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迷霧

(2009-04-10 05:49:56) 下一個
        The Mist 可能是許久以前的片子,昨晚閑來無事看了一下。

        The Mist與往常電影不同的是,在同樣遭遇災難--各種龐大的外星生物的湧入時刻,男主人公的努力掙紮與積極奮鬥,沒有被影片給予肯定。或者說,看似對男主人公的奮鬥精神給予了肯定,卻無情地在他每一次冒險贏得勝利後,毫無保留地把他所有勝利果實化為烏有。最終,男主人公在帶領幾個跟隨者(包括兒子),闖過無數鬼門關,卻失去最後逃生的機會後,為了避免成為外星生物的腹中餐,把自己的兒子女友等人槍殺掉。

        影片最後,男主人公孤獨的站在一片白茫茫的霧靄中,連自殺的子彈都沒有了,絕望的痛哭。而此刻,更具悲劇色彩的是,拯救他們的軍隊到來了!車上載著許多沒有逃走、等待救援而獲救的人。可是,男主人公的兒子,女友等人卻已經在一分鍾前被他的手槍子彈帶往天國。
 

        該片中還有另一個女主角--但,這個女主角並非男主角的女友或夥伴,而是他的對立麵。這個女主角是是以一個看似瘋癲的角色出現。在和平的生活裏,她因為不斷宣稱人類會遭受懲罰,而不為人所容。而在災難真的發生後,人們失去了往日的信念,開始追隨這個女人所代表的教派。


        影片中以一種新舊教義之間的不斷衝突為主線,通過女主角的口堅持不懈地宣稱一種教義,即,人類帶來很多災難,需要遭到懲罰,在犧牲之後,得到救贖。一個年輕的軍人因此而被當做替罪羊,無情的扔到怪物群中,活生生的被外星巨型昆蟲撕碎。

        而如前文所述,男主人公帶領的少數人,反對“邪教”,認為麵對災難要勇於自救,奮力抗爭。他們憤恨女主角“邪教”的“煽動”。可是,由於是少數派,與女主角的幾番鬥爭幾乎都以失敗告終。

        我不是很懂西方的各種教派,因此,我也不明白該片作者到底是想讚成哪一方。因為,以男主角為代表的幾個積極奮爭的人,在影片以相當長的時間、讓人窒息的、力量絕對懸殊的與外星生物鬥爭中,頑強抗爭。卻最終,落得還不如在那裏消極等待受難人群的下場。

        無可爭辯的是,該片揭露一種危機麵前人類的無情和自私。值得深思的是,在危機中,該片不僅僅表現了類似《Titanic》中也曾表露的人性自私麵,而且,揭示了預先進行危機管理的重要性。如果不及時預見在災難中可能的各種危機--各種可能比災難本身還恐怖的人類自相殘殺的危機,那……!!!


        

        (剛看到這個電影,還想起一些別的事。就是曾經在津巴布韋看到過這個片子的預告,卻由於津國經濟實在不景氣,連供電都有問題,因此在電影院時常無法完整的看完一部電影。斷電後你或者等待,或者放棄,工作人員會給你發一張代用券在半個月內再次來觀看。出於對於這種代用券的好奇,我曾試圖領過一次,卻無法忍受等待超過1個小時的排隊時間而放棄。以致延遲到現在才看到這篇與以往災難片套路不太同的影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