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於他徹底粉碎了“成則王侯敗則賊”這一思維的模式和鐵打的定律。以全新的角度,畫出另一麵——失敗了的英雄的英雄本色。聽我的老師說,司馬遷所處的時代,是富有浪漫精神的大時代。回首楚漢相爭時,代表著時代精神,具有浪漫氣質、堪稱偉大英雄的人物,非項羽莫屬。一篇《項羽本紀》,字字有深情。我們從中讀出了項羽這位舉世無雙的青年英雄的天馬行空的本色。他少時學書不成改學劍,學劍不成改學兵,學兵不求甚解,草草罷休。這應當是好事,因為任何太具體的知識都會成為束縛這匹天馬的韁繩。
少時我在高密,聽到過許多傳說,其中就有關於楚霸王項羽的。怎麽算氣吹簷瓦呢?就是說項羽站在房簷下,呼出的氣流能把房簷上的瓦吹掉。我爺爺說,楚霸王除了能氣吹簷瓦外,還有“過頂之力”,何為過頂之力呢?就是自己拔著自己的頭發把自己拔離地麵。楚霸王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能把自己提離地麵的人。等到我讀了《史記·項羽本紀》後,才猜測到,我爺爺所說的“力能過頂”,很可能是“力能扛鼎”之訛。於是,“力能扛鼎”便成了“力能過頂”,而“力能過頂”便成了自己提著自己的頭發把自己提離地麵。
我想,項羽在民間,之所以不是亂臣賊子麵目,而是蓋世英雄形象,實得力於文壇英雄司馬遷的曠世傑作《史記·項羽本紀》。他打仗如同做遊戲。這是一個童心活潑、童趣盎然的英雄。每逢交戰,他必身先士卒,不像個大元帥,就是個急先鋒。不衝不殺不呐喊他就不痛快。他鬥勇鬥力不鬥智,讓他搞點陰謀什麽的他就頭痛、心煩。慘敗到隻剩下二十八騎時還跟部下打賭,證明自己的神力。最後他孤身一人到了烏江邊上,還把名馬送給好漢,將頭顱贈給舊友。這家夥是打夠了,打煩了,他不願打了。不願打了,就用刀抹了脖子,夠幹脆,夠利索。他其實從沒十分認真地考慮過奪江山、做皇帝的事,那都是範增等人逼著他幹的。他的興趣不在這裏。他分封諸王、自封西楚霸王時其實也就是皇帝了,但他做得一塌糊塗。聽聽他為自己起的封號吧,西楚霸王,孩子氣十足,像一個用拳頭打出了威風的好鬥少年的心態。他是為戰鬥而生的。英勇戰鬥就是他的最高境界、最大樂趣。中國如果要選戰神,非他莫屬。不必為他惋惜,項羽隻有一個。在楚漢戰爭的廣大曆史舞台上,他使這台大戲豐富多彩,好看至極。如果是兩個劉邦或是兩個項羽打起來,那這台戲就沒有什麽看頭了。他們都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而且都做得很好。劉邦成功在結果,項羽成功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