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朱新建講花鳥畫

(2023-02-18 07:35:57) 下一個

 

戲墨公社  2023-02-09 11:01 Posted on 安徽

花鳥畫最早在民間搞裝飾時就很多了。像壁畫、岩畫上,還有後來我們看到的一些家具、日用品上麵,包括青銅器上麵都會有一些花鳥題材。但這是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花鳥畫這個概念?

 
我們現在所說的花鳥畫,那肯定還是從宋畫院開始,其實隋唐也已經有了,但是真正比較成型應該是宋畫院時期。
 

Image

五代 黃筌作《寫生珍禽圖》卷
絹本設色
縱41.5cm 橫70.8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花鳥是一個統稱,如果再分細一點,還有花卉、草蟲、翎毛。花卉就全部是花了。草蟲就是畫一個草裏邊有點蛐蛐,有點紡織娘,有點螞蚱這種的。還有專門畫翎毛的,翎毛就是鳥,專門畫鳥。這就是一個題材分類吧。
 
Image
 
一個畫家可能一輩子專攻一些題材,所以就會形成我們通常所說的花鳥。畫西畫也有這樣的分類,畫靜物的、畫風景的、畫人物的。中國是分得更細一點。
 

 

Image
Image
 
中國專門以花鳥畫為類的,應該是從宋開始比較固定。宋代畫院的這種花鳥畫家,有郭熙、黃荃等。院體這個東西,從意識形態上說,也屬於統治階級,因此要顯得自己姿態比較端莊,法度比較嚴謹。統治階級希望社會秩序更加好一些,它不像那種野逸的自由知識分子,追求的是內心更加自由,所以他的腔調就不一樣。院體以後,到了元朝,這個東西就不存在了。
 
宋以後的花鳥,比如元四家,當然主要是畫山水,但是也畫一些花鳥。趙孟頫就畫一些蘭草、石頭這些。所以從元以後到明,花鳥又興盛一下。
 
Image
元 趙孟頫 蘭竹石圖卷
 
因為明朝總歸擺脫了少數民族統治漢族的局麵,它具有相對先進的農耕文化。這從生產關係、生產力上來說,應該比狩獵、畜牧稍微進步一點,因為它自己可以控製;而靠打獵為生,肯定要原始一點,沒把握一點。這種比較原始的文化去統治比較先進的文化,肯定會妨礙社會文化往前發展。
 
到了明朝就要稍好一些,花鳥畫家就多了一些。明朝的花鳥畫有點想複興一下宋朝的院體繪畫,因此恢複了畫院。但是明朝的一批花鳥畫呢,感覺上不如宋朝那麽天真,那麽渾然天成,好像氣要小一些。
 
Image
北宋 趙佶 竹禽圖  絹本
  33.8x55.4厘米 大都會美術館藏
 
通常又把花鳥分成兩類,一類叫工筆花鳥。
 
工筆花鳥最高層肯定還是宋院體,後來到了明院體恢複了一些。包括像明四家、吳門畫派,等等,但是作品不是特別多,不是專門畫花鳥。還有一些小畫家,名氣肯定跟宋畫院的不能比。宋畫院最具代表性的一個畫家,我認為還是趙佶。
 
開玩笑說,宋朝的皇帝兼畫院院長,他其實什麽都管。宋徽宗情況很特殊,他藝術上非常有天分,但是他在政治上是非常差的一個皇帝,弄出好多莫名其妙的別的皇帝都弄不出來的事。

 

Image
 
宋徽宗當時弄那種生辰綱,從各地選各種亂七八糟、奇奇怪怪的石頭。那時候運輸能力很差,《水滸》上麵就有這些描寫,送那些花石,水路走很遠,然後什麽石頭沉下去,為這件事又打架,又怎麽樣,民不聊生。
 
Image
北宋 趙佶 戴勝圖 
 縱55厘米,橫59厘米
 
宋徽宗最過分的是還有一種叫"貢雲"的事。就是要人家在武夷山或者什麽山上,拿個小瓷瓶,"叭",在那個雲上兜一下,感覺上是把水汽兜在瓶子裏,然後用個小塞子塞起來。這樣一瓶一瓶裝船,運到京城,然後他再讓宮女躲在禦花園裏,他來遊園的時候,把那個小瓶子打開,感覺有雲氣飄出來,叫貢雲。你說這得浪費多少人力物力!野史上有這種記載,真的假的我們就不知道了。我想這麽有天分的藝術家不至於無聊到這種地步吧。但是也難說,他當了皇帝,沒有人監督他這種個人行為。
 
Image
北宋  趙佶  桃鳩圖  
絹本設色  
 橫26.1厘米  縱28.5厘米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但是他的畫是畫得非常好,他的工筆不像後來的工筆一味地求細,小毛一根一根畫得清清楚楚,宋徽宗不是,你看他的鳥,該有小毛細出來的地方它細得很,然後那個鳥有的時候身上的絨毛會被風吹亂,或者它在動。
 
他畫過一隻小烏鴉在洗澡,在一個盆裏麵撲。這也是宮廷裏麵養的那種鳥,鳥要洗澡,一動的時候,身上那些毛有的地方濕了,有的地方蓬鬆了,他就用那種寫意的辦法,稍微皴一皴,感覺特別生動,他弄得非常好。所以宋徽宗的這種工筆裏邊完全有寫意,那種神氣,那種靈動都有。
 
Image
北宋  趙佶  梅花繡眼圖頁
  絹本設色 
 縱24.5厘米  橫24.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後來到了明代的花鳥,很少有這種東西,因為他不是完全自由地畫畫,他畫畫要討好別人,要討好皇帝,討好什麽人,就為了證明他認真。宋徽宗不用這樣幹。而且他有些畫,我覺得有可能人家畫得比較好的,他寫上了他的名字,占為己有。
 
Image
 
但宋徽宗個人的這種氣量,還是能看得比較清楚。所以我覺得,就算他想到了,懶得畫,一定要指揮人家去畫,最起碼他要有這個格調。就像導演一樣,他是主持這個工作的,要按照他的品位去弄,不是說他什麽都不懂,人家畫好了,他簽個名。他的作品有相對統一的風格。
 
Image
北宋  趙佶  五色鸚鵡圖 
 絹本設色 
 縱53.3厘米  橫125.1厘米
  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美術史上有這麽個說法,他可以不會畫畫,所有的人都來代筆。其實不是這樣的,當時幾個名家畫的畫,看上去其實都不如宋徽宗的作品格局大,不如他格調高,那就證明還是他畫得最好。
 
Image
 
另一個叫寫意花鳥。牧溪可能應該算最早的寫意花鳥畫家,他是宋末的人,從時間上算,在宋徽宗之後。到了宋徽宗的時候,宋代差不多也快完了。
 
牧溪和宋徽宗的地位就完全不能比。牧溪是一個廟裏的雜役,就是連和尚都不如,挑挑水掃掃地的這種人,但他喜歡畫畫。後來因為中國人以地位論高低,所以可能對他的畫不是特別重視。
 
Image
北宋  趙佶  芙蓉錦雞圖 
 縱81.5厘米  橫53.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以我說過,我覺得不光是花鳥畫,整個中國畫,一個趙佶,一個牧溪,這兩個人,中國畫全部江山都在他們手裏。一根經線,一根緯線,他們已經把這個房子的大框架造好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添磚加瓦,砌個牆,開個窗戶,有他們不多,無他們不少。
 

 

Image
 
宋徽宗是一個完全可以不顧社會的人,因為社會是他的,他不用討好社會。後來他當了金人的俘虜,那是另外一回事。所以他的內心藝術追求可以完全釋放出來,他想怎麽樣就怎麽樣。因為他從小受到這麽好的教育,有這麽深的藝術修養,有這麽好的藝術天分,所以他能把這個東西弄到極致。後來的人即便有這麽好的藝術天分,也未必有他這麽好的社會條件。
 
Image
宋  牧溪《六柿圖》
 
所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麵說過這樣一句話,詩詞和寫小說不一樣,寫小說是社會閱曆越深越老練,寫得越好;詩詞是閱曆越淺,越不知道世界上的痛苦,越不知道各種事,他內心越天真、越單純,越容易寫好,那麽宋徽宗就是這樣。
 
所以王國維說,詩詞這件事情很多是藏於深宮婦人之手,就是說在深閨,在宮中的皇帝、王子,不太知道社會上的事情,但他寫詩能寫得很好,皇帝其實就是講李煜,婦人講的就是李清照。
 
過去不光是性別問題,女人在舊社會就得整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在家裏坐著,在樓上看看樓下的楊柳,看看院子裏的花,就完了,一輩子差不多過掉了。她不太知道社會上好多事情,她內心很幹淨,這樣反而能把詩寫得很好,畫畫也是這樣。
 
Image
宋  牧溪《叭叭鳥圖》
 
牧溪是另外一個典型,他畫畫完全是自己高興,完全為了陶冶自己的內心。他又不是院體畫家,不用討好誰,那時候估計畫也沒人買,什麽多少錢一尺,沒有這個事。畫家現在的收入已經遠遠大於從前。以前再好的畫家,也就是他當時賣的時候能吃點大魚大肉,喝點酒,買一個小房子住住,這就算很好了。突然賣不掉了,就開始受窮。像金農到晚年其實是很苦,畫不能賣了,身體也不太好。不像現在,我開玩笑說,你隻要不糟蹋,賣個三年畫,吃一輩子是夠的。
 
Image
宋  牧溪《鶴》
 
在牧溪之前,這種寫意花鳥是很少的,沒有這樣的東西入畫。那時候因為皇帝是畫工筆的,大家都畫工筆,寫意沒有人畫。牧溪怎麽會畫成這樣的畫?
 
Image
 
我覺得,第一,他沒有時間去好好畫工筆的東西,那個很費時間;第二,他喜歡畫,像畫著玩一樣,開玩笑一樣,拿那種比較化水的、質量比較差的紙。
 
Image
 
工筆要拿絹、綾,很貴的,他就拿草紙什麽的,什麽紙他都可以用。就是隨便這樣塗一塗,逸筆草草的這種東西。
 
Image
宋  牧溪《蓮燕圖》
 
牧溪留下來的東西很少,但他的文學修養和藝術修養是很深的。他仗著書法這些東西的底子,能這樣子胡塗亂畫,能把畫畫得這麽傳神。留下來也是很偶然的,留下來了,文獻上居然沒有記載。我堅信,青藤是看到過牧溪的畫的,然後就產生了青藤的畫。這種技法上的承傳關係是非常明顯的,所以我覺得很有意思。
 
Image
明 徐渭 墨葡萄圖
 紙本水墨 
縱116.4厘米橫64.3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青藤由於政治上、生活上這些原因,活得非常窘困,不光沒有錢,還跟老婆吵架,亂七八糟。這個人可能有一些精神病,沒事拿什麽大洋釘釘自己的太陽穴,還去殺老婆,好像怪七怪八的事都做過。但是這個人在文化上太有修養了。書法寫得也非常好,文章寫得也很好,好像中醫也很好。他畫的是花鳥,畫寫意花鳥。所以在宋朝末年,牧溪的寫意畫就畫出來了,但沒有人問,一直到青藤,接一下手,就是借著這種畫,畫出這樣的畫,很像的。
 

 

Image
宋  牧溪《鬆猿圖》
 
青藤在學牧溪,這個沒有人發現,其實是我第一個提出這個問題。我們有證據在,把兩張畫貼在一塊,太清楚了,這個是牧溪畫的,這個是後來青藤畫的。青藤當然畫了很多這樣的作品,牧溪就隻有一張。
 
Image
宋  牧溪《猿戲圖》
 
牧溪所有的作品現在都在日本。那時候日本人到中國,很喜歡中國畫。但是我想日本人那時候很窮,不是現在的日本人,那時候叫倭奴,一塌糊塗,漂洋過海跑到中國來,又不是國家派來的,也沒什麽錢,全是那種小和尚之類的,反正不怎麽樣的一些人。他們實際上是來中國學習的,但是他們沒有錢,不可能把宮廷的繪畫帶走,他們帶走的其實就是類似牧溪這樣的畫,真畫得好,但是不值什麽錢,又沒什麽地位。
 
Image
明  徐渭  黃甲圖
 
他們都處於社會的底層,個人的文化修養比較深,自己發作起來又比較厲害。我開玩笑說,就像一個大學教授喝醉酒了,說話很放縱的時候,他會胡說八道出很多有內容的東西來,會很有意思,因為他的內心很豐富。一個文盲,內心沒有多少積累,喝醉酒了最多罵兩句粗話,沒有了。青藤肯定是一個內心也很豐富的人,他突然找到這樣一個表現形式,他開始什麽都不管,放誕無忌的時候,就做出這些東西。
 
Image
明  徐渭  榴實圖
 
所以一個人社會地位低,有時候反而聰明。毛澤東講的,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在一定情況下是有道理的。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比如,中國人自己判定哪張畫好,哪張畫不好的時候,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摻進來,說這個人有沒有地位啊,這個人有沒有名氣啊,皇帝怎麽說啊,等等,反而弄得沒有眼光,不純粹。而到了日本人那裏,他不太知道這些事,也沒有必要關心這些,反而會讓他的判定更加直接和準確一些。
 
Image
明  徐渭  水墨牡丹圖 
 
人不在利害中間,頭腦就清醒一些。所以日本人當時看得比中國人清楚,這種可能性完全有。因為當時在中國,比如皇帝畫的是工筆畫,可能大家就認為畫得越細越好,你畫這麽粗枝大葉的,人家覺得不好。但日本人不管,日本人覺得這個也好。牧溪的畫到了日本以後,對日本的畫影響非常大。在中國,是青藤把牧溪開創的大寫意的境界又傳遞了下去。
 
Image
八大山人 荷花翠鳥圖
 
青藤以後又出現了八大,八大的那種鳥,其實筆法差不多,就是從牧溪的鳥過來的,但之前沒有人這麽畫鳥,就是身子一團墨,頭一團墨。
 
明清兩個最著名的寫意花鳥畫家,對後人產生巨大影響,一個青藤、一個八大,全部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吸收、繼承了牧溪的傳統,所以牧溪真的是開山之祖。話又說回來,一個趙佶、一個牧溪,兩個人真是把中國畫的半壁江山撐下來了,一個是寫意畫的開山鼻祖,一個是工筆畫的終極皇帝,到最後都沒有人超過他們,這兩個人太厲害了。假如沒有這兩個人,中國畫是不可以想象的,不知道會變成什麽樣子。就因為有了這兩個人,中國畫到最後完成到明清這種麵目。
 

 

Image
八大山人 花鳥圖
 
中國花鳥畫遠遠不隻是畫了一朵花、兩隻鳥這種東西,它隻是拿這個題材做一個借口,其實表達的完全是一個宇宙觀,就是一個人對世界、對宇宙的一種理解。所以佛教裏麵有一句話叫作:“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一朵花就是一個世界,一片葉子就是一尊如來,在青藤和八大身上非常充分地體現出來了。像八大後來畫的一些鳥,真的就是一個世界。從八大的鳥你能看出來,八大有那種憤怒、清高、孤傲,因為八大也是皇室後人,跟石濤、趙孟頫一樣,所以他有對江山失去的那種憤怒。
 
Image
八大山人 竹、岩石和鴛鴦
 
而牧溪身上沒有這種東西,牧溪無所謂的,他有的是那種高遠,對世界的寬容,牧溪非常厲害。牧溪的作品有那種古遠,那種高妙。
 
八大就是憤怒,開玩笑說,一個很有文化的人、水平很高的人憤怒起來肯定是有水平的嘛,表現內心的孤憤,表現得很強烈,筆墨裏邊有一股怒氣。這個怒氣也不低檔,是很高級的一種表達,就是筆墨畫得很有個性,很渾然,就像喝一口烈性酒那樣。而你看牧溪的作品不隻是在喝烈酒,牧溪的作品就像是在深山裏邊,突然聽到高山流水那種聲音,靈魂為之一振,非常高妙,是天籟之音。
 
Image
八大山人 柳條八哥圖
 
趙佶的工筆花鳥能畫得這麽清高,這麽靈透,是他借這種形在表達一種思想,表達一種境界。比如他畫一隻八哥在洗澡,這隻他畫出來的八哥,其實含量已經遠遠大於一隻真的八哥,真的八哥也不過如此。但是他怎麽能畫得就是比一隻真的八哥還要豐富、還要細膩?
 
像西畫裏麵,凡·高畫一朵向日葵,實際這朵向日葵已經比一朵真的向日葵要複雜、豐富多了。這朵向日葵把他內心一種審美的感覺觸動了,他就不停畫下去,畫到最後,比一朵真的向日葵都豐富,一朵真的向日葵沒有多少東西。
 
你去看宋人的花鳥,經常會有這種體會。趙佶畫過一隻鸚鵡,比真的鸚鵡好看多了,裏麵的內涵要比真鸚鵡多很多,有一種富貴氣,一種很好看又富麗堂皇、很孤傲、很清高的氣質。你去看一隻真的鸚鵡,真的鸚鵡好像有點偷工減料,被他畫出來的鸚鵡好像才是真正的鸚鵡,所以這個東西是很神奇的。
 
Image
石濤 寫意花卉 
立軸 紙本 174×49cm
 
中國在畫花鳥的時候,西方人的花鳥還隻是一個皮相,畫得像標本一樣。
 
你看那個時代的西畫,一點神氣都沒有,中國畫的這種神氣是西方人遠遠做不到的。就是中國人通常說的“詩情畫意”,我要的畫不是像標本一樣,我要你有意境在裏麵。中國人那時候的詩歌也是這種要求。
 
Image
石濤 鶴壽千春
 
而到明代工筆花鳥就差一些,明以後的成就主要是在寫意上。宋以後的院體工筆就有點一蹶不振,隻能淪為空寫皮相的東西,靈魂的東西沒太出來。所以我覺得,講到中國的花鳥,到了明以後,就隻能談寫意了。
 
後來又有個石濤,石濤差不多是一半山水,一半花鳥,花鳥和山水都比較多,但是我覺得他的山水成就可能遠遠超過他的花鳥。到了揚州八怪,講起來他們在學石濤,其實他們一大半還是在學青藤,因為揚州八怪還是畫花鳥的多。揚州八怪的花鳥,可能比青藤要差一些,隻是比青藤在表麵上好看一些。
 
Image
石濤 枇杷清藕 水墨紙本 88.5×39cm
 
但是揚州八怪有一個代表是金農。日本人出過一套畫集叫 《中國文人畫》,他是這麽編的,一個時期選一個人,揚州八怪這個時期他就選了一個金農。這本畫冊就叫《金農》,然後跟金農前前後後有些關係的畫家,都收幾張在裏麵,主要介紹金農,這是一種編法。
 
Image
金農 折枝枇杷圖
 
《金農》之後下一本就叫《齊白石》,我覺得這種編輯思想比較有意思,他把海派全部歸在齊白石這兒。不是說海派在學齊白石,海派比齊白石早,而是他覺得這麽一段曆史時期是以齊白石為代表,海派隻是給齊白石的出現做了一個鋪墊。我同意這種編輯思想,金農下來花鳥畫最狠的當然就是齊白石了。
 
Image
齊白石葫蘆
 
吳昌碩按道理講是近代寫意花鳥的一個所謂大家了,但我個人認為吳昌碩表達出來的這種人文境界是很差的。
 
吳昌碩也算比較倒黴,假如沒有齊白石,他可能聊備一格,因為突然出了個齊白石,他的作品就變得整個沒有意義了。
 
吳昌碩花鳥的畫法,就好比是一件外衣,穿在吳昌碩身上是俗不可耐,不能看,同樣的外衣突然到了齊白石身上以後,非常好看。其實齊的外形學的是吳昌碩,但是齊白石天生氣力太大,對審美的感覺太好,審美的素質太好。齊白石身上有更多那種農村木匠身上的東西,他隻知道要好看,就完了,他倒沒有太多筆墨上的追求。
 

 

Image
吳昌碩  沈香亭牡丹圖
 
我覺得齊白石在文脈上深度是不夠的,他跟石濤有點像。
 
當然齊白石是因為後來被陳師曾點撥了一下,起點作用,陳師曾加強了他的自信。齊白石因為出身比較低微,種種地、做做木匠什麽的,他在文化上不可能很自信。
 
他跟當地的小詩人學寫詩,跟當地的小畫家學畫畫,後來他碰到陳師曾,陳師曾拚命地表揚他,拚命地肯定他,增強了他的自信心,以促成他所謂的五十八歲以後變法。
 
Image
齊白石花鳥畫
 
他變法以後,我覺得畫的形式變成什麽樣倒不重要,他內心開始出現真正的自信,自我開始非常頑強地表現出來,這時候的畫確實更加完整。但是這時候你仔細看,他的技法實際也沒有超出吳昌碩多少,他那點技法吳昌碩早就用過。其實這個技法根本不算問題,他用這個技法在表達什麽東西,這個很重要。表達出來的東西,表達出來的人文深度,表達出來的對生命的感受深度,吳昌碩不能和齊白石同日而語。所以我覺得齊白石是離我們最近的最後一個花鳥畫大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