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一切賦予時間:尹思泉訪談

(2023-05-31 10:28:16) 下一個

本文由《奧格派》於2018年6月刊發,於2023年5月以《受到推崇的人物》重新推出。

 
 
 
  • 作家相片OGP
     
  •  
    •  

一切賦予時間:尹思泉訪談

 

出自:編輯 奧格派 / 圖片 尹思泉

 
 

奧格派

 
這是我們的共同願望——在傳承曆史文化和信仰的傳統信息上起到積極的力量,並且為我們社會和後代保留下珍貴的資產。 一些人問我們,你們認為西方觀眾能夠很好地理解中國書法嗎?尤其是草書?因為從一開始中國文字與藝術之間就存在著一種在西方沒有相對應的聯係。我們告訴他們有許多收藏家雖然不懂中文,但是他們收藏的書法作品非常棒。
 
 
 

人物

 

尹思泉,號:香穀先生、西邑翁,樂道人、老唫、鬆亭、西郭散郎、佈穀翁,等。生於1963年8月,祖籍中國安徽省。文學學士、語言學碩士。 加拿大籍華裔,定居多倫多。他是一名詩人、書法家、教師和學者。曾擔任北美現代書法藝術協會理事、三鳩聯盟的首席藝術家。現為北美中紅書院主席,翰墨國際聯合會副會長。

 

獲獎經曆:1984年“全國首屆青年鋼筆書法競賽”並獲獎;1987年“文明杯全國硬筆書寫大賽”並獲獎;1985年“安徽省高校書法聯展”;1992年“華風書畫精品赴日展”;1993年“金鵝獎書畫大賽”並獲獎。他先後應邀參加加拿大國際書法展覽;日本書道展;多倫多城市中心專題揮毫表演,加拿大華人商會書畫展,加拿大多元文化書法演示等活動。出版物有《思泉吟草》,詩詞集《耕餘吟》、《郊外散人詩歌》、《布穀印存》,《香穀鬆房詩集》等。其作品分別被日本、韓國、美國等地美術館收藏。

 
 
 
 
 
 

采訪

 

奧格派:中國書法的曆史與中國自身的曆史一樣長。在傳統中國它是視覺藝術的最高形式。自漢代以來 (公元前206年 - 公元220年),中國知識精英一直認為書法是終極的藝術形式。在後來的曆朝曆代,中國官員的考試中,對考生的書法技巧,以及他們對題目的答辯是一起來進行評分的。一個書法家被要求通過筆墨來展示自身的才華。雖然書法涉及儒家對社會的重要性,但這與道教對自然運作的強調是分不開的。不但如此,中國的帝王們通過在立碑與撰書,來對後人的宣告他們的權威。所以書法在政府、社會和文化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我們非常榮幸的與尹思泉先生一起討論中國的書法。尹先生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也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學者。尹先生,您能先告訴我們一些關於您的藝術背景嗎?

 
 
 

尹先生:當然,樂意奉告!我叫尹思泉,也稱香穀先生。生於1963年,7歲開始學習使用毛筆寫漢字,由我父親輔導我的日常練習。我最初臨摹的是漢隸《曹全碑》。當時的生活條件非常差,買不起正規的書法宣紙,甚至連普通的印刷紙張也難能可貴,我們把硬紙箱裁成書本大小裝訂成冊子,並將它們畫上米字格,在上麵練字。 我記得用毛筆寫寫畫畫是我童年時代最快樂的時光。我的靈感啟蒙於我的父親,他在書寫和口才方麵都很有天賦,是家父用激情點燃了我的藝術人生。11歲時,我轉向練習正式的楷書,特別是唐代柳公權《玄秘塔碑》,世人稱之為柳楷。我從中學到大學都非常努力的用工此帖,一直到20歲。大學及研究生期間是我人生和事業的轉折點,在那裏我有機會看到很多以前無法獲取的古代碑帖印刷品,並結識省級和國家級的書法大家們,向他們拜師求教。1984年,我參加了首屆全國青少年書法大賽,並獲得第三名,這是對一位追求書法藝術的在校大學生的極大鼓勵。隨後擔任在校書畫協會要職,邀請名家講座,出入名師畫室,參加高校書畫聯展等藝術活動。我雄心勃勃,備考天津大學“中國書畫和理論” 研究生 。 1989年,我獲得了藝術碩士的學位。在中國學習和工作期間加入了地方和國家書協組織。這是我參加全國比賽的相對活躍的時期,並取得一定的效果,也與當地藝術家和畫廊互動。 有收藏與展覽證書。後來因工作需要我被派送到海外。90年代中,互聯網開始出現,我也開啟了我的個人博客,其中列出我的部分作品,包括書法和詩詞。網絡的力量遠勝洪荒,我在專業網站上展示創作,同時被轉載,吸引了同行們的關注,並得到環球讀者和書法愛好者的熱情支持。2005年,《書法導報》以“實力派書家”欄目介紹我當時的代表作品 。2006年,書法評論家又以“故鄉的雲”在專業報刊上推介,被冠以“詩書雙璧”之譽。 同年,由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作品集《思泉吟草》。往事如煙,不可盡述。2007年,我在加拿大多倫多組建了《北美中紅書院》,教授和傳播中國國粹,迄今仍在進行中。每年都接到書法方麵的邀請,回中國旅行,參加筆會和研討會。這對了解更多的國內藝術家以及進行藝術交流大有裨益。

 
 

尹思泉

 
對於藝術家來說,書法是一種心靈的修煉,它可以在段落和篇幅之間,最佳狀態地協調書寫者的肢體和思維。對於一個人的健康和精神而言,這是一個至鬆至謹的鍛煉。當我們練習書法時,我們的思想會變得平靜淡定,所謂泰山崩於眼前而不驚, 大海嘯於身旁而無懼。書法所延伸到的不僅僅是寫作,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你製造每一筆畫的提按使轉就會創建一個獨特的自然意象。
 
 
 

奧格派:中國書法是基於漢字的書寫,它是象形文字,非常有意義。它也是語言和藝術的結合,非常獨特。節奏、線條和結構在書法中,比在繪畫或雕塑更加的完美。中國的書法是根植於幾個世紀具有實踐性的東方傳統。這是一種通過改變筆尖的速度和壓力將方塊漢字來表達的圖像藝術。通過控製墨汁的濃度,適應紙張的厚度和吸附性,以及毛筆的柔韌性,藝術家可以自由製作各種風格和形式。西方書法往往追求字體的一致性,而中國書法則更強調表達自我的情感。

 
 
 

尹先生:是的。對於藝術家來說,書法是一種心靈的修煉,它可以在段落和篇幅之間,最佳狀態地協調書寫者的肢體和思維。對於一個人的健康和精神而言,這是一個至鬆至謹的鍛煉。當我們練習書法時,我們的思想會變得平靜淡定,所謂泰山崩於眼前而不驚, 大海嘯於身旁而無懼。書法所延伸到的不僅僅是寫作,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你製造每一筆畫的提按使轉就會創建一個獨特的自然意象。深受中國古典文學的熏陶,並且建立在傳統技法的基礎上,我為結合書寫的法度和自身的修養打下了牢靠的根基。 我目前的風格或者是嫻雅含蓄,或者是飄逸奔放,亦或古拙蒼勁,力求使之耐人尋味。藝術沒有當然的限製,更多的潛力有待開發,與此同時生命還在延續,而作品的成熟度一貫是和研究與實踐保持一致的。中國書法浩瀚無垠,具有豐富的曆史典藏,一個有遠見卓識的作者,他必定還在成長過程中,幾乎無法自稱為爐火純青。因為對作品的公正檢驗,一切交給時間。

 
 

奧格派

 
漢字是動態的、與自然的力量和人體的運動能量密切相關。但是這些能量都被包含在一個平衡的框架內 —— 由一個強大的骨架結構支持 —— 其平衡表明道德的正確性,實際上是寫作者自己。要寫好書法,我們必須充分利用這種能量才能做到完美。因為毛筆的尖端很軟,我們不能強迫它做任何事情,隻能去引導它。特別是手寫,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奧格派:漢字是動態的、與自然的力量和人體的運動能量密切相關。但是這些能量都被包含在一個平衡的框架內 —— 由一個強大的骨架結構支持 —— 其平衡表明道德的正確性,實際上是寫作者自己。要寫好書法,我們必須充分利用這種能量才能做到完美。因為毛筆的尖端很軟,我們不能強迫它做任何事情,隻能去引導它。特別是手寫,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當你看到某人的書法,你會發現對方的性格是與之相對應的。

 
 
 

尹先生:非常正確!字如其人,書寫代表一個人的形象。我的作品展現了我的個性和特點,講述了我自己的真實情感和思想狀態。當人們隻是借文作書,而不能表達自我胸襟時,這是不可能實現的。然而當世的大多數書家們都習慣於抄寫唐詩宋詞,千人一麵,我認為這隻是技術,而不是藝術。我從中學時期,就開始本能地創作詩歌。一首詩完成後,我同時將其用於書法創作之中。這是“本能地”,我的意思是詩歌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流淌在血液中,充滿我的內心和大腦,迫使我用墨水和畫筆從肺腑間作出反應。因此要了解我書法的精神,請理解我敦厚的詩文,它們沒有晦澀的字眼,也沒有勉強堆砌的用典。我曾經說過,“別人的詩就像他們的衣裳,可能不適合你的身材和氣質”。你有自己的想法要說出來,寫出來。這是藝術的本質,它是真實的,由你自己的情趣支配。我可以說我的風格是:自然而然的形式,饒具可讀的內容,傳承經典的技法,加之以創作時迸發的性情,所謂“翰不虛動,下筆有由”。 將這些元素融為一體,有機組合成一幅完整的藝術篇章。

 
 

奧格派

 
將詩歌、文學和書法融合為一種藝術形式,因為良好的書法具有節奏、情感、美感、靈性,也許最重要的就是書法家的性格……揮舞筆刷產生的身體姿勢不僅僅是身體運動,他們透露了許多作家自己 —— 他的衝動,克製,優雅和反叛。一個秩序和活力的平衡表現在中國文字的各個方麵。
 
 
 

奧格派:將詩歌、文學和書法融合為一種藝術形式,因為良好的書法具有節奏、情感、美感、靈性,也許最重要的就是書法家的性格。“書法就像沒有形式的圖像,沒有聲音的音樂。” 書法和繪畫被認為是受過教育的階級的學術追求,在大多數情況下,中國藝術的大師們首先以政府官員,學者和詩人為名,並且通常是熟練的書法家。雕塑涉及體力勞動,不是文人的工作,所以在中國從未被視為美術。畫筆成為作家手臂的延伸,確實是他整個身體的延伸。但揮舞筆刷產生的身體姿勢不僅僅是身體運動,他們透露了許多作家自己 —— 他的衝動,克製,優雅和反叛。一個秩序和活力的平衡表現在中國文字的各個方麵。在傳統的中文文本中,單詞排列在從右至左讀的垂直行列中,根本沒有標點符號,專有名詞也不能與其他詞語在視覺上區分開來。

 
 
 

尹先生:誠然。角色的有序排列也是每個單字所固有的。書法家會確保每個字的寫作都具有平衡感和比例感,會顧及攲側和平正之間的互補關係,並且能夠以不間斷的溪水流波和雲起雲收的節奏進行書寫。所謂“與擔夫爭道”,“觀公孫大娘舞劍”,“驚蛇入草”,“寒猿飲水”,“如爺攜幼孫行”等等,可意會而不可言傳,需要藝術家們極高的洞察力和領悟力。曆史上有許多藝術家及其作品一直不斷的影響著我。比如在帖學方麵,東漢時期的鍾繇 (1*) 小楷; 張芝 (2*) 的“章草”;東晉王羲之 (3*) 和他的兒子王獻之 (4*) 的行草;三國時代的皇象章草 (5*);西晉的索靖 (6*) 章草;唐代柳公權 (7*)、顏真卿 (8*) 和歐陽詢 (9*) 的大楷,以及李北海的楷行體; 懷素 (10*) 和張旭 (11*) 的狂草;宋代的米芾 (12*)、蘇軾 (13*)、黃庭堅 (14*) 行書;明代的董其昌 (15*)、徐渭 (16*),清代傅山 (17*),王鐸 (18*) 和當代的林散之 (19*) 草書。除此之外,還博習了吳昌碩 (20*)、齊白石 (21*)、黃賓虹 (22*) 等具有鮮明特色的近現代藝術家。可以說是涉略百家,博采眾長。

 
 

尹思泉

 
當我們談到風格“進化”,藝術其實就像種莊稼和水果一樣,由生根到發芽,再到開花結果,最後才是可能極致的成熟。 隻要你保持不斷的學習和滋養,進化就是一個自然的過程。 我們相信“人書俱老”這句古話,“你的年齡越大,你的造就機會越高”。今天的作品與幾年前的相比,甚至與幾天前的作品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差異。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接交各色人物,閱盡滄桑世事,千錘百煉。藝術家通過自我檢視來提高自己,他們經常看到的差異實際上就是進步,欣欣向榮,逐步走近真善美。
 
 
 

奧格派:中國書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連續性傳承性最完整的傳統藝術。 它由學者和貴族保存,並由相繼的朝代進行改編。 每個朝代的書法家都可以通過其獨特的特點和發展來區分。比如,索靖流傳後世的書法作品有《出師表》墨跡本,在明代歸王世懋,清歸安儀周,入清宮石渠寶笈收藏。民國十一年 (1922) 十一月初九日溥儀以賞賜溥傑名義攜出宮外。1945年散落民間,於2003年奇跡般地出現。2003年7月,嘉德拍賣行宣布將拍賣索靖唯一真跡《出師頌》,並將此作品定性為“中國現存最早的書法作品”、“西晉書法傑作再現”、“迄今為止發現的索靖惟一墨跡”等。2003年7月10日北京故宮博物院以人民幣兩千二百萬天價購買該作,曾經轟動一時。還有黃庭堅因其對中國古典詩詞和文學的豐富知識而聞名遐邇。 他在書法作品“鬆風閣詩”可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看到。其作品《砥柱銘》在2010年保利春拍賣會上以總成交價4.368億元人民幣。黃庭堅的野草書來源於八世紀的唐代僧人懷素。他對詩歌的非傳統態度具有影響力,而不是采用晚唐和宋初典型的華麗、聰明和奢侈的風格,黃庭堅主張一種內省,精心構思的拒絕既定模式的詩歌。 其作品《砥柱銘》在2010年以4.368億人民幣被購買,創中國藝術品的世界拍賣紀錄。由此看來我們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中國強勁的經濟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強大動力。當一幅畫不能充分傳達藝術家的感情時,藝術家有時會轉向書法,以更深刻地表達他的感情。那麽您的作品在整個藝術生涯中如何“演變”?

 
 
 

尹先生:在掌握了篆隸真行草五大書體的技法之後,我決定選擇行書和草書作為我的創作主題。行書和草書約束性較小,比較適合我散淡不羈的個性,且書寫速度較快,實用性和藝術性也更高。 這些風格的筆畫順序有所不同,有時會創造出截然不同的形式。 它們與隸書和楷書 (漢代) 同時代出現的。 在漢武帝統治時期 (公元前140年 - 公元前87年),草書風格即受到高度賞識,一直流行在書法史的長河中,永不落幕。當我們談到風格“進化”,藝術其實就像種莊稼和水果一樣,由生根到發芽,再到開花結果,最後才是可能極致的成熟。 隻要你保持不斷的學習和滋養,進化就是一個自然的過程。 我們相信“人書俱老”這句古話,“你的年齡越大,你的造就機會越高”。今天的作品與幾年前的相比,甚至與幾天前的作品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差異。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接交各色人物,閱盡滄桑世事,千錘百煉。藝術家通過自我檢視來提高自己,他們經常看到的差異實際上就是進步,欣欣向榮,逐步走近真善美。

 
 
 

奧格派:傳統講共有行書字體、草書字體、隸書字體、篆書字體和楷書字體五個大類,而在這五種主要風格之間還有許多變化。在這五大類中,草書是最具表現力的藝術,特別是明清時期它達到了發展的高峰。越來越多的書寫形式被稱為“行書”和”草書“,無論是作為自然演變還是對筆墨的審美潛力的回應。在這些書法風格中,單個字符以縮寫形式被書寫出來。在它們最潦草的時候,甚至是兩個或更多的字體可以連在一起,寫在一個單一的筆畫上。“楷書”是隸書的變體,其字形較為平直方正,具有矩形,並受非常嚴格的書寫規則支配。這種優雅的寫作形式,使得每個筆畫都通過一係列複雜的運筆動作清晰地被表達出來。然後,將這些動感、美學、筆觸融合到一個動態平衡的整體中。這些分類在日本和韓國也得到承認,因為在早期中國的文化是他們的主導。時至今日,日本現在的日語中仍然使用許多文字被稱為漢字。此外,大多數中國書法都是傳統的繁體字,而不是1952年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推出的簡體字。還有儒家、道教和佛教也強烈地影響了中國書法的主題和風格。那麽您認為您作為書法家的最大成就是什麽?

 
 
 

尹先生:我平時致力於兩個方麵的工作:教學和研創。作為書法家,我熟練的實踐了中國傳統書法的五大書體。過去40多年來,我一直沉浸在這個領域,研究曆代書家的絕大多數傳世佳作,包括墨跡和碑刻,以及他們的書法理論。藝術沒有邊界。就像音樂,書法也需要激情和信念。要成為一名藝術家,必須對身邊環境保持敏感和反應。你經曆過的任何事情:觀察、體驗,閱讀,感受,包括自然風景、人際關係,甚至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或是一個令人沮喪的天氣,悲傷或喜樂,你都會情不自禁的用一種感動的方式表達出來,在詩歌和畫筆中回應本真。在生命旅程中,我一直抱著這樣的雄心,因激情而創作,不貪求一時的名氣。既能夠創作在現實中脫穎而出,又可在曆史的長流中站立得住的傑作。藝術是對人類文明產生重大影響的不朽食糧,隻有那些經得起檢驗的作品才能得到價值上的珍視。這樣的夢想一直是我的動力,作為一個詩人和書法家,我希望我的思想和作品可以裨益於身後。

 
 

尹思泉

 
這些從過去延續至今的藝術技巧和典範一直是中華文明和東方文化的核心。而這種表達方式在中國文化精英群中廣泛應用,並且在東方文化領域中普遍重視,包括曆史上,例如日本、韓國和越南等地。創造這種藝術的人來自各個階層,諸如有高級官員、學者、知識分子以及宗教僧侶和普通百姓。它看起來是個性化的娛樂,但他們的精神一個接一個的激勵整個社會或民族。
 
 
 

奧格派:這是我們的共同願望——在傳承曆史文化和信仰的傳統信息上起到積極的力量,並且為我們社會和後代保留下珍貴的資產。 一些人問我們,你們認為西方觀眾能夠很好地理解中國書法嗎?尤其是草書?因為從一開始中國文字與藝術之間就存在著一種在西方沒有相對應的聯係。我們告訴他們有許多收藏家雖然不懂中文,但是他們收藏的書法作品非常棒。比如,東方藝術品收藏家約翰·克勞福德 (23*),他的私人收藏品是西方公認的最多也是最頂級的中國繪畫與書法作品。美國亞洲藝術畫家和明代的家具的經銷商羅伯特·哈特菲爾德·埃爾斯沃思 (24*),他的中國書法和繪畫藝術品收藏在美國到處可見,1986年他還捐獻了500幅繪畫作品給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還有著名的當代極簡主義藝術家布裏斯·馬爾頓,他根本不會讀漢語,但他對書法卻很有興趣,這使他收集了王鐸的一本草書。他們都是很好的例子。

 
 
 

尹先生:中國古代文人所推崇的“琴、棋、書、畫”,也被稱為“四藝”,其後多元化發展為“詩、書、畫、印”。其中,詩書就像血液,是原動力。這些從過去延續至今的藝術技巧和典範一直是中華文明和東方文化的核心。而這種表達方式在中國文化精英群中廣泛應用,並且在東方文化領域中普遍重視,包括曆史上,例如日本、韓國和越南等地。創造這種藝術的人來自各個階層,諸如有高級官員、學者、知識分子以及宗教僧侶和普通百姓。它看起來是個性化的娛樂,但他們的精神一個接一個的激勵整個社會或民族。中國的繪畫和書法的特點強調動態,它被譽為無形的舞蹈無聲的音樂。

 
 
 

奧格派:博物館裏著名的書法家作品大多數來自東晉、唐代、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在帝國統治時期,繪畫和書法是最受讚賞的藝術形式,幾乎所有的貴族和官員會用筆墨書法來展示他們在文學和精神方麵的技巧與感性。傳統的書法表明,書麵文字扮演著多重角色:它不僅表示具體的意義,其形式還表明自我,這是一種道德範例,也是一個人的能量和生命力的表現。

 
 
 

尹先生:其實一幅“好”的書法或水墨畫至少包括三個主要元素:個人風格、深刻含義和專業技能。首先它應該具有藝術家所特有的審美風格,迷人卻與眾不同。同時它應該是一件鼓舞人心,涵義雋永的藝術作品,能夠激起共鳴, 吸引觀眾回頭,使人百看不厭。接下來,它應該包含展示傳統訓練的基本筆墨技法,正如我們所說的“沒有規則就沒有遊戲”。這些有機技能反映了藝術家的長期積澱和修養。

 
 
 
 

奧格派:中國的孩子們 從小就被教育——書法和美麗的手寫是他們的角色和個性的反映。以快速流暢的筆觸呈現書法更注重流動和感覺,而不是技巧和精確度,應該是直接來自於內心。當然,技巧也非常的重要。這與使用筆和墨有很大關係。書法家可以通過改變研磨的水量和墨汁量來控製書寫的厚度。還取決於用筆的速度和施加在書寫表麵上的壓力的大小,書法家可以創造各種各樣的效果:快速的筆畫,帶來了筆走龍蛇:筆下龍蛇的跳躍感。現在我們要問一個我們經常問的問題,您的未來計劃,您希望獲得什麽樣的成就?法國軍事家拿破侖·波拿巴曾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任何一位收藏家都喜歡有才華又堅持不懈的人。

 
 
 

尹先生:作為一名藝術家,我仍然年輕且充滿活力,信心飽滿的在改進和成長的過程中。 這是非常令人愉快的,我可以在日漸成熟的路途上不斷地進行自我審視和提高,特別是通過閱讀各種藝術、文學和哲學書籍來汲取營養。伴隨著傳授、研習和創作 ,我希望能出爐可觀的“優秀作品”,並影響更多的讀者。這個任務一直在堅定的執行著,並且成為我生活中的日課。我的未來計劃仍舊亦步亦趨,不驕不躁;在適當的時間和適合的地點舉辦展覽;並著手詩書作品第二集,第三集 的出版發行。

 
 
 

奧格派:這真是個令人期待的好消息。趙孟頫曾在《秀石疏林圖》自題詩中寫道:“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於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書法賦予中國的詩歌、散文、信件乃至政府文件一種超越寫作形式與內容的美。書麵漢語與書法美學之間沒有固定的關係,但是用書法來書寫的文字是有意義的—— 而這種文字美學與詞義的關係是中國書法所特有的。著名書法家的原創作品在整個中國曆史中都受到了高度重視,並以與繪畫相同的方式掛在卷軸上掛在牆上。之後的擁有者和收藏家還會添加更多的題字或印章,甚至在原件上添加了多餘的絲綢或紙張以裝裱它們。例如,從公元7世紀開始,就有擁有者經常用紅色墨水加蓋自己的印章,如果一件作品易手,新的擁有者就會加上印章,這樣表示作品所有權的曆史有時可以追溯到數百年前。我們經常聽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因為,它代表我們的曆史和我們的身份,我們與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紐帶。

 
 
 

後記

 

感謝尹思泉先生和我們一起探討中國書法,他的經驗和專業知識讓我們和那些書法愛好者們更多的了解中國的傳統和寶貴的藝術。請繼續關注奧格派OhGoodParty.com

 
 
 
 
 

注釋

 

1* 鍾繇 (151 - 230),三國時期曹魏重臣、著名書法家,官至太傅,逝世後諡曰“成侯”。鍾繇在書法上頗有造詣,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合稱為“鍾王”。

 
 
 

2* 張芝 (-192年),生年不詳,中國書法家,涼州三明之一大司農張奐之子。出身官宦家庭。擅長草書,曆史上稱他為“草聖”,其書法被稱為“今草”。書跡今無墨跡傳世,僅北宋《淳化閣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

 
 
 

3* 王羲之 (303 - 361),中國東晉書法家,官拜右軍將軍。王羲之在書法藝術史上取得的成就影響巨大,被後人譽為“古今之冠,盡善盡美”。但其真跡皆已失傳,著名的《蘭亭集序》等帖,皆為後人臨摹。梁武帝蕭衍評其:“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還有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讚美過他。他是中國書法“四大家”之一。除了在中國,他在日本也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4* 王獻之 (344 - 386),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書令。其書法與其父並稱為“二王”。王獻之在書法上專攻草書和隸書,還擅長繪畫。他是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楷書和隸書也極具深厚的功底。他是魏晉書畫家群體中的一位天才,“四大家”之一。由於他是魏晉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觀上為他提供了博采眾家之長、兼善諸體之美的機遇,贏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和聲望。

 
 
 

5* 皇象,生卒年不詳,三國時期東吳書法家。與同時期擅長不同技藝的吳範、劉惇、趙達、嚴武、曹不興、宋壽和鄭嫗合稱東吳“八絕”。抱樸子:“善史書之絕時者,則謂之書聖,故皇象胡昭於今有書聖之名焉。”

 
 
 

6* 索靖 (239 - 303),西晉書法家,家族世代為官,在書法上受張芝影響很深。以善寫草書知名於世,尤精章草。索靖流傳後世的書法作品有《出師表》、《月儀帖》、《急就章》等。宋代著名的《淳化閣帖》也收集了索靖的墨跡。他的書法對後世影響很大。

 
 
 

7* 柳公權 (778 - 865),唐朝大書法家。封河東郡公。他是顏真卿的後繼者,但惟懸瘦筆法,自成一格,後世以“顏柳”並稱,成為曆代書法楷模,有“顏筋柳骨”之說。

 
 
 

8* 顏真卿 (709 - 785),唐朝政治家、書法家。其楷書與歐陽詢、柳公權、趙孟並稱“楷書四大家”。他在中國書法上的造詣和成就與曆史上最偉大的書法家相同,幾乎所有後世的書法家都受到了他的影響。模仿他的趨勢在宋代達到頂峰。 “宋四家” 的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都研究過他的風格,蘇軾甚至認為顏真卿的書法在整個曆史中都是“絕世”的。

 
 
 

9* 歐陽詢 (557 - 641),隋末唐初官員,唐代書法家。他的楷書字體,成為後來學習書法者經常模仿的對象。所創“歐陽詢八訣”書法理論,具有獨到見解。歐陽詢的書法學自王羲之父子,參以隸法,勁險刻厲,於平正中見險絕,自成麵目,世稱“歐體”。

 
 
 

10* 懷素 (725 - 785),唐朝僧人,書法家。他精勤學書,以善狂草出名。唐朝人稱他為“醉僧”。前人評其狂草繼承張旭,而有所發展,謂“以狂繼顛”,並稱“顛張醉素”,對後世影響很大。代表作品《自敘帖》。

 
 
 

11* 張旭,生卒年皆不詳,唐朝中期的知名書法家,金吾長史。他工於書法,有“草聖”之稱。張旭的傳世作品有《古詩四帖》、《千字文》、《郎官石柱記》、《悲清秋賦》、《自言帖》、《肚痛帖》等等。他的作品在曾得到唐文宗李昂的喜愛、列為“三絕”之一。

 
 
 

12* 米芾 (1051 - 1107),北宋著名書法家、書畫理論家、畫家、鑒定家、收藏家。他以書法聞名於世,被譽為宋代“四大家”之一。 他的風格源自前朝書法家的風格,但也具有他自己獨特的印記。

 
 
 

13* 蘇軾 (1037 - 1101),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醫學家。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賜諡號文忠,複追贈太師。有《東坡先生大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其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且善書法和繪畫,是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有著悠久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他也是公認韻文散文造詣皆比較傑出的人物。

 
 
 

14* 黃庭堅 (1045 - 1105),北宋著名詩人,乃江西詩派祖師。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曾習藝於蘇軾,並稱“蘇門四學士”。黃庭堅書法別樹一格,擅行書、草書,尤善草書,其作品有《諸上座帖》、《李白憶舊遊詩帖》、《花氣詩帖》、《鬆風閣詩帖》、《寒山子龐居士詩》、《贈張大同卷跋尾》等,被後人評為縱橫奇倔,波瀾老成,且收放自如,突破方正均勻的體例,因而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15* 董其昌 (1555 - 1636),明朝政治人物,書畫藝術家。南京禮部尚書。與邢侗、張瑞圖、米萬鍾合稱“晚明四家”。

 
 
 

16* 徐渭 (1521 - 1593),中國明代文學家、書畫家、軍事家、戲劇家。他的草書相當著名,發泄了憤世疾俗之氣,被稱為“明之草書,以天池生為始。” 他可以說是中國現代繪畫的奠基人。

 
 
 

17* 傅山 (1607 - 1684),明末清初著名學者,以明遺民自居,於經學、考據、理學、佛學、道教、諸子、漢方、詩法、書畫、金石、地理、武術皆有涉獵。傅青主與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李顒、顏元一起被梁啟超稱為“清初六大師”。

 
 
 

18* 王鐸 (1592 - 1652),世稱“王孟津”,明末清初官員,書畫家。他博學好古,尤擅書法,薑紹書《無聲詩史》稱“行草書宗山陰父子 (王羲之、王獻之),正書出鍾元常,雖模範鍾王,亦能自出胸臆”,學米芾幾可亂真,有《琅華館帖》、《擬山園法帖》,諸體悉備,以草書功力最深,林散之稱其草書為“自唐懷素後第一人。”有“神筆王鐸”之譽。

 
 
 

19* 林散之 (1898-1989),中國近代書法家、畫家。林散之幼年即開始作畫,拜入黃賓虹門下學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江浦縣副縣長等職,1963年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專職畫師,遷居南京。

 
 
 

20* 吳昌碩 (1844 - 1927),中國清末民初的篆刻家、書畫家。吳昌碩作品特色是篆文的書法。他的篆刻從浙派入手,後專攻漢印。他將篆刻時的刀法融入了書法當中。在繪畫上麵,他也慣用“寫”的風格來繪畫。

 
 
 

21* 齊白石 (1864 - 1957),當代中國的國畫畫家。齊白石也和張大千並稱“南張北齊”。齊白石強調“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他的畫自成章法,人物、山水、花鳥、草蟲、蔬果、玩具都可入畫。在篆刻方麵自稱“三百石印富翁”。1953年,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會長。

 
 
 

22* 黃賓虹 (1865 - 1955),中國近代山水畫畫家。他能詩文、書法,兼長金石文字、篆刻等藝術。著有《黃山畫家源流考》、《虹廬畫談》、《古畫微》、《中國畫學史大綱》、《賓虹草堂藏印》等,編有《黃賓虹畫語錄》,並與鄧實合編《美術叢書》。他被認為是文人繪畫的創新者之一。

 
 
 

23* 約翰·克勞福德 (1913 - 1988),生於西弗吉尼亞州帕克斯堡,克勞福德先生是石油鑽探設備製造商的兒子。他曾是東方藝術品的傑出收藏家,也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受托人。他的私人收藏品是西方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中國繪畫和書法收藏。1981年,克勞福德先生為大都會博物館捐贈了60件作品,估計價值1800萬美元,這大大提高了博物館收藏的質量。 其中重要的作品是宋朝的繪畫,這是中國山水畫和花卉畫的最高時代之一。

 
 
 

24* 羅伯特·哈特菲爾德·埃爾斯沃思 (1929 - 2014),一位在美國曼哈頓的亞洲繪畫藝術和明代家具的藝術品經銷商。他的收藏品在美國的博物館中到處可見。他的一個客戶是約翰·洛克菲勒三世,他在追授時將他的收藏品捐贈給了亞洲協會。其他客戶包括約瑟夫·霍頓爵士,赫斯特·歐文,西斯科聯合創始人和社會名流布魯克·阿斯特。他出版了《中國家具:1970年明清清代的硬木實例》,1997年重印。1987年,他還出版了《後期中國書畫1800-1950》,一本三冊藝術書籍。他於1981年以12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基督教徒的藝術藏品,其中包括1,600件繪畫和藝術品。後來他賣出15幅畫給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另外15幅畫給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還有一些給費城藝術博物館和波士頓美術館。他還出售給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一些家具,1986年他還捐獻了500幅繪畫作品。

 
 
 

25* 布裏斯·馬爾頓 (1938-),出生於紐約布朗克斯維爾的尼古拉斯·布裏斯馬爾登,在附近的布裏亞克裏夫莊園長大。他是一位美國藝術家,通常被描述為極簡主義者,盡管他的作品可能很難歸類。1988年,馬登成為美國藝術與文學學院的成員。 2000年,布朗大學授予藝術家美術博士榮譽學位。他的作品特色是矩形格式,並重複使用調色。他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早期工作中,他使用了簡單的手段,通常是單色的畫布,或者單獨使用,或者使用一係列麵板,雙拚或三聯畫。這些作品包括1966年的《The Dylan Painting》 (1986) (現收藏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 1969年的《Fave》 (傑克布蘭頓藝術博物館,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Lethykos (Tonto)》 (1976)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馬爾頓的繪畫作品在2006年5月在佳士得以近30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馬爾頓的《Cold Mountain I (Path) 》在2008年5月拍賣紀錄幾乎翻了一番,當時它在蘇富比以$ 1,105億美元的估價售出9,602,500美元。 2013年,史蒂文·科恩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以1090萬美元出售《The Attended》。

 
 
 
 
6 次查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