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高盛,可悲的是離不開
像高盛這樣的投資銀行,在曆史上一次次的創新金融工具和金融產品,目的無非是增加自己的獲利能力。很多創新,在服務自己利益的同時也傷害了不少的投資者和對手。
你可以恨高盛和它的同夥,你甚至可以罵他,大罵特罵。罵完之後,精疲力竭,甚至是一身臭汗,來不及衝涼洗澡,你還是得老老實實接受它們的忽悠。
這就是今天華爾街的現實,也是每天你活在這個世界上必然會看到的一幕。
中國在外海金融機構的眼中,不過是一個在自家後院裏跑來跑去的野鹿而已。隻要他們想,隨時舉起獵槍就可以享受野味。如果是作為野鹿,如果你的命運完全掌握在這些住戶的良心和心情好壞之上,那麽,你的下場也肯定不會好到哪裏去。
和華爾街博弈,靠的是實力和技巧,靠的是智慧,而不是罵人的音量大小。你可以罵他,隻要你能夠給出足夠的金錢,他可能也不會太在意。在你口袋空空如也的時候,你再到他們的門口想討口飯吃,他對你的要求可就遠遠不是讓你被他罵幾句了。
中國同胞們,如果你真的不服,就好好花點時間來研究一下,這些大鱷們到底是在玩怎麽樣一種遊戲,他們是在怎麽樣忽悠你的。在知己知彼之後,也爭取有能力來忽悠他們,至少是相互忽悠,並且在其中為自己謀求實實在在是利益。
這才是真正的製勝之道。或者,像我這樣一個小人物一樣,好好總結和研究一下金融危機的案例,從各個角度,深入係統地搞明白,當初他們為什麽會那樣做,為什麽隻有那樣做才是最好的策略。在此基礎上,再來形成自己的對策。
高盛之流不是中國國內的一家私營公司,自然也不是你想置之於死地就可以做到的。一直以來習慣了的那種強權的居高臨下對付國內私營企業的思維,是得好好改一改了。至少,你說話的口氣和方式,是得好好改一改的了。天下之大,不是坐井底就能夠看明白的,不論你是土蛙還是牛蛙,或者是一條蛇。
下麵附錄的這篇文章的作者,似乎是在以美國聯邦法院的大法官的口氣說話。而且,即使是這等的法官,似乎也不敢有如此的口氣。還是中國人牛呀,你不得不服。
“君子可以給錢,但不能給威嚴”,似乎是新的中國特色和學者風範。
“虛重於實,這才是強國之道”,似乎已經成為新的時髦。可悲,可歎,可笑。
附錄:專家稱 8 大罪行外 全球已陷入高盛的全球化模式陷阱
環球財經
2010 年 4 月 30 日消息,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經濟學會理事白益民今日向新浪財經表示,除 “ 涉嫌助希臘瞞赤字並試圖嫁禍中國 ” 、 “ 操縱股價致貝爾斯登和雷曼垮台 ” 以及 “ 製造了互聯網、石油等 5 次泡沫 ” 等 8 大罪行外,高盛還導致全球陷入高盛的 “ 全球化模式 ” 陷阱。
在 2010 年 4 月 5 日由國際知名調研機構 Harris Interactive 發布的 2010 美國最受尊重企業排行榜,高盛集團被評為信譽最差的 5 家美國公司之一。 4 月 9 日以高盛為首的美 18 家銀行被曝虛報債務數據。 4 月 12 日出版的美國《商業周刊》雜誌指出現在的高盛在華盛頓幾乎沒有朋友。
白益民指出,在過去 25 年裏,高盛帶領華爾街製造了一係列的醜聞,垃圾債券、 IPO 、次級房貸以及其他曾經盛極一時的金融產品在公眾心目中都成了詐騙的陷阱。 “ 信貸市場正陷入危機當中,房地產泡沫經濟破滅,逼得華爾街不得不去找一個新的圈套誘人上鉤 —— 全球化模式。 ”
為什麽全世界都要統一成 “ 全球化模式 ” 呢? 1984 年即到高盛任職的日本人神穀秀樹在他的《貪婪的資本主義》中這樣寫道: “ 推進全球化模式的中心人物無疑都是美國巨大投資銀行的頂層人物。簡單地說,證券世界的銷售體係是由不到十家高盛這種巨大投資銀行 ( 包括儲蓄金融機構的投資銀行部門 ) 掌握的。
他認為,他們在全世界各國的證券市場的商業圈和支配能力都增強了,以至於市場都要采取他們的遊戲規則。像他們這樣的追求數字的人最忌諱的就是 “ 個性 ” 。 “ 如果證券、商品都沒有自己的個性了,那麽世界就很好的由他們管理了。 ”
白益民指出,高盛等投資銀行致力於用微薄的手續費來操作具有統一性 ( 專家稱商品化 ) 的大規模商品,隻要數量龐大,那麽即使很小的價格差也能夠帶來巨額收益。 “ 我們要看到以高盛為首的投資銀行是 “ 貪婪資本主義 ” 的產物,所以他們無論如何都需要 “ 全球化模式 ” 的,這樣全世界都掌握在了他們的手中。高盛的全球化模式實為陷阱。 ”
作者:《環球財經》白益民
更多的關於高盛的消息請參閱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wangxiang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