛的小屁孩兒信誓旦旦要靠自己的雙手打出一片天下,現在已經明白杠杆的魔力。前段時間《奮鬥》大熱,也引發不少口水,因為沒人覺得有著兩個父親(一個有權一個有錢)的男主角是在奮鬥。我想趙寶鋼還不如拍一部戲,講述女人如何奮鬥培養“土堆裏麵爬出來”的男人,男人如何奮鬥找到天下掉下來的女人。保證罵的人多,而看得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