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關良:熟練不等於藝術,寧可“生”

(2022-06-25 07:52:59) 下一個

原文:

https://mp.weixin.qq.com/s/P9lzzRUkuZ4vZwdG3QMETg

 

Image

1930年代,畫室中的關良

 

 

在學校不是培養畫派
畢業以後盡可以自己發揮
文-關良
 
建築上過去雕琢、精細,現代則講究幾何形,家具、商品、包裝等等,也都如此。使形如何更簡練、更醒目、更舒展,把繁瑣的東西概括掉。大的、明確的造型,光線投射其上,遠看極為清晰。這種審美觀點的發展,跟立體派的出現也有關。
 
顏色的感覺對每個人來說也是不同的,如紅色,每個人的感覺便各有差異,偏冷一些或偏暖一些都是應該允許的,但又要抓住大的前提,可以發揮,而不管怎麽變還是紅色,不要豁邊、出格,不然就是對現實的欺騙。
 
 
Image

關良在觀戲時速寫

 

有的人學習蘇聯的馬克西莫夫,不少人以學得像而沾沾自喜,實際上馬克西莫夫他所生活的環境接近寒帶,色彩關係跟我們國內就大不一樣,所以不好照搬;同樣,學凡·高照搬也是不對的,他是一個精神病患者,所以無論如何學他也是學不像的。
 
當前在提倡學習傳統的同時,也應該強調學習現代,以使自己的作品能反映當今世界文化所發展的高度,更富於時代性。

 

 

Image

關良夫婦與子女兒孫合家歡,關良拉琴

 

 
學習現代,在藝術形式上包括幾個主要方麵:
 
1、色彩上要明朗,這與時代人和人的心情有關,與周圍生活環境的變化有關。色彩上也不必太以瑣細,而要根據內容的要求,通過色彩的藝術語言,能給人以強烈的印象。色彩是極富於感情的,要用色彩扣動觀者的心靈。
 
2、造型要簡練,要明確,可以借助幾何概念來認識和表現對象。用十筆畫的。改為用五筆來畫。就逐步地簡練了。這方麵的提高,隻有從實踐當中加以解決。畫人體,也就是這個道理,因為人體是最複雜的,變化無窮,從中訓練處理對象的能力。形、色、凹凸解決了,就一通百通了。

 

 

Image

關良《禰衡擊鼓》 79cm×35cm 紙本水墨設色 1943年 

 

 

3、線,是“管”形的,包括高低、起伏、濃淡等變化,中西繪畫都有用線表現對象的。中國畫用線講究韻味,這跟材料、工具有關,一種工具有一種工具的特點,要發揮其長,揚長而避短,不可生搬硬套。線要注意其的表現力,不要為線而線,結合形體、色相,成為畫麵藝術語言的組成部分,切忌簡單化。
 
4、此外,各種技法都要很好研究,充分發揮材料、工具的性能。

 

 

Image

關良《蔣幹盜書》 68cm×34cm 紙本水墨設色

 

 

我在油畫技法運用方麵,比較注重發揮民族畫風上流暢的特色,在用色上比較稀薄,但必要時也要厚色塗抹,甚至借助括刀作畫;調色方法也多種多樣,色彩效果理想與否,決定在畫布上,在畫板上調的顏色並不算數, 所以我時常是畫布上直接調色。用筆也可多種嚐試,我過去用圓筆,現在也以方筆為主。關於油畫的底子和畫布也很重要,常常影響到作品的成敗。我都是事先作過加工的。
單純化也是我所追求的一個方麵,表現對象時注重含蓄,這也是我們民族的性格,比較內在,中國人是愛和平的,從不侵略別人。

 

 

Image

1981年,關良與浙江紹劇團六齡童等劇組人員合影 ,後排左起:楊華生、十二齡童、關良、六齡童、尹桂芳、徐玉蘭 ,前排左起:範瑞娟、袁雪芬、傅全香等

 

 

作畫關鍵還在於提高作者的修養。一張畫,如何使它活起來,有時愈改愈壞,就是沒有看出缺點。眼不高,手也提不高。一幅畫在進行中,對哪部分好,哪部分不好,要心中有數。看別人畫,也有這個問題。
 
熟練不等於藝術。
 
作畫要恰到好處,很生,抑或很熟,都是毛病。要使作品居於這兩者之間。到處都到家,不解決問題。生還可以補救,所以寧“生”一些。

 

 

Image

關良《上海蘇州河》28cm×36cm 

 

 
各種藝術、各門學科都要貫徹“雙百”方針,教育上也不例外,藝術教學方麵,音樂最為顯著。學生要根據自己的素質,多方麵的吸收,逐漸形成自己的藝術個性。學生要超過老師。要求學習學得和老師一樣,是不科學的。要注意發現學生在基礎練習中所表現的帶特殊性的東西,即表示作者個性的東西、素質的東西,加以扶植培養,逐步改變習作中那種千人一麵的狀況。
 
學生學習基礎很重要,在學校不是培養畫派,畢業以後盡可以自己發揮。作業應該要求嚴格,不然形體就散掉了。當然要愛護學生藝術上的求進心,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和主動性,希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中國的藝術是大有希望的。

 

 

Image

關良《瓶花》44cm×34cm 廣東美術館藏

 

 
雙百方針的問題已談了十幾年了,每次文代會也提出,但精神似乎還理解不太透徹,這是發展藝術的根本方針,如果能夠貫徹執行則前途當極為光輝。現在評選畫,往往有老框框,以一定的模式作統一化的要求,這樣實際便扼殺了多樣性,達不到群芳爭豔的目的。藝術的新苗往往是不成熟的,但卻是有前途的,要很好扶植、促其發展,而不能求全,這樣經過反複實踐,就會成為好花。

 

 

Image

關良《鍾馗》 布麵油畫 56x71cm 1960年代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藝術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停止不前的藝術最終將被發展了的時代所淘汰、所拋棄。文藝複興時期有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19世紀有19世紀的藝術,20世紀也有20世紀的藝術,將來新的世紀必然會有更新的藝術。藝術永遠離不開創造,傳統就是因為有了創造才不斷得以豐富和發展,傳統決不是如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樣,是一成不變的幾公式,不是的,時代無窮盡,藝術當然也無窮盡。

 

 

Image

關良 《楊子榮智擒座山雕》 73cm×50cm 紙本水墨設色  1965年

 

 
當一個藝術家在獻身於藝術事業之前,應該十分明確這一點,要立誌於獨創,在生活中不斷發現和敢於運用別人從來沒有嚐試過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手段。要別致,要創新,要獨具匠心地表現自己真切的感受。一種新藝術的成長,由於社會的不習慣、不了解等種種原因,而受到非議與指責,這是不足為奇的,在漫長的美術史上這類例子屢見不鮮,問題是畫家本身要堅持,要探索人沒有探索過的形式,要畫別人沒有畫過的題材。哪怕一個筆觸、一個色調,都應該是自己獨有的......總之,我們在藝術道路上要充滿熱忱與自信,走別人從來沒有走到的道路!

 

 

Image

關良 《京劇人物》 44cm×30cm 紙本水墨設色  廣東美術館藏

 

 
我在留學日本時,有機會研究了許多大師的傑作,古代的現代的都有,對他們我極為敬佩,但這畢竟是別人的東西,是西方的成就,而簡單地去模擬某家某派不是我的藝術理想,博采眾長不是目的,隻是一個必要的手段,我作為一個中國畫家熱愛中國的藝術,我長期來苦心求索的藝術意趣就是在博采眾長東西方藝術的基礎上,創造我們這個時代的,我們自己熱烈追求的藝術風格。

 

 

Image

關良《晴雯補裘》136cm×68cm 紙本水墨 廣東美術館藏 

 

Image

關良 《三打白骨精》179cm×96cm 紙本水墨 廣東美術館藏

 

Image

關良 《武鬆打店》 35cm×35cm

 

Image

關良 《戲劇人物圖》101cm×44cm

 

Image

關良 《武劇人物》 36cm×36cm

 

Image

關良 《太白醉寫》 33x44cm

 

Image

關良 《孫悟空》 36cm×37cm

 

Image

關良 戲劇人物

 

Image

關良 《空城計》 37cm×36cm

 

Image

關良《遊龍戲鳳》32cm×30cm 紙本水墨 廣東美術館藏

 

Image

關良《武鬆打虎》 34cm×27cm 紙本水墨設色

 

Image

關良《醉打蔣門神》38cm×63cm 紙本水墨設色 1954年 

 

 

Scan to Follow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