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迷五色,心空四象

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
個人資料
正文

翡冷翠

(2009-10-23 23:04:29) 下一個


有一陣子,我失魂落魄地在網上苦苦找尋一首叫《塵緣》的歌。那是電視連續劇《八月桂花香》的主題歌。我記住了調子,卻沒記全歌詞。那個連續劇演的是紅項商人胡雪岩的傳奇,至今還記得劇中的女主角叫湘蓮,清幽入骨,美得不帶一點塵俗味
……。後來好不容易發現那首歌時,我同時也看到了歌星羅文因病離開塵世的消息,原來羅文正是當初演唱那首歌的人。難怪唱得百轉千回,情深難抑。

那年我和朋友去浙江海寧看八月十五的錢塘潮。半夜從上海站坐火車出發,車廂裏人擠人的,悶熱噪雜,根本找不到座兒。就那樣站了六、七個小時,終於到了硤石鎮。走出車站,是個淺淺和風的清晨,仿佛一下子從燠夏走入了清秋,我聽見旁邊每個人都大口大口地呼吸著微寒的空氣,十分愜意。

時光尚早。坐在路邊的小吃攤旁,我們一邊吃著小餛飩、豆腐腦,一邊打量著晨風中的小鎮。總說每個城市自有每個城市獨特的味道,就不同的花,不同的季節,不同的男人、女人,都是絕不會相混的。那個早晨,吃著小餛飩的當口,我像是聽高僧說法,聽著聽著,忽然受了某種觸動,開悟了。我真的嗅到了張恨水筆下冷清秋的味道,嗅到了《八月桂花香》裏湘蓮的味道,也聞到那首《塵緣》中桂子的清幽,斷斷續續,若有還無 -- 

“塵緣如夢,幾番起伏總不平,到如今都成煙雲。情也成空,宛如揮手袖底風,幽幽一縷香,飄在深深舊夢中……繁花落盡,一身憔悴在風裏,回頭時無情也無雨。明月小樓,孤獨無人訴情衷,人間有我殘夢未醒……”。

那時的我還沒有找全歌詞,可是那旋律,那繁華搖落、昨夢已遠的淡淡愁緒,卻在那一天餘下的時間裏魂牽夢縈般,揮之不去。

攤主說,每天漲潮時間不同,今日潮來在午後1時40分,小鎮有各種車子去鹽官的觀潮點,公共汽車、小巴、中巴、出租車……並有觀潮專線,兩地不是太遠,差不多開上半小時就到了,你們1點到那裏就好了,絕誤不了事兒,不妨先在硤石鎮轉一轉。“往前走,左拐,再左拐,有個公園,你們去公園玩吧”,他十分熱情地建議著。

往公園走的時候,心裏想著攤主自豪的神情,對自己說:這公園莫非已是硤石鎮最好玩的去處了?

像任何其他公園一樣,公園門口設有售票處。拿了門票往裏走,一眼就看見了公園景點分布圖上“徐誌摩墓”的字樣。感覺被什麽擊中了似的,居然趕巧跑到了大詩人的家鄉,上蒼待我不薄,冥冥中自有定數啊。

墓很好找,在一個小山坡上的樹林裏,墓前種著幾株水仙一類的植物,悄沒聲地開著黃色的花朵兒,周圍一片靜謐,沒有其他遊人,隻有小鳥細細的鳴叫聲和林子裏一層薄薄的霧氣,當時並不知道那隻是個空墓,連衣冠塚都算不上,其實就算知道,心情也還隻會是朝聖的心情。想到了誌摩的一句詩:“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想到了誌摩另一首詩的詩題,叫《翡冷翠的一夜》,感覺那作為地名的“翡冷翠”三個字,讀起來音節也美,韻致也佳,像是鬆間撫琴、月下吹簫,像是古人深宵不寐、吟出“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的那一刻,像那一刻的那份靜美,竟有種說不盡的冷香幽韻……。誌摩平生最慕英國詩人雪萊,雪萊是覆舟而亡的,所以誌摩就說:“我希望我將來能得到他那樣刹那的解脫,讓後世人談起就寄與無限的同情與悲憫”。結果他真的得到了,得到了“刹那的解脫”和“無限的同情與悲憫”。近日看到他癡戀的女子陸小曼的一幅自畫像,果然靈氣逼人、清麗絕俗,正是冷清秋、程湘蓮一類的薄命紅顏。



不勝唏噓。忍也忍不住。

下午在鹽官的烈日下觀潮,先是
“望穿秋水”,等潮過時,又由東向西追著潮水跑了一陣。聽介紹,隻要你能趕,那錢江潮是可以“一潮三看”的 -- 八堡看“碰頭潮”,鹽官看“一線潮”,鹽倉看“回頭潮”。看起來不錯,可是不喜歡“一潮三看”這個說法,怎麽聽怎麽像“一鴨三吃”似的,沒格調。當地人說,你們明年再晚個三天來吧,八月十八才是正日子,好看著呢。



看完潮還有餘興節目。原來鹽官每年都有為期一周的觀潮節慶,就是在這個時候,我們剛好趕上了。那情形,就是趕廟會啦,除了熱鬧還是熱鬧。

古鎮自然會有好多古跡,海神廟,占鼇塔,魚鱗石塘,小普陀寺,安國寺經幢
……,長長的一串。不過名勝中的名勝,在我,絕對是“王國維故居”了。哪個王國維?當然是《人間詞話》的王國維,《宋元戲曲史》的王國維,經學、小學、金石、甲骨文無一不通的王國維……,還能有其他的靜安居士、觀堂老人嗎?記得當時已看過門票10元的海神廟,王國維故居隻收門票5元,還令我很是不憤,好像是心目中的學術聖人被冷落文化的鹽官侮辱了一頓似的,差點沒跟賣門票的吵起來。靜安先生是投湖自盡死的,他和徐誌摹,一個雲裏,一個水裏,想不到下了決心要解脫,也還真的就是這般容易。

隨後遊
“陳閣老宅”時比較放鬆。陳閣老宅是雍正朝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陳元龍的宮式府第。據說乾隆幾次下江南就是奔這兒來的。生平最早看的兩部武俠小說,一是梁羽生的《萍蹤俠影》,另一部是金庸的《書劍恩仇錄》,當時那種著迷勁兒,是隻恨找不著兩位大師啊,否則的話,端茶研墨,任憑差遣。《書劍恩仇錄》當年就看了不下三遍,而陳閣老以及他的公子被公主調包的野史傳聞正是書中的一個看點。所以一路從陳家老宅的轎廳、祠堂、寢樓,走到“雙清草堂”和“筠香館”,心裏麵湧上來的,已全然是陳家洛、霍青桐、香香公主……們的章節了。

晚飯是回硤石鎮去吃的。隨意走進一家小飯館,小店裝潢樸素,一點都不時髦,卻透著親切。一尾紅燒魚,一盤莧菜,還有一個榨菜肉絲湯,不僅可口,還讓人一下回到小時候,放了學到家,沒什麽零食吃,盛半碗冷飯,泡點兒紅莧菜湯,再夾一塊鹹魚,居然比正餐吃得還香。

吃完晚飯天色尚亮,漫無目的地在硤石鎮遊逛,買了兩隻蓮蓬、一隻特大個兒的銅盤柿,邊走邊拿在手裏玩。因為剛吃得飽飽的,原不必再買什麽食物了,可是那翠綠,那橙黃,那清香,那漸起的暮色,那一輪大大的圓月,那一整天激蕩的思緒,那首記不清詞的老歌……在在都成了我買那蓮蓬和柿子的理由。

離開硤石鎮的時候,夜色已濃。古裝打扮、提著各色花燈的硤石人在街上遊燈,那些燈彩,針工與書畫俱佳,看得人都回到唐時明月宋時風裏去了。後來才得知,硤石燈彩源於秦,盛於唐宋,精致於明清,已經古色古香了很多個年頭了……。

那一年的錢塘潮卷走了不少看潮的人,地點在鹽官對麵的蕭山。回到家的時候,朋友們不約而同鬆了一口氣,說,還好你沒去蕭山看潮。

再次想到那首歌,“人隨風過,自在花開花又落,不管世間滄桑如何。一城風絮、滿腹相思都沉默,隻有桂花香暗飄過……”,詞意明明是想要出塵遺世的,卻偏偏取了個歌名叫“塵緣”。好生奇怪啊!

(2005秋)(沒找到羅文的版本,先聽童麗的《八月桂花香》吧,也好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酸豆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大漠長河的評論:

深謝大漠兄。
這篇是陳芝麻,以前比較小資,嗬嗬。

大漠長河 回複 悄悄話 豆汁這篇文章寫得實在高,能把古今諸多經典如此自然地揉合在一起,又抹上貫穿始終的、令人無法抗拒的淡淡的愁緒。讀完已是感慨萬千,竟彈落清淚三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