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https://mp.weixin.qq.com/s/VuFtqNarGnRv7I2QiayFYg
漢代印章藝術的發展,與實用緊密結合,印章的藝術水平提高了,反過來又更深入廣泛地向社會的各個領域滲透發展。因此實用和審美緊密結合,相輔相成, 更促進了印章藝術的發展和提高。按曆史的發展順序來看, 漢官印可分為三個時期:西漢、 新莽、 東漢。新莽時期隻有短短的15年。它繼承了西漢印章的一些遺製,官印用五字或五字以上的,因為多五字印, 其最後一個字拉長占前字兩格,為了避免鬆散, 因此在文字的篆法處理上也顯現出與兩漢五字印不同的特點。在度量衡管製上也都力圖複古。印略小於西漢。由於西漢末期手工業發達, 製銅工藝更加精湛。因此,在印章的製作上也較以前更加精致。今天就來欣賞一批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新莽時期官印。印麵邊長2.4*2.4cm,通高2.1cm。銅質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太師,位上公,《漢書·百官公卿表》:“太師,萬石,備君主顧問。”將軍,武職,《漢書·王莽傳》載王匡於始建國三年為太師將軍。司馬,將軍屬官。印麵邊長2.3*2.3cm,通高1.8cm。銅質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漢書·百官公卿表》:“長水校尉,二千石,掌長水宣曲胡騎。”新莽時亦置長水校尉。丞,校尉屬官。印麵邊長2.3*2.3cm,通高2.2cm。銅質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執灋即執法,本來是西漢禦史之官名,王莽時改稱。《王莽傳》記載:“……天下愈愁,盜賊起,納言馮常以六菀諫,莽大怒,免常官。置執法左右刺奸,選用能吏侯霸等,分督六尉六隊,如漢刺史。”《後漢書·伏湛傳》載:“王莽時為繡衣執法,使督大奸”。李賢注:“武帝置繡衣禦史,王莽改禦史曰執法,故曰繡衣執法。”二十二,應為諸執法之一,《漢書·王莽傳》始建國三年:“遣中郎將、繡衣執法各五十五人,分填緣邊大郡,督大奸滑。”此印之執灋即為與左、右刺奸同一性質的監察官。印麵邊長2.3*2.3cm,通高2.2cm。銅質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常樂,宮名,《漢書·王莽傳》載,始建國元年改“常樂宮曰常樂室”。蒼龍,宮門名,《漢書·百官公卿表》載九卿之一衛尉屬官有北宮門蒼龍司馬。曲侯,掌守宮門之官,《漢書·百官公卿表》衛尉屬官有“諸屯衛侯司馬各二十二官”。印麵邊長2.4*2.4cm,通高2cm。銅質鑄造,瓦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校尉,武官,《漢書·百官公卿表》載有城門、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諸校尉,諸將軍亦有屬官校尉。司馬,校尉屬官。丞,司馬佐官。印麵邊長2.4*2.4cm,通高2.1cm。銅質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軍司馬,將軍屬官;丞,司馬佐官。《續漢書·百官誌》:“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軍司馬一人,比千石……其不置校尉部,但軍司馬一人……其餘將軍以征伐,無員職,亦有部曲、司馬、軍侯以領兵。”印麵邊長2.4*2.3cm,通高1.9cm。銅質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裨將即副將,秦時裨將軍始正式為武官名。《漢書·王莽傳》載,王莽見四方多反抗,為樹威天下,下書曰:“予之皇初祖考黃帝定天下,將兵為上將軍,建華蓋,立鬥獻,內設大將,外置大司馬五人,大將軍二十五人,偏將軍百二十五人,裨將軍千二百五十人,校尉萬二千五百人……予受符命之文,稽前人,將條備焉。”又賜諸州牧號為大將軍,郡卒正、連帥、大尹為偏將軍,屬令長裨將軍,縣宰為校尉。印麵邊長2.3*2.3cm,通高2.2cm。銅質鑄造,瓦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破奸,將軍名號,《後漢書·劉玄、劉盆子列傳》:“光武乃遣破奸將軍侯進等屯新安……”又《後漢書·李王鄧來列傳》:“六年夏,領破奸將軍侯進、捕虜將軍……”。軍馬丞,即軍司馬佐官。印麵邊長2.3*2.3cm,通高2.1cm。銅質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軍,將軍;曲侯,將軍部曲官;丞,曲侯佐官。印麵邊長2.3*2.3cm,通高1.7cm。銅質鑄造,瓦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安屬,安定屬國簡稱,《漢書·地理誌》涼州刺史部安定郡下:“三水、屬國都尉治。”武帝元狩三年置。左騎千人,屬國都尉屬官,《漢書·百官公卿表》安定屬國:“置都尉、侯、千人。”《續漢書·地理誌》載,張掖屬國有“侯官、左騎千人、司馬官,千人官”等。印麵邊長2.4*2.4cm,通高2.2cm。銅質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文德,郡名,《漢書·地理誌》未載。左千人,郡屬官。印麵邊長2.4*2.4cm,通高2.2cm。銅質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校尉即縣宰。《漢書·王莽傳》載,新莽後期,戰亂四起,為加重地方官吏權力,“賜諸州牧號大將軍,郡卒正、連帥、大尹為偏將軍,屬令長裨將軍,縣宰為校尉”。印麵邊長2.3*2.3cm,通高2cm。銅質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左千人,校尉屬官。印麵邊長2.4*2.4cm,通高2.2cm。銅質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棘陽,縣名,《漢書·地理誌》荊州刺史部南陽郡下有棘陽縣。宰,縣主官,王莽改漢之縣令、長稱宰。印麵邊長2.3*2.3cm,通高2.1cm。銅質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修合即修洽,縣名。《漢書·地理誌》冀州刺史部信都國下:“修,莽曰修洽。”印麵邊長2.3*2.3cm,通高1.9cm。銅質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蒙陰,縣名。《漢書·地理誌》兗州刺史部泰山郡下:“蒙陰,莽曰蒙恩。”此蒙陰為改稱之前的沿用。印麵邊長2.3*2.3cm,通高1.8cm。銅質鑄造,龜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建伶,道名。《漢書·百官公卿表》:“列侯所食縣曰國,皇太後、皇後、公主所食曰邑,有蠻夷曰道。”《漢書·地理誌》益州刺史部益州郡下有建伶縣。印麵邊長2.3*2.3cm,通高1.9cm。銅質鑄造,瓦鈕。印文白文,漢篆,右上起順讀。阿陵,縣名,《漢書·地理誌》幽州刺史部涿郡下:“阿陵,莽曰阿陸。”此阿陵為改稱之前的沿用。