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圖騰到文字
楚 默
本文原載《中國書法》2008年第7期
內容提要:探討書法的形式,有一個根本問題是無法繞過去的,這就是書法形式的曆史發生,它牽涉到文字的起源與發生。文字的起源問題十分複雜,在邏輯上包括三個主要問題:文字何時發生(When)、文字如何發生(How)及文字何以發生(Why)。這三個層麵的問題都關係到書法藝術的起源。書法的起源並不是指書法在“時間”上產生的具體年代,而是指,在什麽情形、什麽條件下書法才成為藝術。在這裏,我們不僅僅需要出土的證據,更重要的是還需要對這些證據進行美學的思考。
關鍵詞:遠古圖騰 巫術觀念 圖畫字 書法形式
一、遠古圖騰:“意義第一,形式第二”
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釀酒器具:灰陶大酒尊
台北故宮博物院有一件玉璧,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三件玉璧,也都是小鳥立於祭壇的圖案。小鳥所立的物體到底是什麽,專家的意見雖各有不同(李學勤認為是五峰山,並認為鳥上山上可釋為“島”字;鄧淑萍認為是祭壇;饒宗頤認為是祭場的坎壇),但基本的意思還是明顯的,說明鳥形紋飾和器物是當地氏族的圖騰信仰。
再如半坡氏族以人麵魚紋的魚圖騰作為標識,也有以羊角圖騰柱立竿測影、觀察天象的。在《西安半坡》中考古學家說:“在原始氏族社會生活裏麵,圖騰崇拜是精神生活和原始信仰寄托的象征,因此在人們的藝術活動裏,往往與圖騰崇拜相關聯。圖騰徽號往往被刻在某些器物上。我們推想,半坡彩陶上的魚紋,可能不是半坡圖騰崇拜的徽號。饒有興味的是,我們發現了一個人麵魚紋,似有‘寓人於魚’,或者‘魚生人’或者是‘人頭魚’的含義,可以作為圖騰崇拜來解釋。”[1]這個推測有合理的成份在,但以為半坡先民已開始他們的“藝術活動”,顯然隻是現代人的觀念,並不足以代表古代先民的審美意識。
高16.5厘米 口徑39.8厘米
藝術史學者鄭元者說過一段極為重要的話。他說:
史前藝術是史前意識形態的存在,而不是審美存在或審美意識形態存在。我們已經知道,史前藝術在實質性上並不處於審美中,因而與審美並無根本性的相關,史前人類在生存現實中借助於藝術這樣一種形態化方式,決不是通過審美並為審美而存在。史前藝術與“美”的關聯主要是通過內容特性顯現出來的,而形式性則相對處於較為滯後的地位。對此,如果以更為精煉的用語來概括,那就是意義第一,形式第二。[2]
這段話告訴我們,遠古的圖騰藝術雖然在形式上已有相當的審美性,但任何圖騰形式首要的是意義,是圖案的象征內容,而圖案、線條構成這些形式語言都是次要的。遠古圖騰經曆了一段相當長的曆史時期,古代先民的造型工具、造型手段都有長足的發展、進步。早期的龍圖騰像,在陝西寶雞仰韶文化中的細頸陶壺上,還有差不多類同魚的形貌;但在龍山文化的陶器上龍紋已有明顯的裝飾性,更抽象。這種線條的抽象說明古代先民的形式化意識已有所進步。從濮陽龍、三星他拉龍、陶寺龍、熬漢旗大甸子龍、二裏頭龍來看,龍的造型越來越優美、簡潔,也越來越富於形式意味。但這些龍的圖騰形象始終與古代先民的原始意識分不開,並且這種形式上的抽象也不是現代人的審美抽象。所以,遠古圖騰雖與文字有某些牽連,但這種圖形的“文字”其形式還不是書法的形式發生。混淆這種區別,書法的起源就變得毫無意義。
3.圖騰製中,舉凡一切繪畫雕刻,對於圖騰動物的描寫為寫實體;轉形期則變為省簡體的象征性的,逐漸成為藝術上的模樣而隻應用於裝飾。[3]
這幾條結論很重要,有必要指出其要點。
一是圖騰製在先,氏族製在後。這一曆史事實符合原始先民的發展曆程。圖騰形象體現的是原始先民的意識。
二是由於原始先民的思想意識逐漸進步,形象由寫實向抽象轉化,象征向裝飾轉化。
三是氏族首領政治地位的確立,導致巫術宗教文化樣式的改變。
龍山文化 彩繪蟠龍紋盤M3072
陶寺4件龍盤大小基本相同,盤口一般直徑35-40厘米,盤底直徑12-15厘米,高在7-12厘米之間。其中最先出土的龍盤編號M3016:9,保存較好,紋飾圖案也比較清晰,盤口直徑36.6厘米、底徑15厘米、腹部深6.2厘米、盤體整體高6.8厘米。編號是M3072:6的龍盤保存最好,圖案最清晰,盤口直徑40.7厘米、底徑15厘米、腹部深7.8厘米、盤體整體高9厘米。(來源 陶寺考古)
大地灣地畫舞蹈圖,是對地母的祭祀,可能包括了祈求生育的內容。[9]
他又從舞蹈的形式入手,作了造字上的推測,說:
不管這些圖案是太極圖式也好,八卦圖式也好,首先,他們是一些像;其次,他們與一定的意義連在一起,巫師們的占卜根據象的搭配與變化而得出各種意義圖案。新石器時代器物上的這種刻畫符號,有些人認為可能是字,有些則認為不是文字。其中,蔡運章先生《中國古代卦象文字略論》是一篇重要的文章。他認為這些刻畫是卦象文字,商周器物上的筮數易卦,多數屬紀卦象類易卦,其中有單獨卦象文字,如舞陽遺址陶缸口沿的“太陽紋圖案”當是“日”的象形字,西安半坡陶缽上的“×”當是古文“五”字。也有圖形卦象文字,如河南汝州陶缸上的蜥蜴,其象當是“離”卦之象。還有複合卦象字,以單字與圖形文字組合如汝州陶缸上的鸛魚石斧圖,他認為是“離”“巽”兩卦之象。[16]蔡運章認為這種卦象是先民製器尚象的產物,他把文字學、考古學和易學相結合探討刻畫文字的性質和用途,得到了許多古文字研究者的肯定。
鸛魚石斧紋彩陶缸
良渚文化鳥立高台玉璧
廣西崇左花山岩畫
圖畫字與象形文字隻是一步之遙,隻要把圖畫再抽象化、簡化,那麽圖畫就是一個象形的文字,但其間的路還很艱難。
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