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一封石濤寫給八大的信,如何通過書跡鑒別真偽

(2022-08-30 11:30:18) 下一個

 

 
在中國藝術中,技藝高超的臨摹者往往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水準,卻也可能因此擾亂市場,甚至影響人們對一段曆史的認識。不過,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真正高明的鑒定家,總是可以撥開迷霧,尋得真相。
 

一封信的雙胞案

01

 
 
 

“聽說先生已經七十四五歲,而登山如飛,真是神仙般的人物。我才將將六十,卻已諸事不堪……”

 

Image
石濤《致八大山人函》
 
這封情感真摯的信件,出自明末清初的大畫家石濤之手。
 
而能讓石濤敬仰盛讚,吹出“真神仙中人”這樣的“彩虹屁”的人物,則是另一位鼎鼎有名的大畫家,八大山人
 
石濤和八大,在繪畫史上同為“清初四僧”,以大寫意著稱,地位看似相當。
 
而在當時,石濤卻是八大的忠實粉絲。
 
在上麵這封信中,石濤用可以說是卑微的語氣向八大求畫:
 

“希望求得先生一幅三尺高、一尺闊的小畫,畫中有平坡老屋,古木數株,閣中有一老叟……空餘紙麵求先生法書數行,那便是我的寶物了。”

 
這封隱藏著兩位畫家交往秘事的信,名為《致八大山人函》。
 
它曾一度封塵於曆史。有趣的是,當它再次現世之時,卻是以“雙胞胎”的姿態
 
“哥哥”曾被張大千從他的老師手中繼承,後來又被美國收藏家賽克勒購得(賽克勒本)
 
張大千獲得《致八大山人函》的幾年後,日本收藏家永原織治得到了幾乎相同的“弟弟”(永原本)
 

Image

Image

永原本《致八大山人函》
 
書畫作品偶有“雙胞胎”。兩件《致八大山人函》的接連現世,似乎有違常理——
 
到底哪件是真?哪件是假?
 
著名鑒定家傅申曾經對這兩張作品進行鑒定,過程堪比破案。
 

抽絲剝繭的鑒定

02

 
 
 

1/ 整體

 
最先用來比較的,是兩件書法的筆法特性。
 
傅申發現,對比石濤真跡和賽克勒本,石濤的字跡“圓潤而強調提按”,筆畫之內可以看見粗細的變化——這是一種源自隸書的寫法。
 

Image

石濤書法中的相近字對比
其中a列為賽克勒本《致八大山人函》,其餘選自石濤真跡
 
永原本中的字卻不具備這種提按性,反而表現出一種對角線的運動。同時,它一字之內的筆畫粗細和濃淡都驚人地一致——這是篆書的典型風貌。
 

Image

永原本《致八大山人函》局部
 
永原本與石濤真跡已有初步區分。
 

2/ 細節

 
除了整體的筆性,真相也隱藏在細節之中。 
 
???? “先生”
 
傅申曾說,“重複的動作會使寫字者放鬆,也最容易暴露出寫字者的習慣。
 
“先生”二字最為典型。
 
Image
賽克勒本《致八大山人函》(上)與其他石濤真跡(下)中的“先生”二字
 
賽克勒本與其他石濤書信中的“先”字末筆呈現圓形筆勢,將“先生”接起來。“生”字的橫筆同樣也以圓圈連接。
 
永原本卻呈現不同的麵貌。
 

Image

永原本《致八大山人函》 中的“先生”二字

 

永原本“先”字末筆是小角度的回筆,“先生”二字的線條多有棱角結構,這正是書寫者最基本的手臂Z字型運動所造成的,有一種做作的鋒利感。
 
???? 抬頭
 
在所有石濤書信中,都可以看到當時的一種常見禮數,即所謂的“抬頭”:在提到收信人時,禮貌地另起一行。
 
永原本也遵循了這一點,可它卻忽略了一個細節。
 

Image

永原本《致八大山人函》 中的抬頭
 
那是石濤自己所堅持的一種習慣:不但另起一行,還把對收信人的稱呼寫得高出一截。
 

Image

石濤書信中的抬頭,選自《致退翁先生函》

 

這個個人習慣在永原本中被完全忽視了。
 
???? 自稱
 
石濤的另一個習慣,是把自己的名字“濟”(石濤僧名“原濟”)寫得稍小一點,放在直行的一側,用於表示謙虛和尊敬。
 

Image

賽克勒本《致八大山人函》(上)與永原本《致八大山人函》(下)中的“濟”字
 

永原本同樣完全遺漏了這一點,沒有將“濟”字與其他字區分開。

 
???? “濟”
 
最後一點,是石濤對自己名字的簡寫方式。
 
克勒本和其他石濤真跡中,對楷書“濟”字的簡化,可見右半邊的橫筆之下有兩處波浪式的下移。
 

Image

賽克勒本《致八大山人函》中的“濟”
 
永原本在“複製”時卻漏掉了橫筆後兩個波浪形筆畫中的一個
 

Image

永原本《致八大山人函》中的“濟”
 
傅申總結:“這個疏漏對鑒定贗品至關重要。”
 
至此,已經可以基本斷定賽克勒本為真,而永原本為偽。
 

真相顯現

03

 
 
 
 
真偽已辨明,剩下的便是尋找“作案動機”。
 
賽克勒本《致八大山人函》的內容中,透露出許多關鍵信息:
 

·石濤和八大當時的年紀:前者年將六十,後者七十四五

 

·他向八大山人求一幅“三尺高、一尺闊”的小畫,並想將之掛在新居

 

·八大山人曾送他一幅尺幅巨大的畫,而石濤“屋小放不下”

 
而在永原本中,許多信息卻被刻意隱去或篡改了:
 

·二人的年紀變成了“先生花甲七十......濟才六十四五”

 

·石濤所求三尺小畫變成了“堂畫一軸”

 

·永原本還刪去了石濤曾得到八大贈畫之事

 
寫信的時間和求畫、贈畫的信息都被模糊或刻意隱瞞,目的為何?
 
原來,賽克勒本《致八大山人函》中提到八大贈給石濤的畫,確實可考——那是一幅作於1698年夏天的《大滌草堂圖》。
 
雖然圖已遺佚,但石濤為這幅畫題寫的長詩有幸被保存下來,提示了作畫的時間。
 
而當收藏家永原得到另一件《致八大山人函》時,一起到他手中的,還有一幅八大為石濤作的畫。
 

Image

石濤跋八大山人《大滌草堂圖》(左)
與永原藏《大滌草堂圖(仿作)》(右)
 
由此,永原本《致八大山人函》的真麵目逐漸顯露——
 
作偽者修改石濤向朱耷所求之畫的尺幅信息(小幅變為堂畫)、模糊寫信的時間,並刪去曾經得到大幅贈畫之事。
 
這樣一來,他就可以自己製造一幅仿佛是回應石濤請求的八大畫作。他還在畫上抄錄了1698年石濤的長跋,仿佛這段跋文是在答謝他偽造的這件禮物。
 
看到這裏,你心中想必也有了答案,沒錯——它的作者,正是張大千
 

Image

張大千
 
謎底被揭開。
 
張大千在得到石濤真跡後,將自己仿造的信函和畫作一起“打包出售”,製造了一個完美的“騙局”。
 
· End ·
 
從疑雲浮現到撥開迷霧、抓住“嫌疑人”,完整的證據鏈、大量的物證對比,整個過程仿佛看了一部懸疑片。
 
這則鑒定實例,出自上海書畫出版社的新書——王妙蓮、傅申著《書畫鑒定研究》
 

來源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I2NzczNA==&mid=2650505085&idx=1&sn=1ee57f89d2d75640d24d6b52a32ad53f&chksm=be85884489f20152bc5c4780e5fdf3c796eedb5cd7010709b3c6b96b08d7ae7724e009e3a0a2&scene=132#wechat_redirect

 

 

 

 

 

 

 

Scan to Follow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