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湖北襄陽人,時人號海嶽外史。北宋書法家、畫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
米芾書法,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他既要求在變化中達到統一,又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的完美,成竹在胸,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杼。
米芾 《伯充帖》(又稱《致伯充尺牘》、《伯老台坐帖》、《眼目帖》)行草書。紙本,信劄一則。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約書於北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十一月二十五日。紙上名家藏印累累。
因是信劄,米芾寫來十分隨意,但紮實的功力使這件小劄也體現了用筆迅疾、力沉奇倔,欹側取勢而無霸氣,轉折間多機巧鋒芒,筆勢放的開,收的住,可謂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李之儀評米芾:“超軼絕尖,不踐陳跡,每出新意於法度之中,而絕出筆墨畦經之外,真一代之奇跡也。”
[釋文]
十一月廿五日。芾頓首啟。辱
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
目。但怵以相知。難卻爾。
區區思仰不盡言。同官
行。奉數字。草草。芾頓首
伯充台坐。
米芾《清和帖》行書。紙本。縱28.3厘米 橫38.5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清和帖》,亦稱《致竇先生尺牘》。此帖曾經項子京、笪重光等人收藏。“清和帖”是米芾的精品之一,寫的瀟灑超逸,不激不勵,用筆比較含蓄,與其它帖比較,溫和了許多,但筆劃的輕重時有對比,字的造型欹側變化,又使此帖平添了幾分俊邁之氣。
釋文:
芾啟。久違傾仰,
夏序清和,
起居何如?衰年趨
召,不得久留,伏惟
珍愛。米一斛,將微
意,輕鮮悚仄。餘惟
加愛、加愛。芾頓首。
竇先生侍右。
米芾的這篇《論書帖》屬於隨筆而寫的手劄,帖中內容講了米芾本人對於草書學習的看法,還有米芾對幾個以寫草書為主的名家的評論。
米芾學習書法,最崇尚的當屬魏晉書法,比如山陰父子(王羲之、王獻之),這個觀念在《論書帖》中也有體現,米芾始終認為,學習書法當根植傳統,追求魏晉風流,否則書法便容易成為俗品。
米芾最早的時候,學習書法是以唐代書法為主,比如顏真卿、歐陽詢等人的字,之後才上溯魏晉,得“二王”之精妙,融合諸家優點,最後“八麵出鋒”,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
高閑而下,但可懸之酒肆, ?(biàn)光尤可憎惡也。
米芾《盛製帖》 米芾《紫金研帖》 米芾《臨沂使君帖》 米芾《珊瑚帖》 米芾《鄉石帖》 米芾《彥和帖》 米芾《晉紙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